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5主显期7|人子之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65天前 | 6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主显期7|人子之日
可6:30-44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5年2月16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5年2月16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可6:30-44(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30 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作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他。

31 他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

32  他们就坐船、暗暗的往旷野地方去。

33 众人看见他们去、有许多认识他们的、就从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里、比他们先赶到了。

34 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

35 天已经晚了、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天已经晚了、

36 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自己买甚么吃。

37 耶稣回答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可以去买二十两银子的饼、给他们吃么。

38 耶稣说、你们有多少饼、可以去看看.他们知道了、就说、五个饼、两条鱼。

39  耶稣吩咐他们叫众人一帮一帮的、坐在青草地上。

40 众人就一排一排的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

41 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也把那两条鱼分给众人。

42 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

43 门徒就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44 吃饼的男人、共有五千。




2025主显期7|人子之日

可6:30-44


序言|政治


我们往往对耳熟能详的故事其要义的理解,很容易偏离重点,或者会因熟视无睹,想当然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了,不会再有新的东西了。例如,对马可福音六章30至44节所记述的五饼二鱼的神迹故事,实在太熟悉了,以为其中的意思就是——耶稣大能的展现,满足了人们肉身与灵魂上的需要。当然,这样的理解,无可厚非。毕竟,这个每一卷福音书里都有记载的,几乎所有基督徒都熟悉的故事,确实有以上的内涵,这也难怪,有些教会的团契,喜欢用“五饼二鱼”来命名。


今天我在这里想问的是:这么熟悉的故事,还会有新的东西可讲吗?今天打算从“政治”的角度来讲述这个“五饼二鱼”的故事,将它当作是一个政治性的故事来解读。


一|挑战希律


首先,我们看到,这个“五饼二鱼”的故事,是放在“希律的故事”下面,显然,这个喂养的故事,政治味十足,与希律的谋杀形成对比——一个真正的犹太人的王,应该是一位牧者!希律安提帕(大希律之子),是被罗马政府分封的犹太人的王,约翰就死在这位法定的君王手下,马可将施洗约翰被杀的事件[1],和耶稣被家乡人弃绝的经历连在一起,是要让人去理解,耶稣时期犹太人的信仰光景和政治环境。


当耶稣听见约翰被希律杀害的事后,就邀请门徒,上船退到荒野里去(30-33节),祂的这个做法,有可能是为了回避风头,因祂所倡导的国度运动,与约翰是一致的,祂这个看似回避的做法,是希望门徒能理解,作为弥赛亚,及祂的追随者,所关注的是与希律完全不同的。这个不同的国度运动,就通过“五饼二鱼”的神迹,展现了出来——对百姓的困苦充满怜悯,于是,彰显大能,赐下食物,解决民生的问题。


我们看到,当众人知道耶稣的行踪之后,就从各城步行来跟随他。这些跟随耶稣的众人,明显是痛苦流离、生活上没有着落、没有什么可吃的流民。他们跟随耶稣,期望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我们也由此可知当时的犹太百姓,生活的光景是何等的艰辛,以此可看出,当时的执政者,是多么的不称职。毕竟,传统的犹太人的王,被赋予牧养百姓的责任。比如,耶和华兴起大卫,要大卫去牧养以色列百姓。而被封为犹太王的希律安提帕,接续他父亲作王,尽管他只管辖加利利地区,而他也继续建造犹太人的圣殿,意味着他也拥有“神的代表”的合法身份,可是,希律并没有去解决人民的生活痛苦。甚至,他在与美女狂欢的时候,为了满足美女的要求,砍下先知施洗约翰的头,包括他的那些心腹,也是一群欺凌霸市的家伙。故此,犹太人一直盼望,神赐给他们一位真正的君王,来推翻罗马的殖民统治,把他们从半调子的犹太王希律,和撒都该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马可给我们看到:耶稣这位君王在旷野所摆设的筵席,与另外一位犹太人的王希律所摆设的筵席,绝然不同,耶稣的筵席,带给人喂养和满足;而希律的宴席是狂欢和色情,最后带来的死亡——先知被他杀害。这两个君王是牧人与暴君之间的差别。


二|挑战皇帝


耶稣五饼二鱼的神迹,同时也间接挑战了罗马皇帝。在第一世纪,每隔几年,罗马帝国的某些地区,就会发生饥荒,这些饥荒势必会带来危机,常常会出现暴动,饥荒时期的暴动,主要原因是因为食物分配不公。罗马皇帝虽然有权有势,却无法解决百姓饥饿的问题,更何况,罗马的官员,会在救济项目上大发横财(这点我们再熟悉不过),就好像今天的“第一帝国”、“第二帝国”(这是隐喻),尽管科技与军事无比发达,却没有能力解决25亿人挨饿的问题。


