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4圣灵降临期23|相爱(二)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91天前 | 25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圣灵降临期23|相爱(二)
约壹4:1-16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10月20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10月20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约翰一书》4:1-16(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4:1 亲爱的弟兄阿、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 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

4:2 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 神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 神的灵来。

4:3 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 神.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你们从前听见他要来.现在已经在世上了。

4:4 小子们哪、你们是属 神的、并且胜了他们.因为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

4:5 他们是属世界的.所以论世界的事、世人也听从他们。

4:6 我们是属 神的.认识 神的就听从我们.不属 神的就不听从我们.从此我们可以认出真理的灵、和谬妄的灵来。


4:7 亲爱的弟兄阿、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 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 神而生、并且认识 神。

4:8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 神.因为 神就是爱。

4:9 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 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

4:10 不是我们爱 神、乃是 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

4:11 亲爱的弟兄阿、 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

4:12 从来没有人见过 神.我们若彼此相爱、 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


4:13 神将他的灵赐给我们、从此就知道我们是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我们里面。

4:14 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这是我们所看见且作见证的。

4:15 凡认耶稣为 神儿子的、 神就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 神里面。

4:16 神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 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 神里面、 神也住在他里面。



2024圣灵降临期23|相爱(二)

约一4:1-16


序言|爱与真理


在约翰壹书的信息中,我们大致了解到:约翰的教会受到一种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教导,说要加入反抗罗马的行列,就是对妥拉(律法)的忠诚,就是对上帝的忠诚。约翰称这些就是敌基督的思想。


我们会觉得,初代教会有那么容易受迷惑吗?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初代教会的情况,那时的家庭教会,分散在罗马帝国的各城里,在最初的年间,他们没有信经,也没有新约圣经,他们只有当时使徒们的一些书信,或简单的关于耶稣事迹的羊皮卷。他们靠着口传,从使徒所打发的人当中,得知信仰和生活上的一些指导。保罗就曾经差派提摩太作特使,约翰也曾经派出一些长老去作代言(约三5)。


当时有犹太教师,有可能他们当中就有基督徒领袖,彼得不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吗(底马不就因此离开保罗了吗)?他们称,如果你是对犹太信仰有好感的“敬虔”外邦人,必须先成为犹太人,然后才能成为弥赛亚耶稣的门徒。这样的教导很显然会制造问题——将弥赛亚信仰与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甚至容易促使基督徒,与犹太人一起加入反抗罗马的行列,造成教会的分裂——当时的教会大体都由外邦人和犹太人组成。


约翰为了促使教会忠诚于主耶稣基督,提出他的策略:首先,他教导教会对所听到的信息加以评估,看这些信息,是否符合以基督为中心的真理观;然后,他教导他们要为了反映神的爱而彼此相爱。


一|前提(1-6节)


约翰在教导他的弟兄们,首先有个基本的判断能力:看那些教师们是怎样看待耶稣的?也就是说:假如他们所教导的与耶稣舍己、相爱之道相差甚远,那么,肯定是缪妄的。因耶稣基督所教导所成就的是普世的爱,一种不应该、也不会引起种族歧视和纷争的救恩。那么,识别他们所教导是否缪妄,十分有必要,他从中给出两个测试方法。


1、评估他们怎样看耶稣(1-3节)

约翰首先提醒他们,不是所有的灵都可靠!在这里,我们不要以为约翰在讲什么神秘的东西。简单而言,约翰的意思就是说——不要一听到关于神、神国、基督的这些事情就相信!灵是关于神以及神对这世界的旨意。比如,约翰福音说:这等人是由灵生的(约3:5-8),他在这里的意思:不要轻易相信说自己是从神而来的教导。


尽管有不少人说自己的教导是属神,是神的旨意,但约翰说:有真有假!甚至,很多都是假的!信徒有责任分辨。那么,如何分辨他们是不是出于神呢?关键点:他们是不是在教导“弥赛亚是成了肉身”!


怎样分辨呢?如何看待耶稣!他们是把耶稣这位弥赛亚当做是“肉身”吗!我们很容易误解这句话,以为约翰是在讲——他们承认耶稣是具有人性吗?当然,这句话有这个层面的意思——毋庸置疑,耶稣肯定有人性!但第一世纪对耶稣身份的争执,焦点不在耶稣有无人性,而是——耶稣是不是以色列这个民族的弥赛亚!


