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5圣灵降临期2|三一神的新作为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48天前 | 7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圣灵降临期2|三一神的新作为
约3:1-18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5年6月15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5年6月15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约3:1-18(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

2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

3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4 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5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6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7 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希奇。

8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9 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

10 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

1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12 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13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14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15 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

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17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2025圣灵降临期2|三一神的新作为

约3:1-18


序言|你不懂......


耶稣在与犹太人官长尼哥底母,谈论以色列这个上帝的国,怎样以前所未闻的方式出现。尼哥底母说从耶稣所作所为来看,祂是合格的导师,就像古代的那些先知一样,彰显神的临在。耶稣并没有顺着尼哥底母的赞美之词,反而说:你不懂神,你也根本看不见这个国度的出现。这话当头棒喝!等于说,尼哥底母对神以及以色列这个属神的国度如何重建,是个外行。就像一个医学院心脏科的实习学生,跟一个博士生导师、心脏科的主治医生说,你不懂医学,你是外行,这等于说,你是兽医,是学金融的。


接着,耶稣讲述了祂的理由:因为神国已经重组——想要进去的人,必须以新的方式!就好像,一个人原先的身份证,已经失效,需要到公安局重新照相、重新录入信息,需要重新做一张。如今,成为神家里的人,用以色列一贯以来的——包括受割礼、成为律法之子等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以新的方式——一种从神那里来的灵再生一次,才能成为神的家人,而不是生在以色列这个民族的家庭里,更别谈能进去了。另外一个理由就是、神国的主人,祂显现的方式也改变了!


一|上帝家庭新的组成方式(1-8节)


1、重生

耶稣所说的新家的组成方式,前提是在这家里的人都得“重生”,意思是说:以色列这个民族里的所有人,现在都不是现成的神的子民!因为神正在开始创建新的家,在这个新的家里,原来寻常的出生,指的就是出生在以色列这个大家庭的人,已经不算数了!他们已经不能说是神家里的人了。尽管他们有优先的条件,但如果断然拒绝新的方式,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上帝新的大家庭的成员。这也可以从以下的类比中得到提示,就好像,在49年之后,在大陆拥有中华民国身份的人,假如不想改变身份,那这个国家就与他没有关系了。如今,像尼哥底母这样的以色列人,哪怕是以色列百姓的老师,也必须重新再生一次。


这里所说的重生,是一种获得新生命的方式。耶稣说就是从上头(面)而生,也可以是说:第二次!重点的是从上面,从神的灵而来,因为神正在以方式建设新家(参1:3)。从以色列的传统而言,与永生神创造主建立盟约,成为祂家里的人,就等于脱离死亡的世界,获得永恒的生命。尽管他们对于永恒生命的形态,到底如何,一直以来,都是模糊的。在以赛亚、以西结等先知的著作里,他们也有永生、复活这些概念,不过基本是指民族的复兴,到了但以理书,似乎有了个体生命得到复活的展望,而且是在上帝对这个世界终极旨意实现的时候(但12:2-3)。等到施洗约翰施行水洗之后,得到永恒的生命的具体办法就是,藉着水与圣灵双重的洗来达成。在他们的思维里,水洗与灵洗是属于一体两面的事情,既把你带到跟随神的人所组成的看得见的人群中,同时也赐给你新生命。如今,从圣灵的洗获得新生,成为进入神国的具体条件了。尼哥底母心目中那种民族、血缘就等同于神的百姓的思维,已经过时了。


2、新家

耶稣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水洗和圣灵的新生,就不能看见神的国到底以怎样的方式来临,更别提进去了。如同一章12至13节所言,如今,神国向所有的人敞开,人不能再靠家室、支派、组织或国家与民族来作为前提条件。包括尼哥底母,就算他原来属于神国(以色列国),也不管用了,因为神用了圣灵里生的方式,来重新组织新家。反过来而言,无论是谁,只要他接受了神所给的“新的出生方式”,他就能成为神家里的人。



这点对于尼哥底母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等于他要完全谦卑下来,承认自己的“不是”。然而,让一个有身份,有学识的人否定自己,否定自己曾经引以为荣,而且是一直被公认的“成为上帝的百姓”的方式,反而要来接受一个来自加利利的先知的话,是非常不容易的。就等于,一个老师要否定自己的专长,向一个无名小卒重新学习。


二|上帝自身新的显现方式(9-18节)


耶稣除了告诉给尼哥底母,“成为神家里的人的方式”已经改变,祂还说:在神的新家里,神向人显现方式,也改变了,甚至以“极端”的,与以前完全不同,相反的方式显现:


1、蛇

按照以色列向来的经验,神会在会幕、会在圣殿以荣耀的方式出现,在圣殿被毁之后,他们慢慢形成了神显现的另外一个方式—神在律法(妥拉)里显现。这也正是建立会堂的逻辑思维:只要有十二个男子就能建立一个会堂。在圣经中,除了个别人,主要是列祖和先知,神会在他们面前显现,除此之外,基本是围绕律法和圣殿/会所为中心的。


