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5预苦期2|使命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45天前 | 7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预苦期2|使命
太13:18-30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5年3月16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5年3月16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太13:18-30(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3:18 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

13:19  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13:20   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

13:21   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13:22   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13:23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13:24   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

13:25   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

13:26   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

13:27   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阿、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么、从那里来的稗子呢。

13:28   主人说、这是仇敌作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么。

13:29   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

13:30   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2025预苦期2|使命

太13:18-30


序言|命运


用比喻来将艰涩难懂的道理,阐述清楚,是大部分讲员的方式,我们常用这个思维来看耶稣的撒种的比喻。不过,耶稣的撒种比喻,并不是带着这个目的,实际上,祂这个撒种的比喻,反倒更像是谜语,是关于以色列民族命运的解密,对耶稣这位君王的使命不同回应,而产生不同结果的预告。是审判与救赎的宣告。当中有三种人被审判;有一种人却被拯救。要了解这比喻,先需要具备三个思维架构。有了这三个思维架构,再来看耶稣的使命。


一|三个架构


1、这比喻需要解释

假如我们想了解这个比喻,先要知道,这个比喻本身不是一下子能让人明白的,是需要经过解释的。我们先来看十三章的结构,有两组相同的结构,10-33节为一组;34-50节为一组。


开头:1-9节,是撒种的比喻[1]


   

结尾:51至52节,是家主的比喻


与1至9节相呼应,两个不同的家主所带来的天国就有天壤之别,如同新旧东西。最后的53-58节,在讲撒种比喻的实现,那是什么呢?是新的家主被拒绝!而拒绝家主的就如比喻中腐败的种子。那么,撒种的比喻基本意思就是:撒种者带来两种后果:一个是没有收成,被弃绝的结果,另外一个则是结实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收成。


那么,这个比喻就带着强烈的目的,它是在警示凡听到这比喻的人,要来认真看待这位撒种者,他是带来神迹奇事和医治的那位,他也将神国表现出来,他是国度的先知,他带来的审判(毁灭)与祝福(生长)。这就是要人留心听他的,留意他的作为。或许,当时的以色列人正在为了他们的国家的野心,民族骄傲筹划着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行动,根本无心于耶稣的言语行动。耶稣说:“小心,你们正在走向毁灭!”果然,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就预言了这种野心,这种对耶稣的言语行动无动于衷与漠视,必然带来悲惨的后果——圣殿被毁,百姓惨遭杀害。



2、这比喻是故事

撒种的比喻,其实是典型的犹太故事,讲述神国降临时的情形[2],。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根源于先知们论及被掳归回的事件(“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诗26:5-6)。又如以赛亚书五十五章10至13节,所描述的被掳归回,在那时,耶和华要重新完成祂的创造工作,新的国度将要扩张,神要与新的国民重立新约,就是应许大卫那可靠的恩典,召回那素不认识的国民!


耶稣在这里结合以赛亚书的背景,将它说成一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收成。意思是国度将要从以色列扩张到万民!这就是“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于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赛 55:8-9)。所以,耶稣要他们留心,要仔细看看耶稣正在做什么。因他的行动,正是成全先知们所预言的,带来这国度的更新。


3、这比喻就是一个事件

这比喻本身就构成一个事件,而这事件,并非按照以色列人所以为的那种方式发生。这事件说到的是,神并没有像以色列人所想象的那样,将他们像种子一样种在自己的土地上,将他们从如今在罗马压制之下的光景改变,使他们恢复到大卫、所罗门一样的地步。并且,这事件将带出祝福与审判,成功与失败的结果。他要求人改变他自己的行动计划,哪怕是对神的理解,为神所发的热心行动。这一切,都要停下来,看耶稣在做什么。他要求人好好想一想他的意图。因此,他要求人们来跟从他,若不明白他的意图,却落入他们所读到圣经时自以为的——当弥赛亚来临时,要将他的仇敌审判,还将仇敌仅仅理解为外邦人,那就完全错误了。如今,仇敌不再是以色列之外的外邦人,而是听到耶稣这位撒种者的比喻,而没行动的以色列人。他们的结果将如落入路旁浅土石头上,或荆棘里一样白白浪费的那些种子,腐朽,败坏就是他们的份。他们自己成为了弥赛亚的仇敌,也就是上帝的敌人。这样,他们必然遭受审判。所以,这个比喻,必然构成审判和救赎的事件,假如听众要逃避审判,只能停下来,看耶稣在干嘛。



