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5年复活节|相遇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0天前 | 9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复活节|相遇
路24:13-35




复活节敬拜:(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5年4月20日主日敬拜: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5年4月20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5年4月20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路24:13-35(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3. 正当那日,门徒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有二十五里。

14. 他们彼此谈论所遇见的这一切事。

15. 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

16. 只是他们的眼睛迷糊了,不认识他。

17.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就站住,脸上带着愁容。

18. 二人中有一个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说,你在耶路撒冷作客,还不知道这几天在那里所出的事吗?

19. 耶稣说,什么事呢?他们说,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他是个先知,在神和众百姓面前,说话行事都有大能。

20. 祭司长和我们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十字架上。

21. 但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这事成就,现在已经三天了。

22. 再者,我们中间有几个妇女使我们惊奇,她们清早到了坟墓那里。

23. 不见他的身体,就回来告诉我们说,看见了天使显现,说他活了。

24. 又有我们的几个人,往坟墓那里去,所遇见的,正如妇女们所说的,只是没有看见他。

25. 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

26. 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

27. 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28. 将近他们所去的村子,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行

29. 他们却强留他说,时候晚了,日头已经平西了,请你同我们住下吧。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

30. 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掰开,递给他们。

31. 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忽然耶稣不见了。

32. 他们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

33. 他们就立时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见十一个使徒,和他们的同人,聚集在一处。

34. 说,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

35. 两个人就把路上所遇见,和掰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




2025复活节|相遇

路24:13-35


序言|迷你剧


路加写的以马仵斯之旅,可称为精致的迷你剧,从情节的冲突,到剧中人所经历的情绪变化——他们从悲伤、困惑、悬疑,到慢慢地看见曙光的呈现;然后,他们经历了意外,吃惊地认出不可能出现的耶稣,情绪变得异常兴奋。


我们看到这个记载在主题上,想告诉人们,作为基督徒的几个关键的内容,以及基督耶稣的信仰,到底是怎么回事——在面对社会、个人和教会有着那么多的问题,出了这么多状况,而她仍然能够稳固如泰山的原因!我们先来浏览下故事,然后再作些归纳与回应。


一|破灭与困惑(13-24节)


在这路上的两个人是革流巴,应该就是革罗罢与马利亚夫妇(参约19:25);从他们的交流中得知,他们原来是跟耶稣的。三天前耶稣以叛党身份被处死了,门徒们四散。这对夫妇经历了这令人绝望的事,他们不但悲伤,更是警惕,因为在当时的现实中,任何一个叛党领袖被清理,它的党羽难逃劫难。在路上,当他们遇见复活的耶稣时,带着这种提防心——怀疑耶稣是奸细,但他们仍旧带着勇气与这位陌生客交流。其中交谈的重点仍旧很突出:他们认为耶稣是先知和弥赛亚,他们也曾接受耶稣的教导,见过耶稣所行的神迹;在耶稣的身上,也显示出有着神的同在。并且,以色列的百姓,也认为祂将带领他们又一次的“出埃及”。而且,这一次将永远脱离外邦人的挟制。因在他们的观念里,象以赛亚、阿摩司等先知们所说的弥赛亚的末日行动,将要出现(24:21)。


然而,当时的当权派祭司长和罗马的总督,把耶稣钉了十字架,这就给他们这些跟随的人,以毁灭性的打击。本来他们跟随耶稣,是期盼耶稣能救他们脱离外邦人的挟制,而事实上,耶稣反倒被祂的对手杀死了。按照他们当时所理解的救赎故事的版本而言,神并没有救他们脱离苦难。他们在面对这种绝望的情况,哪怕听了那几个曾经跟随耶稣的妇女们的报告:说在坟墓里见过复活的耶稣,依然困惑不解,甚至难以置信。


二|讲解与呈现(25-31节)

       

复活的耶稣,在与他们同行的过程中,责备他们,说他们像其他以色列人一样,将圣经读反了!如同21节所说的,他们期盼弥赛亚来救他们脱离苦难,把圣经当作是神拯救以色列人脱离苦难的长篇故事。但是,耶稣却反过来讲圣经——圣经是神要借着苦难,来救赎以色列的故事!那么,弥赛亚正是以色列的代表,由祂来承担苦难。祂说,这是从摩西到先知书一致呈现的故事:当神的受膏者将以色列的苦难,包揽在自己的头上,并因苦难而死亡,之后,复活了,神的新创造,也就开始了,百姓也有了崭新的开始,到这里,上帝的故事,才到达顶峰(按照这里的话就是“应验”)。


在这里,给我们看到的另外一个情况就是:这对夫妇认不出复活的耶稣,表明耶稣已改变了形象,从坟墓里出来后,祂既是同一个人,但又有了不同的身体,这种特点让人难以认出。我们或许不太能了解这个奥秘——或许需要经历与主一样的复活后,才能明白这种身体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主题依然清晰——耶稣经过苦难(死亡)后,有了崭新的身体;祂的转变,也像是一个比喻——如同以色列一样,经过苦难后,得到救赎。


