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20日 | 你心里所求的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七篇 1~4节
1 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
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
2 因为他们如草快被割下,
又如青菜快要枯干。
3 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
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实为粮;
4 又要以耶和华为乐,
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
省思:
我们常陷于两种选择之间:
究竟要拥有以贪婪获取的世界之物?
或成为神以爱心所创造的我们?
本诗篇主张将宝押在神那一边,
借着提醒(“不要心怀不平”、“不要嫉妒”)
和劝勉(“倚靠”、“以……为乐”)
展开这一主题。
祷告:
全能的神,
请坚固我内心深处的渴慕,
让我持定祢的旨意,
作为自己的目标,
不致因他人所夸耀的享乐和富裕
而受惑分心,奉耶稣的名求。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三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第31章|重申安息日
本章的1至11节,主要说明圣幕和其中的器物,并祭司圣衣的一切工作,有几个重点:
1)挑选人才。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这两位匠人被挑选出来制造会幕。我们对他们所知不多,比撒列的意义是“在神的荫下”或“上主的保护”;亚何利亚伯是“父亲的帐棚”的意思,大概都是对帐幕的暗示,分别出自犹大和但支派,看来神会将各样恩赐赐给不同支派。
2)出于上主,也成于上主。上主说:我已经提他的名召他。这话是表明他们承担这一任务是出于上主的拣选(参看赛四十三1)。神拣选他们,也以灵来充满他们,使他们会有智慧、有聪明,能做各样的工,以及能想出各样的巧工之方法。
3)团队合作。当然,并不是全部由他们自己去做,他们也要教导别人怎样去做,他们要将那些得到神智慧的人挑选出来,去完成神的一切吩咐。神不但赐给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有智慧,他也将智慧赐给一切参与此建造之工的人。智慧一词,希伯来文的含义也和中国人的观念有相通之处,一方面是天赋的本能,另一方面也包含应对环境和行事为人等的种种计谋和方法。
4)他们要照上主所吩咐的去做。他们要照着上主吩咐或晓谕摩西的有关圣幕和其中一切的器具,以及祭司的圣衣等的指示去做,表明他们所造的物品十分重要,不得马虎、轻率。
上主这次对摩西的吩咐也包含对守安息日的重申(12至18节,参20:8),在这里出现,说明了建造会幕以及制造相关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对神的敬拜。如同创世记,六日创造完毕,之后进入第七日的敬拜,以此来说明创造之目的。也正如创造的完美,最终神用一天来享受祂的成果,当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带领以色列人造好了美丽及神圣的会幕之后,也要献给上主。
安息日这个词是以复数形式出现的,指以色列人需要周而复始地守安息日,而不是多个不同的安息日。以色列人与神——立永约的神之间,需要有实际的相遇的场景和时间来维持、来更新,并加深彼此的关系。
另外,会幕是神创造世界的缩影,是在混乱世界里一个具有一点荣美的小天地,这样,就在提示以色列人,神对宇宙万有恢复的决心,他们在会幕里的敬拜,是要将这个旨意显明。13节的经文——“为了让你们知道,是我——上主,将你们分别为圣”,加强了这一目的。换句话说:这一天提醒他们:神是谁以及神对百姓有什么心意。因此,不守安息日的人必须面对严厉地惩戒——被治死。以色列人不遵守安息日,表明他们没有兴趣知道上主是谁。
03
今日默想
会幕的样貌、其中的物件,以及运作的规范,旨在告诉以色列人上主到底是谁。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想法比清楚地知道神是怎样的更为重要了。你从这一章当中,能归纳出神的几点性情吗?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约翰福音 第十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第10章 | 真正的牧者
第九章,耶稣与法利赛人针锋相对的说:到底谁是罪人?这一章的核心则在辩论“谁是牧人和羊,谁又不是”。祂以近东人熟悉的“牧人和羊”这种信任的关系为比喻(1-5节),然后加以三层的说明,分别是7至10节,11至18节,和25至30节:
“牧人与羊”的比喻,当时通常用来指君王和百姓,意思就是耶稣的自我指向,如同牧人走到羊圈,一一叫出羊的名字一样,祂就是这样的君王,有别于“贼”与“强盗”。百姓中的各类领袖,如同奋锐党和法利赛人,打算带领以色列人与罗马殖民者作顽强的拼搏;军阀希律家,为了保住他们的权力和财富,则与罗马合作;而祭司党则与罗马貌合神离,既害怕因不顺从罗马而遭罗马的颠覆,又害怕因过分亲罗马而遭百姓的反抗,始终小心翼翼地在这两个势力之间保持平衡。
耶稣说:祂就是真正的君王,可以让百姓以爱和信靠来跟从,凭着祂让瞎子看见就可以得知,以赛亚先知不是这样说过吗?当在以色列地发生这些事,表明他们的神或神所差遣的君王已经回来了。
因着他们不明白(6节),耶稣做出解释(7-10节),祂说“祂是羊圈的门”,这也是近东牧羊人的做法。晚上,牧人会守在羊圈的门口,以防羊跑走或遭盗贼抢夺,表明牧人优先关心羊的安全,决不让羊受伤害。这正是真君王的写照——决不让百姓生命受损。对应那些革命党、军阀和祭司,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宏图大志,不惜牺牲百姓的生命,谁真谁假,一目了然!
11至18节,耶稣对自己的牧者身份做出更深的解释:当羊群面临危险时,牧人会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这就是耶稣的呼召,祂不但为了原先的百姓,祂更是为了将另外一群极不相同的羊群带进来(16节)。祂说,这是出于父神的爱,这种爱,促使父神将耶稣舍去的生命取回来。这种爱与信任的关系,洋溢在“父——祂——以色列百姓——更大的一群人”之间。
祂的这番解释,又导致犹太人之间的争论(19-24节)。于是,在庆贺公元前167年马加比犹大,胜过安提阿古四世的修殿节里,祂又做出第三轮的解释,祂说,祂是父所授予的,来带领百姓的好牧人。
我们以为“好牧人”的比喻是浪漫式的,其实这是君王的宣告!是一个权力的挑战,犹太人不是没有君王,留着一个空位等候一个人来填补,其实他们有很多的“王”,只要一听到哪里有人敢宣称是王,就随时去铲除,这也是为什么当耶稣说自己是好牧人之时,他们会说祂“被鬼附了”、“说僭妄的话”的原因了。看来,耶稣与他们,彻底是“你死我活”的角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