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17日 | 凶恶的证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五篇11-18 节
11 凶恶的见证人起来,
盘问我所不知道的事。
12 他们向我以恶报善,
使我的灵魂孤苦。
13 至于我,当他们有病的时候,
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
我所求的都归到自己的怀中。
14 我这样行,好像他是我的朋友,我的弟兄。
我屈身悲哀,如同人为母亲哀痛。
15 我在患难中,他们却欢喜,大家聚集。
我所不认识的那些下流人聚集攻击我,
他们不住地把我撕裂。
16 他们如同席上好嬉笑的狂妄人向我咬牙。
17 主啊,你看着不理要到几时呢?
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他们的残害;
救我的生命脱离少壮狮子(“生命”原文作“独一者”)!
18 我在大会中要称谢你,
在众民中要赞美你。
省思:
这位诗人的朋友们生病时,
他同情他们,如同身受。
而今他病了,他们一齐围过来,
七嘴八舌地质问他:
“你究竟做了什么恶事,以致招来此祸?”
祷告:
神啊,
我希望能像祢对待那些可恶可悲的人,
不但不念其恶、怪罪他们,
反而奉伟大医治者耶稣的名,
借机分享祢的怜悯和能力。阿们。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二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第28章|祭司
讲完了至圣所、圣所及外院之后。就讲述在人与神之间,罪性与圣洁之间大反差的中介——大祭司。
祭司每逢进入帐幕,就在神的面前以双重的表征担负以色列的名字,他承担的可能是各支派的罪孽,即使不算是中保,起码也有代表性的地位。
一般百姓闯入帐幕,即时被处死,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19:12-24)。即使是祭司也当谨慎,他们才能够在圣所和院子里活动与侍奉;至圣所,只容许大祭司一年一次进入。这种反差是为了强化神与祂百姓圣洁的特性——你们要归我为圣,因为我上主是圣的,并叫你们与万民有分别,使你们作我的民(参利20:26)。
祭司衣袍仍是旧日王室的高贵的服饰,亚伦是祭司的典范,圣经大部分形容都是针对为他制造的华美衣袍。相对而言,他“儿子”(可能是他真正的儿子,或照闪族语的惯用语解作“祭司阶层”)的服装就简单得多了。全套的祭司衣饰十分繁复,这些衣服是圣的──即从其他事物中分别出来;和帐幕一样,要用最上等的材料制造,并且缕上金线,荣耀、华美是其制造的目标(2节)。
以弗得是祭司典型的服饰,有两条肩带,带着决断牌,决断牌应该是一个绣有花式的布袋,装了镶着两块刻上以色列十二支派名字的宝石(红玛瑙),被称为“乌陵”和“土明”,意思是“光”和“完美”;按照字面,可能是指藉它启示旨意之神的本性。显示方法似乎是从袋中抽出(或摇出)一块石头,然后视乎出来的是哪块石头,决定答案是“是”还是“否”,来领会神的旨意。大卫以后,不再有用这方法谘询神的例子。我们可以假定,随着以色列先知活动的兴起,这种“机械式”寻求带领的需要亦相对消减。圣灵降临后(徒二章),新约时代再无用这种“拈阄”的案例,因为从那时开始,神直接带领祂的子民。
祭司头上裹的头巾前有一块刻着“归上主为圣”的金牌(或饰物),用意可能是提醒他和以色列的身份。这些衣饰象征神与祂子民同在,以及祂愿意赦免及引导的见证。
31至43节,是对其他衣饰制作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有两点:
1)祭司的外袍颜色全是蓝的,与圣殿幔子颜色相同。2)因外面的人看不见祭司,他身上的铃铛大概是让他们可以听到他在里面走动,如果他没有被神击杀,便能证明所献的祭已蒙悦纳。
默想之一
祭司背负着以色列的罪恶,并有着中保的责任,他的衣物制作考究,其目标是彰显上主及其世界的华美和荣耀;身上的决断牌是为了反映上主的旨意。可以这么说:他的存在及其行动的目标代表着神与以色列关系的种种。
如今,我们被称为君尊的祭司,可以与旧约的大祭司类比。试将我们的身份和我们身上的象征物与大祭司的身份作类比,你会有哪些方面的启发呢?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约翰福音 第7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福音》7章 | 住棚节
又是一个节期!这次是住棚节。在这个记念以色列出埃及之后四十年的旷野生活,以及对弥赛亚期待的节期里,约翰叙述了耶稣的一系列事情。
看来,约翰的意图很显然——关于以色列一系列节期所要表达的,耶稣都实现了,并且有着新的解释。
不过,耶稣的看法能够被人接受吗?连祂的兄弟也都显出“将信将疑”,他们认为假如他们的兄长真是非凡之士的话,祂就需要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那么,耶路撒冷住棚节期间,就是天赐的良机。
而耶稣则认为,祂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节日——不是现在临到的“秋天的住棚节”,而是还未到的“明年春天的逾越节”,在那个节期里,祂要改变全世界!不过就现在而言,这“节日”,是秘而不宣的,所以,对现在的“住棚节”,祂只是悄悄地一个人上耶稣撒冷去了(10节)。
住棚节,耶稣在圣殿教导,引起人的争议,因祂并没有从一位老师或拉比手下学习律法,却深谙圣经。这样问题就产生了:祂是从神而来的吗?耶稣直截了当的回答他们:假如你们认为我的教导不是出自于神,可能你们把关于神的东西,早已关闭,不打算接受了(16-18节)。
接着,在14至31节这一段,耶稣列举摩西律法的割礼,来说明他们并不打算接受“从神而来的”的事实。为了遵守律法,以色列的男孩第八天就要受割礼,就是碰到安息日也都不例外,可是,当他们看到耶稣在安息日治好瘫了三十八年的瘸子,却说祂违背了律法,就想杀祂。这难道不是在表面遵从律法,而在本质上违背律法么?他们预备遵守安息日,却充满恶意,想谋杀耶稣,这难道不是预备遵守一部分律法,而干犯另外一部分律法么?所以,耶稣说他们其实不但不认识祂,恐怕连神都不认识!
接着,耶稣告诉他们,祂的世界完全与他们不同,他们是无法去祂的那个地方的。当然,这又被他们误解,他们以为,耶稣要去,对于敬虔的犹太人而言,不愿去的地方——散居的犹太侨民,或希腊人那里!
在节期的末日,这位被认为不洁净的耶稣,祂发出邀请:叫人到祂那里去,可以得到活水的江河,也即是得到圣灵的祝福。约翰显然想让读者会意,关于住棚节的意义,在耶稣身上得到实现了。因在住棚节庆典的礼仪中有一项——祭司将水和酒倒在祭坛的四周,在这个节期里固定会献上的祈求中,会有为雨水和为死人复活的祷告。所以,这礼仪和祷告所表达的,不仅是水的主题,还是新生命的主题。
众人对耶稣的讲论,有着正反两方的看法,可是,祂最后还是因为祂是从加利利来的,而被否定!他们错得实在太离谱了!因为在旧约就有两位先知来自加利利——一位是约拿,一位是何西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