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1月17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02天前 | 239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愚顽人
2. 每日旧约 | 创18章-撒拉
3. 今日默想 | 亚伯拉罕不同于罗得有哪些?
4. 每日新约 | 太17章-新的道路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17日 愚顽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四篇


1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 神。”

   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事,

   没有一个人行善。

2 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

   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 神的没有。

3 他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

   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4 作孽的都没有知识吗?

   他们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饭一样,

   并不求告耶和华。

5 他们在那里大大地害怕,

   因为 神在义人的族类中。

6 你们叫困苦人的谋算变为羞辱,

   然而耶和华是他的避难所。

7 但愿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

   耶和华救回他被掳的子民。

   那时,雅各要快乐,以色列要欢喜。

 

省思:

“若是没有神,一切就简单省事多了。

皆因祂的律法、慈爱、意志渗透一切,

害得我无法成为我自己。

如果我能将祂一笔勾销,便可随心所欲。

好主意,就这么办,说:‘没有神!’”

多妙的思维推理——在愚顽人看来。

 

祷告:

天父,

求祢怜悯我亲朋中那些躲避、否认祢的人,

请帮助他们明白——

祢绝非使人受苦的负累重担,

而是可以在赞美中享受的恩典。

请让我成为这一切事实的活见证,

奉耶稣的名求。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第18章|撒拉


 

18章,雅威再次向亚伯拉罕显现,亚伯拉罕慷慨款待,除了按照当时殷勤招待客人的标准做法之外,他还奉上鲜肉,这超过平常待客的礼数。当然,我们不能确定他是否认出那奇特的宾客就是雅威,因为经文没有暗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亚伯拉罕性格中的另外一面,他对外交还是非常在意的,也十分擅长,这点与他在家中处理撒拉和夏甲的关系形成对比。


雅威受到款待之后,再次重申:撒拉必生一个儿子。关于这个事情,雅威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亚伯拉罕和撒拉并不相信,哪怕雅威给他们改名字来作证。不过这次,没提到亚伯拉罕的态度。撒拉倒是偷笑了,她笑话神的想法不切实际!说自己已经月经断绝,亚伯拉罕也老迈了,岂有再生养的可能?


雅威固执己见地说:在祂岂有难成之事?告诉亚伯拉罕,明年这个时候,他必然要抱上从撒拉生的孩子。雅威质问她为何偷笑?撒拉拒不承认。雅威确实仁慈,没有跟她计较,反而眷顾她,再次申明祂的应许。


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应许中的亚伯拉罕和撒拉,并不能与雅威的计划合拍,甚至有时还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促成”计划。人的“不知”与雅威的“全知”,形成鸿沟。然而,因着雅威的执意和善意,应许中的人,他的无知和“捣乱”,并不妨碍雅威将计划落实。


亚伯拉罕为所多玛与蛾摩拉代求的叙事,接在雅威向他预告明年即将要抱上孩子的叙事之后。叙事人可能在描述亚伯拉罕那执着的性格,以及要表达他像是有几分中保的身份之外,会不会是想说——亚伯拉罕对罗得仍旧抱着希望呢?他会不会以此想跟雅威争论——何必透过一个不现实的撒拉求儿子,现在不是有一个现成的继承人吗?按照文本的前后关系,对他作这番猜测,也算合理吧。在前面,雅威神已经否决了以实玛利。要知道,这是亚伯拉罕给上主的建议(17:18)。在19章27至28节的叙述中,叙事人让我们看到,罗得要成为应许的后代,是不可能的现实。故事也就来到了结尾:罗得像是挪亚一样,两个女儿在罗得酒醉后乱伦,生下了以色列的世仇:摩押和亚们。


可是,亚伯拉罕并没有因此而恍然大悟,他甚至认为,应许没戏了。他可能认为雅威所说的——要透过撒拉生子,不会成为事实。要不,他也不会再次把撒拉转让。这则要等到二十章才得以知晓了。



03

今日默想


我们和亚伯拉罕一样,对于神的应许常常是一知半解的,但是,亚伯拉罕毕竟不同于罗得,那么,亚伯拉罕对神的哪些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十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2:(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3:(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17章 新的道路


人子的道路


如果说,十六章13至20节,以言语来形容耶稣所恢复的、真正的弥赛亚国度是什么样子;十七章1至21节,以行动来恢复神的百姓是怎样的人。那么,21至28节则交代,弥赛亚国度和神的百姓得于恢复,所用的是何种方法。