接下来,路加描述了在全新创造里头一次吃喝。耶稣与他们一同吃饭,其中的动作,与最后晚餐时的动作一样:祂拿起饼来,祝谢了,掰开,递给他们。我们看到,耶稣擅长将以色列圣经的故事,与自己的故事结合在一起;祂在这里,像在最后的晚餐,将逾越节与圣餐结合在一起。当这两个门徒再次看到耶稣所展现的这一幕,似有所悟。路加将这情景写下来,就是想把其中的意义表达出来。这一幕,是神全新的创造冲破死亡闯进了这败坏世界的描述,耶稣从死里复活,正是这全新世界的起头和记号,而且祂还带着有形有体的物质的“新身体”。这意味着新世界的基本状态还是物质的,是一个不再被死亡限制的物质世界。新世界的生命,并不只是死后“有生命”,而是死后有着“新的生命”——一个胜过现今生命的新生命。


对眼前的这对夫妇,以及后来所有信耶稣的人而言,都会发现,长期以来,控制着人类的咒诅,如今被解除、被击败了。亚当夏娃因吃禁果而遭受死亡的咒诅,如今被新的吃喝而逆转了。


另外,路加是想告诉他的读者,按照以色列的宏大叙事版本,耶稣的复活,也就是以色列新的出埃及,这个新的出埃及,不但倒转了属地暴君的能力!也倒转了暴君所依靠的死亡的力量。自古以来,地上统治者,为了要巩固他们的统治,借死亡的能力——人类的底色是权力,而权力的基本特点就是死亡。类如,十字架这死亡的刑具代表着罗马的权威。如今,被打败了,死亡不能再作王了。


三|提阿非罗与我们




1、对提阿非罗

路加福音是路加写给当时帝国精英提阿非罗的,有学者研究,大人这个词,是世袭官衔的称呼,是个贵族,他要保留这个官衔,资产至少要等于罗马军人年薪的一千八百倍(大概就是七千两百万美金,折成人民币就是5.5亿左右)[1]。路加在对罗马这个政要人物说话,希望他能在帝国之外的世界里,学到一些关键性的东西。


提阿非罗所服侍的主子罗马皇帝,他所建立的帝国,以永恒、神圣、公义、伟大及和平而自居。而且,好几个皇帝都自称是神明之子,比如,奥古斯都就称他的义父,死后复活成神了,而他自己就是神的儿子。提阿非罗在这样的环境下,哪怕有了犹太信仰及基督信仰,但要具备很清醒的信仰思维,是不容易的。所以,他需要学习,他所服侍的另外一个主,祂的复活,到底是怎样的,祂所建立的国度,到底是怎样的。


A、提阿非罗需要知道,罗马帝国是不公义的

提阿非罗需要知道无论他所服侍的帝国是看起来多么伟大,也是不公义的。罗马帝国以公义自居,然而,却是一个真正草菅人命的王朝。耶稣的复活,显明祂是因受害而死的。正如在初代教会所流行的一首诗歌所说的:耶稣取了人的形象,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祂升为至高,又赐给祂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参腓2:8-11)。


B、提阿非罗也需要知道,人间帝国始终是脆弱的

提阿非罗自己就经历罗马政坛的风云变换,就在维斯帕先登基之前,有几任皇帝不正常的死亡,这种以侵略、杀戮,谋杀为基本特征的帝国,却被称为是永恒的,然而,就在68-69年,帝国换了五个皇帝:尼禄自杀、加尔巴被刺、鄂图自杀、威特流被刺杀。后来经历了维斯帕先和提多的执政,这对父子,就是造成犹太人灭顶之灾的人。


继渥大维之后,罗马每一个君王都同时称自己是“神的儿子”,意思就是“罗马皇帝是天上地下之间的中保”——也带给百姓“福音”。不过,两年内五个皇帝登基,这种封号成为了笑话!到底谁才是“神的儿子”呢?在这些号称为神的儿子的人统治下的帝国,可想而知,并不具备有“复活”生命的特征。尽管,自奥古斯都以来,帝国自称进入了青壮年时期(也就是黄金时期),然而,连皇帝自己都被死亡笼罩,那他们所建立的帝国,怎么会有神圣性?