皇帝为了稳定人心,表达他的贤明,他需要去关心粮食生产,和各样有利帝国稳定的政策。然而,粮食的生产,十分依靠于大自然,而自然现象是难以掌握的。另外,政策的实施,有赖于好的官僚系统,但罗马的等级制度,限制了对大量穷人的关怀(其实,各个国家大部分的政策都是如此)。


在重要节日,比如皇帝登基日,皇帝就会在皇宫摆设大型的筵席,以此来告诉他的属下和民众,他是社会的主,他也以此来彰显他的权力,告诉那些参与筵席的人,需依附他而生;他就是那些聚餐的人的“恩主”及护庇人。


耶稣在这里,喂饱了一万人,显示出祂超越自然的权能,也表现出祂拥有的是别人,哪怕是皇帝,都难以企及的财富(瞬间就能创造出那么多的食物)。


耶稣没有在大的宫殿里摆设筵席,而是在旷野,这在场景上与皇帝的皇宫和那些权贵的豪宅形成对比。毕竟,豪宅和皇宫将一般人拒之门外;他们的宴席,不会向人间百姓开放的,只有社会上少数人能够参与。而耶稣在旷野摆设筵席,所有的人都可以前来参与;无论富足还是贫穷,也无论你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祂都能够成为你的恩主和庇护者——祂是众生之主。


挑战凯撒另外一方面的是:假如耶稣要笼络人心,祂比希律、比大祭司,甚至比凯撒,更加有优势!你看祂,在瞬间就能创造出那么多的食物!假如祂有心招兵买马!岂不是极其容易的事情?那些跟随皇帝、跟随希律、跟随大祭司的人,难道会有什么崇高的目的?他们是为人类,为普世众生,谋幸福?或许有些人会有这些崇高的目的,但充其量是个别人。在这个权利至上、利益至上的世界里,这些仁人志士的理想又能实现多少?人类的现实大致都像太史公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人采访了美国新教的基督徒,问他为什么要投特朗普的票?他回答说:因为他会给我们权利!是的,没几个人,依附一种权力,不是为了得到好处的。


假如,耶稣真的要按照人心的需要,来笼络人心,绝对能成功。然而,祂喂饱了这些人,却没有让他们成为“自己人”——像凯撒等人的做法一样。尽管有一万人追随,在当时的世界而言,能够招揽一万多人,确实是个危险的人物。耶稣这个旷野五饼二鱼的神迹,就当时而言,是一个极大的社会事件。然而,耶稣并没有让他们追随自己(我在这里的意思是,耶稣并没有让他们按照追求希律或皇帝的模式来追随祂)。你看,在十字架下,也就是祂“救赎大工成就”的时候,没几个人跟随祂。


这就给我们看到,耶稣的权力,与凯撒完全不同,祂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而让别人跟随,祂不需要祂的跟随者,成为王国的牺牲品;反而,祂的权力,是为了成就那些跟随祂的人,使他们成为新的人类——因着接受祂牺牲的爱,得到从上帝而来的新生命,一个有别于这世界的生命。


三|牺牲自己


五饼二鱼,带给我们第三个“政治性内涵”的是:祂成就祂的王国的方式,与世间所有的帝王不同。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所有王国的建立,都是由千千万万的冤魂换来的。而这个后来成为基督教会圣餐典范的神迹,是耶稣所有故事里的一个影子,指向那伟大的牺牲故事。怎么说?我们先来看其中的细节:


耶稣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之后,就拿着从别人手中递过来的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传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就这样,喂饱了五千人(按常理,会有相当比例的妇女和孩子,这样加起来估计不少于一万人),祂实实在在的是在施行“创造的大能”,使一万多人可以得到食物,祂不是在施行幻术。对魔术有所了解的人的都知道,魔术所出现的东西,是预先放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魔术师采用的是障眼法,使观众以为他变出了东西。而耶稣采用的并不是障眼法,更何况能够使一万多人吃饱的饭量,不是用障眼法能实现的。圣经说,要买这么多食物所花费的银子,要两百得拿利(大概一万英镑,转换人民币10000x9.2=92000),这个巨大的开支,不是耶稣的团队能力所及的(37节)。


在这里,并没有说“这是我的身体、我的血”。我们在客西马尼园的故事里,看到了耶稣这种表达;最后在十字架上,祂将自己,变成牧养百姓的原材料,以这种舍己的方式,来牧养神的百姓。也就是说,当我们将这三个场景(旷野、客西马尼园、各各它),结合在一起看的时候,得到一致的信息:当神来到祂的百姓当中,不但带着权能,也带着怜悯与爱。在祂最后的牺牲行动中,将新创造的能力,完全倾注在这个邪恶的世界。


