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4月8日 | 避难所与力量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四十六篇
1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
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2 所以地虽改变,
山虽摇动到海心,
3 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
山虽因海涨而战抖,
我们也不害怕。〔细拉〕
4 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 神的城欢喜。
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
5 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
到天一亮, 神必帮助这城。
6 外邦喧嚷,列国动摇。
神发声,地便熔化。
7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
雅各的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8 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
看他使地怎样荒凉。
9 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
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
10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 神。
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11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
雅各的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省思:
世人所公认的“坚实”之物,
无论是高山或国家,都相当脆弱。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实质性的东西,
超乎自然或文明所能提供的,
即安稳居住在神的里面。
祷告:
神啊,让我的祷告时刻成为这
闹世中的宁静圈,
让我意识到祢的永恒性,
明白祢在耶稣基督里
与我同在的力量。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利未记 第十一章
利未记11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利未记11章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利未记12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利未记12章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利未记》第11章|不洁食物的规定
十一至十六章,是对不洁状况的处理,包括对不洁之食物如何对待的话题。“我是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上主,要作你们的神,所以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45节),这句话是解释十一至十六章,那些看起来希奇古怪的事物的原则,比如为什么说鹰、壁虎、月经和发霉是不洁净的,而蝗虫、山羊和秃顶却不是。
十一章1至17节,是对不洁的食物的规定。要知道,这里所提到的洁净与干净无关,而是与宗教有关,洁净与不洁净的意思,不应该从卫生的角度来看,而是从合适不合适敬拜的角度来理解。
为什么有洁净与不洁净呢?就好像神拣选以色列人,未拣选非以色列人一样,以色列人只吃在世界中对应自己身份的洁净之物。因此,他们每次吃肉的时候,就是庆祝上主拣选他们作衪的子民。
洁净不洁净的圣经原则是基于生死之别,死亡带来严重的不洁净,另一端则是上主那完全的生命。因此,将任何有死亡味道的东西,带到衪那里是极不合适的,包括祭司不摸死尸,也与此有关。
24至28节强调,任何经由触碰不洁净动物之尸体而污秽者,必须洗他的衣服,并且不洁净直到晚上,他也必须清洗自己的身体,他才能参与会幕敬拜或是任何个人献祭之礼仪。
29至38节,这里记载了几种爬行或是群居的动物,不能将它们当作食物;若触碰到其尸体亦被污损,被它们碰着的任何东西也都受到污损,必须浸泡在水中以除去不洁,也被视为是不洁净直到晚上为止;如果一个陶器掉入一只死动物或爬虫动物而受到污染,必须将它打碎;烹调的设备(35节),都会被不洁净物种的尸体污损。
39至41节规定,触碰自然死亡的洁净动物之尸体也是受到禁止的,不然将会造成暂时性的污秽,以色列人被严禁食用这种有潜在危险的肉类(申十四21)。
42至45节这段落,更进一步地针对第1至23节的饮食规条加以注释,并扩大群居生物的范围,包括了昆虫、蛇、蜥蜴、虫、毛虫等类似的生物。他们被教导不要与任何会使他们不洁的事物有所接触。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要全神贯注地以一个积极的进路来面对生活,这种生活重要的特色是刻意地尝试去模仿圣约之神的圣洁。
03
默想之一
45至47节,扼要地说明了制定法令的目的:为了反映出埃及的时候为他们完成的那伟大救赎事件,彰显他们是一群分别为圣的百姓,因此,圣洁必须是个人也是国家生命的标语。
那么,就需要将这一章的法令细致地进入每天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因为没有任何日常生活的琐事,不需要被神的旨意所定规的,成圣,并不可能藉由间歇性与“神圣的”物品接触而马上达成,反之,是一件关乎持续不变的努力才能达成的事实。就今天而言,要成为圣洁,就意味着一个人全人必须降服在圣灵的工作之下。你会关心每天与主同行的操练吗?
