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5年6月22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5年6月22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约14:1-17(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
2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3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
4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有古卷作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
5多马对他说,主阿,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6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7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
8腓力对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9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
10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
11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作的事信我。
12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13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
14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
15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16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训慰师下同)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
17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2025圣灵降临期3|门徒新去处
约14:1-17
序言|去哪里
耶稣在离开之前,也就是祂将赴死、被钉十字架之前,解答了四位门徒的疑问:彼得所问的,你要去哪里(13:36);多马的问题:就是去那里的那条路在哪里(14:5)?腓力的问题是:父在哪里?所以他要求耶稣将父启示给他们看(14:8)?犹大(不是加略人)提出的第四个问题事:耶稣为什么只向他们启示,而不向更多的人,甚至是全世界呢?(14:22)。这四个问题,是祂离开前所交代的关键的事情,这些交代,更像是临终遗嘱,其目的,是要消除他们失望的心情(1、27节),并告诫他们,在即将面临危险时(13:1-2,21,38,14:30),要想到另外的三个事实:1)基督胜过世界的王;2)圣灵要赐给他们力量;3)父神爱他们。使他们明白真理,以致在即将来临的黑暗时刻,可得到力量。在十四章1至17节,耶稣先向他们讲述,他离开的原因(1-9节),然后祂的离开,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益处。
一|为何要离开?(1-9节)
耶稣讲出祂离开的三个原因:
1、为他们预备地方(1-3节)
耶稣说,祂的离开,直接一点而言,祂的死亡、祂的牺牲,是为了使他们得到可以栖息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指圣殿,与二章16节的“殿”字同,也与约翰福音一开篇“道成了肉身”的意象相同,这的意象是“帐幕”。对犹太人而言,圣殿是天与地汇合的地方,如今,耶稣委婉地提到一座城,一个新世界,一个新家,一个新的圣殿。现在的我们,把它理解为天堂(其实,创世记说的创造界就是天堂——神的家)。如今,耶稣的离开,牺牲和死亡,不表明门徒们将要失去祂;也不表明,祂对世界失去了掌控,祂离开的目的,是要在人世间的废墟,新建一个有别于耶路撒冷的“天堂”(使人可以与天父同在的所在)。天堂,并不是指天上宫殿,指的是,在这个人间世界里“神与人同在”的地方。就犹太信仰和基督信仰而言,空间因神而圣。当然,在这里是说因基督而圣,整个约翰福音都在说,一切的一切,无论是时空,还是人类,甚至在阴间,都因基督而圣。不是吗?复活的基督和天上的天使,出现在不洁净的坟墓里。
耶稣还对门徒说,祂要再次来,是指祂要将天地再度会合。那会在什么时候呢?复活节?圣灵降临节?在我们死去之时?最后的显现(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第二次再来)?全都对!祂在不同时候的再来,有着不同程度的显现,都可以说祂回来了。
2、为他们准备新道路(4-6节)
耶稣说,祂要“离开他们去见父”,并为他们预备地方,他们也必然认识那通往父神与人交往的路。然而,多马并不理解耶稣所说的,那条通往父神居所的路,原来指的就是耶稣要通过被钉十字架的方式,使人的罪和死亡彻底被瓦解!毕竟罪和死亡,就是人通往神的障碍。而多马并不领会这些含义,所以,他会说:“你说我们知道那条路,是什么意思?连你要去哪里我们都不知道”。耶稣就直接回答他:祂就是道路!意思是:天地怎么重叠呢?靠的就是祂这幅梯子!人怎样到天父那里去呢?靠的就是祂这条路。祂将从死亡的世界中,开辟一条通天的路,祂自己的血和身体,就是桥梁,就是道路。故此,耶稣的离开,祂的死亡,并不会使他们失去耶稣,反而得到更多,不但他们的主,连同他们都要一同被拯救。
3、为他们启示父神(7-9节)
耶稣所说的为门徒预备与神相交的地方,意思就是,祂将重建圣殿;而且说,祂就是通往与神相交之处的桥梁,指的是,祂将以牺牲的方式来建立神与人相会的“新的圣殿”。多马听了这些话,十分不解,就问耶稣,既然你预备好了地方,而且说自己就是通往那地方的桥梁和道路,那么,你就带我们去见父吧!直接一点说就是“将父显现给我们看”。耶稣就责备说,说这么直白了,还不明白吗?“看见我就等于看见父”。神既是子,又是父!当然,这个是让人既能一下子明白,却又需要一辈子琢磨的事实。毕竟,耶稣前面所表达中,对自己的定位,仿佛是较为软弱,而且在级别上是低于父的。更何况,耶稣在现实中,与门徒们差别不大,谁会有这个领悟力,或者谁敢说:一个血肉之躯就是天地的主宰?更何况,门徒们已经感受到一个不吉祥的事情将要发生——耶稣将要赴死。他们怎能有这般领悟力——被处死的耶稣怎能是天地的主?
