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1月16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03天前 | 21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要到几时呢?
2. 每日经文 | 创17章-改名
3. 今日默想 | 如何评述亚伯兰对上主应许的理解
4. 每日加量 | 太16章-新的神迹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16日 要到几时呢?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三篇


1 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

   要到永远吗?

   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

2 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

   要到几时呢?

   我的仇敌升高压制我,

   要到几时呢?

3 耶和华我的 神啊,

   求你看顾我,应允我,

   使我眼目光明,

   免得我沉睡至死;

4 免得我的仇敌说:“我胜了他”;

免得我的敌人在我摇动的时候喜乐。

5 但我倚靠你的慈爱,

   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

6 我要向耶和华歌唱,

   因他用厚恩待我。


省思:

人是否可以追问神?

这位诗篇作者认为无妨。

结果呢?对于“要到几时呢?”

我们仍无答案;

神并未向好奇、急躁的罪人们

展示祂的计划书,

却把更好的赐下:

即祂自己——

“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四十六1)。


祷告:

神啊,我哀怨地纠缠、追问祢,

即使我知道了那些答案,又有何益处?

祢知道我真正所需的——

并非了解更多的情况,

而是有更多的爱;

不是预知祢的时间表,

而是有祢的临在。

谢谢祢在耶稣基督里把自己赐给了我。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十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第17章|改


上主又向亚伯兰显现,向他重申应许,延伸了约的内容,并以割礼为记,甚至特别清楚地告诉他:撒拉生的儿子才算!这会不会因为,亚伯兰全然忘记了十三年前上主所说的话,他真的把以实玛利当作是上主的应许之子?


雅威重申的话题颇为细致:要求亚伯兰要作“完全人”。雅威与亚伯兰初次见面到如今,已经过去了25年。从雅威颇有微词的言语里,看到祂对亚伯兰不甚满意。言下之意,亚伯兰需要改变自己,这样彼此的约定才会成就,促使他的后裔繁多这一应许实现。


当亚伯兰俯伏于地,以示认同之后,雅威也因此延伸了约的内容,包含着六方面内容:


1、雅威立亚伯兰为多国之君父,并改名为“亚伯拉罕”以作纪念。


2、后裔繁多,要成为一个国度;


3、这个国度尽管有独立的君王,但实际的元首是雅威神自身;


4、这个国度的疆域是迦南全境,不过,现在尚属于“寄居之地”。


5、以割礼为记:割礼是近东的习俗,男性12或13岁的时候,他们所行的成年礼。赫人的男孩会在第7天施行割礼,至于这里为何是第8天,不太容易明白。不过,现代医学发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2至5天最容易发生出血问题,在出生后第7天之前,其血液中的血液凝固因子维生素K几乎为零。另一血液凝固因子凝血素,在出生后第8天处于水平相对最高状态。因此,第8天的伤口愈合最理想。至于是不是他们已经总结出这个原理,则无从考证。在这里,雅威将他们熟悉的强化男性文化的习俗,转化为属神之家的神圣礼仪。


6、给撒莱改名为撒拉,并特别提到“她自身将为亚伯兰生下一个儿子,要独立成为一个国的元首,而撒拉将要母仪天下。雅威要透过撒拉所生的,来完成祂与亚伯拉罕之间的约定。


当上主说完了这些,亚伯拉罕直接加以否决,觉得雅威的说法实在可笑,并认为祂不懂常理。并且,像上次推荐以利以谢一样,这次他给上主推荐:“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雅威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坚持只有撒拉生的才算,而且名字也都起好了,要叫他“以撒”,还打包票说,明年这个时候,他就会出生。


雅威也直接解决了以实玛利的问题:他要成为另外一个十二支派的族长,这就等于从亚伯拉罕而出的,有两个国度。


之后,特别记载了亚伯兰按照上主的要求,给自己和他的儿子以实玛利,以及众家丁,行了割礼。不过,他在郑重其事的同时,也蕴藏着对上主关于“另外一个”孩子即将诞生这一应许的不信。这要等到十八、十九和二十章,我们才能真正知晓他内心的想法。



03

今日默想


应该如何评述亚伯兰对上主的应许的理解呢?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2:(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16章 新的神迹


最大的神迹

十六章1至4节,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试探耶稣,要祂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耶稣就此反将他们一军,对他们说:你们看看天色吧!就知道天气是晴还是阴;你们看现在的世风吧!就该知道以色列的状况是怎样的——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


十三章53节一直到十六章,我们看到以色列当时的景况,就类如先知时期一样,被称为是邪恶淫乱的世代,也就是被假先知诱惑去拜偶像的世代。那如今,谁是拜偶像的师傅呢?就是与耶稣对立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耶稣和施洗约翰,以古代众先知一样的口吻,指责他们是魔鬼的后代。


这里意味深长,法利赛人以妥拉为中心,撒都该人以圣殿为中心,这两个刚好是以色列身份的象征。法利赛人是律法的老师,撒都该人是祭司的族类,这两类人是民族的代表。而他们却将百姓带到了邪恶和淫乱的世代。耶稣劝导门徒:“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16:6节),他们必须小心,别听法利赛人的教训,因这等教训会将人引入邪恶和淫乱的世代。


