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4月30日 | 祢向我们发怒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六十篇
1 神啊,你丢弃了我们,使我们破败。
你向我们发怒,求你使我们复兴。
2 你使地震动,而且崩裂。
求你将裂口医好,因为地摇动。
3 你叫你的民遇见艰难,
你叫我们喝那使人东倒西歪的酒。
4 你把旌旗赐给敬畏你的人,
可以为真理扬起来。〔细拉〕
5 求你应允我们,用右手拯救我们,
好叫你所亲爱的人得救。
6 神已经指着他的圣洁说
(“说”或作“应许我”):
“我要欢乐,我要分开示剑,
丈量疏割谷。
7 基列是我的,玛拿西也是我的,
以法莲是护卫我头的,犹大是我的杖。
8 摩押是我的沐浴盆,我要向以东抛鞋。
非利士啊,你还能因我欢呼吗?”
9 谁能领我进坚固城?
谁能引我到以东地?
10 神啊,你不是丢弃了我们吗?
神啊,你不和我们的军兵同去吗?
11 求你帮助我们攻击敌人,
因为人的帮助是枉然的。
12 我们倚靠 神,才得施展大能,
因为践踏我们敌人的就是他。
省思:
我们一般认为“发怒”是一种负面情绪,
与任性或心怀恶意有关。
但另有一种怒气——是神的义愤,
为了对付倒行逆施的行为,
以赐福我们。
祷告:
恩慈的神,
祢因我的罪而发怒,
既无恶意也不为报复。
请帮助我作出回应,勇敢地悔罪,
奉耶稣的名。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民数记 第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主后3世纪的罗马牛车马赛克画像。罗马的牛车是两轮或四轮,用两头牛来拉,大约每天能走24公里。主后4-5世纪的狄奥多西法典(Theodosian Code)限制载重大约是352公斤,而主后4世纪戴克里先的最高价格法(Edict on Maximum Prices)限重393公斤。旷野里的道路条件更差,因此,搬运会幕的牛车载重能力很可能最多400公斤。众首领有足够的能力献上更多的牛车,但他们只献上六辆牛车,最多只能装载会幕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他们并不是想取代神的安排,而是想与神同工,这样的心就蒙了神的悦纳。
《民数记》第7章|首领的奉献礼
出埃及记第四十章至民数记第六章,是记述以色列出埃及第二年一月初一日立起会幕,及一月后统计人口所发生的事。各支派把运送会幕用的车送给了利未人,又献器具和祭牲作敬拜之用。
一至六章描述全营的组织和利未人的职任,我们更能体会这些事件的重要性。
亚伦的祝福之后(6:22-27),记录各首领奉给祭坛的供献,有着深刻的神学用意。祭司和祭坛是不可分的,会幕和祭司的设立,就是神恩典的显明。如此各首领的行动,就是对神既已赐下之恩典的回应。他们慷慨的捐献,进一步带来更大的祝福:神继续与他们同在(89节;参利26:11-12)。“神赐福,信徒回应,接着得到神更大祝福”,这种循环的模式,是旧约神学中一个重要内容。
第12至88节不厌其烦,反复记叙各支派首领在奉献祭坛时所作的供献,每位首领都献上一个重约三英磅(1.4公斤)的银盘子,约两磅(840公克)重的银碗,和重约四盎司(120克)的金匙。盘子和碗盛满了调油的细面,金匙盛着香,都是素祭的主要材料(利2章)。此外,他们又献上适合在燔祭、平安祭、赎罪祭等例行祭礼中使用的祭牲(利1章,3-4章)。只有专为特定的严重罪行而设的赎愆祭(利5:14-6:7),没有献上。首领的排名次序和第二章相同。可能你读到这里,感到非常枯燥,但假如你是以色列人中的一员,你所献上的被记录下来,你会怎样想呢?
