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5年1月4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15天前 | 27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我心里快乐
2. 每日旧约 | 创4章-文明伊始
3. 今日默想 | 引人深思的罪
4. 每日新约 | 太4章-新的旷野路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4日 我心里快乐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四篇



1 显我为义的 神啊,

   我呼吁的时候,求你应允我!

   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宽广;

   现在求你怜恤我,听我的祷告。


2 你们这上流人哪,你们将我的尊荣变为羞辱要到几时呢?

   你们喜爱虚妄、寻找虚假要到几时呢?〔细拉〕

3 你们要知道,耶和华已经分别虔诚人归他自己。

   我求告耶和华,他必听我。


4 你们应当畏惧,不可犯罪;

   在床上的时候,要心里思想,并要肃静。〔细拉〕

5 当献上公义的祭,

   又当倚靠耶和华。

6 有许多人说:“谁能指示我们什么好处?”

   耶和华啊,求你仰起脸来,光照我们。

7 你使我心里快乐,

   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


8 我必安然躺下睡觉,

   因为独有你耶和华使我安然居住。

 

省思:

将一天中的零星经历――

痛苦、愤怒、信靠、忠诚、恐吓

——都陈明祷告中,

置于神面前,

诗人就转过身,

欣然地安睡了。

 

祷告:

宇宙万物之始与终的神,

我将自己所有未竟之事带到祢面前

――凡开了头、却不能完成的,

或因中途失去了兴趣,

或怀着希望开始、却失望放弃的。

愿藉着祢的恩典,一一完成。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创世记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创世记》第4章|文明伊始


第四章,让我们看到,亚当夏娃并没有因为遭到造物主的惩戒,他们的恶就被阻止,反而情形更加恶化。夏娃给她所生的儿子取名为“得(该隐)”,是不是想挽回她与亚当所失去的呢?不管如何,结果,该隐撕碎了他们的梦想:相对于亚伯献上头生的,该隐献上他的收成,他的做法为何会导致上主的不悦,我们不得而知,经文比较清楚告诉我们的就是——他对这事的反应,他对神的不悦,不作探究,也不思想,也就是他没有认为自己有什么缺陷而采取补救。


经文对该隐的罪的描述,不是说他在献祭上所犯的,而是杀害兄弟。更何况,当他知道神不喜悦他的祭物之时,对他有警告,并鼓励他要做正确的事,假如他一味沉迷在愤怒里,恶就会像野兽一样伏在他的门口,等候袭击他(这种警告与神对亚当的警告一样)。而他充耳不闻,反倒伺机谋杀。


当他谋杀了弟弟亚伯之后,也像亚当一样,遭到神的讯问,他的回答全是谎言!说不知道!我们看到何等讽刺,前面亚当夏娃想获得智慧,知道一切的善恶,与第二章相比,事隔一章,如今该隐竟然对自己所做的天大的恶事都不知道,还厚颜无耻地回答上主“难道我是看守我弟兄的吗?”是的,神没有委托人看守别人,只是要求人(亚当)看守园子,而该隐岂是看守(人),而是处处找机会行恶。


上主对他的咒诅,和对亚当的咒诅类似——判他终生成为漂泊者,土地不再为他出产食物。假如说亚当被逐出伊甸园,那种丰盛的生活境遇不在了,也失去了神的同在,但他毕竟还是可以靠耕种土地为生。而该隐则被迫到处流浪,为了一日三餐,要靠狩猎和采摘野果维生。另外,他被迫离开家庭,因为他否定家庭的责任。


我们再次看到,食物成为祝福和咒诅的焦点,如今,关于神给人生存的祝福,越来越难得。不过,如同神给亚当夏娃皮子来遮盖羞耻,也给该隐额上记号来保护他,使他的恐惧缓解。


离开上主的面的该隐,他与后代的成就却斐然,他们懂得了驯养牲畜。现存的证据:公元前9000年人类开始驯养较大的牛,猪大概在公元前7000年被驯养。他们也发明制造了乐器。在埃及,发现了公元前4000年制造的在末端吹气的笛子。他们也懂得了冶炼金属,人类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开始熔炼和锻造铜器、武器和用具。在公元前3000年大概有了铜的合金(加入了铝)。当然,这些考古资料不能与该隐的家谱联系起来,也不能作为判断时间的基础,只能告诉我们,现时对文明发展的认识。


被迫离开上主的该隐家族,或许因为生存的压力,他们不断探索、发展,成绩斐然。可是他们的子孙残暴,恶劣更胜于他。其中有个自吹自擂而出名的“拉麦”,显然的,是可能经历了一次打斗的事件,使他对自己有了“高度”的认知。这种战争及暴力的事实,并强者生存的法则,难道不是人类最基本的特征,被视为荣誉的勋章吗?