当彼得听到耶稣的话,得知神要通过他来建立一个群体,那他就必须要知道,耶稣所要建立的是一个怎样的王国。耶稣指示门徒,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这就是祂那有别于当时的主流人群所理解的国度。祂对彼得说,祂要以彼得为代表,建立一个新的中心,或者说是新的国度、新的圣殿。同时,也告诉彼得,祂要受文士、祭司长和长老许多苦,最终还要被杀掉,连自己的命都不保!当彼得与他的同侪听了耶稣的这番话,一定会感到困扰——耶稣刚刚才说要建造新的国度,马上又说要被敌人杀掉,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关于基督第三日复活,就今天的我们而言,这观念有所升华,与当时的以色列观念还是有区别。在他们的观念里:复活是指那些相信耶和华上主、在异教世界遭压迫的义人,都会复活。到底怎样复活,复活又是怎样的样式?众说纷纭,其中有一派,主要就是法利赛人,他们认为当雅威回到他们中间之时,那些在异教下含冤而死的义人,他们会复活,大致就像马大、马利亚的弟弟拉撒路复活的样式。而耶稣这里所指向的自己的复活,则与拉撒路的复活不同,直接升华了,祂所获得的是不朽坏的,荣耀的身体。


彼得难于接受耶稣的方案,拉着耶稣,劝祂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22节)。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弥赛亚会带领他们与罗马人打一场决定性的仗,要把仇敌从耶路撒冷驱赶出去,他们不明白耶稣为什么要讲这么泄气的话。


耶稣对彼得作了回应,责备他说:“撒旦,退我后面去吧”(23节)。祂与彼得之间,在弥赛亚国度的理念相互冲突,祂把彼得说成是撒旦,与施洗约翰称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为毒蛇的种类是一样的意思。


耶稣的意思是:门徒们还是没有听懂祂在讲什么。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是要劝告他们,不要有法利赛人对弥赛亚和祂国度的理解。祂甚至继续说:“不但我要死,你们也要死”!而且还说,这是获得生命的方法——“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25节)。


让人背十字架,并将人钉十字架,是罗马人对待最下等人的刑罚。舍己呢,就是丢掉自己的性命,像耶稣被人杀掉一样。耶稣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和“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在这两句话中,让人看到,祂依然用两种反向的思维来教导他们。赚得全世界,正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所坚持的——要将凯撒所统治的世界(以色列)夺回来;而耶稣说,祂要解决凯撒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死亡!使人因着祂而得到真正的生命。这种生命在二十七章呈现了出来——一个完美人性的显现,这正是以色列的神给百姓的盼望、给百姓的应许。


当耶稣显荣后,下山之时,耶稣吩咐他们说:“人子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你们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17:9-13)。这与十六章20节里的吩咐一样,关于王国的恢复、以色列真人性的恢复,这些对于门徒而言,都具有挑战性,祂嘱咐他们,不要提前传出去,否则,祂可能会遭人杀掉。


为何这样说呢?在十六章27至28节:“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祂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这句话是二十四、二十五和二十七章内容的撮要。尤其是二十四章里,讲述耶路撒冷命运这一主题的撮要。在他们非常熟悉的但以理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话,比如第二章,说以色列上主的百姓,受尽兽的国度压迫;第七与十二章说到,有一个人子要胜过兽;在第九章,呈现了亘古长存者的宝座,在宝座旁边有位像人子的,这种用近东王室——王与另外一摄政王一同执政的图画(参诗110篇),来描述作为上主之子的以色列,经过苦难后,要与亘古长存者,一同来审判逼迫他们的兽的国度。


耶稣将这图画,引用来描述自己作为父神宝座旁边的摄政王,祂说:“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在“那时候,祂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祂是要告诉门徒:虽然祂要被长老、祭司长所杀(在这里没有讲彼拉多,也没有讲希律,只说被以色列中的当权者),但祂会复活成为君王,还要审判以色列,尤其要审判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在十六章开头提到的那来试探耶稣的人。


后来我们看到:当祭司长听懂了祂所说的,就想杀祂。因从他们的角度而言,耶稣有可能会成为他们最大的政敌。出于暂时的安全考虑,耶稣让门徒不要泄露祂作为弥赛亚的消息。



人子的荣耀


我们有了以上的前提,进入十七章。


在我们的印象里,只有类如摩西和以利亚的属灵人物,才会放光。而在十三章43节说:“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在十七章,就应验了这句话。祂在山上显出荣耀来,显荣并不是说——祂具有神性而发光,乃是说:祂是受冤屈而死的义人,神在祂的国里,赐给了祂一个发光的生命,也就是一个被恢复的真正人性,如同但以理书十二章3节所述的发光的智慧人。


