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4年11月5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76天前 | 231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劳碌得来的饭
2. 每日旧约 | 何11章-蒙爱的孩子
3. 默想之二 | 世界的谎言
4. 诗篇 | 诗132-134篇-祝福
5. 默想之二 | 真正的朝圣者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5日 劳碌得来的饭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二十七篇1-2节


1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

   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

   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

   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2 你们清晨早起,夜晚安歇,

   吃劳碌得来的饭,本是枉然;

   惟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

 

省思:

现今的社会似乎颇欣赏、奖励

那种不知休息的工作狂习性,

本诗篇作者却视之为信心软弱

和自恃的一种表现――

仿佛神不足以成就祂自己的旨意,

好像我们可凭己力重整宇宙。

 

祷告:

主啊,

请教我如何忠心、不懈、虚己地工作。

主,我知道一切的关键

不在于――做或不做,

而在于――是谁负责掌管。

究竟是祢的作为?

或我的工作?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何西阿书 第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何西阿书》第11章|蒙爱的孩子


十一章1至12节,又是一段讽刺的话,以色列是雅威之子(参出4:22-23),如今却成了逆子,他们拒绝衪的爱(1节),不停地叛逆。他们如此屡教不改,一直远离神,至终要遭受雅威无情的审判,他们要像牲畜一样被亚述拉到异国他乡(像以前流落在埃及遭受法老的奴役一样),在此期间要被刀剑吞灭。也就是说,他们因背道叛逆,所遭受的审判是无法挽回了。


在8至11节,上主将这种审判以色列所带来的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雅威没法舍弃以色列这个儿子(8节);但这个儿子也是逆子,因着雅威的圣洁与良善,祂不得不对他施行审判。雅威因为祂公义的要求,想重重地刑罚他们,但祂又不想发猛烈的怒气,毕竟他们是属于神的儿子(9节)。祂打算对他们不再毁灭,不再发怒,想把他们从被掳之地领回(10节),再次赐给他们产业(11节)。


因此,这一段非常复杂,就像是第一章所说的何西阿之妻的情况——歌篾既是淫妇,又是被何西阿所爱的。对雅威而言,祂对以法莲与犹大的情感十分复杂。




03

默想之一


在我们听到何西阿对当时以色列的谴责时,需要对自己有合理的怀疑:我们会比他人更公义吗?


巴勒斯坦有个牧者说:当地的基督徒深受蹂躏,以色列以宗教为名,说神早已吩咐他们,将此地占为己有。可是,旧约圣经并不是一味地这样命令!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发出先知性的声音:旧约圣经对这块土地的看法,就有多重声音:那地是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子孙的(创世记);圣经也说:那地是靠着武力打拼而获得的(约书亚时期);圣经又说:那地会因着以色列不持守诫命而失去(申命记)。


先知还说了,他们将重获土地(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等)。这四个观点并不是一种必然的循环,圣经抱持着多重看法。这告诉我们——在以色列群体中,对于拥有巴勒斯坦土地的合理性,他们持有不同的观点。而耶稣则给出第五种声音,祂说:圣殿将要再次被毁,他们将要再次被掳!而归回和重建,不再是回到他们的土地上,也不是重建圣殿,乃是悔改归向祂。


如今,以色列这个国家,取代了犹太教,成为巴勒斯坦地的强权者。今天的以色列,完全不再是1948年的情况了,他们变成了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也经常成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敌人;以古代曾拥有的土地版图来强调他们武力侵略的合法性,这样正义吗?[1]


类似这样的反思也可以在我们身上,今天在基督徒圈子里的事实是,为纷争与分裂大伤脑筋。然而,冲突是有益的吗?当我们看到对手不称职或犯罪时,会认为我们的敌意是合理的。


你会感觉自己比别人优越吗?


[1] 更详细的评述可参华特.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梁伟业译:《蒙拣选子民?——以巴冲突下研究圣经》(香港:基督教文艺,2017),页15-54。



04

诗篇 

诗篇第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四篇


读经音频:132篇(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133篇(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134篇(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32—134篇(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32-134篇释经|祝福


有了131篇平静安稳的见证,也想到了曾经为神所发的热心。他们想起:“约柜”曾经被掳,之后,大卫又带领众人将约柜赢回的经历。


约柜曾流落在异邦,如同大卫颠沛流离的苦难,后来,神挽回他这个漂泊流离的命运。大卫,也采取回应,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要将约柜的漂泊结束(1-5节)。


6至10节,让我们看到,他们寻得了约柜,并将约柜运往锡安,稳定下来(8节),也设立了祭司的圣职,百姓也有了敬拜生活(9节),一切安然。约柜的安息,也代表着:以色列自出埃及已进入高潮,结束了颠沛流离之旅。诗人深觉,有今天的安息,全因着雅威的喜悦与怜悯(不厌弃)。


他们这种热心,得到了神的回应,神凭诚实起了誓!大卫家必定长存,当然,这应许是在圣约中落实的——众子需要遵守圣约(11-12节)!


13至18节在表达,大卫家的福祉、命运,直接关涉到锡安与整个以色列民族,当雅威向大卫起誓后,接下来就对锡安起誓:


锡安成为了雅威安息之所,衪将降下五谷丰登的收成,使贫穷人有了保障,以敬拜为中心的生活也得到了落实。大卫的治权,应当显示出明治与尊严。


132首呈现出的“圣殿、国家、君王”,都在一个理想状态;133首则是弟兄同住在一起之时的美妙经历的表达,团契带来了活力。他们中间甚至包括了欠债者、奴隶、罪犯,而他们都是朝圣者。在筵席中合家团聚,祝福也临到当中的每一个人。正如圣膏油从亚伦头上,一直流到胡须,直到他的衣襟一样,使祭司全然成圣,散播出去!甚至,他们所蒙的福极其丰富,使小小的锡安山,也受到黑门山而来的雨露,每一个人也都得到从雅威而来的、属天的生命!


上行诗最后以134首这短小的诗结束,他们从异邦的米设和基达开始,经历过艰难危险,到达耶路撒冷,进入敬拜与团契的生活,最后以“在祂的殿中昼夜事奉”为结束,实在极为恰当。他们都是雅威的仆人,这本来是被召的目的,圣所本来就是整个伊甸的缩影,生活起居都以圣为特色,以称颂雅威为中心。这非常渺小的圣所,却与非常伟大的天地对应,这皆因雅威纡尊于此!


仆人事奉祂,祂则赐福,以彰显祂的喜悦!


05

默想之二



134篇让我们看见一个真正的朝圣者,无论路途多么艰辛,所经历的多么痛苦,至终是赞美。你会认同这样的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