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5年1月6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15天前 | 25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大大的惊惶
2. 每日旧约 | 创6章9节至22节-方舟
3. 今日默想 | 造方舟的叙事留给你的印象
4. 每日新约 | 太6章-新的专注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6日 大大的惊惶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六篇


1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责备我,

   也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

2 耶和华啊,求你可怜我,因为我软弱;

   耶和华啊,求你医治我,因为我的骨头发战。

3 我心也大大地惊惶。

   耶和华啊,你要到几时才救我呢?


4 耶和华啊,求你转回搭救我,

   因你的慈爱拯救我。

5 因为在死地无人记念你,

   在阴间有谁称谢你?


6 我因唉哼而困乏,

   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

   把褥子湿透。

7 我因忧愁眼睛干瘪,

   又因我一切的敌人眼睛昏花。


8 你们一切作孽的人,离开我吧!

   因为耶和华听了我哀哭的声音。

9 耶和华听了我的恳求,

   耶和华必收纳我的祷告。

10 我的一切仇敌都必羞愧,大大惊惶;

     他们必要退后,忽然羞愧。

 

省思:

难道还有比这更剧烈的痛苦……

是什么引起的?――并没有说。

若追根究底,恐怕反而无谓琐碎。

这里所关注的是――

人在祷告中,

从绝望的低谷,

转为被神接纳的经历。

 

祷告:

主耶稣啊,祢曾被人蔑视、唾弃,

祢了解我的感受――因失误或失败,

我被抛进孤苦的深渊。

请藉祷告这纤细却如钢缆般坚韧的绳索,

拉我脱离这无望的光景,

我便可站在这“走马灯似的世上”赞美祢

(William Cowper,“The Jackdaw”)。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六章9-22节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创世记第6章9节至22节|方舟


6章9节至9章29节这一大段是关于挪亚的家庭史,这是第二篇解说的五大段落中最长的,也属于中心部分。


神因着两个原因降洪水来将创造毁灭,第一就是人心邪恶(六5),第二就是生物表现出来的强暴,尤其是人类(六11-13),比如,该隐的后代拉麦比该隐更恶七十个七倍的誓言,还有那诸神的众子与人的女子交合的异教崇拜场景。


暴力与败坏,触动神的伤怀,祂甚至后悔造人的行动。祂决定要把受造界败坏的局面扳回来!祂的做法就是以混乱的洪水,来对待混乱的人类。洪水这个词在6至11章出现了12次,布满了12章之前的世界的实况,这也表明上帝的决心。


祂没有独自行动,而是找到了挪亚来与祂合作。圣经以最高级的词来形容祂的合作伙伴,他是义人,无可指摘。神要他造一个奇特的方舟,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这艘木质结构的船,大概长137米,宽23米,深14米,它的排水量大概4万3千吨,面积大概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方舟显然不是用来航行的,而是用来储存物的。我们不要觉得奇怪,在巴比伦版本的《吉加墨施史诗》里,记载的乌特那庇什提,造的方舟是挪亚的三至四倍大。


上帝最初的吩咐是要挪亚将所有活物每样两个带进方舟,目的是为了保存这些动物,渡过洪水泛滥的灾难。更详细的吩咐就是,要将不洁净的动物每样要一对,洁净的则要七对。或许我们需要保持两个观念,因为创世记属于记忆性的文本,以色列人会将西奈的洁净观念投射到挪亚时期,又有可能:在挪亚时期,其实就有了动物洁净的观念。


上帝还有些细致的吩咐,目的是要挪亚与动物在洪水泛滥之际,能够存留下来。




03

今日默想


在教会长大的我们,日积月累,接受了很多关于洪水的各种传统,其中下面的看法是我们十分常见的:


挪亚和儿子用了120年的时间建造方舟;这段时间,挪亚向邻舍传道,劝告他们悔改;挪亚和儿子们被人嘲笑,众人认为挪亚疯了,完全不肯接受他们的邀请。


这些传统有些是从经文推敲出来的,而有些则来自公元前2世纪后的犹太传统和基督教文献。你仔细对比一下经文,你觉得这些观点能得到经文的支持吗?尽管有些推断是合理的,也无伤大雅。但有些假设确实会导致我们对经文的主题有些偏离。就你的看法,你觉得第六章造方舟的叙事,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新的关注)