这里让我们看到,耶稣在解决:去哪里,怎么去,接着,祂回答腓力的问题,来启示父是谁。父又是怎样的一位父。至终,将天堂(地方,也是圣殿),与天父成为一个整体启示出来。祂是让门徒通往天堂/天父,唯一的道路,是门徒能够明白的唯一启示(认识)的根源;也是离开死亡、得到生命的唯一办法,。门徒们得知后,很自然应该得到安慰。他们不但知道自身的归宿,更是认识父,明白了耶稣的离开(死亡),不是撇下他们,更是因父爱他们的表现。
二|其目的为何(10-17节)
当耶稣讲完了祂要离开的三个理由之后,继续说:祂的离开将达到更大的目的。
1、使他们可以信神(10-11节)
既然,神既是子,又是父,那么,作为门徒,至关紧要的是,如今只能通过信耶稣,这就是耶稣说的“你们信神,也当信我”所要表达的意图。如今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达到与父合一,唯一的办法就是信“与父合一”的子。这里的难处就是:耶稣要被人间君王以暴力的方式杀死!假如祂是生命的主,怎会被人杀死呢?耶稣劝告他们,虽然,现在很难领悟到:父即是子,子又是父,但子又与父不同的奥秘,但他们可以通过耶稣过往所做的,以及将要做的,尤其是即将面临的死亡和复活来相信祂(11节)。
2、使他们可以作更大的事(12-14节)
而且,他们自身将经历父的同在的事实:a奉耶稣的名求什么,就得着!b使神可以得荣耀!让他们亲身经历像耶稣一样颠覆死亡与罪恶的权势。这样,他们的信心就建立了起来。
3、使他们得到真理的圣灵(15-17节)
他们能得到更大安慰的凭据,耶稣要给他们赐下圣灵。要知道,在以色列的传统经验中,神的灵赐下,意味着神的临在,这样门徒与父就实现了同在(16-17节),这就呼应了1至3节的内容:圣灵的任务也与耶稣的一样:祂自身与门徒同在,也揭示父与子和门徒同在。
这样看来,耶稣离开的悲剧色彩,也就被逆转:门徒不应该因耶稣的死,而自感为孤儿,圣灵除赐给能力之外,也让他们明白“有别于耶路撒冷的圣殿,以耶稣是圣地为根基的第三圣殿,建立了!”,他们已经与神同住了(这本身就是圣殿的目的)。耶稣的生命,并没有因死亡而消失,反倒因着复活,带来圣灵的同住。当然,这是极大的奥秘!惟有得到圣灵的同在,才能使他们明白!
