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21日 | 祢的话极其精炼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十九篇137-144 节
137 耶和华啊,你是公义的,
你的判语也是正直的。
138 你所命定的法度是凭公义和至诚。
139 我心焦急,如同火烧,
因我敌人忘记你的言语。
140 你的话极其精炼,
所以你的仆人喜爱。
141 我微小,被人藐视,却不忘记你的训词。
142 你的公义永远长存,
你的律法尽都真实。
143 我遭遇患难愁苦,
你的命令却是我所喜爱的。
144 你的法度永远是公义的,
求你赐我悟性,我就活了。
省思:
不能要求人看一份精美的单张,
或听一场讲得头头是道的见证,
就相信神的道。
人说的话岂能
像神的道那般精炼纯粹――
其不变的真理和行作的能力
已经过多少世纪的验证。
祷告:
主,
我费了好多时间遐想
祢的应许是否能实现;
我乃应把时间用于实际验证。
请帮助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请告诉我,
今天应在信心与行为上
验证祢的哪一句话语。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但以理书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但以理书》第6章|真相在背后!
这一章所记述的但以理被迫害的事,与第三章三个朋友受苦的故事相呼应。如今是波斯王大流士当政,但以理作为前朝元老,继续在取代了巴比伦王国的波斯王朝为官。
大流士算是一位开明的君主,但因奸臣弄权而被蒙骗。因为但以理一日三次向雅威祈祷,触犯了这些奸臣所设计的律例——他们经得王的同意,设计一个律法,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如果一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只要有保持自身信仰的行动,就要被处死。
结果,他们的“秘密警察”获得了但以理一天三次向自己的神敬拜的信息,密报于王。因他们所设计的律法,使王不能搭救但以理,尽管王十分专横,但他也被手下愚弄了,王已成为无助的人,专横的波斯律法架空了他,使这个好心的王也不能救但以理,尽管他叱咤风云。结果,但以理被放进狮子坑。
这故事与前面的主题一致,神在表面现象背后掌握一切,尽管敌对神和衪百姓的势力看起来很强大,但神会胜过他们!那么,在苦难中的百姓,哪怕像但以理一样,为了持守信仰无法妥协于周边的环境,但神仍会出手相助!控告者为但以理设置陷阱,但最后却自己落入陷阱中,连自己的家人也受牵连。
03
默想之一
但以理在敌视的世界里仍然忠于雅威,这给我们亮光来继续默想“基督与文化”间的关系,在敌对的环境下,该如何落实我们的信仰?沃夫(Miroslav Volf)提出了以下六方面内容:
基督是神的道、是神的羔羊,为世人的福祉而来到世间,这世界乃是神所造的。因此,基督信仰具有先知性特征,被赋予改进这个世界的责任。信仰在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应当活跃发展;教育与艺术,商界与政界,传媒与娱乐等。
基督拯救世界是借着传道、积极地助人,最后甚至为罪人而死,祂所有的事,都是带着恩典而行。因此,我们也不能将信仰与生活方式强硬地加给别人。
信仰要落实在世间,就要关顾别人(包括自己),为着别人的兴盛(益处)而努力,使众人的生活可以改善,并且体会到如何过美善的生活。人类的兴盛和共善是基督信仰的一个重要贡献。
道来到人间时,世界都不接纳祂。基督徒对周遭文化,不应该是全然对立或全部转化,而是应该用一种复合的态度。有些需要接纳,有些需要转化,有些需要颠覆,有些需要妥善应用。
我们是基督的见证者,不能把兴盛与共善的愿景,强加在别人身上。需要用作见证的方式——有时可能需要受苦。
基督(新旧约圣经)并没有留下政治蓝图,政治制度与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并不相悖,无论是君主制还是民主制,都有其优缺点。我们需要在政治态度上拥有多元主义,就好像我们需要赋予其他宗教群体享有同等的宗教与政治自由一样。
你还能举出其它的方案,作为基督徒实践信仰的办法吗?
[1]沃夫(Miroslav Volf)著,黄从真译:《公共的信仰:基督徒社会参与的第一课》(台湾:校园,2014),页8-10。
04
诗篇
诗篇 第一一二、第一一三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12-113篇 | 哈利路亚
112首在111首第10节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是对雅威美善的作为,而产生的尊崇,尊崇是敬畏的态度,是信仰的根基,是一切福气的源头。
诗人以惯常的“哈利路亚”开始,呼召众人加入到这敬拜的队伍,因为这样的人是有福的——他们将:后代强盛(2节);家庭殷实(3节上);品行高尚(3节上-4节);乐捐好施(5节);体恤穷人(9节b),甚至多次被攻击却越来越坚固(7-8节,10节)。
敬虔的人所带来的好处,反照恶人的幻灭(10节上)。世间不是没有公理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人的善行与恶行都有结果。因此,我们看到,神的美善与人的敬虔,在这里成为美轮美奂的花环,交织在111与112这两首诗中。诗人因此呼吁人来加入到颂赞这位惩恶扬善的上主的行列当中。
从113首至118首,是每年逾越节所用的诗歌,被称“出埃及赞美诗”,其中主题分别为:113首——抬举被践踏者;114首——出埃及;115首——呼召所有人都来赞美;116首——个人感恩从死亡中获得的拯救;117首——普世异象;118首——节期游行。这些主题,一同构成从出埃及,然后遍及普天下的感恩主题。113-114首,是逾越节晚餐之前所吟唱的,其余四篇则是饭后唱的。
113首,一开始就是“哈利路亚”!赞美之呼召,如同礼炮般多次响起。仆人与雅威,形成极大的反差,但又相形相契!一个出自情愿,另一个则出自恩慈(神的名),日出日落,无处不遍及祂的荣耀,也无处不遍及祂仆人的赞美。因着祂的荣耀高过一切,这一切的颂赞都是合宜的(1-4节)。
就正常理解而言,“荣耀”与“力量”都是充满权能的意思,而在这里,却与“卑微”连在一起。诗人是要表达:雅威祂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反而大大降卑自己,与灰尘中的人同行,又提拔粪堆中的人,使断后绝育的妇人,成为快乐的母亲。哈利路亚!如此充满权能,却又眷顾卑微人的神,谁能与祂相比呢?……(5-9节)。
05
默想之二
113首既能大气磅礴地颂赞神,又能如数家珍般地数算祂那无微不至的关心。诗歌虽然短小,而它所表达的,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格式上,却不简单。按这样的方式祷告,你认为有无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