释经音频2(主祷文)

释经音频3(全新的财富观)

释经音频4(附录5)



《马太福音》第6章 新的专注


六章1至18节,以全新的角度,来讲述以色列传统敬虔的三大方面:施舍、祷告与禁食,耶稣来教导以神为中心的真正敬虔。19至34节这一段则教导天国全新的财富观。


真实的善行


耶稣前面说,新世界的人,看重与人的关系,高过自身在神面前所得的祝福。在6章1至4节,耶稣则教导说:“你们的善行不要显在人前”,即是说,要看重在神面前所蒙的悦纳,过于在人面前被称赞。我们看到,耶稣教导的焦点——一个被更新的人,是利他的,始终是为了神和他人的益处。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像那些假冒为善的人”,这句表达的意思就是,作为耶稣的跟随者,当行善的时候,要讨神喜悦,不要像假冒为善的人,“假冒为善”大概的意思就是带面具的戏子。在后面的经文里,尤其是二十四章,假冒为善指的是“假先知”——冒牌的上主的代言人,就施洗约翰的话而言,是毒蛇的种类,不是以色列的先知。今天我们用这个词,用来指责一个人在道德上的伪善,言而无信或者出尔反尔,而在这里讲的是身份的扮演者。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这里是说,一个人讨神喜悦、把眼光专注在上主身上,到了一个极端的地步——“连左手做的,都不要让右手知道”。他完全以神为中心,甚至不计较自己在神面前所能获得的。


祷告与禁食


5至15节,耶稣说,被更新的人,他的祷告动机也改变了,因为他专注于神怎么看,完全不在乎人怎么看。祂的祷告目的,与那些戴面具的祷告截然不同——那些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而耶稣讲,我们是上主的儿女,我们的重点应该在上主的身上。


耶稣对祷告另一方面的教导就是:“……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如果假冒为善的人的祷告,是为了讨人的喜悦,那外邦人祷告的重点就是为了自身的满足。


而耶稣说,被更新的人,不要这样,应将重点转到神的身上!这其实是神观的改变,神不容许人忽视祂,祂不容许假冒为善的人祷告时,只求自己讨人的喜悦;祂也不容许人错解祂,将祂当作是一个功利者,像外邦人一样,用许多重复的话。这种陈腔滥调,表明把神当做是外邦偶像一样的聋子。


那要怎么看神呢?祂是一个慈爱的天父——在我们尚未祈求以先,天父已经知道!祂关心我们的一切!这表明,神的儿女,对神的看法要正确,耶稣要你重构对神的观念。


我们刚信主的时候,感觉自己做一点错事,神就会在背后盯着我们。因我们受到异教文化信仰的影响,将神当作是严苛、不讲理、缺乏同情心的。比如我们多看几眼广告牌上穿着较暴露的明星,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神惩罚,因为圣经说不要犯奷淫,而心中不良动机出来了,岂不是完蛋了?但我们后来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而被惩戒。然后,我们会反复思考,神是一个怎样的神呢?慢慢才明白,这位严格的上主,定意要我们成为完美的上主,并不是一位严苛者。祂指责我们、管教我们、甚至有时审判我们,但祂始终是爱我们的父亲。


16至24节教导三大敬虔中禁食的内容:“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这段大概就是讲,你禁食的时候不要打广告,你不需要定睛在人的身上,你需要定睛在上主的身上。这还是讲禁食的优先次序,不需要让人知道我们所做的,让神知道就好了。


主祷文


我们来看最熟悉的主祷文。如前所述,这位神,是我们的父亲,祂关心我们的日常需要!这也正是主祷文里的内容,我们每个礼拜都要念,但念的时候,会不会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


首先,主祷文是一个邀请,耶稣邀请你,与上主一起进入一个充满奥秘、充满意义的世界。第二,我们要知道,主祷文不是祷告的范本,它乃是告诉我们,基督徒在新的国度里,祷告的框架是怎样的?祷告时应该朝哪几个方向?主祷文不是祷告的内容,而是祷告的框架,就像房子的框架一样。