03

今日默想


你觉得这一章有无引起你深思的话题?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上(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下(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4章 新的旷野路


旷野


假如我们要明白新约,我们需要知道,新约和旧约在表达方式与主题上,有连续与不连续(或者称为“连贯/断开”)的关系,我们一直要保持着这两个看起来相反,却又相关的思维模式。


第四章,讲述耶稣作为被上主所悦纳的新的百姓,在面对魔鬼的试探时所展现的特色。祂在圣灵同意之下,被魔鬼领到旷野。在旷野的试探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是食物,关于生命的依靠;


第二是圣殿,关乎尊荣方面;


第三是敬拜,关乎效忠对象是谁的话题。


第三章结束的时候,体现了耶稣是神所喜悦的以色列的代表。那么,究竟使用什么方法,才知道真正的以色列——“我的爱子”在旷野里的真实表达呢?那试探则是一个试金石!在这里,魔鬼提出一种所谓的达到目标的方法和表现,而耶稣坚持祂的那种方法,并以此来表达祂对上帝的忠诚。


魔鬼试探的内容是——它建议用它的方法来实现新的以色列,或者用它的方法来彰显新以色列的责任和身份。耶稣则说:不!祂有祂的理解和方法。也就是说,这条旷野路,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顺服的,而另一个是悖逆的;一个是属魔鬼的,而另外一个则是属耶稣的版本。


魔鬼首先说:“你若是神的儿子”,这句话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神的儿子”既可以理解成是凯撒奥古斯都式的君王,也可以理解为犹太人的弥赛亚,或者作为神的子民真以色列人的身份。


“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3节),这些话是来自摩西让盘石出水和以色列人在他备拉旷野,为吃肉而争闹的悖逆记忆。“神的儿子”这里所强调的不是神性,或与神有特殊的关系的意思,乃是指:真以色列的代表。魔鬼这句话直接翻译可以是这样:“你如果是真以色列的代表(要来实现真以色列的使命)的话,就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耶稣严肃地说:“人活着不仅靠食物,乃要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祂的回应很有针对性,回到以色列人在旷野因食物而跌倒的记忆。如果不是因为食物,他们就不会倒毙在旷野,亚当与夏娃也是在食物上不忠而被驱赶出伊甸园。


而耶稣,打算将忠诚与神的话语,高于“忠诚”与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耶稣打算通过子在食物上的忠诚,来将以色列的失败反转过来。祂作为新的以色列,不再被食物诅咒;作为新的以色列,祂可以顺服上主,真正活出了以色列的责任和荣耀。


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有着同样的意义,我们是可以靠着神的话,活出理想的人格,不被食物诅咒。


魔鬼的第二个试探:“你若是神的儿子,你可以跳下去,主要用手托着你”。这从食物跳到人尊荣的层面。魔鬼建议耶稣用炫耀的方式,活出神儿子的身份。但耶稣说,你不要试探主你的神,抢夺上主的荣耀,等于试探主。后来耶稣骑着驴子进耶路撒冷,是以卑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身份,有力地回击了魔鬼的试探。


魔鬼的第三个试探,说“要把万国的荣华赐给耶稣”。对于万国,魔鬼有直接的权柄,它说,只要耶稣拜它,就可以得到万国。而耶稣则说:“当拜主你的神”,这也意味着耶稣假如不屈从魔鬼,祂不能轻易取得这些荣华和万国的权柄。祂说要侍奉真正的主!这也是祂作为以色列的代表,要来反转以色列被咒诅的命运。以色列因着拜假神,导致今天这个局面——被外邦殖民,被魔鬼辖制。耶稣假如不顺从魔鬼,意味着祂将付出代价;假如祂要恢复以色列的使命,将经历曲折。


这三个试探所表达的重点有两个:


第一、我们需要以耶稣表现出蒙神喜悦、合格的以色列人的身份来理解祂。如果用“耶稣具有神性”这一教义性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则会失去很多宝贵的信息。另外,也需要想一想,假如耶稣是神的身份的彰显的话,魔鬼怎么可能叫耶稣去拜它呢?


而如今,由女人而出的新的以色列、由圣灵而生的神的儿子,祂活出了拒绝魔鬼、敬拜造物主的人生,祂在旷野得胜了魔鬼的试探,等于将以色列在旷野失败的、被咒诅的,夺了回来,祂翻转了以色列的命运。


第二、作为人类可以活出造物主的要求,神其实是喜悦我们的神,祂与异教那种残酷的神不同,我们可以活出讨神喜悦的人生。耶稣如今就向我们展现了合乎神要求、讨神喜悦的模范。


施洗约翰


马太在这里作了时空的交接,施洗约翰果然没活多久,就被结束了性命。其他福音书讲:因为他敢说话,树敌太多;他责备撒都该人、法利赛人,连希律,这位当时被封为犹太人的王室的后裔,都被他责备。而这些人是属于主流社群,当权派。


第二至四章,让我们看到,弥赛亚和祂的先锋,与黑暗世界做出针锋相对的抗争。第二、三章对抗的是在明处的希律王、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第四章对抗的则是在暗处的撒旦。也就是说,神的爱子耶稣所来到的世界,与先知时期一样,是一个抵挡神的世界,这世代背后的主子就是魔鬼。


耶稣在施洗约翰因指责希律安提帕娶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而被下监之后,仍然退到加利利这属于安提帕的管辖范围,并没有回避这政治锋芒。这有可能是耶稣的策略,加利利是外邦之地,祂传道的起步是在外邦,结束也是在外邦——复活的祂在加利利显现,并在此地给门徒颁布医治天下的使命。