让我们回到约翰福音,约翰说——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有恩典有真理(约1:1)。这里意思是:这位被称为道的上帝,成了“帐幕”,来到我们中间,如同帐幕、圣殿在以色列百姓中间,他们看到帐幕与圣殿,就知道神住在其中,与他们同在。


那么,约翰在这里的意思:凡教导关于神以及祂国度的焦点是:承认耶稣就是上帝的帐幕,带来上帝的同在。那么,他们的教导就是属于神的!假如能接受,耶稣就是“帐幕”,就等于祂就是他们所有思想、所有生活、所有盼望的中心,想想摩西时期,想想大卫时期,想想他们被掳时期,想想以色列所有的时期,帐幕与圣殿,在他们整个民族与国家所担当的身份,是什么?帐幕是他们的一切,包括生命的中心,他们的神在这里与他们相遇,在这里发号施令,在这里施恩赐福于他们。当耶稣来临之后,他说祂就是帐幕,祂就是被他们拆毁后(被钉十字架),三日后重建起来的新殿(参约2:19)。而且,如今祂是唯一的,已经取代了耶路撒冷圣殿的新殿。显然,如果自称是神的百姓,却否定祂“成了肉身之殿”,就等于否定了一切,反而应该被称为是真正的“离经叛道”,真正成了“异教徒”。


2、看他们怎样对待你们(4-6节)

怎样测试那些教导的正确与否,第二个方法就是:他们怎样看待这些属于耶稣群体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约翰说:因为他的教会成员是属神的,并且与世界之间是对抗的关系,而且是超越世界的——比世界更大(4节下)。


信徒与那些教导错谬的 人,各归其主,彼此忠诚的对象不同。所以,当他们能够接纳、听从我们的教导——耶稣就是弥赛亚这一关键信息,并且与我们能够弟兄相称,他们就和我们一样——属于神!反之,则不是!


如今真相大白了,这些人倡导与死亡、罪恶、种族仇恨有关的种种教导,反而证明了他们不是从神而来,他们深受谬妄之害,而约翰的会众是属弥赛亚的,是属真理的——废除了种族之间的冤仇(冤仇的内核是死亡)。所以,在下面的经文,约翰教导他们,要去反映属神人的样式!怎样反映呢?在争竞的世界中彼此相爱,尤其是犹太人与罗马人,彼此间不再相互抵触,而是在基督里彼此相爱,这正是超越世界的属神群体的特征。


二|实践(7-16节)


相爱之劝勉,约翰在二章3至11节及三章10至24节,就已经讲述过,现在继续重复这主题,不过,这里的侧重点在于:激发我们相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彼此相爱的根基是什么?爱与神之间有什么关系?那些流露这种爱的弟兄姐妹,在他们生命中有什么可见的果效?约翰从两方面来说:


1、爱的根基(7-10节)

约翰说:爱的源头是神,由祂(圣灵)所新生的人(我们),也就可以体现像祂一样的生命特征——爱!并且了解、认识神是怎样的神——爱(7节)!那么,那些认真思量自己真正身份的人,他的性情会被转化,越来越像神,生活与行为也会有所改变。毕竟福音不仅仅是一个信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生命形态)。那些不能促使犹太人与外邦人合一的教导,也表明无法使人真正认识神(8节)。


而充满爱的上帝,为了世间,也就是“该隐的世界”能得到爱,采取了具体行动,让祂的儿子耶稣基督降临,使我们能从该隐的世界里被拯救出来,彼此间可以终止争竞与杀戮,使神的爱,真实地临到我们(9节)。


因此,我们完全应该这样说:并不是我们爱神!我们这些活在该隐世界里的人,何言爱?并且,祂为爱而行动——让祂的儿子承担我们的罪!成为赎罪燔祭的牛羊一般,完全献给神,挽回人对神的背叛与顶撞。另外,这个具有典型犹太献祭的场面,除了要表达因献上燔祭挽回了人与神得以和好之外,燔祭,也挽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罪的人除了伤害了神,也伤害了人,罪产生了与神之间的区隔,也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区隔。基督的死亡,也废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冤仇。那么,那些教导要推翻罗马统治,并且说这是弥赛亚的行动的,可想而知,带领人走的是什么道路(10节)。


2、爱的动力(11-16节)