在这神迹的记述中,有个关键词:怜悯!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个神迹,当作是神通过耶稣而采取的怜悯行动。当祂把饼递给门徒,要门徒分给百姓,让百姓得享透过耶稣所带来的祝福。也就是说,就门徒而言,耶稣在此的行动,是个示范:如果门徒真的要明白未来以色列国是怎样的,如果他们想带给这民族祝福,如果他们想来为这个国家作革新运动。来!像耶稣一样,用这种舍己的方法,来牧养这群痛苦流离的百姓,将神的怜悯与爱倾倒。门徒把吃饱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有可能是指向十二个支派得到了新的牧养(43节)。尽管,他们对此事还似懂非懂,但已经开始成为新的国度事工的参与者了。


显然,真正牧养那群痛苦流离百姓的,却舍弃了自己的身体。这些神迹,给人的印象并不浪漫,反而是舍己以及痛苦的牺牲。新的创造,也不再是让人感到上帝鬼斧神工的能力,而是对软弱者、痛苦者的那份爱与怜悯。


四|激励我们


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个故事之时,或许会说,这里的五千人吃饱了,那我们呢?埃塞俄比亚、乌克兰等地方的人,他们呢?耶稣喂饱了他们,却没有喂饱在我们今天世界上那些千千万万、张着又大又圆的眼睛,挺着大肚子等着食物发送的落入饥荒的孩童(插入视频)[2]。当我们在网络上,在荧幕上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们怎么办?我们也会在心里问一句:当年可以解决贫穷的上帝,为什么现在不作?更何况,全球有25亿上下的人,处在饥饿线上,每天,他们连一美金的食物都没有。如果耶稣愿意,这些贫穷问题,就可以在祂弹指之间得到解决。然而,在现实中,耶稣没有这么作。


或许,我们答案就在“你们给他们吃吧!”不过,耶稣对门徒的这个命令,绝对不只是让我们去解决“人类贫穷的问题”,而多做扶贫救济的工作。当然,在这里并不是否定扶贫和救济工作的价值,反而,真正的福音运动,必然带着对穷人的关怀。耶稣在这里的命令,最起码让我们看到:当我们向人传讲耶稣的福音,彰显祂新创造的国度之时,世人在耶稣基督里接受永活上帝的救恩的时候,都必须要有心理准备,要看到邪恶权势存在的真实,并且,这些邪恶权势,还在控制着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的许多地方,就比如贫穷!就是罪恶的问题,我的意思不是说贫穷是因为犯了罪,而导致的,尽管这样的说法非常荒谬,还是有些基督徒是这样认为的。


那为什么说贫穷就是罪恶的问题呢?按照人类今天所生产的粮食,是完全足够供应近82亿的人口(2024年的统计)。但就是活生生的有25亿人,要因粮食匮乏而挨饿。试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包括,在平时,我们眼睁睁的将剩下的饭菜扔掉,就是送不到挨饿的人口中;在去年网上传出一个因多次考公务员未中,而饿死在出租屋的甘肃女孩,不管她是什么原因,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果还是被饿死的。这些问题,我们想想,难道不是社会问题、各种制度问题所导致的吗?而这些社会结构和制度,则几乎是为权贵者服务的,而边缘人群尤其是贫穷和无助者,则往往成为牺牲品或是被忽略掉的对象。


最近大家谈的最多的就是AI智能与机器人的话题,可能带给人及未来许多的遐想,不过,未来的科技革命到底会到哪一步,确实不好预测,但有一点我们是能体会到的: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将成为“寡头”们控制更多人的有利工具。毕竟,人类甚至宇宙一直没有变的就是:善恶之争。恶是机器人无法解决的,就算机器人到了有意识的时代也一样,一旦机器人有了意识,意味着它也有了恶。


这样说来,当我们在重复耶稣的命令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必须挑战这个世界的罪恶,并且知道这只是耶稣工作的其中一部分内容,是那个完全的国度的一项指标。追随耶稣的意思,就是藉着祷告和行动,去彰显那个日子的来到,一个完全胜过罪恶的那个时刻。我们在期间可参加的工作,多之又多,或许其中一项行动,就是为贫穷的人预备食物,重点都是为了体现耶稣对无助者的怜悯。直到耶稣再次降临,彻底结束这世界的罪恶之时。



[1] 将施洗约翰砍头的那位分封的王希律安提帕,是因着耶稣降生,杀尽伯利恒四境两岁以内所有小男孩子的大希律的儿子。大希律一边讨好罗马人,一边维持与犹太人的关系,娶了犹太马加比家族的公主米利暗,这样的联姻让他有了合法的身份。参赛门.蒙提费欧里着,黄煜文译:《耶路撒冷三千年》(台北:究竟,2014),123页。


[2] 视频链接下载网址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7625009612726603513




代祷事项:


1、为每位肢体祈求,整体而言,人们生活有很大改善,但是仍然有缺乏的人,愿我们关心周围有需要的肢体,在经济上伸出援助之手,相信施比受更有福。


2、为教会祷告,当我们看到主耶稣是用受苦受死的方式来成就祂的国度,愿教会在世上也走受苦的路,为主受苦,为了爱他人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