后来,祂又离开加利利和拿撒勒,往迦百农那边去。在这里,可看到外邦特征的出现,和亚伯拉罕蒙呼召时相似——对万邦的祝福,神要通过亚伯拉罕将祝福带给万国,他从吾珥这个外邦地出来,最后到应许地迦南。


耶稣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承担着让外邦蒙福的使命(4:12-16)。这样就很好理解“坐在死荫之地的人”这句话,像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约旦河外、加利利……这些不洁净的外邦之地要得到救赎。外邦之地蒙了光照,这是很令人震憾的。近东的光特别强烈,刺眼得令人害怕。神国的来临,带来的就像夏日大光,将外邦之地的黑暗驱散。


以下我们对这段经文做个小结:


耶稣代表着亚伯拉罕后裔的身份、使命的呈现,从那时候就开始传递:天国近了[1]。祂的侍奉与施洗约翰一脉相承,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履行全部的义。约翰的改革,迫使他走到了旷野,远离圣殿。耶稣接受魔鬼的试探,在试探过程也有圣殿内容的出现——魔鬼把耶稣带到殿顶上。在约翰的行动,有极深的象征意义:对抗主流的祭司、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宣告悔改的信息,邀请人认罪、受洗以及接受“将要来的那一位”。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要紧的信息在表达——施洗约翰的侍奉地点远离圣殿,耶稣也远离圣殿。他们离圣殿越远越安全;当耶稣越是走近圣殿,就越危险。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圣殿的祭司,如今完全成了魔鬼的帮凶。


这章的最后部分,记载了耶稣呼召了四个门徒,作宣扬天国福音的助手;后来在第十章,我们看到祂又拣选了八个门徒,一共拣选了十二个门徒。这做法是刻意回应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他们成为新的十二支派的领袖,新以色列终将成为顺服的新的族类。



[1] 天国指的不是天上,也不是讲天堂,天国是耶稣所带来的,就是弥赛亚国度。那天国是在哪里实现?就是在地上!因为当时的犹太人不愿意称呼神的名,所以用天来代替神的名字。就对耶稣而言,神的国降临指的就是祂所带来的弥赛亚国度的降临。


附录


2025年牧师寄语


年初

阅读经文:申十一12
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

本笃十六的话
新年的开始意味着在情感上与过去隔别:它是新价值的开始,是向无限的可能性与新希望的开放。新的开始潜藏着一种可以保护我们和帮助我们生活的力量。

在这去旧更新的日子里,我们基督徒应该做些什么呢?也许首先应该实行这日子为我们所提供的计划: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去客观、总体地做一次反省,好能自由、耐心地踏上自己的路。往常,由于日常琐事的苛求和紧张,我们得整个投入其中;一件事结束了,马上开始另一件事:一个任务完成了,又得执行另一个,这样我们便几乎没有机会来关照自己。而现在,我们可以藉此机会抽身,抬起头来,好好观赏一下大海、天空和星辰,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

应该重新评估一下自己走过的路。需要画一个句号:从自我和他人身上发现那些走得「太偏」和做得「不及」的地方。

是的,我们需要去面对这一切,并要做出深刻的决定,好使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将要经历的事实能够成为真正的进步和实际的飞跃。

选自《教义与宣道》,第397页

编者的回应:
我们每个人,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就是承担太多过去的包袱!这些包袱,甚至有时也包括罪恶。教宗告诉我们,神让时间过去,就是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这一切!在新的一年,依靠主的恩典,轻装上阵!

祈祷:
回顾过去的一年哪件事最值得感恩,而又有哪件事需要懊悔?一并带到主的面前。


今日也来默想:

我们是天上公民的身份


當保羅說「我們是天上的公民」(三20),他是要強調那位在天上作王,和會從天上再來的彌賽亞,就是我們盼望和效忠的對象。作為羅馬公民並沒有問題,正如作為英國公民或澳洲公民沒有問題一樣。然而,當耶穌的福音被揭示出來之後,那真正的國度、真正的公民和真正的主,便展現眼前了;有鑑於此,帝國的一切偽裝,特別是帝王那些自大和褻瀆的自我吹噓,又或是那些渴求權力的在位者的宣傳,便都顯為愚妄。教會的使命不是要去祝福那些當權者、政客和社會中的權貴,而是要用基督的標準來衡量他們,追求那些締造和平與公義的事,以及宣告每個人將來都要站在基督的審判台前。教會的目的,絕不是要成為任何一個帝國的宗教部門,反而自始至終都是為了建立眞正的國度、成為那位眞正的主的代表大使,以及按照祂的標記、教導和故事來生活,再沒有其他別的了。倘若那意味著受苦,那便表示在跟隨彌賽亞的樣式,要抱著信心等候祂的拯救和賞賜。教會不能因為有人承諾要給它政治影響力,而改變自己的效忠;又或者,教會不能因為當權者的連番打壓,而妥協自己的核心信仰,順服地配合當權者的統治理念。對天上的公民來說,福音應當被宣揚,而不是被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