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6月14日 | 我们成为羞辱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七十九篇
1 神啊,外邦人进入你的产业,
污秽你的圣殿,使耶路撒冷变成荒堆,
2 把你仆人的尸首,交与天空的飞鸟为食;
把你圣民的肉,交与地上的野兽。
3 在耶路撒冷周围流他们的血如水,
无人葬埋。
4 我们成为邻国的羞辱,
成为我们四围人的嗤笑讥刺。
5 耶和华啊,这到几时呢?
你要动怒到永远吗?
你的愤恨要如火焚烧吗?
6 愿你将你的忿怒倒在那不认识你的外邦,
和那不求告你名的国度。
7 因为他们吞了雅各,
把他的住处变为荒场。
8 求你不要记念我们先祖的罪孽,
向我们追讨,
愿你的慈悲快迎着我们,
因为我们落到极卑微的地步。
9 拯救我们的 神啊,
求你因你名的荣耀帮助我们,
为你名的缘故搭救我们,
赦免我们的罪。
10 为何容外邦人说:
“他们的 神在哪里呢?“
愿你使外邦人知道你在我们眼前,
伸你仆人流血的冤。
11 愿被囚之人的叹息达到你面前;
愿你按你的大能力存留那些将要死的人。
12 主啊,愿你将我们邻邦所羞辱你的羞辱,
加七倍归到他们身上。
13 这样,你的民、你草场的羊要称谢你,
直到永远;
要述说赞美你的话,直到万代。
省思:
以上的祷告有其历史背景――
耶路撒冷遭到巴比伦入侵者的亵渎,
无情的掠夺激起人们欲复仇的呐喊;
但诗人同时也意识到那是神的审判,
所以在祷告中懊悔地呼求神的怜悯。
祷告:
神啊,
帮助我敏于觉察
祢儿女们所受的冤屈,
感受属祢百姓所受的残暴。
然后教我以感同身受的爱心,
祈求祢施行公义和拯救。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申命记 第十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申命记》第19章|生存权
十九至二十六章所讨论的议题有很多,除了对杀人(19:1-13)和圣战(20:1-20)作较详细的处理外,其它的事项都处理得较为简略。
本章1至13节讨论杀人的主题。征服迦南以后,约旦河西也要设立三个逃城,为误杀人的罪犯,在审讯之前提供保障和庇护。素来没有仇恨,无心之过的杀人算是误杀(1-4节),比如:在劳动过程中,因斧头脱把造成的死亡(5-7节)。在战争中或为了维持法纪而杀人,不在讨论之列。
而在某些社会中,误杀人,也足以构成别人报血仇的理由。对以色列社会来说,因这杀人是无心的,有必要消解报血仇的人的愤怒。当然,不可剥削近亲报血仇的权利,受限制的只是权利的妄用。
如果杀人是故意的,则另当别论(11-13节)。死者所属城邑的长老,就要把凶手从逃城中带出来,交给报血仇的亲属。
14节讨论侵占他人财产的罪,其中主要的就是——挪移地界。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因每个以色列人所有的土地,都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土地和这人的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以色列人侵占邻舍土地的案件,可能很早就发生过,到了主前八、九世纪,变得极为猖獗【1】(王上21;赛5:8;弥2:2),先知曾严责那些权贵者的贪婪行为。
15至21节讨论作假见证的罪(5:20)。
“人无论犯什么罪……不可凭一个人的口作见证”的经文,给我们看到:是要有两至三个见证人,提控才算为有效(15节)。假如有见证人,宣称被告作恶,做出离道、叛教、不道德的行为,就要把双方召到耶和华的圣所【2】,当着祭司和审判官的面作答辩。由祭司和审判官所组成的法官团,要在细心审查之后,做出判决。见证人作的如果是假见证,就要承受他想要被告受的刑罚;如作的见证是真的,就要将恶行从以色列中除掉。
03
默想之一
作假见证的刑罚是要依照“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来决定(参出21:23及下;利24:17及下)。其基本观点是:人生命神圣,公义需要得到保证(参12:23、24,15:9,21:8,22:6、7,25:11、12)。可惜的是,这原则经常被人误解:要知道,这原则绝不是鼓励复仇,而是限制复仇。耶稣批评了利用这条律法来管制他人行为的做法(太5:38、39);祂提出手足情谊的理想,祂超越了旧约的律法。
基督T当如何理解这条命令?
【1】参汤普森:《丁道尔圣经注释:申命记》,页239。
【2】这里所说的可能是中央圣所的法院(参十七8-13)。
04
每日诗篇经文及简释
诗篇 第一〇六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06篇 | 旷野
相对于104首追忆创世记那雄浑的气势,105首述说出埃及的恩典,106首则是追忆旷野(甚至到被掳时候)失败的漆黑阴影。不过,数落人的忘恩负义之时,仍然是以颂歌的格式,其主题是神那怜悯背叛子民的爱,这正是祷告的基础(47节),也是结尾颂歌的实质——这颂歌不仅结束本篇,也结束了诗篇第四卷(90-106篇)。
一开头就哈利路亚,其理由是祂的慈爱与美善,而祂的作为与人的作为(“谨守”与“善行”),是立约双方各自的责任,有福则加强这一关系(1-3节)。
4至12节,接着前面立约的言语之后,带出13-33节一大段旷野那令人不齿的记忆:
1)大起欲心(13-15节)。百姓因身体上的一点需求未得到满足,就化作极大的怨言,他们虽然得满足,却也获灾病.
2)嫉妒摩西与亚伦(16-18节)。有一群人公然造反,擅自树立领袖亚比兰,其结果是背叛者被地吞噬,落入阴间,党羽被火烧死 .
3)拜偶像(19-23节)。百姓竟然把雅威说成牛!用金打造的像来代替祂,结果是差点全民被剪除,多亏摩西以中保的身份哀求。
4)大发怨言(24-27节)。百姓公然拒绝进军迦南(要回埃及去),如此藐视神的应许,其结果是全民倒毙旷野,后裔被四散到列国中。
5)变节(28-31节)。他们已到毗珥,已经能够看到迦南地了,与拜金牛犊事件也相隔了四十年。在这个有摩押人居住的地方,他们麻木了——与巴力毗珥联合;与摩押女子淫乱(与别的民族没有两样),可怕的是,带来属灵上的淫乱(把神换了)。幸好非尼哈这位亚伦之孙出手刑罚,否则他们就被瘟疫所灭了。
6)背逆(32-33节)。这是旷野记述最后一个回合(参民20章),在米利巴(争吵)因没有水而争吵。四十年前神吩咐磐石出水,四十年后他们旧性复发(其实已经是下一代了),“攻击摩西”。似乎没有一点进步,而摩西也被逼得太急了,怒气发作,“然后,用拐杖打磐石两下”,他因此受了亏损。
7)旷野这一代死了,进入迦南新的一代又如何呢?34-42节,诗人努力地说:在红海边上有过短暂赞美信靠之后,再次背叛,他们学迦南风俗,事奉偶像,用儿女祭祀鬼魔,流无辜人的血(献儿女给巴力),污染了圣洁的应许之地。导致雅威大发怒气,把他们交给邪恶的敌人。
看来真是不可救药了,人虽知犯罪背叛是自讨羞辱、自甘堕落,但又无力自拔,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哀叫,因人无力谨守圣约,只有祂记念自己的约(43-48节)。
05
默想之二
这首诗最后让人看到:祷告者不再有任何居功心态。唯有:神啊!怜恤我这个罪人!使我转回!这些悔罪的心声化作一串串的赞美。你如何去体会上主的怜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