C、提阿非罗需要别人的帮助

作为政府的要员的提阿非罗,他一直积极地参加帝国的建造,很容易忘记自己作为基督的跟随者的一些重要的事项,比如,有着真正复活特征的耶稣国度,这位君王却舍己、牺牲了自己。这些都是提阿非罗不应该忘记的,又如,复活的耶稣有着可见及不可见的特征。如果提阿非罗完全接受路加的信息,当他在帝国中作见证的时候,上帝国度那不可见的特征,应该成为他信心的基石及生活的座右铭,而不是让帝国的叙事,来作为人生的目标。当然,提阿非罗需要得到帮助,就好像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需要聆听耶稣的教导,才能恢复信心一样。每天都听皇帝圣旨的提阿非罗,他需要谦卑下来,聆听耶稣的教导,才能够有信心在所处的环境中,过门徒的生活。


D、提阿非罗需要进入基督徒的团契

在官僚体系下的提阿非罗,假如要保持清醒的心,他就必须经常参加耶稣在最后晚餐所建立的带有圣餐性质的团契。就好像在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是因为看见耶稣重复了最后晚餐的动作,而认出祂来。也就是说,提阿非罗,必须进入这样的团契中,才能认出耶稣。而这个团契,有着牺牲舍己的烙印,这是提阿非罗需要学习的。毕竟,贵族的身份,阻碍了他一睹世界及耶稣的真相,他需要从团契成员的身上,看见世界的真相和耶稣的真貌。毕竟,帝国里很多人是活在被不公义的政府对待的情况,而他要学习为这些无助的人付出,为他们请愿。他需要经常问自己:如何改善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公义?而不至于让像他的主耶稣一样的人,被帝国的法律合法地致死?要知道公义不需要等到耶稣再临的时候,公义是耶稣在世的时候就开始实践了。提阿非罗需要用他的影响力和财富,为社会的公义作贡献。另外,正如前面所言,他要获得世界真相的资讯,和对耶稣真貌的了解,他就必须长期在耶稣所建立的团契中。


下来,让我们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段信息。


2、对我们


A、需要让耶稣作我们的导师

首先,需要知道,我们需要复活的主作我们的导师。我们明白复活是什么,复活的世界是什么。只有我们学会从深层、以色列和全世界那个真实的故事里面去了解祂的时候,我们才能认识耶稣,才能认出祂来。所以我们需要让复活的主作我们的导师,随时祈求祂的同在,无论是我们团体,或个人、小组,还是家庭夫妻之间,我们需要这位复活的主的引导。当我们蠢笨与不信时,需要祂来斥责我们,求祂将对圣经崭新的诠释,告诉我们,因为惟有祂在场,我们才能心里火热。


B、冷静的理解与兴奋的应用相结合

如同这对夫妇,当他们明白圣经后,心里火热。当他们透过神和祂的世界的故事,以及耶稣和以色列的故事来学习思考时,我们就会心里火热。而当照着我们周遭的文化和我们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时,我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也唯有当我们将旧约看成是在耶稣身上达到了最高峰(它本来的设计),我们才会了解旧约,同样,惟有当我们把耶稣看成是圣经所指的那一位,不是从孤立的经文中,而是从整个故事的发展流向来看,我们才能了解耶稣。当我们能抓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心里火热。而且,耶稣邀请我们在信心的道路上与祂同行。


C、圣经与圣礼,道与吃喝的结合

耶稣掰饼这件事,很快成为属于祂百姓的最核心的象征动作之一,虽然,耶稣不再以肉身的方式与他们同在,但他们也借着这种吃喝,去发现耶稣还在他们当中,也活在他们当中。圣道与吃喝,圣经与圣礼密切结合。把圣经拿走,圣礼将成为魔咒;把圣礼拿走,圣经就变成一种知性和感性的练习,就与真正的生命隔开了。但是圣道与圣礼放在一起,就有了基督徒生活的中心。


D、对未来与现世的双重关注

这段将未来带到现世的叙事——复活的耶稣呈现了未来世界的样式,充满着盼望,使我们无法忽略在现世之外“更大的、将临的国度”。但当我们专注在更美的未来的同时,不等于我们要放弃混乱、糟糕甚至黑暗的现在。反而,在这里让我们看到,基督是在现世中彰显祂那复活的新生命,包括在第一世纪的门徒们,他们通过在现世中彰显他们的善行,来见证基督。比如他们通过让低收入的人有顿肉吃(如哥林多教会在原初所做的,参林前11:17-22),对寡妇的照顾(徒6:2),为饥荒中耶路撒冷的信徒募捐(林前16:1-4、加2:10);为掌权者祷告(提前2:1-3)。也就是说,初代教会,在见证神的光明,也见证了人活在黑暗中的事实。他们在期盼完美的未来的同时,也脚踏实地地活在当下。



[1] 曾思瀚著:曾景恒译:《被误解的福音书政治》(台湾:校园,2023),页109。






代祷事项:


1、为每位肢体祈求,使我们愿意亲近主,每日与主同行,我们唯有留意祢的同在,才能有智慧认识祢,认识所处的世界,明白虽是眼不能见,祢仍然是现世的主宰,是掌管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神、


2、为教会祷告,教会有复活的盼望,但仍然活在当下,我们每天还需要面对各种艰难。愿我们依靠主复活的大能,脚踏实地,每一天践行信仰,在生活中见证神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