“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这句出自出埃及记4章22节。耶和华称“以色列是我的长子”。我们在祷告之时,要知道,神是那位收养我们作儿子的那位,祂像父亲一样来与我们分享祂的事物。


“天上”不是指物理的高天,乃是指神掌管天下的权柄。因为整个主祷文的教导都在地上。这里的祷告渴望这位掌管天下的神,祂的治理从天而到地上。


“我们在天上的父”这句之后,有三愿三求,指向的全部是在地上。前面三愿是关于父的名、父的国与父的旨意;后面三求讲的是我们的日用饮食、我们的问题和我们会遭遇的恶。第一个是我们今天的需要;第二个要求神免去我们的债,是指我们的罪;第三个是我们每天有可能遭遇的压力、痛苦、试探与凶恶。前面三愿是关于上主的,后面三求是关于我们的,这样看来,上主要我们去关注祂;反过来祂也关心我们的需要,远胜过我们自己所关心的。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三愿中的第一愿。一个做儿子的,他关心父神的荣耀与威名。第二愿则是 “愿你的国降临”,期盼神在地上实现祂那和平的国度,让天下都可以称祂为父。在祷告里,让我们看到,天父关心我们的福分,我们则关心祂的荣耀。这是一个健康的关系!“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则是渴望神在地上的统治,早日实现和平、公义的国度。


主祷文第一段的重心在上主的国度、上主的旨意与上主的名。这三个愿望要怎样实现呢?这就是11至13节里关于“神的供应、神的饶恕与神的帮助”这三个祈求。


神的供应,是祂赐给我们所需要的;神的饶恕,是祂让我们有力量去饶恕别人;而神的帮助,则是让我们可以有力量去抵挡邪恶。12节“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重复了饶恕的主题——神饶恕我们,我们才有力量饶恕别人。


三愿与三求都是在地上的实现,故此,基督徒的使命是要将“天上”带到“地上”,将神的旨意带到这个混乱的世界,所以耶稣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10:16)。


由此可以看到,主祷文提供给我们三点得力之法:第一、我们是要相信上主的公义;第二、我们要求神的饶恕,才有能力可以饶恕别人;第三、求神加力,使我们有力量脱离试探、抵抗邪恶。


在14节里,补充了12节的内容:“你们饶恕人的过犯,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天父也必不饶恕你的过犯”。看来,饶恕是作为上主百姓在地上作见证的最基本特征。


我们每周读主祷文不是提示我们,敬拜结束了,可以提包走人了。主祷文乃是教导我们,当祈祷完毕,离开教会到了世界之后,我们如羊进入狼群,是多么需要继续专注在上主身上、并关心三个愿望。念主祷文也不是叫我们情绪更激动,而是让人变得更现实:我们需要神的供应、需要神的饶恕、需要神的帮助。


在13节中,我们看到,神没有帮助我们扫荡魔鬼的所有试探,我们每天都有可能会遇见试探与凶恶,“我们如羊进入狼群”,我们是多么需要上主。面对试探与凶恶,我们既要有信心,又不要那么自信,但也不要失去对上主的信心。生命的成熟,乃是对神时刻的信靠。不过,生命的成熟是个缓慢的过程,如同跟随耶稣的门徒,开始之时,他们一会儿对耶稣有信心,一会儿信心又失去。不过,他们总不断地迈向成熟,最后,在使徒行传里,让人看到他们成为像天父一样完全的人。


全新的财富观


主祷文里的世界怎样落实呢?耶稣接下来,教导天国全新的财富观(6:19-21)。一个被更新的人,要有全新的投资眼光。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被天国更新的人,他要有见识,要有天国的财富观;要识破哪些财富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哪些财富又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天上的财富并不是指在天上(以后)的财富,乃是指财富的归属问题,是归给上主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任何积蓄!而是说,你的关注点不要在自己或这个世界的人所追求的财富上,而是要关心上主的财富。


那我们的价值观是定睛在神的身上,还是定睛在其他事情上?这段对我们提出挑战。金钱会使人分心,“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21节)。金钱有魔力,会引诱我们离开正直的道路,很多人为了金钱而卖命,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脱离金钱的捆绑的办法,就是要积攒财富在天上,这才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要专注在上主身上,祂才是我们的目光专注所在。所以我们要追求一个更高的价值——专注于神与祂的国度。


