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3月30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30天前 | 193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诗40:9-17节: 当尊耶和华为大!
2. 每日旧约 | 利1:燔祭
3. 默想之一 | 礼仪
4. 每日新约 | 约20:复活的见证
5. 默想之二 | 写约翰福音书的目的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30日| 当尊耶和华为大!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四十篇9-17 节


9 我在大会中宣传公义的佳音,

我必不止住我的嘴唇。

耶和华啊,这是你所知道的。

10 我未曾把你的公义藏在心里,

我已陈明你的信实和你的救恩。

我在大会中未曾隐瞒你的慈爱和诚实。


11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向我止住你的慈悲。

 愿你的慈爱和诚实常常保佑我。


12 因有无数的祸患围困我,

我的罪孽追上了我,使我不能昂首。

这罪孽比我的头发还多,我就心寒胆战。

13 耶和华啊,求你开恩搭救我;

耶和华啊,求你速速帮助我。

14 愿那些寻找我、要灭我命的,

一同抱愧蒙羞;

愿那些喜悦我受害的,退后受辱。

15 愿那些对我说:“

阿哈、阿哈”的,因羞愧而败亡。


16 愿一切寻求你的,因你高兴欢喜;

愿那些喜爱你救恩的,

常说:“当尊耶和华为大。”

17 但我是困苦穷乏的,主仍顾念我。

你是帮助我的,搭救我的。 

神啊,求你不要耽延!

 

省思:

神并非美术馆里的一件伟大艺术展品,

供我们偶尔逛画廊,

可以适时得体地

发出“哇!”、“啊!”的赞叹。

当我们切实参与

祂创造性的救赎工作,

自然就会赞美祂。

 

祷告:

伟大的神,我赞美祢的时候,

请帮助我能真诚地发自内心。

我不愿人云亦云地

说一些空泛的话,

而是要见证

祢在我生命中所成就的拯救,

奉耶稣的名。阿们!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利未记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利未记》第1章释经| 燔祭


利未记被称为摩西的第三卷书,摩西生平的意思过于祭司手册的含义。内容包括:


献祭的条例(一1―七38);


给平民百姓的指示(一1—六7),祭司献祭的指示(六8―七38)。


按立祭司(八1―十20);


不洁净状况的处理(十一1―十六34);


有关圣洁生活的指示(十七1―二十七34 )。 


利未记记述了古以色列最重要的礼仪,由献祭到洁净礼仪、宗教历法、主要的圣日以至生老病死。我们若了解这些礼仪,便能够理解以色列社会的基本建构了。


另外,正像旧约故事原是大声诵读的,利未记的祭礼经文是那些有良好献祭经验的人,为读者念出来的,讨论的主要是重大或富争议的地方,让人所献的祭能蒙神悦纳。可以这样理解——利未记并不是一份礼仪手册,乃是对以色列人在生活中“最重要”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指导性的讲解。它所记载的只是献祭的梗概,在阅读时,需要留心记载每一步骤,并用想象力来感受献祭的情境和气氛。关于细节,涉及不多,比如,献祭完了之后,祭司向献祭的人说安慰的话,并没有记载。


那么,在开篇的一章1至17节里,首先讨论燔祭就很自然了,因燔祭是以色列所有生活的重点。燔祭是将祭物全烧在坛上,而其它的祭,只是部分烧在坛上,其它的分给祭司,有时也会分给献祭者自己。1至2节是诸条例的引言,3至9节,10至13节和14至17节,这三个段落构成一组,来记载燔祭的条例。


燔祭要求所献上的祭牲必须是没有残疾的牲畜,也只有祭司可接触神圣的液体——血,也只有他才能走近祭坛。在坛上烧祭牲,代表把祭牲献给上主,它为献祭者赎罪,使献祭者在上主面前蒙悦纳(一4)。献祭者把手按在牲畜头上,等于说“这祭牲是我或代表我”。而这种代表是“非等量”的,因自己的罪本应献上的远比一头祭牲更多,甚至可能是赔上生命,但上主却愿意接受祭牲来代替。就像创世记之挪亚与亚伯拉罕献祭,上主“闻了那馨香之气味”,应许不再消灭人类。这样看来,献燔祭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罪,也为了表达对上主饶恕之爱的感恩。