二|使命


当我们有了以上的思想架构之后,来看十三章18至30节,这就是对撒种的比喻结果的描述,耶稣在讲,这里有许多的人,走了假的道路,他们正遭遇被审判的命运;从他们对耶稣这位弥赛亚的比喻所作的回应,就可以看出来。耶稣在这里列出三种人,他们对道有着不同的反应,祂最后列出的是那种正蒙着巨大的祝福的人,他们结实十倍、二十倍、三十倍、一百倍。



1、第一种被审判的人

第一种人被审判的人,是听到天国之道完全不明白。恰如这道的种没有撒进心里,就被恶者拦路抢劫,夺走了。这种情况亦似深陷迷宫里的人,在等候别人给他送唯一脱离危险的地图,但送地图的人却在半路被强盗给杀了,这人的结果可想而知。


2、第二种被审判的人

第二种被审判的人呢,则是听到耶稣的道,开始欣喜接受,结果却放弃了。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不错,但一碰到外界的原因,比如压迫,被人嘲笑等等“客观”原因,就放弃了。就像是落入迷宫中的人,当听到别人提供的可以脱离困境的地图,欢喜快乐,说:“终于找到出路了”!但是走着走着,遇到障碍,就开始怀疑,或碰到有人嘲弄他,说:“这怎么可能是出路呢”?“明明是行不通的死路,你要看现实呀”,他也就放弃这唯一的地图。最终的后果大家也可想而知。


3、第三种被审判的

这类人听了道,却让两样东西,一齐与道的种子,就是“思虑”(忧虑)与“迷惑”(欺骗),结果,道没长好,因为被那一起成长的荆棘挤住了。这种情形亦似在迷宫中的人,他已经掌握了地图,甚至就在手上。可是,这迷宫也有许多令人开心的、或需要操心的事,有很多人情世故要打理,也有很令人刺激的事情可做,;有短视频那种泡沫爱情,也令人留点青春之泪,偶尔也多愁善感一下嘛;还有许多灯红酒绿也令人流连忘返。更重要的,世界上有很多各种思想、主张,到底谁对谁错?在耶稣时期,那么多的复国思想,那么多的人生哲理。那耶稣所说的方案难道就是唯一的吗?这样,就像在迷宫里边走着、边享受着、边处理着、边听着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把那张地图丢了!糟了,出不去了!但转念一想,在这迷宫里也很不错吗?应有尽有,要什么享受有什么享受。


这就是耶稣所讲的三种人的情形,他们走的是死路,不是吗?连门徒也像当时的犹太人一样,期盼在神国来临之时会有一个荣光的出现,这荣光将一扫犹太全地,将外邦驱逐,建立公平、公义、自由的国度,甚至还扩张到更大、更广的地方。像所罗门时期一样,让列国刮目相看!他们中谁能想到天国降临,竟然像贼来时一样悄悄然呢?他们怎么会想到天国降临却是由一个卑微的传道人,用令人十分费解的谜语在传讲,讲得也令人费解。而且,这个传道人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宗教专家,而是一个卑微的木匠,被称为加利利的坏分子。这人好象不谙世事,不识时务,也经常与官方、主流势力产生冲突!他们万万不会想到,天国竟然以这种方式降临!这也难怪!前面三种人当中,会有那样的回应了,因为耶稣的天国来临,根本就不起眼,不引人注目,也不合以色列群众利益,根本就不是他们所期盼的。难怪他们会误会、错过!


4、第四种,才是你的选择!

有一种情况的确发生了——就是撒种比喻的第四种情况,道进入到人心里,好像种子撒在好土里。结实,有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不是吗?有一粒种子正被埋到土里,结出许多子粒来,这些子粒又被埋到土里,结出百倍,六十倍、三十倍的收成。这就是道,神国的道,这道正在发出,并在人心里帮助人,在人的生命中做成他自己的工,正是由某些话语做成的,这些话语从人的里面改变人。它如在迷宫中所给的地图一样,使人可以信心百倍地在迷宫中行走,不致迷失,可以走出来,直走到永恒(以罪人、穷人、绝望的人这样身份的,来到这位撒种者面前,就能得到。这正是门徒和你我的选择!



