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3月16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44天前 | 18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诗35:1-10:求祢与他们相争
2. 每日旧约 | 出27章:内忧外患
3. 默想之一 | 怨言
4. 每日新约 | 约6章:天上的粮
5. 默想之二|如何理解道成肉身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3月16日 求祢与他们相争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五篇 1-10节


1 耶和华啊,与我相争的,求你与他们相争;

  与我相战的,求你与他们相战。

2 拿着大小的盾牌,

  起来帮助我。

3 抽出枪来,挡住那追赶我的。

  求你对我的灵魂说:“我是拯救你的。”


4 愿那寻索我命的,蒙羞受辱;

  愿那谋害我的,退后羞愧。

5 愿他们像风前的糠,

  耶和华的使者赶逐他们;

6 愿他们的道路又暗又滑,

  有耶和华的使者追赶他们。


7 因他们无故地为我暗设网罗,

  无故地挖坑,要害我的性命。

8 愿灾祸忽然临到他身上;

  愿他暗设的网缠住自己;愿他落在其中遭灾祸。


9 我的心必靠耶和华快乐,

  靠他的救恩高兴。

10 我的骨头都要说:

 “耶和华啊,谁能像你,救护困苦人脱离那比他强壮的,

    救护困苦穷乏人脱离那抢夺他的?”


省思:

敏感的基督徒有时候觉得,

整个世界正合谋要绊倒我们——

使我们偏离信心之道、不再追求神。

在这种时候,

惟有神能救我们。


祷告:

亲爱的神,

当我感到世界

以冷漠或敌意——对待我或他人,

造成我前进道路上的拦阻,

请让我不落入自怜的陷阱,

而是奋力呼求祢“作我的救主”,

奉耶稣的名。阿们。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二十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27章院子


如前所述,圣所相当于西奈的半山腰,院子便相当于山脚,在山脚和院子都有献燔祭的祭坛——另一个象征着神与百姓同在的物件。院子仍然是神圣的地方,百姓需要自洁才能进入(19:14-15),院子周围用色彩鲜艳的帷子覆盖,目的是提醒众人,以免误闯!


二十六至二十七章经文对圣物的描述是自内而外的,先形容的是位于帐幕至圣之处的约柜和灯台,然后向外扩展,描写帐幕本身的结构,出到帐幕外面,经文继续描述祭坛和安置祭坛的院子。离开核心越远,材料就越不贵重、结构就越简单,这象征也很明显。


祭坛是用包裹着铜片的皂荚木板制成,使之易于搬迁。它只有七英尺半见方,有四个角。这些坛角可能一度代表所献祭牲的犄角。后来的用途则包括了捆绑祭牲(诗一一八27),和给求告者依附之处。作为圣地的祭坛是个“庇护所”,一个小型的“逃城”,求告的人抓住坛角,使自己成为归给上主的活祭,在祂保护之下。在献燔祭之时,铜网可以给火提供流通的空气(1-3节)。



总而言之,祭坛是为献“燔祭”或“全牲的祭”而设的,酒会奠在坛旁,血则洒于其上。而香是在另一个坛献上的,香坛用皂荚木制成,包的不是铜,乃是金(30章)。


9至19节,主要描述圣所之外的院子,这个地方被形容为“牲畜围场”。它在圣地的外围,如西奈山脚下,后来耶路撒冷圣殿则以石墙来界定殿院。面积不小,会幕只占院中十五分之一的面积。幕院的“帷子”应有七英尺半高(高得无法窥视,也和板球场相同),一面有开口以供进出。帐幕需要靠橛子才能立稳(18节)。


20至21节记述的夜明灯应该指的是在幔子后面的圣所里的灯台(参25:31)。为了使灯长明,只有极品的橄榄油才行,因它燃烧之时,释放极其少的油烟。而这等油的榨取只能用棍子轻打,不可以完全压烂,压烂只能产生次等的橄榄油。



今日默想


就今天而言,假如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会幕神学,也不会得到具体该怎样去做的方法。故此,这些经文不是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乃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物件这么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人领会——神是怎样的一位神,祂期望与祂的百姓相交。设置这个地方,是为了敬拜祂,与祂相交。但因为祂的圣洁与威严,必须有规矩地进行!


这些思想,能够提升我们今天对敬拜场所的看法,以及对敬拜过程的重视吗?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约翰福音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从大使命山Mt. Arbel俯瞰加利利海。


《约翰福音》第6章 天上的粮


由天上到地上,天地之间汇合一处,成为约翰解读耶稣及祂全新事工的“记号”。


约翰细腻地记述了另外一个逾越节,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神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几个重点:


1、腓力和安德烈,知道有个小孩身上有“五饼二鱼”。这是作为耶稣跟随者需要具备的素质——要了解群众的情况;


2、当耶稣“拿起饼,祝谢了,就分给”,这些动作与最后的晚餐擘饼的动作一样,指向祂十字架的受死、牺牲。祂成为节期里的羔羊,要医治百姓,成为喂养百姓属天的粮。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22至65节一大段,以祂的身体和血来比喻“生命的粮”,那辩论性的对话了;


3、这是另外一个逾越节的故事,16至20节那段,在海面上行走,安慰害怕的门徒的叙事,正是刻意地与过红海的记忆相连。


约翰盼望读者能将这些记号的焦点,对准彰显上主的荣耀和赐予生命的那一位!可惜的是,总被误解,在逾越节喂饱五千人之后,门徒就吵着要饼吃(34节),耶稣对他们的回答则是“我就是生命的粮”(35节),从天上而来(50节)。他把食物的模式,演绎为自我牺牲的献祭,藉着祂的死,让祂的生命可以接触到全地的人。而他们依然难以明白,甚至门徒中也起了争论。


看来,没有耶稣的话的引导,人就会曲解神迹!因着门徒和犹太人似乎完全活在两个时代里,一个是新的世界,是属神的(灵),是带着新的生命,也称为永生;一个是地上的世界,是肉体的,因肉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死亡,所以耶稣说是无益的。因此,他们彼此间无法穿越。尽管大家用的是相同的词,但彼此无法对话。


当人们听到祂说“从天降下来,把生命赐给众人的那位”(33-34节),他们却以为祂所说的食物,只是满足他们的饥肠辘辘。耶稣教导:要明白这些天上的事,就必须“到我这里来”(45节)。除非他们认识道成肉身这一记号,否则无法明白“神的荣耀被肉体遮盖”这一真相。


他们对耶稣的曲解,至终成为尖锐的冲突(41-42,52节),甚至门徒中都有人要打算出卖祂(64-71节)。看来道成肉身这一记号确实是芒刺,是令人难以接受的,除非你带着极大的谦卑和信任,否则,将离耶稣而去。



默想之二


五饼二鱼及过海的神迹,与一段关于祂就是生命的粮近乎“奇异”的讲论,“神迹与讲论”构成彼此诠释的关系,需要将焦点专注在“道成肉身”这个事实上。这如何提醒你,要竖起耳朵听,睁大眼睛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