当彼得看到摩西、以利亚与耶稣一同显荣之后,他说,要搭三座棚(4节)。这句是不简单的宣告,言下之意,是要将以色列的会幕挪移到这里,要以三座棚来代替耶路撒冷圣殿。当他说完之后,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5节)。


还记得吗?在旧约里,当会幕建成的时候,云彩就出现了,表明神认同百姓的做法。当彼得要搭三座棚以后,天上发出声音:表明上主认同彼得的宣告。不过,上主在这里同时也更正彼得的错误:“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言下之意:其实没有三座,只有一座!


彼得的认知,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他了解的不全面,他还不太了解:耶稣是要来成全和取代摩西与以利亚的那一位——成全和取代先知与律法的。


“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彼得的这个宣告是对的,只是不完全对。他被肯定,也再一次被教导、被更正。他如同其他门徒一样,是可塑之才,他看懂了耶稣,不过,他的认知有限,需要被教导、被更新。


十七章6至7节记述,当门徒听见天上的声音,就俯伏在地,极其害怕。耶稣进前来,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这动作恍如旧约时期上主对待那些蒙召的人,以此彰显对仆人的认可(参但8:19)。如今,这些门徒已经成为上主国度里新的代表。


当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表明摩西和以利亚都退去了,耶稣也再一次作出一个主题性的宣告:人子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你们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8-9节)。这也使门徒产生了更大的疑惑: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然后才是弥赛亚的到来呢?可是,如今,很显然的,以利亚还没有来,而弥赛亚就出现了(10节)。耶稣对他们说: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12节)。

那谁是以利亚呢?门徒这才明白耶稣所说的,是指施洗的约翰(17:13)。那为什么门徒们认不出施洗约翰就是以利亚呢?


耶稣讲出来关键的一句——因为人任意待他!大家忽略施洗约翰,因他侍奉的最高峰,就是受苦和受死(14章)。门徒没有认出施洗约翰就是以利亚,等于他们没有意识到,施洗约翰的受苦和受死是他侍奉的最高峰。耶稣告诉他们,这就是施洗约翰最有价值的地方,看不到这点,就认不出他是以利亚。耶稣接着说,祂(人子)也是要走这样的路,如果没有认出这种受苦、被杀就是弥赛亚的道路,他们也将厌弃祂,如同认不出(厌弃)约翰是以利亚一样。


人子的方法


十七章14至21节记述,耶稣治好被鬼附身的孩子,却与门徒们闹得不欢而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耶稣仿佛在责备门徒,说他们中了这个不信又悖谬世代的毒。


当门徒看到耶稣斥责那鬼,鬼就出来,孩子就痊愈了。之后,暗暗地问耶稣:“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耶稣说,是因他们信心小的缘故,并告诉他们,信心只要像一粒芥菜种,就可以对眼前的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假如他们能有这样的信心,就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并告诉他们,要用禁食祷告,才能将这一类的鬼赶出来。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以色列有一个禁食期和禁食的习惯,是纪念主前587年被掳的悲剧,因他们背叛上主,圣殿被毁。他们以禁食来表示悔改,期盼神回到他们当中,洁净圣殿、重建国度。


耶稣说,这一类的鬼一定是要用禁食才能赶出来。意思就是——他们需要真正悔改,来迎接神所差遣的弥赛亚,这地才能真正得到洁净,鬼才能赶出来。而门徒们却又像是中了不信又悖谬世代的毒,就是法利赛人与撒都该人不洁的酵。看来,他们尚未领悟到,真正的悔改是什么意思。从他们还要给摩西和以利亚搭棚,对弥赛亚的看法有错误就可以看出。


耶稣苦口婆心的宣讲、显现自己的身份,彼得两次都是似懂非懂。一次被骂成撒旦,在这里,他们又被责备——不信又悖逆的世代。还住在加利利的时候,耶稣对门徒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第三日他要复活。”而门徒听了之后,就大大地忧愁(17:22-23)。


看来,他们经过了十六、十七章内容的短训,观念并没怎么改变,还是没有明白耶稣是怎样的弥赛亚;也没有明白耶稣说的芥菜种子般的、却能赶鬼、也能将锡安(圣)山挪移的信心到底是什么。那他们怎能使这个被“鬼盘踞”的世界得到医治呢?