默想之一


利未记对今天的信徒真的有意义吗?现代人本能地抗拒礼仪,教会也相当轻视礼仪,认为那是死的。然而,五经保持着平衡,有很多篇幅在讨论礼仪,甚至超过1/5的比例。假如旧约圣经没有利未记,假如以色列社会没有这些“礼仪”性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礼仪表达人深刻的情绪,而且是约定俗成的,没有人会认为:公然违反社会礼仪的这等人会是一个正常人,比如在西方教会,人进入教堂时,一定会脱下帽子。在一个人丧礼上,如果这民族有对服装的要求,你就不能穿婚礼的礼服。基督教的传统节日,如受难节、大斋节、圣灵降临节和主日,越来越不被重视,也看出教会越来越世俗化了。你认为礼仪有深化生命的意义吗?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约翰福音 第二十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第20章 复活的见证


约翰关于耶稣复活的叙事,是从时间开始的,这不但让我们看到——复活是发生在一个时空里的,也让我们看到,复活开始了新的计时方法——祂是在新的“七日的头一日”复活的;同时,祂的复活,是在旧的日子尚未完全褪去的“天还黑”的时候,复活的世界是从旧的世界里冲破而来(1节)。


看来,祂的复活,是最后的见证,证明祂是谁,和祂为宇宙带来了什么!


不过,当马利亚和彼得及那个耶稣所爱的门徒,看见坟墓里里外外的奇异现象之时,所持的态度,恰好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的心情。关于耶稣的复活,他们似乎有些明白(8节),又不能从圣经中找到答案。


马利亚仍然留在坟墓外,以哭泣来表达她的无限感伤——她的主,不但悲惨地死去,如今雪上加霜,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当天使问她为何痛苦之时,她回答说:不知是哪位把她的主取走了!她的主曾经是她的盼望、她的信心。如今,一切都没了!当她看见复活主,却误认为祂是园丁!


只有当主叫出她的名字“马利亚”之时(20:16),她才能认得祂,并回应祂。这一幕生动地阐释了好牧人的比喻,“看门的給祂开门,羊也听祂的声音,祂按着名字呼叫自己的羊,领他们出来,祂把自己的羊领出来以后,走在前头,羊也跟随祂,因为认识祂的声音,他们决不会跟随陌生人,反而逃避他,因为不认得陌生人的声音”(10:3-5)。


不过,耶稣警告马利亚“不要摸祂”!意思是:不要按你“原来的模式”来理解我!我如今复活了,是一个全新的身体,我们之间也是一个全新的关系!我不再会像以前一样,行走在加利利,像以前一样,行走,祷告、吃喝了。我很快就要升到父那里去了。你们不要挽留我!需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跟随我!


耶稣主动向门徒显现,呼召门徒来认识祂,并往他们口中吹气,以示差遣的权柄,要他们去执行耶稣已经成就的事工!故此,他们需要知道,没有祂的指引,他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回应。


在多马身上也显出这一特点,他虽然从他的师兄师弟口中得知耶稣向他们显现及相关的事实,而他却说:非要看见耶稣手上的钉痕,和祂被刺伤的肋旁。是的,这个执着的多马(20:27),也需要耶稣的再次指引和显现,才能真的明白,这不是鬼魂,也不是有别人所冒充的耶稣,这就是祂本人,是裹尸布再也包不住的那个新的身体。




默想之二


复活后显现所用的是相认的场景,这挑战了耶稣的门徒,是否能认出祂就是永活和赐生命的主,以及他们是否以信心做出回应,这也就是约翰写本书的目的了。你对此有何领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