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11月4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77天前 | 241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带禾捆回来
2. 每日旧约 | 何10章-谋求独立
3. 默想之一 | 持守神子民身份
4. 诗 篇| 诗129-131篇-从深处
5. 默想之二|自我反省求神赦免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1月4日 带禾捆回来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二十六篇4-6节


4 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

   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

5 流泪撒种的,

   必欢呼收割。

6 那带种流泪出去的,

   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省思:

第四节中“南地的河水”

乃指巴勒斯坦南部的干旱地,

经风雨侵蚀而形成沟渠,

每年多半时间在烈日炙烤下干涸,

但突降的一场大雨,

可使沙漠开遍花朵。

神也会这样突然进入我们

在耶稣基督里的生命,

中止长期枯干的等候。

 

祷告:

神啊!

愿祢的灵如甘雨沛降

在我枯干的心田上,

令那沉睡于我干渴心灵内的种子

得以开花。

求祢重建、更新并充满,

好让我成为一片“欢呼”的庄稼地,

奉耶稣的名。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何西阿书 第十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何西阿书》第10章|谋求独立


 


第十章继续以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以色列因为拥抱周遭国家的宗教和文化,已变得与他们毫无差别,完全丧失了作为上主百姓的身份特征。


前面,我们看到雅威放弃了以色列,使他们再次成为无人照看的野葡萄树(9:10)。这个无人照看的葡萄树,在迦南遍地蔓延,枝繁叶茂。


也就是说,脱离了上主管理的以色列,他们完全按照迦南人的生活方式而活,巴力的魔力深深吸引了他们,迦南的异教风俗在他们当中十分盛行。以色列人所居住的地,曾经被雅威洁净,曾经是祂的居所,以色列如此滥用这块丰肥的地方,在毗珥沉迷于巴力崇拜(9:10),遍地建造柱像及巴力的祭坛(10:1-2);在政治上谋求独立——不以雅威及雅威所设立的王为王(3节)。


他们违背约的后果十分糟糕,肥美的田地要遭咒诅(4节);他们拜牛犊,牛犊却不给他们平安(5-7节),他们所设立的巴力祭坛,要长满荆棘和蒺藜(8节)。伯特利――基比亚是他们犯罪的证据(9-10节),雅威要追讨他们的罪,要兴起列邦来攻击他们。到那时,他们只能在绝望中呼求——大山啊,遮盖我们!小山啊,倒在我们身上——赶快埋葬我们吧(8节)!


11至15节,先知在这一段再次以讽刺性的口吻:以色列与犹大拜金牛犊,因他们自己就是母牛犊,这正好是淫行的结合(金牛犊与母牛犊)。尽管他们被呼吁要栽种公义,收割慈爱,寻求雅威的面,以求神施恩。可是,他们所栽种的尽是奸恶,收割的是罪孽,吃的是谎话的果子;他们依靠自己的作为,以及武夫的力量。故此他们要经受母子一同被摔死,全然灭绝的悲剧(14-15节)。




03

默想之一


何西阿谴责以色列丧失了身份,完全融入了异教世界,我们应该反省的是:我们这群回到上主家的外邦信徒,和何西阿笔下的以色列人,同是堕落的罪人。神屈尊在我们当中,我们依然时不时将敬拜神与周边的偶像混杂在一起,我们仍未完全洁净自己。


所以,我们一生的使命——是在圣洁上下功夫。“圣洁”是关系性的词,是指与神的关系和与人的关系。我们要从忠诚于神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伦理和道德。按照耶稣的说法,门徒要成为新的光和盐(以色列群体和以色列祭司体系的隐喻),以及城(指耶路撒冷的圣殿)。


那我们如何表达对神的圣洁呢?效忠与信靠耶稣;如何外显出这属神儿女的身份呢?就是在道德上忠诚地持守——当然,这道德操守的核心是对人的饶恕与赦免。


这样看来,我们的道德操守其实是十分有价值的,是使人从我们身上认出上主的途径。我们的行为如同光,光是显明一切的因素,如同耶路撒冷的圣殿,外显出独一神与以色列子民的同在,世人因着我们的行为而归荣耀于基督。假如我们没有更高的道德操守,他们又从哪里去知道这位圣洁的神呢?


谈谈你对持守神子民身份的看法。



04

诗篇

诗篇第一百二十九—一百三十一篇


读经音频:129篇(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130篇(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131篇(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29—131篇(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29-131篇释经|从深处


129首 受逼迫的锡安


前面刚说完“愿平安归于以色列,锡安与以色列的福祉与个人密切相连”,129首,就关注以色列或个人曾经遭遇的苦难,以及神把他们从这些困境中救出来的经历。诗人从往事得着勇气,向神心存感恩,向敌人则大胆夸胜。


主领人宣告的话,会众复述一次,他们默想这民族“幼年”曾经历的艰难,形容自己是被鞭笞的人,背上的鞭痕,是犁耕过的田沟,想起来都心有余悸(1-3节)。


雅威的介入改变了这一命运(5-8节)!祂像砍断恶人的绳索一样,逆转了以色列被压迫的境况,祂的救赎也记忆犹新。因此,他们生出一个又一个报复的愿望,在他们看来,咒诅锡安的,必定枯干(6,7节),选择的是一条毁灭之路——与神为敌等于自寻死路。诗人也用敛收来对比126:5-6的丰收,用咒诅来对应128:5-6节的祷告。看来,祷告,除了有美好的事,也有咒诅与愤懑。


130首 从深处


129篇,因为想起过去被欺压而产生的愤懑与咒诅,会不会太过分了?会不会成为另一个苦毒的传染源?他似有所悟(130:1-4):敌人有仇恨,那自己的内心呢?他从内心深处来默想,甚至哀求神的赦免。也就是说,自己与敌人在本质上基本相同,看来唯一的不同是“在深处的呼求”,知道雅威有赦免之恩,这赦免之恩抵消了所有的可能。因此,他的心灵深处产生了一个深深的需要,企盼神能够解决他所哀求的——心灵深处的罪孽!


于是,在7至8节,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全会众,并作见证:自己因苦毒咒诅而带来的罪咎,并因此向神发出了哀求,等候祂的慈爱赐下来,得以逃脱了一切的罪孽。要不,说不定咒诅仇敌的份,就会落在自己身上了。


131首 像孩子般的心


130首从反省自己的罪到求赦免,由与神疏离到与神同在,最后得到了平安。131首,则是描述在雅威面前真正的满足。是的,关于谁会遭受羞辱,谁又要被咒诅之类的判断,最好说得收敛一点,因为这样的事太重大!一旦放弃了这样的“狂傲”、“平静安稳”就恢复了;就会像断过奶的小孩一般,只企盼回到母亲怀中,享受同在的满足。故此,他又有了向全以色列的见证,个人的经历也成为了全体的祝福。



05

默想之二



祷告,有咒诅与愤懑然后还有反省和求神赦免,你觉得这样能不能医治你我心灵深处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