如今,法利赛人在找把柄,意思是:“你用你的神迹来证明你不是假先知”!耶稣回应他们,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了。耶稣回到以色列的历史中,在他们深受亚述所害的日子里,神差派一个不顺服的以色列先知约拿,要将祝福带给亚述的尼尼微。耶稣以约拿在鱼腹里三天三夜,然后不情不愿地成就了上主计划的这件事,来类比祂被埋葬在地土里三天三夜,然后复活,祝福外邦人这一全新的神迹。


约拿书让人们看到,掳掠以色列人的尼尼微人,也蒙了祝福。今天也是这样,尽管他们被罗马人欺压,但祝福罗马人的使命依然未改,像约拿使他的仇敌亚述人蒙福一样,今天,神也是透过耶稣这位真以色列人,要让罗马人蒙福。这本来是以色列这个先知的民族需要去完成的,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本来应该像先知一般,而他们却带领百姓走迷了路。所以耶稣说,除此之外,再也没有神迹了。


最大的君王

十六章13节,耶稣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这地是希律的另外一个儿子在管辖,不属于他兄弟希律安提帕的地盘,这里比较安全,就问门徒:“人说我人子是谁?”,耶稣在套用但以理书里的那个人子,在但以理书第二章里,人子要将兽毁灭,要统管外邦人。这种宣称对以色列人而言,像是密码一样,他们认为这位人子,就是神所兴起的,要带领他们从被掳中归回的弥赛亚。


耶稣问他们,人子是谁?他们有人说是施洗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有人说是耶利米,或者是先知里的一个。耶稣问:“那你们说我是谁”(14节)?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彼得这句话,针对罗马帝国而发出:神的儿子是凯撒的专用名字,基督是指犹太人的弥赛亚。而罗马帝国是会消亡的帝国,言下之意,耶稣这位以色列人的弥赛亚,将要成为统管包含凯撒帝国的主宰。彼得这个宣告,刚好符合以色列的君王观,是一个双重宣告。就像所罗门既是以色列的君王,又是万邦的君王(诗篇经常有类似的思维,参诗72篇)。彼得在这里做了一个革命性的宣告。


所以,耶稣对彼得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7节)。就是说,彼得对耶稣的解读,不是用这世界的定义,乃是用天父上主对这个世界最终的心意,来定义耶稣作为万国君王的身份——耶稣既是以色列的弥赛亚,也是罗马帝国的真正主宰,最终要实现祂的统治。在这个世界里的每个君王,都以为国家是他的,而且也认为他的王朝将是千秋万代,他也可以为所欲为。而耶稣说,罗马是祂的!祂的国度才是永恒的。


耶稣对彼得的赞许,没有其它特别的含义,只是说,彼得的话是从圣经中来的。如前所述,在以色列人的思维里,他们的君王在末世,要成为万邦的主宰。耶稣的话,直白一点,可以这样理解——彼得,你的认知,是来自于圣经,这就是天上的父指示你的。


接着,耶稣作了进一步的延伸:“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18节)。彼得的名字,差不多也就是石头和盘石的意思。耶稣的言下之意:“我要把我的教会,建立在你这个石头(盘石)上,我要用你来建造教会。”在使徒行传里面,果然,我们看到彼得成为了教会的领袖。


同时,耶稣也在纠正彼得的一些错误思维,祂在这里说是阴间的权柄,乃是说凯撒背后的阴间的权柄。在彼得的思维里,神的儿子是指类如凯撒、却又胜过凯撒的凯旋式的君王。耶稣说,祂的权柄胜过阴间,不是胜过表面的凯撒,乃是胜过凯撒背后阴间的权柄。字里行间,透射出彼得和耶稣不同的天国观(神国观)。耶稣也在谈政治——因凡有国度就有政治!但祂的政治和罗马的政治不同,凯撒的政治是把对手杀死,而耶稣的政治则是自我牺牲。


耶稣说,要把教会建在盘石上,就是说,祂要透过彼得这个新的十二支派的领袖,另立一个以敬拜上主为中心的国度,另立一个祭祀的圣殿,这个圣殿就是教会,可以胜过阴间,来取代无法胜过罪恶与死亡的耶路撒冷,并且昭示天下的人来崇拜这位独一的真神。


这个意象早在第七章已经显明了:“听我的话,就是把房子建在盘石上。听了我的话,不去行的,就是把房子建在沙土上”(5:7节)。耶稣是在做两个对比,世代在变,原来建在石头山上,用来昭示天下的耶路撒冷圣殿,被喻为是建在沙土上,而祂新建的殿则是在盘石上。


如今,正式表明,耶路撒冷圣殿,要被彼得为首领的教会所取代了。


最大的权柄

接着的19节,耶稣对彼得说:“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19节)。天国的钥匙,就是建立新的以色列国,即祂所带来的弥赛亚国度的钥匙。当彼得掌握到耶稣所说的天国密钥,就可以作上天下地、胜过阴间权柄的工作。