《利未记》第12章|产妇的不洁
产妇或因失血未能享受圆满的生命,因这样不能接近完全的生命领域,所以被定为不适合敬拜,等到恶露止住(4-6节),就可以献燔祭,使自己和圣所洁净。
这法令论及分娩时所产生的分泌物和血,正是这些使母亲生命受亏损的东西,导致她不洁净。当一位妇人生男孩的时候,对于她的家而言,她不洁净七天之久,如同月经的时候一般。第8天孩子受割礼(参:创二十一4),但是这位母亲必须再过33天,才能再一次参与圣所的敬拜。
当妇人生了一个女孩的时候,母亲在礼仪上不洁净的日数,是生男孩妇人的两倍,为66天,经文并没有告诉我们这日数为何不同(5节)。
6至8节,交待了产妇洁净的办法,由献祭作为其完成之礼仪来达成,这里所给的献祭命令与早些篇章所列下的献祭次序恰好反向。一只雏鸽或是一只斑鸠作为赎罪祭,主要是为了洁净的本质而献上的;而燔祭供物则是一只一岁的羊羔,当这祭物由任职祭司献上的时候,这燔祭使得新任母亲在圣所的团契得以恢复。
那些没有能力献出羊羔的妇人,则必须献上两只非常廉价的斑鸠或是两只雏鸽,以作为赎罪祭和燔祭的供物。对以色列人来说,能够在这两个非常相近之品种间作选择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前者是迁移性的候鸟,它在非洲过冬,只有在四月至十月间,在巴勒斯坦地出现。反之,全年的任何一段时间,都可以在当地找着鸽子的巢,因此,在冬季的时候,这种鸟类就适合作为献上之供物。
默想又一
这章关于产妇的洁净礼,让我们看到,希伯来人将一个婴孩的诞生,视为非常重大的事,这种作法是可以了解的。对古代妇女来说,生产一事常常带有危险。然而,当母亲和孩子都经过这严格的考验活了下来的时候,整个家族都为此欢乐。
生产之苦对所有为他们作见证的人而言,必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能够加深父母亲对彼此和他们后代的责任感,这或许也是献祭礼仪所折射出的次要价值吧。
另外,以色列人给第八天的男孩行割礼,并不像现代科学所说的那样,是卫生的安排,这里的重点是神学的立场。割礼象征除掉污秽,这词有时候比喻:除掉道德或属灵的污秽,例如申命记十章16节,你们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或如耶利米书六章10节,批判以色列人是耳朵未受割礼,不能听见的一群人。
因此,虽然旧约的割礼是肉身实际的手术,但它的特色乃是提醒他们自小开始,就属于与神立约的群体,他们自小就得到这立约所带来的益处,同时也需尽相关的道德责任。
就我们基督徒而言,你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落实因耶稣而建立的与约相关的内容呢?
04
诗篇经文及简释
诗篇 第13~14篇
第十三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第十四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3~14篇 | 真相
祷告者的生命是真诚的,哪怕是碰到不公之事,对神发出质问;抑或面对自我悲惨遭遇的无奈之时的哀叹,都体现出真诚!
诗13篇以整齐的三段结构,来捕捉信心这三个真实层面的跳跃!
祷告者先是表达他的愁苦(1-2节),因雅威“忘记”了他,“掩面不顾”他,他因此痛彻心扉!这愁苦的表达,实际是对立约的疑惑,即对上主性情的极端怀疑。他为何这么肯定呢?理由充分——因恶人逍遥,而好人几乎没有出头之日。
祷告者接着是哀求神(3-4节),这是他“真诚”流露的另外一面,他期盼神“看顾”他,或许神能因他的苦情,而“应允”他。
如今,祷告者似乎很有把握(5-6节),因为祷告能蒙应允,不是因为他自身“信心”的品质如何,乃是信心对象本身的可靠,雅威的慈爱,和祂乐意施恩的本性,是祷告者坚信的基础。
如同大神学家安瑟伦所言:信心寻求理解!因着(十三篇)信心的恢复,祷告者如今更有信心了,在十四篇,他将祷告,以整齐的思维呈现了出来:以一正一反两个回合的文思递进,再带出第七节的高潮。
1、挑衅者与察看者(1-2节)
祷告者看到了那些愚顽的挑衅者。他们“没有上主,也无所谓道德”——既然人类如生物,之间的关系也只是弱肉强食,善行看来只是奢望!事实上,这是愚不可及,瞎眼之人的作为,岂能瞒过高居天上的雅威呢!
2、欺压者与伸冤者(3-6节)
纵然他们曾多时得势,欺压良民,不但毫无悔过之意,更是骄横霸道。但这些瞎眼者,终有“大大地害怕”的光景。因为,神终究会在“义人”当中,为受欺压者伸冤。
3、救恩的展望(7节)
很自然地,祷告者在面对国难当头之时,会将这种救恩的思维,延伸到整个民族当中!因着雅威的公义和正直!必为那些被掳、被压制的子民开出路!因祂看重百姓的快乐,和以色列的欢喜!
05
默想之二
祷告者对世道的解释?对你有无启发呢?另外,要了解世界真相,你认为祷告会有根本的作用吗?不妨,这个礼拜以类似的方式祷告吧,并观察,你的周遭,在公义的事上,有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