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15日 | 人人说谎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二篇
1 耶和华啊,求你帮助,
因虔诚人断绝了,
世人中间的忠信人没有了。
2 人人向邻舍说谎;他们说话,
是嘴唇油滑,心口不一。
3 凡油滑的嘴唇和夸大的舌头,
耶和华必要剪除。
4 他们曾说:“我们必能以舌头得胜,
我们的嘴唇是我们自己的,
谁能作我们的主呢?”
5 耶和华说:“因为困苦人的
冤屈和贫穷人的叹息,我现在要起来,
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稳妥之地。”
6 耶和华的言语是纯净的言语,
如同银子在泥炉中炼过七次。
7 耶和华啊,你必保护他们,
你必保佑他们永远脱离这世代的人。
8 下流人在世人中升高,
就有恶人到处游行。
省思:
我们的谎言和神的应许形成了对比:
我们为达到个人的目的,
而随意说自以为有用的话;
神的应许却是炼净的话,
毫无虚假与欺骗。
祷告:
永生神,我感谢祢,
祢对我说的话,
没有一个字夸张歪曲,
我一一确信为实在。
我相信祢对我说的救恩,
倚靠祢的应许,
即祢在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里对我所说的。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第16章|以实玛利
当耶和华应许给亚伯兰会有从己出的后裔之后,撒莱就设法为亚伯兰生子,她自己先行动来实现这一应许。是不是,她想掌握主动权,在家中建立她的地位,用侍女生子来取代罗得?
在我们的时代,不太能理解撒莱的行动,但在古代世界里,这不但是合宜的,有时更是婚约里所规定的。在公元前2000多年,努斯城镇里的婚约书里规定:假如妻子不能生育,就要安排侍女(往往是奴隶)为丈夫生子。这样的习俗,延续到以色列人被掳时期。
当然,两个女人因生产而产生了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生育被视为是上帝的祝福,不育则往往被视为是咒诅。我们也很自然地能理解侍女夏甲因为有了身孕,就会小瞧主母撒莱的原因了——她认为神赐福了她,如今亚伯兰要依赖她,因她腹中怀有这家族的血脉。
撒莱也因此变得恐惧,开始指责亚伯兰——是不是因为亚伯兰即将要作父亲而过度兴奋,忘了管教夏甲呢?
我们不太能明白,为什么亚伯兰要把此事交给撒莱处理,明知撒莱一定会驱赶夏甲,使他的美梦成为泡影。按常理,他应该做主,调停彼此间的问题,毕竟事情关乎“上主的应许”。难道他们不是这样理解的吗?那当初又何必让夏甲替主母生子呢?
夏甲逃离到书珥旷野,可能已经走了一周时间了,为了活命,留在井旁。她在这里遇见上主的天使,并得到指示:
1、回到撒莱的身边,并要改变自己对待主母的态度;
2、她将要生下一个儿子,并以此要成为一个大族,夏甲要成为该族的祖母;
3、这儿子其实是上主眷顾她的证据,所以要取名为“以实玛利”。
夏甲经过此事之后,也能对上主发出该有的回应——并将井起名为“庇耳拉海莱”,意思是神是看顾人的神。是的,她经历了生死之患难,神的眷顾,对她而言,显然是真实可靠的。
03
今日默想
这一章,我们看到了亚伯兰夫妻的面相,这个应许之家,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上主的应许,并想促成它。可是,当碰到压力和麻烦时,体现出来的是人类的“通病”,开始互相“甩锅”,将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不再理解为与上主的应许有着任何的关系。最后还得由上主来收场。
这些事例,如何引发你的思考?我们会不会因着亚伯兰和撒莱是“应许之家的始祖”,而无视他们的道德修为,反而严苛夏甲呢?经文有没有暗示,上主其实是同情夏甲的?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亚伯兰对应许的理解呢?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罗马帝国时代的推罗城遗址。历史学家们认为紫色颜料是在腓尼基人统治下的推罗发明的。
《马太福音》第15章 | 新的洁净
新的洁净
第十五章1至20节,记述了耶稣与法利赛人就身份问题所作出的辩论。
法利赛人问:“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呢?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15:2)。在当时,这是一个关于身份争议的事情,洗手是代表洁净,表明上主的百姓要保守圣洁的身份,这不是卫生的问题。因此,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是法利赛人对耶稣的责问:“你的门徒是属神的百姓吗?你的讲论纯正吗?”