既然神的本性是爱,祂为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舍弃了祂儿子。那么,我们这些属于祂的人,就有责任“彼此相爱”。因为凡到过十字架面前,看过那里所彰显神无与伦比的爱的人,绝对不能再回到自私和好争竞、心怀仇恨的“世界”中。反倒是:他会将上帝之爱,当作是一个动力;以同样的方式、做到同样的程度——彼此相爱(11节)。
       

12节,约翰接着说:当我们履行彼此相爱时,我们会经验到一些很特别的事:我们自身经历到神的同在,同时,也让那些没有见过神的人,从我们身上看到神。由此看来,相爱不但自我蒙福,也活出见证——使人认识神、看到神的真实。
       

而且,约翰将这相爱的力量,看作是圣灵的作为:相爱是圣灵所新造世界的特征;圣灵有别于前面所提到的谬妄的灵,祂实现了爱的上帝住在我们里面,并且将耶稣基督进入世界救赎世人的真相,启示给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不再以种族和国家等特征来区分彼此,而是在基督里看见彼此的价值(13节)。
       

故此,我们形成了一个循环的认知过程:“看见、明白、经历、知道、坚信”。我们看见了、明白了耶稣就是弥赛亚,也经历了神的内住,并且,我们也真知道了神爱我们,也由衷地相信。于是,经历到神在我们里面,与神与人建立了健康的关系(16节)。


三|分辨


1、相爱,需要属灵辨识吗?

有一个基督徒将一笔巨款给了一个秉持极端异教信仰的学校,以帮助贫穷人和受压迫者。当他被质疑他的这种做法是否合适之时,他说,反正都是好人做好事,没有必要去计较这个学校的信仰到底是怎么样的。对这种不认识基督并公然与教会对抗的宗教,这位基督徒的善举合适吗?会不会与教会的使命混淆呢?

       

在大选的时候,有人采访一个新教徒,问他为什么要投“这个人”,而不是另外一个人。基督徒说:如果他当上了总统,他会给我们权力。投票的时候不看这个人的品格,也不关心他是否说谎,而是从能不能使自己获得权力的思维,是否合适?甚至有时候一个我们所支持的政策,对我们个人或这个群体有利,却对大部分的弱者,构成压迫和伤害,我们作为基督徒,不应该支持这样的政策,尽管你无力改变(小老百姓哪有什么权力和能力),但我们不可违背良知与基督“爱”的原则。

       

看来,教会需要有属灵辨识的能力,能够觉察到世界的动态与福音真理、基督真道之间的张力,能够识别谬妄、虚假的教导,尤其能够觉察到进入教会里的错谬道理。当然,属灵辨识不是一种只给个别人的恩赐,乃是每个人都需要承担的责任。怎样可以培养慎思明辨的态度,以下有两方面建议:


A、坚守圣灵在教会传统所奠定的神学

北美有位神学家(韦尔斯《孤独的神的作者》),力劝教会要恢复对神学的重视。他非常沮丧的说:在教会领袖之中,他们的神学内涵也每况日下,人们对神学的可靠性、对其重大价值已逐渐失去兴趣,教会神学灵魂已经消亡,在1993年对神学生作过调研,有66.4%的人说:没有神学,生活失去意义。但同样在这些神学生中,有61.2%的人同意一下陈述:虽然人们信奉福音派的神学,但这神学已经逐渐失效。     


教会必须坚守传统,要学习去明白教会历史上的信仰内容。有个神学生他在念神学的最后一年,教讲道学的老师要他们一连十个礼拜,每天去阅读一篇讲章,这些讲章是1900至1950年代的。他发现这些讲章有一种较高层次的神学修为,是今天时代的讲员少有的,可见,那时的牧者,对神学论题的态度是多么的严谨。当我们去看美国大觉醒时期的约拿单.爱德华兹[1](Jonathan Edwar)的讲章,比如《落在愤怒的上帝手中的罪人》,你会觉得他的会众是一班不但文化素质,属灵素质也很高的信徒。当爱德华兹在讲这篇道的时候,头都没抬起来,一直在念他的讲章,语气平淡,并没有今天一些优秀讲员那种神情并茂的特点,然而,会众感觉地在开裂,地底下冒出熊熊大火,要来吞灭自己。


B、以神为中心的灵性观

约翰要求教会,要以耶稣就是他们所期盼的弥赛亚(肉身)这一关键去测试真假,对我们今天一样有效,今天全球的教会有个趋势——对灵性好坏的评估,好像越来越偏向以圣灵为中心!不要误解,不是在否定圣灵。我们要来看,约翰的圣灵观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圣灵也一样见证基督。也就是说:凡以圣灵的诉求为中心的灵命观,需要被检视,有无放弃或忽视天父与基督为中心?


