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5年3月2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5年3月2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5年3月2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约11:38-46(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1:38 耶稣又心里悲叹,来到坟墓前。那坟墓是个洞,有一块石头挡着。
11:39 耶稣说,你们把石头挪开。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阿,他现在必是发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
11:40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麽。
11:41 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阿,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
11:42 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
11:43 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
11:44 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11:45 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了耶稣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11:46 但其中也有去见法利赛人的,将耶稣所作的事告诉他们。
2025主显期7|人子之日
约11:38-46
序言|生之艰难,死亦不易
14岁的孩子因为…跳楼自杀,70岁的老头因为......,服农药自杀.......。前段时间,琼瑶放瓦斯自杀。这样的新闻,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不胜学习、生活、疾病等的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由博士直到小学生,由小孩到老人,由衣不裹体到腰缠万贯的人,由生活毫无情趣,到曾经风情万种的人,这样的事,时不时会发生在我们四周(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当我们听到看到这些令人惋惜伤感的事,心情一定会十分沉重。
学习应该是一件促使成长,使人生更加整全的途径!可是却变成一种咒诅,老年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却成为一种无奈,一种毁灭。我们由这些事可以想得更远!人生很多的事情,本来都应该是相当正面的,比如当官,不单可以为民谋福,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可是当我们看到高官纷纷落马,有些甚至成为阶下囚!仕途成就了他,也毁了他!
我们还可以继续想得更远,我们人生每一件事情,甚至整个人生都充满猜谜似的矛盾,当看到14岁的孩子选择了死亡,看到惋惜;当看到百病缠身的老人选择自我了结残生,我们看到活着的无奈。确实如此,死是悲剧,那活则是无奈!生与死都令人窒息,都令人感到不容易。当然,我讲这些,目的并不是让人去像“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那种即时行乐!也不是让人自怨自怜式的自舔伤口,乃是要让人看到人生的厚度,值得我们思考,认真对待,生与死都不易,更要尊重!尤其当我们在主显期来读拉撒路复活这段著名的、最戏剧性的故事之时,更是要带着对生与死的尊重。
一|拉撒路,你出来!
这个故事最引人注目的是:耶稣在一大群人的面前,对着坟墓(当时的坟墓是一个洞穴)大声呼叫:“拉撒路出来!”像是现在的我们,到老朋友家,按门铃一样的自然。
接着,令人心跳的事情发生:那死人果然从坟墓里走出来!周围的人惊恐与喜乐交织在一起,就像是我们在垃圾堆里找到丢失的宝贝一样,(比如身份证,钱包,钻石项链等),或者是亲爱的人发生车祸,几个小时都昏迷不醒,突然睁开眼睛!如果我们不能体会到这一刻显示出来的惊人力量,我们没有产生敬畏,感恩与赞美的话,我们真的还没有读懂这个故事。当然,我们也没有读懂有生死之限的人生,更加不能明白在这个有着生死之限的人生里,当如何活着,才不至于枉度日子。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表现不佳,说明我们是活得不太明白的人。
我们可以想一想,就在这一刻,一定还有很多的人死了,被埋葬,而耶稣并没有一一地叫他们活过来!因此,这个复活,就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事件。它将成为未来事件的影子和象征,基督信仰的群体,都会知道,它与空坟墓的复活事件连在一起。这个故事也因此从一个小小的地方,流传到世界各地去。我们继续来看其中的两个细节。
二|两个细节
第一个是马大提出的问题:尸体必是臭了!当耶稣对众人说:你们把石头挪开时,那死人的姐姐马大说:“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她十分清楚一具死尸,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下,最多也就三天,它就会开始腐烂,发出臭味!很多人在死后第一天就下葬了。马大的反应,其实像是我们当中很多的人,当然并不是一定没有信心的表现(象很多人在讲马大的时候,都认为她只是一个光知道干活,像驴一样,也不知道安静听道的人)。其实她是一个什么事情都求做好的人,这样的人劳碌、勤快。也是一个好人,总是烦忧不安,总感到很多事情没做好!
人生那么短,却还有那么多事情没有做,客人都来了,屋子还没收拾干净,饭也做晚了,都学习训练了几年了,还是唱成那样子!努力工作了一辈子,还没有什么成就,也没有什么积蓄......。总之,这类勤快的人,总感到有很多事没做,或没做好,总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希望能将别人照顾得更周到,让人更舒服,对神的服事,总希望能更好。这样的人不但自己很累,有时也会让别人感到压力!
