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4月4日 | 应当仰望神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四十三篇 1-5节
1 神啊,求你伸我的冤,
向不虔诚的国为我辨屈;
求你救我脱离诡诈不义的人。
2 因为你是赐我力量的 神,
为何丢弃我呢?我为何因仇敌
的欺压时常哀痛呢?
3 求你发出你的亮光和真实,
好引导我,带我到你的圣山,
到你的居所。
4 我就走到 神的祭坛,
到我最喜乐的 神那里。
神啊,我的 神!我要弹琴称赞你。
5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
为何在我里面烦躁?
应当仰望 神,因我还要称赞他。
他是我脸上的光荣(原文作“帮助”),
是我的 神。
省思:
这世上多有合谋陷害,
令属神的人患上一种贫血症。
对于沮丧、焦虑之心灵的处方是:
“应当仰望神”。
仰望——
可以坚固信心,
令其发出活泼的赞美。
祷告:
“大有怜悯的基督,世人的盼望,
请向我们矛盾、恐惧的心说话。
救我们超越难以自拔的欲念,
使属祢的民
不再因自己虚幻的希望和目标
徒然耗费生命。”
阿们。
(Georgia Harkness,“Hope of the World”)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利未记 第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泥板。利七37-38的写作风格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泥版中的「跋」的风格,这些「跋」是泥版内容的总结,包括标题、作者、写作日期、主要内容。例如: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内容被记载在12块泥版上,而「跋」则用「引人注意的警句」将这几块泥版连接在一起,这样人们才能按照次序来阅读这12块泥板。「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徒七22),按照主前一千多年以前的文学格式写下了利未记,成为摩西五经写作年代的有力内证。)
《利未记》第7章|献赎愆祭
1至10节是关乎赎愆或赔偿供物的条例,这是另一项至圣的祭物(参五14-19),祭物的血要被撒在坛的周围(2节);那些脂肪组织,要被取下,在坛上烧尽以作为赔偿,余下的供物则归祭司所有。这命令再次被提述(10节),因这些供物维持着侍奉者的生计。
在11至21节所记述的平安祭,也被称为“共用的祭”。也可以是因着向神许愿,在还愿时所献的感恩祭(参诗一一六14)。这是献祭表列中唯一允许捐献者一同分享的祭。平安祭不准献上任何鸟类,所献上的动物必须是无瑕疵的,其余的基本上依循燔祭的献祭模式。
19至21节,谈到会影响到平安祭之结果圣洁与不洁净的情况。凡触及一些不洁净之物的祭肉,任何人不得食用;任何人若在他自己正经历身体上的不洁净之时,不得分享祭肉,否则,他有被治死的危险。这些禁令强而有力的措辞,让人看到,献祭中的参与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因西乃的神,乃是一位拥有极高道德和伦理特质的神。
22至27节,颁布了严禁食用脂油和血的条例。在希伯来思想中,那些用来献祭的脂油乃是被拣选的部分,只能够归神自己所有。动物或鸟类的血,不可吃,因血是生命之所在(十七11),而生命又是神所赐奇妙的产业和礼物。故此,它只能归还给神自己,而不应被人类所侵占。希伯来人杀动物放血,就是落实这一诫命——将动物的生命归还给上帝。
28至38节,附加了献平安祭的条例。当一块带有脂油的胸肉被献上的时候,必须在其脂油被焚烧之前,先在耶和华面前来回地摇动,以此姿势,作为摇祭献给神。然后,这块胸肉(非脂油部分)就归祭司们所有了。
平安祭中的胸肉和腿肉,应当属于亚伦的祭司家族所有(32-34节),官方制定这些是为了确保:从亚伦祭司家族被任命和膏立的那日起,祭司们之食物供应得以持续不断,无所缺乏。
37至38节,对整个关于献祭的条例(一1—七38)做出了结论。如同现代书籍的跋,证明它的真实性,也标记了一个立法素材的重要段落之退出。
03
默想之一
赎愆祭和平安祭的部分祭物要归给侍奉的人,使他们能够将时间和精力投注于对神的事奉中,而非在那些较次要的工作上。这献祭的条例提醒我们,主的百姓必须要给那些为教会服侍的传道人,予以充足的经济资助,这是神子民当有的责任(提前五17~18);免得他们单单因着物质上的顾虑,而无法专心从事首要的工作──宣扬那被钉在十架上又从死里复活的主。你觉得今天教会在供应全职传道人的事上有无亏欠?
04
诗篇经文及简释
诗篇 第七、八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7-8篇 | 我!
祷告有时非常“处境化”!第七篇的标题向我们透露了这一特点。
大卫逃难之际(1节),险象环生,性命已如在狮子口中,没有人能搭救(2节)。这种悲惨的光景,是自讨的吗?是罪有应得吗?不是。
从第5节里,那种急躁冲动的情绪中看出,他认为自己完全无辜,没有行过恶事,没有罪不可赦的行为,甚至,他也按律法来“善待仇敌”。于是,他敢发誓,假如自己有过,就让仇敌得逞,让他的尊荣成为粪堆,让性命被他们践踏在脚下。
那么,落入这无辜灾难中,其条件反射就是投靠神,面对仇敌的愤怒,唯一可靠的就是上主公义的审判。
经过一番的“发泄”(1-6节)。如今,他的情绪得到了缓解,眼光也逐渐提高,由自我的悲惨处境,看见了神在会中施行公义的审判——在那里,会众环绕着被冤屈的人;在那里,清廉公正的上主审问会众,就连人心中的私密隐情,也难以逃脱。恶将被断绝,看来,正直人果然有出头之日(7-11节)。
恶人将被处置!上主如同行刑者,将刀剑、火药与弓箭准备妥当,准备随时攻击敌人。恶人咎由自取,他们的奸恶将埋葬自己(12-16节);他们虽然看来高明,但雅威更高!故此,称谢祂、歌颂这位至高者是合宜的(17节)。
第八篇,由第七篇的“卑贱”处境,来默想高贵的地位。一开始,祷告者看见上主用软弱婴孩,来挑战与祂唱反调的“仇敌”。要知道,祂的软弱总比人刚强(1-2节)。
故此,他在祷告中,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他看到无限的银河,由衷而生敬畏——渺小的你我,为何得到眷顾与关怀呢(3-4节)?甚至,祂将远超天使的高贵赐予人!让人管理天空以下的所有:田间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
诗人实在想不通!诧异后,不如说:“雅威——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地上何其美”。
默想之二
通过星空、婴孩、海洋、野兽,诗人生发神圣的祷告。人间万象无处不神圣,你会因这些而感叹,生发对神无限的敬畏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