在奉献祭坛时为何要献上这些礼物?为何描绘如此详细?按常规而言,哪怕是礼仪的文献,希伯来的叙事,向来讲究言简意赅。
我们试想想:会幕的祭坛,是每日崇拜的焦点,因此,在奉献时,每个支派的代表献上一切正规的祭礼,是最合宜的事。它定下先例,证明崇拜是每个支派都要参与的,都要支持的,每个支派也都一样重要。
首领们首先献的祭物是素祭(参13、19、25、31、37、43、49、55、61、67、73、79节),可能因素祭平常是与燔祭同献的祭,但也是祭司最主要收入的来源。首先提到它,强调众首领决心支持祭司的事工。
本章结束时,再次提醒读者:神怎样在至圣所内,从停于施恩座上的云彩之中与摩西说话。会幕是上主的殿,而不是异教世界的神龛(89节)。
03
默想之一
本章坚持献祭与事奉,是神子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新约作者运用旧约各种的祭礼,为基督耶稣的死提供解释,各各他如今取代了献祭用的铜坛(来9-10章)。蒙恩的我们,依然要将自己作为活祭献给神,并且献上金钱为感恩(平安)的祭物,来支持福音事工,作为对神恩典的回应(罗12:1;林前9:3及以下)。你打算一生侍奉上主吗?会将金钱为祭献上吗?你慷慨吗?有无亏欠呢?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42-43篇
诗篇42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43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在以色列南地寻的旷野(Zin Valley),方圆几十公里只有这一条小溪(Ein Avdat)。生活在环境宜人、水源丰富的地区,我们很难理解溪水的宝贵和令人渴慕,只有经历过干旱与炎热,才能理解诗人所说的:「神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诗四十二1)!
《诗篇》第42-43篇 | 流浪者
这卷诗篇取自不同来源:可拉后裔(42-49)、亚撒(45)、大卫(51-65 68-70),所罗门(72),还有三篇为佚名作者所写。
语境是在被掳的巴比伦,这群人恰如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天天以泪洗脸,以这苦涩的泪水作饮料。尤其是当人问:你的神在哪里呢?假如你有神,神能够帮你,为什么流浪呢?他们伤感倍加(1-3节)。
令人最伤感的是回忆!好比一个现今饱受苦难的人,就会回忆以往那些美好的日子;这种怀旧,会引起更深的伤痛。诗人回忆以往与众人一同在圣殿里守节,一起欢庆神的恩典的时光。而如今,神的百姓成为无家可归的囚犯。那伤痛与被抛弃感是何等深呢(4-5节)?
5节恰似一段副歌,表达着流浪者那毫无目标的生活。他们的下一站是哪里?或会停留在何处呢?他,不安与烦燥。
那就“仰望神,因为祂光照帮助我,我还要称赞祂”。或许,凄苦、孤寂的心境,能得以改变。
可是,神在哪里呢?当心里无比忧闷,想找点开心的事情来纾解,那就从约旦地、从黑门岭、从米萨山记念神吧。想起从前,自己曾被“阴间掩盖”却蒙神拯救的经历。那时,白昼里,雅威向他施慈爱,深夜里,他歌颂赐生命与他的雅威(未使我生命衰亡)。可是,这些经历不再重现了,如今,神缺席了!这种被抛弃的感受,怎能不哀痛呢?被人欺凌却无人救助,悲惨情形如同骨头被敲碎了! 如今,“你的神在哪里呢?(6-10节)”
副歌又响起:诗人试图摆脱忧闷、烦躁,恢复荣光!那就仰望神,称颂祂,祂是你的神,祂要使你获救!
但是,又如何呢?
43篇,让我们看到依然凄苦的事实:
他们背景离乡,流落他国、受尽凌辱,被神抛弃成为弃儿。他仍旧向神呼求公义;祈求神以真实和亮光来指引他,可以使他回到圣山、回到祭坛中。因为失落的心,唯有回到神那里,才能获得喜乐。唯有弹琴称赞神,喜乐才能重获。
可是,失落再次产生,那段忧闷的副歌,再次出现(45节)!
05
默想之二
42-43首,是流浪者之歌的代表。他离开了神(不管是被掳还是自我的放逐),落入无穷的忧闷之中。他深切的期盼,期盼回到群体中,与其他的百姓一起敬拜神,但最终仍然没有结果。你认为现代人的孤独与诗人的忧闷、烦躁有什么共通之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