今天我们会不会过分看重家庭,以致对上主已经过多的分心呢?不是说要把所有的钱都奉献给教会,而不用尽家人的责任。在创世记开头第一个犯罪的例子,就是杀了弟弟的不忠事件。对兄弟不忠,在神眼中也是对祂的不忠。我们需要有整全的生命,当听人说他是对神如何敬重,我们一定要听下半句,他有没有对人的忠诚呢。假如对人没有忠诚,与对神没有忠诚一样。


当然,对人不好,我觉得相对于对待神不好而言,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因我们的生命是这么脆弱,但神所要求的是一个完全的生命,对神对人都一样完全的生命。我们不能鼓吹把钱全部奉献到教会来,就表明神会祝福你。但当你听了这话之后,也不要下个礼拜就不奉献了。我们不能偏颇,而是要将这两个同时看重。


第24节,“你们不能侍奉我又侍奉玛门”[1]。意思是讲,我们的焦点要对,金钱本身是有魔力的,不要轻看玛门本身的力量。所以,在25至34节,耶稣教导,在金钱上对神的忠诚与依靠是何等的重要!因为这是关乎侍奉谁的问题!


不过,在金钱上选择对神忠诚,不是说不会有忧愁;投资在神国,积蓄财宝在天,也不会取得立杆见影的收获。当碰到这些忧愁的时候,需要接下去听耶稣怎么说——祂说:“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祂的这句话,具有针对性!他们中的主流人群,鼓吹一种推翻罗马统治的武装革命,那就需要钱,需要拥有罗马一样的武力。那按照耶稣说积攒另外一套财宝在天上(祂所带来的全新的国度),会产生什么效果呢?能脱离罗马人的统治吗?耶稣那一套神国计划或者财富观可靠吗?能解决生活上的需要吗?面对现实,该怎么做呢?


25至33节,就解答了这个问题,这一段经文令许多为生活担忧的人得到安慰,这其实也是主祷文第11至13节的详解,尤其是呼应11节“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这句。这是门徒们,尤其是当时的以色列群体最关心的,如果不打败罗马人,按耶稣说的这一套来实行,管用吗?耶稣说:管用!


首先,耶稣说,要关心更美、更重要的事情,要关心真实的生命。祂没有说吃的东西不好,喝的东西不好,祂乃是说:还有比吃的、喝的更美更重要的东西,生命比衣裳更美因我们的生命胜于美食,身体胜于衣裳。祂依然是提出生命的优先次序。


其二,要看到天父在关心我们!神关心美丽、关心生命;祂关心微小的事情,甚至祂也关心飞鸟、关心野花。你们看天上的飞鸟吧!看看神是怎么对待这世界和其上的受造物。祂赐飞鸟饮食,祂给野花有衣服穿,你看它不劳碌也不纺线,它不用去做衣裳,但是上主依然给它美丽的衣裳,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朵花呢。因此,我们要看重神的赏赐,在令人羡慕的所罗门荣华,在耶稣看来不如野花一朵;万贯的家财,不如上主的赏赐。


第三,假如生命中要活出一个优先次序,就需要看清自己,看自己到底能承担多少,不要去承担超过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担子——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可以了”。主的门徒,等到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一天的难处对他们而言都是难当的。跟随耶稣在地上会有很多的压力,不过,你要想起前面所说的:天父连野花都会眷顾,神会关心小鸟。想起这些,你就知道“难当的事”终会有过去的时候,你的责任是担一天的担子,未来的责任是属于上主的,要用这样的心态,来面对眼前的压力。


第四,追求神的国与神的义。假如生命要活出重点,就需要有个终极的追求,关心神的国度大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义”的行为。到时会看到,神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我们生活上的需要,反而被照顾到了。



附录5:关心美好的事物,可能吗?