耶稣跟尼哥底母对话,说,神在蛇身上显现!非常极端,毕竟,蛇在犹太文化(包括现在的基督徒)思想里,不是什么好东西。就在创世记里,蛇带给亚当夏娃致命的打击,使他们的人生彻底翻船,落入死亡和罪的咒诅里。蛇是邪恶的生物,就以色列人而言,甚至可以这么说:怎么样对付蛇,就等于怎么对付恶。约翰在这里(14节),回溯民数记二十一章5至8节的叙事,当时,以色列民向摩西发怨言,遭到神的惩戒,有毒的火蛇侵入营中,咬死许多人。当他们哀号时,神应许摩西,给他们一个救命的办法,叫摩西打一条蛇模样的挂件,挂在杆子上,举起来,让百姓看得见。并告诉他们,被蛇咬的那些人,只要抬头望杆上的铜蛇,就能得到痊愈。那么犯罪而被蛇咬的人,果然因此得到了医治。从此之后,这个本来是罪恶象征的铜蛇,成为了圣物,被放在会幕里,直到希西家王,发现百姓拜铜蛇,才把它打碎(王下18:4)。


在这里,人子要像铜蛇一样被举起,明显是指耶稣的死而说的。就如同摩西时代的人,犯罪而遭神的惩戒,一望杆上的铜蛇,就得医治。如今,人子也要被举起来,叫一切相信他的人,可以得永生。全人类被一种致命的疾病所击打,如今有了得救的办法,就是仰望死在十字架上的人子。这等于将高举的十字架,当做是上帝高高在上的宝座,类如圣殿的祭坛,涌流出使人得生命的泉源。


2、神

约翰的意思:神向他们显现,或者说启示救恩的方式,如今改变了!祂如今仿佛以负面、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显现祂自己和祂的救恩,具体而言就是将全世界的力量,就是植根在人心深处的邪恶,全部都拿出来,全部打击在耶稣这位人子的身上。上帝透过这种牺牲方式,将宇宙间的敌对和仇视的现实改变了。


另外,耶稣这里将祂被挂在十字架上的情形,当时是被“高举”,当作是在“升高”,这也是尼哥底母连想也没有想到的,也就是说:钉十字架这种酷刑,就耶稣而言,也是一种高升、得荣耀的方式;祂被击打之时,也正是祂怎样对付邪恶的时候,这也正是神自我显现的时候,将祂自己和祂的爱显现出来的时候。这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方式,是尼哥底母需要仔细思量的。毕竟,神是谁,祂的爱是怎样的,就在这时候显现了出来。以色列人所盼望的救赎事件,就在这里显现。这里是神显现的核心,祂是父,同时也是子,正如耶稣对腓力说的: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而子就是在世界的邪恶重担下受死,被启示出来,被举起来的那一位;祂的十字架,成了将天上和地上连接起来的梯子。


当然,正如摩西时期那些犯罪作恶的以色列人,他们因恶而得的病,想要得到医治,必须主动性地仰望神让摩西挂起来的铜蛇。第一世纪的犹太人,包括历世历代的所有人,必须让自己投身在十字架的过程中,必须仰望祂,要在祂里面看见神那拯救的爱,已经完全显现,然后来信靠祂,才能得到永生,才能进入以色列人一直盼望的神的国。



这样的信息对尼哥底母而言,确实是难以消化的。怪异、被咒诅的蛇的形象,怎么会与神的救赎办法相连呢?钉十字架的耶稣,怎么会成为进入神国的方法呢?对他人而言,“人子”就是但以理书十二章里的高级人物(参但7:13、10:5-6、12:5),在第一世纪,他们自然会将他解读为是来救赎落入苦难百姓的弥赛亚。为什么弥赛亚与蛇的形象相连呢?尽管耶稣有根有据的提出,他们的祖宗也曾因“蛇”而得救,但说一千道一万,蛇毕竟不是什么吉祥物,更何况,历史上的以色列人,还因拜铜蛇而陷入偶像崇拜里。毕竟,神的形象,就他而言,一直都是充满威荣的,再怎么俯就卑微,也不至于成为一个被咒诅的形象。


三|我们新的生活方式


1、为基督和平之国而努力

耶稣与尼哥底母谈道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第一个价值就是和平。毕竟,十字架被举起,要吸引的不仅仅是以色列,而是万民!这势必,和平是基督十字架彰显救赎的根本目的。这样看来,基督徒的存在是为着这个充满争竞和杀戮的世界。