不过,祂嘱咐门徒,不可对人说祂是基督(20节)。如同前面,当施洗约翰被杀,耶稣就退到加利利去了。祂不想让别人把祂等同于施洗约翰,祂在规避这种政治锋芒。希律当时一直想杀掉耶稣,而且,耶稣已经在一些场合,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如果名声太大的话,希律就会和大祭司联手提前杀祂。


那怎样才能有胜过阴间的权柄?怎样才有捆绑天上地下的权柄呢?需要有类如约拿被“埋葬”在鱼腹里三天三夜,后来起来传道,使尼尼微人悔改的神迹!


在十六章21节,祂将这一神迹的“密码”指示门徒——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彼得一听到这个“密码”就傻了,赶紧拉住耶稣,劝祂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言下之意是说:你是以色列的弥赛亚,是胜过凯撒的那个君王,你却要被他们杀掉。那你的国度怎样成就呢?


这一句话,暴露了彼得不理解耶稣牺牲的道路!所以遭到耶稣的责备:“撒旦,你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23节)。耶稣的意思是,彼得掺杂了撒旦的想法,并不了解获得释放天上地上的能力的途径。于是,祂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24节)。这要等到耶稣复活的时候,他们才知道“神的儿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耶路撒冷的圣殿,建在石头山上。耶稣说,祂要透过彼得,建造另外一个群体,是有别于圣山上的圣殿,而且这个群体,可以胜过阴间的权势。其获得的方法,是透过祂这位弥赛亚,遭受长老、祭司长、文士们的许多苦,被他们杀害,第三日复活(21节)。所以,耶稣挑战门徒,要他们去理解,神的儿子交付给他们的能力,就是要丧失自己的生命;他们必须死掉通过武装打败凯撒的这条心。而当时的门徒,明显不明白耶稣所说的内涵。


耶稣要他们具有另外一种跟随君王的模式——背起十字架!因为这看似丧失生命的模式,其实才是真正获得生命的方法。所以,祂说:“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25节)。言下之意:按你们的思想,你们必定丧掉生命。起义、革命,把罗马人赶出去,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这做法会赔上自己的生命。在26节祂继续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他们固有的“通过武装革命”的模式,与祂“通过自我牺牲”的模式,完全不同!


在接下去的27至28节:“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祂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是在说,有一天,耶稣要以王、以主的身份,来审判众人。当然,那个审判的时刻,到底指的是什么时候呢?还不明显,在二十四章以后,就越来越明白了,那个审判的时刻,是指祂从死里复活之后,尤其是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的时刻。耶稣将此事件归为是祂审判祂敌人的时候。祂甚至说:“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是在说,祂要透过十字架的死亡和复活,得到国度。在这里的门徒,在活着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事件的实现。


那是什么时候呢?十七章1至13节,让我们看到,门徒们就预尝了天国的滋味,看到人子真正的样子了。当祂死里复活之后,就更为清晰了,而在主后70年则完全展现出来了。


前面已经多次说过,降临并不是说从天空降下来的意思,乃是指祂以君王的姿态统管这个世界。耶稣在前面说:祂要受许多的苦,被杀,然后从死里复活,被平反之后,祂要以王的身份施行审判。这是引用了他们熟识的但以理书七章、九章与十至十一章。那里的经文说,在兽的国度镇压下的神的百姓,有一天,要被平反。而那位人子,就是来审判欺压他们的兽的国度、带来平反的那一位。


耶稣将但以理书的“人子”用在自己身上,祂的降临是指主后70年,把耶路撒冷当作兽来看待(耶路撒冷多次也被先知称为所多玛,参赛1:9-10,3:9,耶23:14,尤其是结16:46、48-49、53、55-56)。这在祂被钉死之前,与该亚法的对话里,也非常清楚地显明了这一意思(26:64)。


二十一章3节,记述了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里推倒桌子和凳子,说圣殿变成了贼窝;在二十四章1至2节里,记述了当耶稣出了圣殿,门徒将殿宇指给祂看之时,祂预告圣殿将要被夷为平地;二十七章51节,当耶稣在十字架上断气的时候,出现两个现象:一个是幔子裂为两半;另一个是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这一连串是关于圣殿的负面叙事,包括犹大卖耶稣以后,拎着钱去找祭司,说他卖了无辜人的血,祈求大祭司给他出路,而大祭司则表示,这关他什么事儿?他让犹大自行解决吧!这意味着,圣殿和大祭司已经没有赎罪的功能了。幔子裂为两半,不是像我们常常以为的:如今我们不用透过中介,而可以直接与神建立关系了!它其实是表示,圣殿的功用已经被断开了,已经失去了作为赎罪、与神建立关系的功能,象征着神的同在的意义,已经完全失去了!已睡圣徒多有显现,就表明胜过阴间的权柄,是通过基督的死而置换出来的(2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