神关心祂的受造物,神关心祂的儿女,过于一切,这给我们极大的鼓舞。


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里,或者哲学、神学思考里,只有两个信仰体系有讲到上主关爱这世界,一个就是犹太教,一个是基督教。除了这两种类如姻亲的信仰体系,很难找到这种上主与受造物有如此亲密关系的内容。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自然神学昌盛,众人认为,宇宙像是上好发条的时钟,有规律地运转,而神则像遥远的地主,并不关心这个世界一样。


我们今天看到世界上很多的困难和痛苦,不知道神在做什么!但不能说神不关心,我们只是不知道神在想什么。耶稣一直在教导我们,神关心世界上的每一个受造物,甚至是以色列人认为的仇敌。

我还没有信主的有一天早上,我妻子在饭桌上念这段经文,我听了之后特别感动。大家都知道深圳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地方,那个时候我天天会担心我会老。我在公司上班的时候,还经常在外面接小单赚钱,需要经常熬夜,心里的痛苦很难想象。当听到我妻子念这段经文之时,我在想,如果真是有这样一位关心我的上主,我就相信祂。


当然,要体会到上主切实的关心我们,是需要操练的。我们信主后,依然会担心神是不是真的关心我们。所以我们要有这个眼界,就是神在掌管这个宇宙,包括野花和飞鸟,祂在关心这个世界。


如果神真的关心受造物的话,我们大可不必过度担心,因投资在神身上而感到忧心或者恐惧。祂连野花都关心,何况是你们呢?你看!“你们这小信的人,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子里,神还给它这样的装饰,何况你们呢?”神真的是关心我们。


那么,神到底在关心我们什么?神关心我们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就好像父母对孩子一样,我们盼望孩子到底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真的希望他成为一个当官、家财万贯的人吗?不是!我们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以色列的主流群体,法利赛人和祭司们所追求的是不是偏了呢?祭司们不愿意与罗马人冲突,希望罗马人继续来保护他们,与罗马合作,欺压同胞,变得十分有钱,过着一般人无法想象概念股的优等生活。法利赛人则想引发民间的革命,推翻这些腐败和压迫的集团,结果与祭司也相差无几——依靠的都是人间的武力。这些人所追求的,与耶稣这里所说的所罗门的荣华,其实差距不太大。那么,门徒们会不会和祭司、法利赛人所追求的一样呢?你求所罗门一样的荣华,你求所罗门一样的国家的强大,大卫王朝的复兴,实际你和外邦人有什么区别呢?假如要让大卫王朝和所罗门世代再现,一定会将罗马人排挤出去。人类哪一个国家、王朝的强盛不是靠把别人除掉而实现的呢?


耶稣要的是新的国度,是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的获得,不是把别人除掉,而是自我牺牲,以关心、成全的方式来达成。


因此我们看到,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要求我们要按上主的价值观生活。当我们看到神关注那些微小不起眼的事物,比如飞鸟、野花,包括这些会被主流排挤,甚至被主流追杀的天国的子民,在世人看来都没什么价值,而在神眼中,他们却有极大的价值。所罗门的荣华是很多人都在关注的,而耶稣则说,不,天父并不那么在意这些东西。那么,这是不是也提醒我们,价值观要不要改一下呢?


这也教导我们,在世界主流所推崇的关于钱与权力,我们不要过度去关注。因上主所关心的经常与他们相反。耶稣说神的国像一粒芥菜种子,因为芥菜种子特别小,是卑贱的,就像野花和飞鸟一样。然而这些小的,有一天却要长成大树。


故此,我们看到,耶稣传讲的天国,颠倒了当时人们所追求的所罗门荣华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有针对性的,针对当时的主流思维,挑战终极的问题——罪与死。



[1] Mammon,古迦勒底语,意思是财富。在新约圣经中使用,是钱的化身。另外,在新旧约时代之间在犹太人间兴起的恶魔名号,被形容是财富和贪婪的邪神,诱使人为财富互相杀戮。主将天上的财宝与地上财宝引申为上主与财利,并将“财利”拟人化来对应“上主”。有两层意思:

1)将无位格的财富来代替上主,不但是个愚蠢的行为:将人生的目的矮化——人活着像神,不用为钱点头哈腰;也是对上主的一种不敬;

2)将无位格的财富位格化——当神拜,是历世历代人的悲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财富背后的权势,主耶稣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不侍奉上主、或者不按上主的规则来赚取财富和使用财富之时,财富一定会被妖魔化,钱财不再是我们所理解的中性,而是有它势力,像恶魔一样捆绑着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