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5年4月5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4天前 | 195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在古时
2. 每日旧约 | 利8章-设立祭司第一幕
3. 默想之一 | 终末观
4. 诗 篇 | 诗9篇-保障!
5. 默想之二 | 从苦境中转回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4月5日 在古时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四十四篇 1~8节



1   神啊,你在古时,

   我们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

   我们亲耳听见了;

   我们的列祖也给我们述说过。

2 你曾用手赶出外邦人,

   却栽培了我们列祖;

   你苦待列邦,

   却叫我们列祖发达。

3 因为他们不是靠自己的刀剑得地土,

   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胜,

   乃是靠你的右手、你的膀臂

   和你脸上的亮光,

   因为你喜悦他们。

4   神啊,你是我的王,

   求你出令使雅各得胜。

5 我们靠你要推倒我们的敌人,

   靠你的名要践踏那起来攻击我们的人。

6 因为我必不靠我的弓,

   我的刀也不能使我得胜。

7 惟你救了我们脱离敌人,

   使恨我们的人羞愧。

8 我们终日因  神夸耀,

   还要永远称谢你的名。〔细拉〕

 

省思:

这位诗人因自己百姓的遭遇

而痛心疾首。

但他以长远的眼光,

从神的信实与大能

来看目前的困境。

身为基督徒,贵有好的回忆。

 

祷告:

神啊,因着祢的恩典,

我脑海里充满

有关祢大能和大爱的生动回忆,

我将以此面对挑战、失望、喜乐、悲哀,

知道在耶稣基督里,

祢今日、永远都将和昨日一样。阿们。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利未记 第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利未记》第8章|设立祭司第一幕


上主用智慧选定一个或多个特殊地点对以色列人说话,比如西奈山和会幕;他也选定那专为此目的做事的人,这些人便是祭司,他们被视为摩西的兄弟亚伦的后裔。从现在起,我们读到“亚伦”,便视之为从他那时以后的一切祭司。祭司制度可以称为是神透过摩西所做的创举中,除了律法和会幕的另外一个。


祭司穿戴得富丽堂皇,这些服装可能是王族衣饰的一部分:


1.一件内袍,那是内衣一类;


2.束上腰带


3.在“长袍”外,他穿上一件鲜艳蓝色的外袍,相当于牧师今天所穿的长袍。


4.大祭司在外袍上加上以弗得,用“巧工织的带子”把它系上。在他的胸前有一个口袋,装着神圣的决断牌,被称为乌陵土明。在特殊情境之下,祭司可通过决断牌,来发现上主的旨意是什么。


祭司的冠冕上所戴的是纯金的牌,上面刻有“归雅威为圣”的字样。其“圣洁”的意义,在出埃及记说得更为详尽,在此重述,乃是要使以色列清楚,他们要永远作上主“圣洁的国民”。为弄清楚这意思,有一个象征性的行动:单独把膏油倒在亚伦的头上(12节),因为人的头代表整个身体。


祭司未受圣职之前,先要为自己献上一个特别的赎罪祭(参看四1-12)。我们再一次注意到“七次”的神秘用法。坛与其他家具,在未使用之前,都需要一个赎罪的行动,这是因为人一切所有的物和用具,甚至他所践踏的地土(创四11),都因罪而被污染。


祭司也全然有罪,从他们的耳垂到他们的大拇指和大脚趾都有罪(23节),需要分别为圣,那些带来献祭的食物,未在仪式中使用之前,也要先分别为圣(26-29节),祭司要穿的衣服也要先“消除”,免得罪沾染了手(30节)。


摩西把“这一切”放在亚伦手中,以示授权于亚伦(27节)。承受圣职所献公羊的祭,构成整个仪式的高潮,这恰似我们今天的圣餐。当上主闻到这“馨香”气味的祭餐之时,就悦纳祂的百姓(28节),百姓则在下面吃那祝圣过的食物,呈现了一个神圣的团契。


默想之一


第卅四节说:“像今天所行的,都是雅威吩咐行的,为你们赎罪”。大大强化了这等神圣的团契。当人接受赦免而又与上主和好的时候,便明白了献祭行动的永恒意义


今天我们应用这种启示观念的专门名词乃是“末世论”。在旧约,末世论并不像别的宗教那样,指时间终了,这名词的意思是像保罗所说的,现在便是拯救的日子,而不是死后的一段未来的岁月。这种终末观对你有无启发?



诗篇经文及简释 

诗篇 第九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9篇 | 保障!


祷告者从来就是感情充沛,无论是爱还是恨,悲还是喜,尽都表达无遗。这一首赞美诗,一开头就说:“我要一心称谢雅威,我要传扬你一切奇妙的作为,我要因你欢喜快乐。至高者啊,我要歌颂你的名”(1-2节)。


诗人为何有着如此汹涌澎湃的情感呢?


祷告者将他的经验告诉别人,曾几何时,“仇敌一见雅威的面就跌倒灭亡”(3节);他也曾饱受冤屈,而雅威为他行了公义的审判(4节),为他申冤,除灭了敌人的名,把他们赶尽杀绝(6节上)。甚至,将他们的城邑夷为平地,使他们从地上消失(6节下)。


雅威威仪天下的风范,无人能及(7-8节)!难道不该将这宝贵的“遗产”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人吗?将这些喜讯传达于在仇敌之下受欺压、在患难中受屈的困苦人吗?雅威要作他们民族的高台,祂要追讨外邦人的罪;祂也记念百姓的苦情,听他们的哀求。落入在这般苦难光景中的人,完全处险而不惊(9-12节)。


甚至,雅威曾经将他从死门救出来(13节),所以,作为君王的他,完全相信他们民族的未来,完全在雅威的保守之下,雅威作他们的战士。因着祂看重自己的美德(14节)。


祂那公义的性情,必然会促使祂对外邦施行审判(15-17节)。祂因着那怜悯的性情,必护庇穷乏、软弱、困苦的人。于是,祷告者总结出——他的祈求,好像大厦立于稳固的磐石上,乃是因为立于神立约的基础,和祂自身公义的美德之上(18-19节)。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地位,没有权势的底层人士,不会有出头之日。而雅威的百姓,则因为有这么一位君王,祂要成为锡安之民一切的保障,祂必因此打倒敌人,并因着祂公义的决心,必要审判那欺压祂百姓的外邦人(20节)!


 默想之二


神使祷告者从苦境中转回!祷告者由此发出对神公义作为的讴歌,因祂追讨恶人,记念穷乏的人。看来,人生的保障全在于神的救赎,你能说出一二点同样的感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