第二个细节就是耶稣对马大的回应: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当他们把洞穴的石头挪开之后,耶稣的祷告。祂在这里,并没有说:神啊,你赐下能力叫拉撒路复活吧!祂反倒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后面的却是令当时的人听不太懂的话,说祂作这些事只为了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看了这件事之后可以信祂!信祂什么呢?当时候的人一定很纳闷。我们看到,耶稣对马大的问题的回应,只是迂迴地说了一句: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
我们把这两个细节联系在一起:第一个是马大说的,尸体必是臭了,和第二个问题:“可以信祂,由此来看见神的荣耀”连在一起,从中来思考一下。
我们先回到十一章的开头,当耶稣知道拉撒路的事,并将它告诉门徒之前,祂在约旦河外,施洗约翰施洗(也是耶稣领洗)的地方住下来,祂在这里缅怀先知,也再次来思想祂的使命,祂在这个施洗约翰预告弥赛亚要来的地方祷告,其中一个重要的祷告内容,应该就是为生病的拉撒路。祂盼望当祂与门徒到了伯大尼的时候,可以把拉撒路的生命召回来。当祂命令身边的人,把石头从坟墓的门挪开之时,看到祂的祷告蒙了应允。
另外,在十一章7至8节里,门徒曾警告耶稣,回到犹太地会遭到死亡。事实上这是存在的,你看,多马心里就担忧这件事会发生,所以他说干脆大家一起去和耶稣同死吧(11:16)。因此,这一连串的事情——在施洗约翰施洗的地方停留两天,包括祂的祷告,和门徒们对祂的警告,我们不得不把拉撒路的死,与耶稣的死联系在一起,甚至,我们可以合理的猜想,当耶稣在为拉撒路祷告的时候,祂正想着自己也朝着死亡走去;
当祂呼叫拉撒路出来,看着这位步履蹒跚,睁不开眼睛的人走了出来,看着这緾裹的布被解开,然后被释放!重新进到这个有生命有光照的世界之时,祂也会想到有一天,当祂经过死亡,会从另外一端出来。那么,拉撒路由死亡得到复活,正是祂自己经历死亡后得到复活的序曲;其中不同之处则是:拉撒路回到平常的生活中,死亡的程序被逆转,不过,有一天他还要再死,而耶稣却由死亡这一端进入,从生命的另一端出来,并将不再被死亡辖制的、崭新的生命带来,在约翰福音最后两章让我们看到这些事正在发生。
三|可见的信仰
这个故事,确实教导我们很多!
1、具象的使命
其中第一个则是:耶稣对自身使命的认知,这使命将祂自身的生死,连接在一起!也与其他人的生死连结在一起,更是与那个崭新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祂要用祂的死,来宣布这个世界已经终结,就像拉撒路的死已成为过去!那些裹尸布已经不再有意义了!祂的生,开创了崭新的世界,宣告着死亡的世界,已经在祂里面结束。就像是拉撒路复活一样,洞穴坟墓已压不倒生命,这充满活力的世界,已经开始了!
也就是说:这位创造主,通过耶稣的使命,来彰显祂对这个世界的医治和改变的时候,是以一种“具象”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可见、可经历的方式,在当时的人眼前出现。让人亲眼看见,死亡是如何在眼前被击退,复活在眼前发生。包括祂自己,也是如此——死是如何真实摧毁了造物主的生命,而复活又是如何有形有体地在祂那个被毒打、被杀害的身体上出现。
曾几何时,基督徒为了提高灵性的价值,并显出高出世间所有的宗教、哲学的信仰特征,学习了异教之风,大大贬低肉体的价值,而使信仰变得抽象,变得神秘。我不是否定我们信仰的奥秘性,反而,因为我们所信的是一位奥秘的上帝,信仰一定具有奥秘性。但这个奥秘性,不是否决信仰可见可经历的一面,并不是否定死亡的真实,和复活的物质及可见性;也不是把奥秘的部分抬高,而贬低可见的世界,并认为灵性高过物质,灵魂高过肉体。这种轻视或否定物质的思想,是诺斯底的流毒,最起码是半个诺斯底主义,它侵蚀了教会的神学。
而基督信仰是建立在可见的创造界,也在创造界发展,最后也成就、及提升了创造界。救恩不是在真空、毫无道德污染的属灵世界里发生的,而是发生在可见的、有限的时空里,是在有罪、会死亡的人身上施行的。试想一下,假如耶稣的死与复活,都只是在看不见的世界里发生,哪怕这个世界属于完美的“属灵”的世界,那你的信仰会是如何一个境况?
