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1日 | 羞辱……称颂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八十九篇49-52 节
49 主啊,你从前凭你的信实
向大卫立誓,要施行的慈爱在哪里呢?
50 主啊,求你记念仆人们所受的羞辱,
记念我怎样将一切强盛民的羞辱存在我怀里。
51 耶和华啊,你的仇敌用这羞辱,
羞辱了你的仆人,羞辱了你受膏者的脚踪。
52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直到永远。
阿们,阿们!
省思:
这诗篇从整体上,划分有致――
诗人将怨言突兀地安插在
有关神之应许的长篇见证中。
用前后三十九节表白信靠的诗句
来衬托中间那十三节抱怨的言词。
对神的倾心吐意中
既有信靠也有诉苦,
祂会在耶稣基督里带来最终的祝福。
祷告:
“主的大能长期以来赐福我,
必继续引领,
经过沼泽、险崖、激流,
直到夜尽天明。
黎明中,我将重见挚爱多年、
一度失去的亲朋展笑颜。”
(John Henry Newman, “ Lead Kindly Light”)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约书亚记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书亚记》第3章|渡约旦河
三至四章是渡过约旦河的叙事,两章的结构十分相似,全程以宗教行动的形式进行,焦点是约柜和祭司,过程缓慢庄严,经文具有明显的“吩咐——回应”这种模式,用五条主线来铺开:
1、百姓(3:1-5,14,16-17;4:10-13,19),
2、抬约柜的祭司(3:3-4,6,8,14-15,17;4:10-11,15-18),
3、代表十二支派的十二人(3:12;4:2,4-5),
4、约旦河的水(3:1,8,13,15-16;4:18,23),
5、从约旦河床取来的十二块石头(4:2,6-7,8-9,21-24)。
下面分三部分来看这一章:
1、出发前的准备(1-5节)
以色列人自从击败西宏和噩之后,就一直扎营在什亭旷野(民22:1)。如今,要过约旦河了,官长就走遍营中,吩咐百姓;约书亚则向所有百姓说话,命令他们要自洁,以准备明天的大事。这指示让人想起以色列在西奈山的情景,当时神命令摩西,要以色列人自洁,包括洗净衣裳,不亲近妇女(出19:10-15)。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其目的是强调约书亚与摩西之间的连续性。
2、过河前的吩咐(6-13节)
约书亚吩咐祭司带动约柜的行进,祭司要在百姓的前头,先下河,代表着神的同在和能力象征的约柜,要比以色列百姓先行一步,进入迦南地。
人群队伍分成三组人:祭司与约柜、十二个人,和将过河的百姓,这几组人同时都在行动。
此时,雅威对约书亚说话,承诺祂的同在,并支持他去赶出迦南居民(9-13节)。
3、过河时的神迹(14-17节)
当祭司抬着约柜,脚一碰到河边之时,被断绝的河水立起成垒,这个事件与出埃及记十五章8节和诗篇七十八篇13节所描述的过红海时,红海被吹干一事连在一起。
经文解释说,这事发生在亚当城以南极远之地(16节),当时是春季,河水涨溢,水流湍急。旁边又是灌木丛林,一群人要到水边不甚容易。所以,河水被断绝,完全是雅威的作为。而此成就,是透过祭司和约柜而成。
03
默想之一
本章可以看出约书亚、祭司、十二支派的首领和百姓同心合一的境况,他们因着神迹过了约旦河之后,各国都惧怕以色列人的光景(书2:24,5:1)。早期教会的基督徒,就像这批进入迦南地的第一代以色列人,也同心合意顺服神所拣选的领袖(徒5:1-11)。因此,也亲历了神的大能,也得到百姓的尊重(徒5:12-16)。
你觉得,这件事对操练对基督的信心,和对祂话语的忠心,以及在群体之间彼此的合作,有无启发呢?
04
诗篇
诗篇一百二十六~ 一百二十八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126-128篇|幸福
126篇 好像做梦的人!
故事之多,说也说不完,先听听这个精彩的吧,看看神恩是何等的奇妙!
1至3节,使我们看到,集体的记忆,能够使每个人都产生共鸣,使他们的喜乐重演。诗人几天前还在异邦,今天就能听到那么多人住在蒙福的锡安,仿佛是在梦中。不!不是梦,乃是因雅威的作为!这样的消息也传到各地,那里的人也一同欢笑,一同欢唱,快乐是何等大啊!
4至6节显示,他们也进入理智的祈求。神已扭转了他们的生命,使他们被掳归回,如同南地的水复流(南地是不毛之地,当遇见倾盆大雨的时候,形成的河流来不及流走,等于倒回来浇灌四周的沙漠,一夜之间变成绿草铺陈,野花遍地)。如今,他们如同辛勤劳作的人一样,对收成信心十足——神会祝福所撒的种。
127首 枉然?
上一首是以农事为意象,127首则关注家园建设最基本的二方面:房屋与后代。
当他们被掳归来后,百废待兴,那些安防设施的建设,迫在眉睫。诗人深深地感慨,唯有雅威的作为,要不全都要白费力气,即使是起早贪黑,辛苦劳作,那有什么用呢?一路能重返家园,不都是雅威的慈爱所致吗?
儿女呢?也是安全保障的重要部分,现在人丁稀少,但就像土地一样,是祂赐的,儿女也是祂赐的,他们的成长、成材都是神的能力和赏赐所致!
128首 平安!
这首是127首的续篇,将一个敬畏雅威而蒙福的家庭作一番描绘,先从这个敬虔的人,然后到家庭,再到以色列。单纯的敬虔,必带来如此稳定与平安的果子。
真幸福并不难找,这里把它总结为敬虔(与神的关系正确)与顺服。当然,这种人生是劳碌的,但与127篇一样,能享受其成果,便是神的礼物(1-2节)。
3至4节,诗人用多结果子的葡萄树来形容这个家庭,这也是美满性生活的象征,欢乐地说话,妻子极有吸引力,橄榄栽子则是儿女成群的意象。与127首箭袋里的箭(人丁强壮)有异曲同工之妙。好一个妻贤子孝,其乐融融的蒙福家庭。
5至6节,倘若敬虔似乎会成为个人的事情,而家庭又可能成为小圈子,最后一节便除去这些危险。古代以色列人没有“个人或家庭独立之说”,信徒聚焦之地,就是个人得福的所在,家庭的未来,与锡安和以色列全体的福祉紧密相连。最后一句“愿平安归于以色列”,正好说明了这一切。
05
默想之二
127篇所说的建造房屋,我们现代人可以理解为我们所关心的工作、上班、回家、吃饭、睡觉或儿女,这些安全保障的基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