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12月1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50天前 | 265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我往哪里去躲避祢的灵?
2. 每日旧约 | 弥6章-公平的诉求
3. 默想之一 | 偶像的虚无
4. 每日新约 | 路15章-一只羊的价值
5. 默想之二 | 接纳罪人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2月1日 | 我往哪里去躲避祢的灵?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三十九篇7-12节


139:7 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

         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

139:8 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

         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

139:9 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

          飞到海极居住,

139:10 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

          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139:11 我若说:“黑暗必定遮蔽我,

          我周围的亮光必成为黑夜”,

139:12 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见,

           黑夜却如白昼发亮。

           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样。


省思:

我们即使不去教会,逃离家庭,

也无法躲避神。

虽然退居深山或远渡重洋,

也不能与神拉开距离。

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得面对祂。

 

祷告:

神,

我孤单时,

希望祢在近旁,

却觉得祢在老远;

自知有错时,

希望祢离得很远,

却不能摆脱祢临在的感觉。

我知道自己的感觉与祢实际的临在无关。

谢谢祢和我同在,

即在耶稣基督里,

为了赐福、不为定罪;

为了安慰,不为指控。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弥迦书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弥迦书》第6章|公平的诉求


六至七章的经文,与一至五章的内容平行,关注“审判”与“复兴”的双重性。第一重是一至三章和六章1节至七章7节,以审判作开始的信息,关注的是主前第八世纪的犹大现实。第二重,在四至五章和七章8至20节,是未来复兴的信息,表面是关注主前第八世纪的犹大现实的需要——被审判之下的出路。其实经文跨越现实,从主前第八世纪被亚述围攻,和主前六世纪末段被巴比伦掳掠的灾难中,迈向更遥远的未来,也就是说:假如第一重的经文,是出于主前第八世纪的弥迦的话,第二重所具有的异象性的经文,则不是出于先知之手,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成果。这类的信息超越了原先的现实,使审判不成为最后的定调。


第六章,先知声明雅威绝对不能接受这种社会现实和他们扭曲的信仰状态。所以,在六章1至8节,有一段极其出名的关于先知伦理的话语:在雅威眼中的忠诚,并不是祭物,而是顺从妥拉的“要求”和公平、公义在社会中的实践。假如一个社会欺压弱势群体,再“兴盛”的祭祀,也是无用的,甚至这些祭祀的行为,反倒成为被雅威定罪的证据。


他们需要回想的是:雅威为什么会在古时救他们出埃及?岂不是因为祂那公义的性情,以及建立公义社会的决心吗(3-5节)?


如今,看看犹大的社会,从国家机器的执法部门(9节),到社会上的商家,何处有公平?哪里没有奸诈和欺压(10节)?假如雅威也以这种方式对待百姓,祂能算为无罪吗(11节)?社会上这些有钱人,以强暴和诡诈作为生存逻辑。雅威断然要报应他们,使他们经历饥荒、战争和贫穷(13-15节);大卫家要成为另外一个亚哈家,要担当拜偶像和行强暴的罪,最后被掳于外邦,饱受羞辱(16节)。




03

默想之一


世界的敌对力量透过各种各样的偶像来迷惑人,在弥迦时期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今天的我们,也活在各种偶像的文化里。现代文化的神实际上就是终极意义的自我,被放大的、虚幻的自我,是世俗文化的崇拜中心。即使是基督徒,也经常为抵抗崇拜这现代版偶像的诱惑而挣扎。诱惑的来源很多,酒精、毒品、性或其他廉价的刺激物。有时,一种特殊的关系,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偶像。比如,我们可能不是根据神的心意,而是根据配偶、子女或朋友的意愿,来指引生活或作出决定;寻求知识或学位,著书或看起来非常尽力的服侍,都有可能成为偶像。


现代版的偶像崇拜又多又杂,归根结底,在复杂的面纱之下,其根本还是“自我”!我的需要、我的能力、我的价值。然而,这种肯定自我价值的偶像崇拜,不会带来生命,反而会引向死亡。如同弥迦时期的人,一切的一切,包括人间所建造的一切,都是“虚无”,不但本质虚无,结局也虚无。


你能看到人间偶像的虚无,上主无与伦比的伟大吗?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诚地依靠上主,并因上主而心满意足!



04

每日新约

路加福音 第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路加福音》第15章 | 一只羊的价值


15章,失羊、失钱、浪子的比喻的重点是在说明:以色列失去了对列国的见证!他们本来就是光,永生神要通过他们光照列国。


以色列也被比喻为羊,上主被比喻为牧羊人,他们离开上主,如同走失的羊,如今,他们的神回来了——差遣耶稣这位弥赛亚回来了,寻找他们!


不过,在传统的观念里,他们的神先回来召聚他们百姓,建立一个类如大卫和所罗门的王国,然后,将雅威独一神的信仰去光照拜偶像的列国!而耶稣却说:“先救赎以色列,然后是列邦”,这种时间顺序不是必然的!有时是这样,有时却是同时进行的,甚至有时是先向外人,然后才是以色列家。


从耶稣向来喜欢与不搭调的人在一起庆贺,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神已全面展开对万国的救赎大盛筵!凡是罪人都可以回到祂的家了。这样看来,那一只失丧的羊(外邦或罪人),与九十九只(原来属神的以色列),都有同等的价值。罪人悔改归向独一神,所带给神的宽慰,是何等的大呢!


以色列这个大儿子(神的长子),能明白天父的慈爱吗?作为人间父亲,当他看到他的小儿子如此不孝,不争气,甚至糟蹋了他的青春和家庭的财富,他是何等的伤痛呢?对于多年杳无消息,不知是死是活的浪子,老迈的父亲的心灵,是多么的绝望。


那么,造物主的上主,祂对那些完全与祂隔绝的外邦人,类如税吏、妓女的罪人,祂是何等的心痛呢?而优先得知上主恩典的以色列,他们能理解万灵之父的心情吗?


如今,耶稣正在进行这种工作——呼召原来被排除在恩典之外的罪人(小儿子),回到永生神的家里!难道天父不会像那位望眼欲穿的老父亲般期待,而当他在路口看见了那位浪子回来,难道不会欣喜若狂,并视为失而复得,死里复活吗?


永生神对所有人复活的行动,已经展开了!那些外邦人(浪子)已归回!那作为长子的以色列,该如何回应呢?假如他仍然像故事中的“大儿子”,那他们反倒是浪掷恩典,将永恒的光捂住的人了。



05

默想之二


有位基督徒作家与一位绝望的妓女交流,问她要不要去教会,妓女惊讶的说:“教会?我这人也能去教会”?作家说:北美的教会成为同类人交际的场所,因为他们不将与他们不同的人尤其是罪人接到教会了!你的教会会不会将罪人接到其中呢?假如不愿将罪人接到其中,可能真的丧失了作为教会的基本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