三|离开与得到
1、独一无二的真理
耶稣的离开(死亡),却将父的临在带到地上;使门徒得到圣灵,将圣子的临在带到地上。神的临在,与天国(堂)的临在,已经在2000年前成为事实,而且不断地成为事实。尽管我们看不见耶稣,但不应该有分裂的思维,认为神与人分裂,天与地分裂,末世与现今分裂。尽管天与地不同,但如今不再是分开的,已经因着耶稣的离开,而重叠和交叉——祂已经统管了每一个角落。当然,这需要我们去将祂所赐下的圣灵的临在,而呈现出来。
所以,我们要呈现耶稣的临在,就需要宣告独一无二的真理:“道路、真理、生命”。,人从哪里来(where)?谁能决定你到达目的地(who)?用什么办法到底目的地(how)?这对今天“所有宗教其实都一样”的信念,绝对是个挑战。现代人这种说法,其实也是一种信念,听起来很民主,不过,如果主张任何宗教都一样的话,条条大道通罗马,意味着所有的宗教都不是人类的目的地。既然自己都可以设计目的地,那就不需要去追求那个目的地,因为那个目的地,就是真相的扭曲或回音而已。你要去,你要透过宗教去,就意味着,所说的“境界”、极乐世界”、“神明”、“佛陀”、或印度教的黑天大神(Krishna),也都是遥不可及的。
当然,所有宗教就像其他对人类目的终极思考的学问一样,这个学问你可以说是“哲学”、“科学”或其它的什么,它只提供了通往山脚的路,却不是登到山顶的路,更不是目的之身。所以,耶稣基督信仰,并不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般的殊途同归。耶稣所说的是“唯一”!祂是唯一的神,唯一通往神的途径。也是唯一世界及一切的真相!
如果你我失去这“独一无二”,就失去了一切,错过了“独一的神”,永活的主,就是以色列的神,已经在人类历史上,作了一件决定性的工作,将以色列这个民族的历史带到了一个最适合的目标,并且借此向全人类宣告:人类已经在这里得到了解救。人间所害怕、无法胜过的死亡,已经被一次性决定性地对付了。而且,透过耶稣卑微舍己的死亡,带着极深的爱!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这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意思。
2、“离开与得益”在C.S.鲁益师身上的呈现
C.S.鲁益师(1898-1963),被称为最伟大的牛津人。他写了不少家喻户晓的作品,其中那利亚传奇成为基督教喻意故事经典。他也写了不少带有护教色彩、宣扬耶稣基督是独一主宰的书,比如《裸颜》、《地狱来鸿》等。不过,有一本书,能体现“基督教独一无二的色彩”的书:《卿卿如晤》,这本书是他的妻子去世之后写的,怀念其妻乔伊的作品。他很晚了才结婚(58岁),娶的老婆是一个离婚者,后来得了绝症。两个人没过多少年,妻子突然离去了。对他而言,是一个信心极大的打击:神在哪里?……当你需要他时,而所有其它的救助,都山穷水尽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呢?一扇当着你的面,砰然关闭的门。”
经过极深的挣扎,他无法忍受,谎称死亡对于一个信徒而言是无足轻重的,他也问:乔伊现在在哪?他也与神抗争,也质疑自己的信仰。不过,他说过一句话,很像是耶稣对门徒所说的,在配偶死亡后,夫妻中剩下的一方,应该好好活下去,因为这是我们的天职。我想他这样说,正好表达了:耶稣已经胜过死亡的真理——假如没有胜过,你又遇见亲人离去,那你有勇气何必要活下去吗?
对鲁益斯而言,妻子的离世,使他经历至深的情感瘫痪和信仰的危机,不过,他的信仰也因此经历了至深的体验。死亡会给人制造痛苦,但不能夺走人的信心。在《卿卿如晤》这本书的最后,我们看到回到了原来的鲁益师:他的儿子(乔伊生的)说:这本书是一位男子有心尝试去把握因生命中最致命的悲痛,而导致情感的瘫痪,并胜过情感瘫痪的经历。一路上撞撞跌跌,踉跄(踉跄,都四声)往前摸索,至终归回到天父家里的生命之迹。他的历程见证基督是他“真理、道路与生命”。
代祷事项:
1、为教会祷告,使我们能坚守独一神信仰,不妥协,不随从异教的偶像,也不自己制造偶像,在生活的各方面能尊神为大,操练敬虔,并愿意过顺服的生活。
2、为每位肢体祷告,愿圣灵赐下智慧,使我们晓得,如今,我们已经因着圣灵的赐下,已经实现了神与我们的同在,愿主帮助我们不使圣灵担忧,更好地经历主的同在,与圣灵一同在各处见证父与子,能将荣耀归于坐宝座的和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