2、上帝的爱可靠吗?

约翰三番五次地肯定爱的重要,其中的原因是由于一间四分五裂的教会,令他搜肠刮肚,要将一间因被错误教导,而导致纷争敌对的教会,变得团结一致。他从“上帝爱的本性、上帝为我们实际的牺牲行动、圣灵全新创造世界”的特点出发,论述教会彼此相爱的关键和可能,他的策略应该也是我们的策略,因为我们的世界,也经常需要以爱心来彼此修好。那么,什么东西促使我们彼此相爱呢?有个基督徒他如此描述神:

       

“我觉得神每时每刻都因我的罪而惩戒我,我觉得总有些事情会令我遭神的惩罚,我知道如果神要惩戒我,一天24小时都不够祂用。或许我不应该称之为‘惩戒’,但我脑海里的上帝的公义就是这样,我知道神对我的爱和对我的祝福,我为此感谢不尽,但我还是惶惶不可终日,深怕一不小心,我便要受罚!”


什么原因会使他对上帝产生这样的看法?我们教会出了什么差错?我们的家庭出了什么差错?使他对福音,上帝爱的福音,如此负面的看待?

       

一个对上帝惶惶不可终日,对上帝慷慨的爱没有经历的人,他能够自由释放,能够爱人吗?约翰说:爱既完全,就将惧怕除去(4:18),要是我们对神的观感,是惧怕与焦虑,我们还没有领略到祂爱的深广,也没有体会到祂对我们是毫无保留的。那我们也没有能力在这个缺乏爱的世界,有所贡献,没法在这充满邪恶、冲突与杀戮的世界,去彰显祂的本性。

       

那么,约翰有什么实际的建议可以帮我们,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来帮我们领会到神的内住,并加强我们的信心?

       

约翰的建议是集中在顺服上面。顺服的价值,很多时候是在我们感受不到神的爱的时候,在我们不能体会神在爱我们之时。约翰嘱咐他的教会,不管心里感受如何,都要遵命去爱,尤其碰到那些不可爱的人,人就需要去学习爱。假如我们要让人看见信仰,我们就必须要有信仰。当我们去爱之时,奇妙的事情会发生:他在四章13节告诉我们——我们由此知道神在我们里面,我们也在神的里面,这样的经验产生,是因为“祂将圣灵赐给我们”,这成为我们领受神的爱的保证。

 


[1] 约拿单·爱德华兹(1703年10月5日-1758年3月22日)是美国殖民地的会众传教士、神学家和美洲原住民传教士。生于1703年,13岁之前已熟悉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并开始撰写哲学论文。13岁进入耶鲁大学,17岁毕业,之后牧会于麻州一间教会,其间经历北美殖民时期大复兴(Great A wakening)。1750年因拒绝未重生者领圣餐,被教会辞退牧职,之后向印第安人宣教,并专心写作。1757年被选为普林斯顿大学校长,1758年就任后不久即死于一次天花注射。爱德华滋直到今天仍被认为是美国最出色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有极精细的悟性与美好的灵性,在大复兴期间经历圣灵的工作,有《论宗教情感》、《论自由意志》等重要著作,被称为“复兴神学家”,被公认为美国最重要、最具独创性的哲学神学家,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神学家和复兴主义者之一。他的工作范围很广,但他经常辩护加尔文神学,神学决定论的形而上学以及清教徒的遗产。他著名的布道“愤怒的上帝手中的罪人”,强调了上帝对罪恶的正义愤怒,并将其与上帝提供的救赎进行了对比;他布道的强度有时会导致听众晕倒、昏倒和其他更为突出的反应。听众的昏厥和其他行为使他陷入了一场关于圣灵的“身体效应”的争论中。资料来自于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rsonage/35084319/,2024年10月13日下载。



代祷事项:


1、愿国内教会能在世界中作见证,看重神学真理的建造,也在彼此相爱与合一上努力。


2、愿我们教会的每一个人,能在相爱的实践上认真,经常能看到别人的缺乏和需要,能有同情心,并赋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