三|不安


在24至30节,耶稣说:当祂将道的种子带进这个世界时(24节,参38节,所说的田地,指的就是这个世界),魔鬼这世界的王,也像将稗子撒进田里一样,将假的“道”散播在这世界上(25节),造成鱼目混杂。



这比喻非常令人不安。因为耶稣是针对他们当时的情形而讲的,以色列人认为,当天国来临时,社会马上会发生骚动,产生分裂,人很快就分成两类型的人。可是,实际上耶稣却说,天国如稗子和麦子一样成长,道的种子撒进田地,天国打开了世界的门,闯了进来,对于很多人来说,甚至是静悄悄的,如撒种一样不知不觉。不是吗?耶稣这位天国君王来临,好象悄然无声,许多人未曾看见。特别对那些有自己一套复兴神国计划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不会认同这位如一粒麦子死了的耶稣,就是带来神国、也是最后要将稗子薅出来的那位,祂原来就是带来的以色列的君王,祂也是如同将麦子收进仓里般来收获天国的那位,这正是祂的使命——栽入和拔出(拯救与审判)。当时以色列的主流人群并没有耐心,他们就像比喻里的仆人一样心急,马上要到麦田里将稗子薅出来。他们要发动起义,急于要与外邦人(罗马人)争战,要去打击那些向罗马人妥协的人,他们认为这就是促进神国降临的办法。他们的这套复国计划(如同我们的人生计划),是与神的计划背道而驰的。


四|放弃


今天,这个比喻的解释与我们也有关联,因为现在的我们,对道也有不同的反应。


1、有什么会挤住我们的心?

在今日,亦有人容许那恶者将那道夺走,也有不少的人刚接触福音的时候,表现出很热心,后来经历过别人嘲讽和轻视后,或涉及到福音对他有所要求之时,他就表现出道从未栽进他心里生根、发芽、成长的情形。而有些人也确实栽进去,生根了,但同时也容许别的东西在心里头生根,这些被称为思虑或迷惑的东西,好像荆棘一样,挤住了道。恍如,这世界有许多令人留恋的东西。以致陷入这些反应的危机之中。确实,当我们回头来看一二十年来,进进出出教会的人,有些象第一种,第二种情况,已经失踪,迷失于迷宫中了。有些已经是第三种,平时嘛,还有很多思虑要考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空的时候,会很快地浏览一下圣经,或许一个月会看一下,也祷告一下,偶尔也上教会,或参加小组,享受一些团契生活;或者来教会,听听、看看有无新东西。显然,这样是不够的。如同在24至30节中描述的,天国的开始就像农夫撒完了麦种,有敌人暗地里撒下稗子,这告诉我们,要小心——我们的心容易被各样的,看似合理合情的东西挤住。当我们碰到这情形的时候,需要来想的是:耶稣对我们的要求——彻底放弃自我那不切实际的幻想。


2、忍耐的功课!

信仰在现实中,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要忍耐!就像耶稣说的,不要急着想把稗子薅掉,也就是说,不要急着想把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解决掉。对神而言,祂也在忍耐!对世界的混乱,耶稣说神也在延迟审判,是为了好叫更多的人获救。事实上,就一方面而言天国已经到来,在成长,在扩张,到有一天将完全会到来,那时就是,像麦子收进仓中,稗子放到火中的时刻。这一时刻还没来到之前,都要忍耐!就像耶稣对门徒所作的第四种情形的教导,靠着“听见”和“明白”,走出以色列民族命运的迷宫。我们的教会在地,或许不用过分心急,而发展出一套吸引人进入教会的策略,却不要求他们要付门徒的代价。信徒因之有可能会有一时的喜乐,但这喜乐不能使他们熬过逼迫、艰难与付代价。不少的教会复兴策略的那肤浅的特征都被揭示出来了,缺乏忍耐与付代价的教会,最终是一个即将倒塌的教会。“一间会众数量正在减少的教会,可能正是福音土壤已被预备好,让根可以扎得更深的教会”(侯活士MATTHEW,P171)。另外,唯有困难、才能创造出另外一个选择,当我们在一切事上拥有太多,以致我们失去想象力,反倒被各种事务束缚。我们其实不用心急,我们有大把时间可以在地上成为教会,我们可以在困难面前不用急着去解决,反倒学习付代价地活着。




[1] 参法兰士著,沈允译:《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马太福音》(台湾:校园,2001),页244。

[2] 参赖特著,童欣仪译:《翻天覆地重新看耶稣是谁?)(台湾:友友,2004),页40-41。



代祷事项:


1、为每位肢体祈求,求主的圣灵光照我们的内心,使我们能反思,为什么听道不能行道?我们的心里被什么东西充满?愿主怜悯我们,使我们回转.


2、为教会祷告,在当下的环境中,教会存活确实不易,愿主怜悯看顾,使众教会有忍耐的心,并愿意为信仰付上代价,等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