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2月19日 | 荣耀的神打雷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二十九篇1-4节
1 神的众子啊,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
归给耶和华。
2 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
以圣洁的妆饰(“的”或作“为”)敬拜耶和华。
3 耶和华的声音发在水上,
荣耀的 神打雷,
耶和华打雷在大水之上。
4 耶和华的声音大有能力,
耶和华的声音满有威严。
省思:
信靠神者能听见别人浑然不闻的
神的声音——
这可以各种形式出现:
可以是那种安定人心的“微小声音”,
也可以是这种震慑人心的雷鸣。
祷告:
主啊,祢发话时,我能听见的不多。
请医治我耳朵的部分失聪,
好让我听见祢
响彻世界的深沉、威严话语。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出埃及记 第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尼罗河岸边生长的芦荻,也就是蒲草。
《出埃及记》第2章|摩西
第一章看来令人绝望和沮丧,摩西,这个利未家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了,他被命名为“摩西”,意即孩子,从水中拉出来的意思,是被法老女儿从河边捡起来而得的名字(2:10节),他的名字也成为出埃及记整卷书的比喻。
很诙谐的是,摩西被法老的女儿抚养,成为她的儿子,自己的亲生母亲却作自己的奶妈,而法老的女儿,还要给摩西的妈妈工钱。暴政之下,依然有缝隙,还存留着许多温情和眷顾。同时也留给我们悬念,一个利未人成为埃及人,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好像约瑟,一个希伯来人成为了埃及人的奴隶,最后却在埃及叱咤风云。这样的故事会重演吗?
一个天真的孩子的出生,躲过了法老的屠杀令,而救星却是法老的女儿,这种戏剧性的“发现孩子”的故事,与古代近东英雄出世的主题类似,而且,他是被放在蒲草箱里,漂流在尼罗河上时被发现的。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叙事人会不会刻意地将这个场景,与方舟飘在大渊上作关联呢?那么,这个孩子的未来,他与大水之间会像现今一样,有着不解之缘吗?
另外一点,让我们不容忽略的是,一开篇女人这一角色尤显重要:“接生婆、摩西的妈妈、法老的女儿、使女,米利暗,米甸祭司的七个女儿”等。在强权势力下,这些弱不禁风,不被重视的微小力量却与之对抗,甚至成为推翻邪恶、施行救赎的管道。不测的世间,由不测之手在掌握,甚至要借此颠倒乾坤。
摩西长大后,把同胞从埃及人中拉出来,并将埃及人打死(11节);他去劝架两个希伯来弟兄,却没想到遭到他们的误会(12-13节),暴露了作为希伯来人的身份,遭到法老的通牒,只能逃出埃及。出生时,弃婴为王子;年轻时,则因杀人成为了逃犯(15节)。
他在米甸旷野的一个井旁(水边),救了未来的妻子及她的众姐妹,这也与他名字之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救了两个同胞,却惹来同胞的批判,说他自诩为审判官。
这一段就为以后埋下伏笔,摩西一生都要去面对这个难题:要解救一群心不甘、情不愿的百姓。
03
默想之一
有一个自小就喜爱棒球的投手,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有不少的球队邀请他入队。正当他的梦想实现指日可待之时,没想到悲剧发生了,他的手肘受伤了,几年来都未曾恢复。他与神争辩——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但神一直沉默,他的手尽管无大碍,但棒球一直未能恢复以往的水平。在这个苦涩的经历中,他踏上了一段漫长的属灵旅程,娶妻生子,学习在平凡的生活中仰赖神、敬拜祂。这或许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经历。
如同摩西,他年轻时想做以色列的领袖,没想到却成为了逃犯,逃到了米甸,娶妻生子,过着平凡的人生。后来的他,成为了伟大的领袖,但在旷野这段平凡生活的经历,对他是不可或缺的。今天的你,会如何评价你的人生?又会如何看待这平凡的生活呢?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路加福音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2014年8月23日安息日的耶路撒冷街头,哈雷迪犹太人社区用路障挡住了街道,不准汽车经过。一位哈雷迪犹太人穿着安息日的Bekishe黑丝长外套步行到附近的会堂。
《路加福音》第6章 | 新的安息日
6章1至11节,两个安息日的叙事,一个是因着耶稣和门徒从麦地经过,门徒饿了,就掐麦穗来吃。这行为引起法利赛人的责难,因为对以色列人而言,守安息日,是敬虔的表现,而敬虔的核心是身份的指向——你是合格的神的百姓吗?也就是说:法利赛人是在质问耶稣——你为什么允许你的门徒作外邦人做的事情?像污秽的异教徒一样呢?
耶稣就以大卫在神的殿里吃陈设饼这事,来回应法利赛人,大卫吃了只有祭司、而他却不能吃的陈设饼。那大卫为什么敢这样做呢?
耶稣在这里的意思是:大卫敢吃那个陈设饼,是因他有后台,祭司在支持他!我的门徒敢在安息日吃东西,也是因为他们有后台,安息日的主在支持他们。这表明耶稣有着另外一套,有别于法利赛人所理解的世界观,如同扫罗和大卫,他们彼此的世界完全不同。当祭司在给大卫吃的时候,是表明他在支持大卫这位未来世界的君王,而扫罗马上就要被废弃了。耶稣这样类比是要说,法利赛人就像扫罗,马上要被废弃,而祂就像大卫一样,属于未来之王(另外一个安息日的主)。
那耶稣的安息日,是怎么样的呢?6至8节,就向他们显明了,是一个带来医治,使一个枯干的手的病人得到新造的日子。但法利赛人看完耶稣的作为后出去商议,怎么可以除灭祂,彻底暴露了他们如同扫罗想杀大卫一样的邪恶。
6章12至49节,耶稣指出,作门徒就是要准备好。这与上一段的法利赛人和文士所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信仰完全不同:在坐席中歧视别人,不在合适的时候禁食,在安息日停止医治的善行,质疑别人的饶恕。而耶稣的信息则刚好相反,上主的跟随者需要有怜悯(6:36),包括接纳仇敌(显然的像是外邦人),并设法使他们成为上主的子民,这不正是上主赐给以色列人的使命吗?而法利赛人尽管认为遵行律法,代表着上主的百姓,然后他们如同戴面具的人(假冒为善),徒有面具,实际上不合神心意。就从他们反对耶稣的所言所行中,就看出来了——如同从果子就可以判断出是一棵什么树一样!
05
默想之二
耶稣的职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怜悯穷人,这些穷人正是福音的对象,你是怎样理解以及有什么具体的实践可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