2、不被否定的死亡
第二点的思考就是,这个故事,肯定死亡的力量!并要人们来正视死亡。每个时代的人,对坟墓、对死亡,都被神秘与迷信所围绕,就某些层面而言,人类是在否定死亡的事实,包括今天,也是一个极力否认死亡的世代。你看,现在的老人,几乎不会死在自己的家里,不会在儿孙、在亲人围绕下离开世界,死后也绝少会由家人亲自“打扮好”,预备安葬。我们不知道怎么会进步得这么快,短短几十年吧。原来这些都是由家人亲自动手做的,如今,这些都由陌生的专业人士作了。理由是出于卫生的缘故,改由医院和殡仪馆的专业人士负责了。
结果,现在的人,很少人亲眼见过别人是如何死亡的。要知道,在20世纪前,反倒没有多少人,是未见过别人死亡的。今天我们所造的棺木,豪华的,就像是大型的首饰箱,简陋的就像是一次性的打包盒。而我们的墓地,好的就像花园那样让人感觉平和、安祥。而简陋的,就像是集市上,卖调料的摊位。在听到某人死了,我们在交谈的时候,所说的话十分委婉——“某某在星期二走了”。这全都是文化的产物,我们希望把“死亡”变得不那么吓人。然而,那一份深深的忧虑和悲伤,是最好看的安息礼拜,也无法掩饰的。
这也许可以解释一个现象:在教会的许多事工中,安息礼拜的福音果效,越来越大。在这种场合中,隐藏在我们生命中深处那个最原始的弱点,全然暴露出来了。我们被迫面对着命运中自己根本不愿意正视的一件大事。拉撒路的故事,带领我们直接投入某种深植于我们内心的伤感。按正常而言,他这个年龄本来不应该被夺去生命,然而,黄泉路上无老少!那么,他的坟墓,应该让我们想起自已见过的每一个坟墓!让我们看到每一个人不愿意却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也告诉我们,我们终必要见的是自己的坟墓。在进入这个坟墓前,有一段路只有你独自走,没有人陪你!只有复活的主才能陪你走!
3、不容忽视的复活
在耶路撒冷,有个名胜古迹——一座记念耶稣埋葬和复活的教堂,英文将它称为“圣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而在古代,阿拉伯的基督徒称它为“复活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Resurrection) 。同一个地方,同一幢建筑,名字看起来也很接近,但其中所表达的意义却有所不同!有人曾经在迷路时问阿拉伯人:圣墓教堂怎么走?阿拉伯人不知道他在问什么。在古老的教会,想告诉你的是:这里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个事实:复活的生命是从这个地方出来的。
就好像在第一个复活节,天使对妇女们说:为什么在死人中寻找活人呢?当妇女们还在埋葬耶稣的墓里,寻找被钉死的耶稣时,天使告诉她们,这里不是死人呆的地方,而是复活生命出现的地方——所以他会说:祂不在这里!祂复活了!(参路24:5-6)。这里不再是哀伤、失败的地方,这里是胜利之地,是生命之地。更准确一点讲,是胜过死亡的新生命出来的地方。
假如今天我们的人生,就是要来彰显、来重述死里复活的故事,有哪些元素可以把它象征出来?让人看到崭新生命,已经注入这个死亡的世界中呢?为祂而活,可以如何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呢?信主不但是一个信念,更应该、也可以成为实际。假如我们知道复活不但是神的大能,更是神对这被死亡奴役的受造物爱的表达,这会如何改变对神、对自己和对别人的看法呢?
或许,我们的人生很多时候是不尽人意,我们在其中最大的困扰就是:上帝爱这世界吗?这个背叛神的世界、千疮百孔,甚至被死亡和诸多的无奈所囚禁,上帝仍然还关心吗?就好像一个孩子,如果他知道父母都爱他,他在家中的表现会是怎样呢?他在社会上受到不平的遭遇,如果他知道父母全然接纳他,那他会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伤害他的人?一个知道神深爱的人,他会如何对神、对他周遭的人、对所经历的事情呢?
代祷事项:
1、求主帮助我们有智慧地思想死亡,因为唯有明白人必有一死,才能放下在世上的一些执念和对人的仇恨与芥蒂。也唯有经过死亡,我们才能到达神为我们预备的永恒国度。
2、为教会祷告,让我们明白复活不仅是死后能复生,能拥有上帝所赐的不朽的生命,更是因为今生就已经拥有神所赐的新生命,知道在亚当里已死,使我们能顺服神而活在这个世上,见证永恒的复活是确实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