耶稣回应的重点:其实你们才不是神的百姓!祂批评他们的教导,除了妥拉,还加上了“古人的遗传”。祂以孝敬父母这事为例,责备他们——“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做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借着遗传,废了神的诫命”(6节)。
法利赛人教导:只要把孝敬父母的钱交给圣殿,人就不用去尽孝敬父母的责任。耶稣责备他们的教导,其实是避重就轻、放弃律法的精髓。两块法版(十诫)的内容不可分开,第一块讲的是对神的爱;第二块讲的是对人的爱。第二块法版中第五条是“当孝敬你们的父母”。他们的教导等于将两块法版的内容切割,这就摧毁了整个律法的精髓,推翻了神的诫命。所以,耶稣说他们是面具的扮演者(假冒为善)。
十诫教导:真诚爱神的人,一定会(也当)产生孝敬父母这一好行为。神让祂的百姓变成一个整全的人:真正爱神的人,就会在生活中流露出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其他人的爱。也就是说,有了十诫的前半部分,一定会有十诫的后半部分;有了后半部分,也一定会有前半部分。就像创世记开篇,亚当和夏娃因背叛上主,就开始互相拆台;该隐和亚伯的事件,是在敬拜之时发生的,表面上看,该隐杀了弟弟,是对弟弟犯罪!然而,对待兄弟的态度,实际就是对待神的态度。亚当和夏娃互相拆台,该隐杀了他的弟弟亚伯,等于背叛神的诫命。这两者刚好是对两块法版的触犯,因此被神追讨。反过来看,背叛了上主,自然就会有夫妻拆台、兄弟杀戮的事。
耶稣在这里说,如果只是说尊重上主,而不尊重你父母,就是假冒伪善,就是毁了对神的尊重。所以,作为神的儿女,永远不能变成宗教狂热分子——借维护信仰之名或为上主之故,而发动战争与杀戮。我们要伏在爱神和爱人这两块法版底下,任何用宗教来毁人的,都是邪恶的。
法利赛人是很“敬虔”的,他们总是在教导别人要尊重上主、遵行律法,他们无法接受犹太王的冒充者希律,也对亲罗马的撒都该族系深恶痛绝,他们要发动一场又一场的革新运动,来驱赶不洁净的罗马人,维护上主之民的纯洁。
但是,他们这种作为,耶稣称之为毁了律法。所以,祂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所以你们是假冒的,拜我也是枉然”(15:8,参赛29:13)。法利赛人被耶稣指责为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种不纯正的人!
10至20节,耶稣就洁净的律法作了解释。其实这律法的目的是——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神不只是教导我们,只需要爱祂就行了。律法乃是教导要把神存在心里面,那些爱上主,把神存记在心的人,被称为洁净的人;同时,洁净会使人在性格深处被改变,产生对别人的爱。
新的方式
那要用什么方式,才能成为洁净的人呢?
只有通过耶稣舍己的事工,才能产生生命本质的转变!只有祂带来的全新的救赎方式,才能使人的性格深层得以改变,人内心深处的污秽才能被洁净。比如,革尼撒勒人,他们需要通过摸耶稣的衣裳繸子,才可以得医治;五千人也要因着耶稣的事工,才可以吃饱。只有耶稣才能改变人心灵深处的恶。这些讲论,已超出了当时那些文士们的教导,法利赛人尽管提了出来:百姓需要洁净,他们却没有办法实现。
在13节,耶稣说:“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任凭他们吧!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这是回应十三章51至52节里,关于新旧库藏的比喻:鼓吹洁净律法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像瞎子,他们认为听从律法,就可以改变以色列现今的问题;而且,他们认为尊崇遗传,就可以改变以色列现今的问题。而耶稣说,他们并没有达成圣洁,等于瞎子领瞎子走路。
耶稣没有诉诸于律法传统,却使人内心得到洁净,表明祂与妥拉之间有关联,但又有所超越。祂给旧约作了切割,表明一个世代的结束,新的世代由祂开始。这意味着,依靠妥拉,已经不再能使人成为神的百姓了。
就像在十九章16节里,那青年财主的故事,耶稣问他:你守诫命了吗?如果守了,还不够,还需要卖掉所有的一切,然后还要跟随我,你才可以得永生。这意味着,新的世代里,进入新的国度有了双重要求——就消极而言,要否定原来成为上主百姓的模式;积极而言:来跟随耶稣!
21至28节这段,描述了迦南妇人的信心!这个外邦的妇人,从来没有遵从律法。但因着呼求耶稣,就得了洁净。那么,律法是不是失效了呢?被推翻了吗?耶稣说:不是的,这所成就的,正是律法所教导的。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迦南妇人称耶稣为“大卫的子孙”和“主”。大卫的子孙,就是以色列的王,代表着神,被称为以色列的牧者;而“主”的意思较难确定,以色列的神,尊贵的主人和皇帝,都会以“主”这个名义来称呼他,这里显然较倾向前面两点。
迦南妇人以犹太人的口吻哀求耶稣,医治她那被鬼附了的女儿!耶稣则回答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言下之意,祂只是让以色列人蒙拯救的牧者。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她话里的意思是:主人有吃的,就会给自己的孩子吃;那孩子吃剩的,掉下来的渣子,也会给他的狗吃。这表明她有着双重的认识:第一,她确认耶稣是以色列的弥赛亚,是来实现对以色列应许的那一位;第二,她相信,透过这位以色列的弥赛亚,也能够使她这位外邦人得到帮助。
这就是律法的真正含义:神和以色列人立约,让以色列人成为上主的百姓,有双重的意义:第一,让以色列人得到复兴;第二,让外邦人因着以色列人而成为上主的百姓。
如今,耶稣这位弥赛亚,实现了以色列这身份所传达的意义——不但让以色列人得着生命,也要让外邦人得到生命。祂不但让以色列迷失的羊得洁净,也要让像“狗”一样的外邦人得洁净。耶稣说:这就是祂来真正成全了对以色列的应许,将这个祝福带给全世界。神将以接纳以色列的方式,来接纳外邦人。而成为上主百姓的方式,也被改变了!不能再通过妥拉,而是要透过祂这位弥赛亚的事工,这就是成全妥拉的目的——为了让以色列人得福气之后,传与外邦人。
29至31节这段,引用以赛亚书三十章5至6节内容,撮要记述耶稣的作为,正是实现了以赛亚书里被掳归回的愿望——即 “残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见”的盼望。32至39节这段,则加强这信息——弥赛亚真正在解决神儿女的民生问题。这些都是以色列真正的牧者其身份所彰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