如十三章对芥菜种子比喻的解释中,我们知道,芥菜种子是卑贱、最小、不洁净的。耶稣在这里,要他们具备芥菜种子的信心,其意思就是:你们要有这种“不洁净”的思维,才会展现出大能力,才会有挪山之功。假如他们像法利赛人一样,觉得外邦人是不洁净的,而竖起了民族隔离的高墙;像撒都该人一样为了自身集团的利益,而与罗马权势妥协。那他们肯定赶不出鬼。


这座山,就是圣殿山,象征着这些集团的所有的价值,要被芥菜种一般的信心挪移掉,这个芥菜种的信心所建立的群体,就是彼得为代表的新群体!他们必须要有新的、如芥菜种般“不洁净”的天国观!这些旧的天地、圣殿山,才可以被挪去、被取代。的确如此,假如门徒具备了这些天国观,他们将要显出翻天覆地的“作为”,更何况是赶鬼这种小事呢!


人子的权柄


前面说圣山要被挪移,其中的权力中心要被改变,弥赛亚耶稣要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在第24节,再次涉及相关的议题——圣殿税。以色列的男丁都有责任交纳丁税,用来维持圣殿的正常运作。在这段故事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王的出现。耶稣问彼得,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呢?是向自己的儿子呢,还是向外人?


耶路撒冷的圣殿是耶和华上主的居所,是上主的子民以色列向上主敬拜的神圣之处,由大卫兴建。耶稣基督作为大卫的后裔,王室的后裔,还需要纳税吗?祂难道没有拥有祖先所建的圣殿的所有权吗?因此,祂在这里再一次宣告了对圣殿的权柄,祂像大卫一样拥有圣殿的权柄。


那么,对圣殿拥有真正的权柄的大卫的后裔,怎么还需要向圣殿纳税呢?彼得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儿子对圣殿拥有权柄,不是祭司拥有权柄。这与耶稣在圣殿里赶出那些做买卖的人时,大祭司问,谁给你这个权柄呢?呈现出同样的冲突——谁拥有真正对圣殿的权柄。


不过,耶稣告诉彼得:“但恐怕触犯他们,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做你我的税银”(27节)。祂以这奇怪的、带有讽刺的方式来纳税。看来,祂对圣殿的看法很负面,但在这里只是说别触犯他们。我们可以理解为——依然是耶稣的谋略!如同前面,当彼得宣告说祂是弥赛亚的时候,祂叫他们别传扬出去的意图一样——在时候还没有到之前,别过早暴露自我的真实身份,以免提前被捉拿。


二十一章12至17节,耶稣以君王的形式洁净圣殿,赶出一切做买卖的,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把圣殿定义为贼窝。很明显,祂对圣殿的看法更负面了——完全否定了圣殿献祭的价值。


二十四章1至2节,耶稣直接说圣殿会被毁掉,又更负面了。到了二十六章,耶稣和大祭司针锋相对(26:61),我们看到,耶稣要以祂的身体来取代圣殿。


二十七章45至51节,当耶稣断气的时候,殿里的幔子忽然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盘石也崩裂。表明因着祂的死亡,圣殿完全失去了功用!圣殿是让以色列蒙恩的地方,至圣所和圣所代表的是与上主同在。耶稣的死,导致幔子裂为两半,圣所和至圣所的功用被取消了;因着耶稣的死里复活,圣殿已经不能作为新生命的象征了。在圣所献牛羊的代赎,是表示让以色列人可以再一次获得新生命的方法。如今,这些都已经失效了!这一段和二十七章39至40节“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相互呼应,圣殿已经象征性地被拆毁了,在主后70年则彻底被拆毁。


耶稣劝导门徒不要去听法利赛人的教导,因为王国的恢复(16:13-20,如何恢复可以参21到28节)、作为上主之子(以色列)使命的落实,唯有靠耶稣被卖、受死,然后复活才能实现。而以色列人最重要的圣殿,耶稣则要将其功用废掉了(17:14-21)。以色列原先最重要的身份象征:圣殿、君王、妥拉,很快就要被取代、作废了。


作为弥赛亚的身份,耶稣有着自己的主张,各各他要成为新的圣地,十字架则要成为似是而非的宝座。耶稣讲的所有的这些,门徒们能了解吗?我们看十八章接下来在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