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2月20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68天前 | 219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耶和华的声音震动旷野
2. 每日旧约 | 出3章-蒙召
3. 默想之一 | 对照摩西蒙召的经历
4. 每日新约 | 路7章-怜悯的行动
5. 默想之二 | 耶稣的救恩是对罪人开放的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2月20日 耶和华的声音震动旷野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二十九篇 5~11节


5  耶和华的声音震破香柏树,

    耶和华震碎黎巴嫩的香柏树。

6  他也使之跳跃如牛犊,

    使黎巴嫩和西连跳跃如野牛犊。

7  耶和华的声音

    使火焰分岔。


8  耶和华的声音震动旷野,

    耶和华震动加低斯的旷野。

9  耶和华的声音惊动母鹿落胎,

    树木也脱落净光;

    凡在他殿中的,

    都称说他的荣耀。


10 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

    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11 耶和华必赐力量给他的百姓,

    耶和华必赐平安的福给他的百姓。


省思:

诗人以雷鸣、闪电、地震、暴风雨作为

权能、荣耀的最强象征——

借喻神的话语:

整个自然界

遂成为一个恩典世界的寓言。


祷告:

神啊,祢曾借着人子耶稣发号施令,

平息加利利海上的风暴、

门徒心中的恐惧。

现在求祢操练我倚靠的心,

让我不再胆怯,

以强健的信心拥抱祢伟大的话语。阿门。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出埃及记》第3章|蒙召


其实,摩西自己也像他的名字一样,当他接受拯救使命时,也是完全在被动状态,在心不甘情不愿之下蒙召。


当他在旷野里牧羊之时,被一个奇异的景象吸引,在荆棘丛中,烧着了火,而荆棘却没有被烧毁。摩西觉得很奇特,向前观看个究竟,而上主,或者说是祂的使者,主动向他显现。这位到底是上主自身还是祂的使者,这两者在旧约不容易区分,有些人一口咬定这是尚未道成肉身的基督,实属多此一举。


摩西被提醒——这里是不凡之地,他需要脱下鞋以示尊重;他也被告知——面前的这位是他们祖宗的神(6节),接着神告诉他,这次召他的目的:因祂听见以色列人在法老手下遭受压迫所发出的哀声,因此祂要摩西与祂合作,并代表祂去与法老交锋,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进入迦南。摩西一次又一次拒绝,不愿意承担这一责任,上主则跟他讨价还价,要他去接受使命,最后只得威吓他,摩西才妥协,不再坚持己见。


尽管上主的理由非常充分,祂呼召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是出于公义的要求和祂与列祖立约的前提,而摩西回应:百姓不会相信上主曾向他自己显现,因他不具备这一资格。


摩西说:我是谁?哪有能力去见法老?还要把以色列人从他的手中带出来?他不但缺乏自信,甚至对上主的做法大惑不解——上主不是说,祂自己要下来救以色列人吗?为什么又要让摩西去呢(8节)?


上主对他说:我与你同在!言下之意,没让摩西一个人去面对法老。


摩西提出第二个异议:法老这边的问题解决了!可是,百姓那边的问题还在!摩西似乎说:“他们会完全怀疑我的身份”!嘴上说,是祖宗的神,打发他来带领以色列人。那他们可能会问:派你来的神,叫什么名字呢?你知道吗?让我们测测是不是祂让你来的。就好像他在年轻时,规劝那两位相争的以色列人,别人问他“是谁派你来做我们的审判官”?那时,百姓并不接纳他,如今摩西也担心“能力不够,也没有什么信誉”可让人信服。


上主的回答,是一句不完整的话:“我是,就是我是”!祂似乎拒绝回答,在前面,上主不是说过“祂是摩西父亲的神,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了吗?为何现在还要问,神叫什么名字呢?摩西简直是多此一举。


神再次提醒摩西,要去告诉以色列的那些领导,是他们祖宗的神,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向他显现,委托他,带领以色列离开法老,进入流奶与蜜的迦南。并预告他们将遇见的困难——法老不会那么轻易地放他们离开。


03

默想之一


摩西在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蒙召做领袖,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路加福音 第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路加福音》第7章 | 怜悯的行动


7章是第6章信息具体的落实,耶稣的职事是这一段叙述的核心,以怜悯为特征(7:11-17)。百夫长自认为不配,而他却被耶稣称赞,说他的信心超过了以色列人!言下之意,祂就是将以色列使万邦蒙福的日子带来的那一位了!百夫长就是蒙了这福分的外邦人。可是,原来属于神的百姓的以色列人,却不能领会。


拿因这座被称为苦的城里,有一位极其痛苦的寡妇,她死了儿子,耶稣怜悯了她,使他复活了。这不禁让人想起以利亚使西顿寡妇的儿子从死里复活的事。耶稣弥赛亚职事是对一切愁苦悲哀的人的,而且,祂并不在意触摸死尸将带来不洁!祂由此展现的怜悯,是何等的大啊,这更是使人看到,祂自身就成为洁净的根源——死亡在祂面前却步。


不过,祂的职事引起非议,连施洗约翰也有点怀疑了,说明连福音书中的核心人物,也不能充分理解上主崭新的作为。


耶稣以以赛亚书35章5节的经文来回应。这经文是在预告,有一天,神要做一个新的事情,将祂的百姓从被掳光景中救赎出来,带给他们新的创造。耶稣引用这段话,大概意思是:当看见祂“让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得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这些事发生之时,表明他们的王回来了!祂就是带领他们被掳归回的王。 


这个带有怜悯性的特征,正是施洗约翰所熟悉的“语码”,他不正是在旷野等候这些事情发生吗?所以,耶稣再次坚固他,也提醒他:不应该因耶稣而跌倒!


接下来,对施洗约翰的身份,耶稣作出了更多的延伸,祂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28节)。意思是说:施洗约翰为耶稣的弥赛亚国度预备,但他自己并没有机会进去,因为当他在世之时,耶稣还没有从死里复活,尚未成就祂的国度。那么,得以看见耶稣从死里复活、并进入祂所成就的国度里的人,不就比施洗约翰还要有福气?还要大吗?


但这些充满怜悯的救赎之事,当时候的人能明白吗?36至50节里那个有罪的妇人蒙恩,却遭到西门的厌恶的事上,显然地看出,哪怕他请了耶稣吃饭,依然不能领会耶稣的救恩是对罪人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