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15日 | 弟兄和睦同居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三十三篇
1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
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2 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
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
3 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
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
就是永远的生命。
省思:
亚伦的胡须流下闪亮的油,
还有北方清凉山上的甘露,
(前者指模样,后者指感觉)
从两方面形容一个群体中的
男女老少在蒙神赦免之后,
可以敞开心胸地彼此相爱。
祷告:
天父,
求祢除去我的罪在自己和他人之间
所筑起的各种障碍:
妒忌、骄傲、缺陷、轻蔑。
并且让我看见、感受到――
与聚在祢大家庭中的人们
一起分享赦免和恩典的内心喜乐,
是多么快乐的事。
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02
每日旧约
阿摩司书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阿摩司书》第4章|审判的先兆
雅威在审判以色列人前夕,给了祂的子民在生活各层面的先兆,目的是盼望以色列人悔改归向祂。然而,在这些逆境中,以色列依然顽抗、叛逆,仍不归向神(6、8、9、10、11节)。看来,被审判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雅威眼中,以色列人的敬拜生活等同于加增罪恶,他们去伯特利,在放置金牛犊的殿中;在吉甲,这个娼妓与巴力之所,举行偶像崇拜;他们的宗教只是为了自我满足,而不是出于对雅威的爱。尽管“每早晨献上祭物”,“每三日奉上十分之一”,但只是为了自我炫耀。他们的敬拜有掺杂,如同献上有酵的饼;尽管他们甘心献上平安祭,却大肆宣传,为的是炫耀自己(4-5节)。
不过,雅威还是带着极大的忍耐,在施行审判前,使他们的农作物歉收以示警告。这位大自然的主宰,在收割季节到来之前三个月,使雨水减少,植物因而旱死;他们因此没有植物喂饲牲口、没有橄榄油作燃料点灯,没有谷麦可制饼充饥,没有葡萄可制酒,园中没有了蔬果(7-9节)。
可惜的是,饥荒并没有起到警告的作用,他们仍不归向祂(6、8、9节)。
雅威也使他们在战役中惨败,他们年轻力壮的军兵,被敌人杀戮,他们的城邑被倾覆。同样地,在这个灾难中,能够生还的寥寥无几(10-11节)。
雅威通过这些灾祸,本来是想管教他们,促使他们悔改,但他们不肯听从。所以,约中的刑罚就临到他们,结局就是败亡和被掳到别国去(2-3节)。
12节是一句报复的结语,“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意思是——你如此对我,我也就一报还一报。
阿摩司随声应和雅威的决定,发出他的赞美,他赞美神创造的大能和施行审判的决心;祂知道人的心思意念,并以人的所行来施恩或报复与人。
03
默想一
负面信息对神的百姓的灵命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同这世界,假如没有负面的东西,没法运作;生活上也是,你看道路上如果没有红灯,城市很快一片混乱。信仰亦然,如果没有罪、工价、神的震怒、审判等信息,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信仰会变成什么样子?上主还是上主吗?这世界还有自由、秩序与公平吗?假如罪恶不需要被对付,罪人不需要被惩戒,上主还公平吗?我们光知道正面信息,不行!对我们的灵命不会有太多帮助,正如生活中需要负面,信仰上也需要负面。
所以,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喜欢上主的审判吗?能够像阿摩司一样吗?他盼望上主的审判来到——公义的显现!我们真的喜欢神的公义吗?那我们会对代表着悔罪与审判的信息漠然吗?我们有为此而反省信仰,以及对神、对人的态度吗?
我们的确太需要听一些负面的信息!以致知道:我们是需要回转、需要悔改的人。
04
诗篇
第一百四十九至一百五十篇
诗篇149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150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49-150篇 | 最终
148篇呼召所有受造物来敬拜,将以色列的角色置于最后一节。149篇则全面铺陈他作为以色列身份的赞美和呼召,在148:14节讲述他蒙拯救的喜乐,就此往下继续发展赞美的内容。
1-3节,召唤选民要来赞美雅威,用一种新的状况(新歌往往是打胜仗之后所谱的新时代的歌,或是登基庆典的主题)。这段像是凯旋归来的格调,表达庆贺场景:跳舞、敲击铃鼓,而且含有催迫性。
下半部分,有许多的愿望叫人采取行动,这是战争性的行动,好像报复、刑罚、用铁链捆锁、施行审判等。会有这样战争性的呼召,原因应该是:以色列愿意面对历史的责任和挑战。哪些是责任(抵挡压力),而哪些是挑战(军事力量),则不敢断言。总之,以色列人颂赞雅威,却不脱离历史的真实经验,无论在礼仪上、在灵性上都有以往艰苦岁月的烙印。解放(释放)这些问题,是不会消失于诗歌之外的。如果说信仰最真实的流露是在祷告,那么,这些硝烟弥漫的诗篇,更显信徒扎根在历史中的事实!
150篇,是全部诗篇的总结,是一篇淋漓尽致的赞美呼召,赞美者发动一切受造物,皆自发而生,毫无保留地崇拜、称颂、感激、敬畏。他没有提这一切的理由,因为已不需要理由了,从1至149篇说得还不够吗?
作为总结的诗篇,与第一篇很匹配。第一篇是全部诗篇的导言,它坚决声称:过一种在律法下的生活,是所有诗篇的先决条件,似乎是说:你想不看重律法而祷告,那就别祷告了!
150篇就道出在律法下生活的结果,守律法者诚然需要顺服,但律法的焦点是契约,一种爱的约定,这种顺服的生活,要无止境地称颂上主。以色列(和全世界)顺服律法,便得着赞美的自由。那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旧约:旧约所期望的并不是最终的顺服,而是最终的称颂。诗篇就是要引领、培育人们得到自由释放,在喜乐的群体中过正确的生活,不受习俗和传统礼仪约束。这是以色列人的期望,亦是对所有受造物的期望。
05
默想二
146-150篇以不同角色集合成一本小诗集,大气浑成地称颂上主,从中看出:世界被造的真实目的是称颂!称颂本身不只是表达欣赏,而是完成了欣赏。赞美是一种存在状态和生命方向,而不是在敬拜中呢喃几句。你能理解“赞美是灵魂状态”的概念吗?
另外,第150篇与第1篇形成呼应,第1篇以行律法开头,一个走正路、行在律法中的人,最后的生命结果就是第150篇的赞美。律法与赞美如此平衡。现代教会是不是已经失去了这些概念和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