在2011年10月26日的亚西西和平祈祷日前夕,前两任本笃十六世教宗说:基督徒不要向变成狼的诱惑屈服,要为基督的和平之国工作。他的意思就是,在这个充满争斗和掠夺的世界里。基督徒要反其道而行,要用和平的思维来塑造我们的言行举止。他祝愿基督徒在这个被战争和自私自利分裂的世界中,成为和平的工具,他也强调:“凡是走向天主的人,不能不传递和平”,并且说:“凡是建立和平的人,不能不亲近天主”。他在讲道时,特别看重当天的第一篇读经:“撒加利亚”先知书中预报一位谦逊的君王,将要来到,一位折断弓弩,向万邦宣告和平的君王。教宗说:“耶稣是穷人中的贫穷君王,自愿温良者中的温良者。因着天主善与爱的大能,祂是和平的君王。耶稣是君王,在十字架上实现和平,接合地上与天上,并在所有人之间搭建友谊的桥梁。十字架是新的和平之弓,是和解、宽恕与了解的标记和工具,是爱强过所有暴力与压迫的标记,爱强过死亡:恶从未胜过含有爱的善。”


教宗继续表示:“这位君王统辖的范围,不是一块土地,或是一个政府,而是直达世界地极”。他并且强调:“我们在圣体圣事中看到这共融和团结的满全。在那里,主卸下我们的利己主义,为使我们成为一个身体,在分化的世界中成为一个和平的国度。在每一个文化、实境中,从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到小镇村庄里的朴素民房,从壮观的主教座堂到秀丽的小教堂,祂来到并临在其中;并且人们在进入与祂的共融中,在一个身体内彼此团结,超越分裂、对立与仇恨。”


所以,凡是希望成为“主的门徒”的人,要妥善准备即使必须受难与殉道,为主舍弃自己的性命,让善与爱及和平,在这个世界中胜利凯旋。“基督徒绝不要向狼的诱惑屈服。基督的和平之国不是靠威权、武力和暴力建立的;而是靠自我奉献、舍己,把爱带到地极,包括带给仇敌。耶稣不是靠武器的力量,而是靠十字架的力量战胜世界……不要利用天主之名成为战争和暴力的工具;相反地,要使天主之名成为促进人民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和解的泉源。”


教宗美妙地诠释了耶稣向尼哥底母解说的重生的含义。如今,神国度的成员,不再限于民族与血缘。正如尼哥底母必须开放自己的心思,接纳耶稣的说法,才能获得新生,才能看到神国的真相。我们作为基督的追随者,也必须放下关于谁是敌人谁是友人的固定衡量标准,才能给这个争竞的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因为这个世界不会主动获得这样的能力,这就是教会存在的意义。教会所作的必须像是教宗所言:为和平而努力的教会,才能带给这个靠战争建立的社会看到另外的出路。当然,这是一个巨大又难的任务。这也给我们个人性的生活,画出基本的光谱,无论我们在哪个场合里,我们需要学习:为和平努力,彰显基督的吸引力,毕竟,重生的定义,其基本的定义仍然是“群体性的”、“国度性的”。


2、为信仰的整合而努力

这段经文给我们另外一番见地就是:神与世界,圣与俗,在被举起的十字架上弥合了,天与地已经在基督的身体上得到相交。这对于今天抱持二元的思想、而带来信仰混乱的基督徒,是一个很好的释放。抱持二元思想的基督徒,将天与地分开,将基督与上帝割离,把耶稣的教导与人格分开;把思想与灵命分开,把家庭与教会分开,把各个领域的思想与信仰分开。我们需要努力改变这种局面,因基督将天地嫁接了起来,将思想与生活统一。


社会的分崩离析,导致现代许多人家庭的危机,教会的有识之士看到这一危机,强调家庭建设,包括家庭属灵地位的价值,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但我们需要做得更加平衡,因为我们几乎会更为侧重家庭,其实这正是分裂的思维导致,我们可以更努力一点:为着教会,更多的付出,将这两者整合在一起,少点分离的思维,更无需觉得家庭地位崇高。这会失衡,导致家庭失去基督里的呼召,毕竟,家庭就是小教会。家庭的建设需要有目标:为着一同服侍基督而建立!当然,就大部分人而言,不需要像早年的法兰西斯这般,完全离开家庭,就为着教会而活,这不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我们当中绝大部分的人,可能仍然需要在家庭中,去见证基督,但需要看见在基督里对家庭有了新的定义,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毕竟,神家的成员,不再限制于血缘和民族,而是大大扩展了,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家庭成员,也大大扩展了。不但是血缘的成员,那些与我们一样在圣灵得到重生的人,也是我们的家人,也是需要尽相应责任的人。







代祷事项:


1、为这世界的和平祈祷。无论是持续三年多的俄乌战争,还是以哈战争,或是这两天才开始的以伊战争。我们看到的是特权阶层的贪婪、邪恶。愿主顾念战争中受难的百姓,安慰失去亲人的人们,看顾孤儿。愿主打击邪恶,使和平早日实现。


2、为教会祷告,愿我们能谦卑受教,在真理中改变思想,在服侍中重塑价值观,也不再用圣俗二元分化的方式看待世界。在任何角落,任何工作中,都以主的旨意为念,当作是服事主的场所,经历主与我们同在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