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10月18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193天前 | 229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胜于精金
2. 每日旧约 | 但3章-滑稽的尼布甲尼撒
3. 默想之一 | 基督信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4. 诗 篇 | 诗107-画境
5. 默想之二 | 做依靠神还是悖逆神的人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18日 胜于精金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九篇121-128节


121 我行过公平和公义,

    求你不要撇下我给欺压我的人。

122 求你为仆人作保,使我得好处,

    不容骄傲人欺压我。

123 我因盼望你的救恩和你公义的话,

    眼睛失明。

124 求你照你的慈爱待仆人,

    将你的律例教训我。

125 我是你的仆人,求你赐我悟性,

    使我得知你的法度。

126 这是耶和华降罚的时候,

    因人废了你的律法。

127 所以我爱你的命令胜于金子,

    更胜于精金。

128 你一切的训词,在万事上我都以为

    正直,我却恨恶一切假道。

 

省思:

神的道乃基督徒们凭白获得的――

既不能买或卖,也超越一切价值,

却同时能影响改变一切其他价值。

支票簿的存根记录了我们如何花钱,

也显示我们的价值观

被神的道所改变的程度有多大。

 

祷告:

主啊,

祢知道我多么容易

被属世的价值观腐蚀,

以人的收入、物的价格作为衡量。

求祢清除我里面这一切的卑劣庸俗,

教我以祢在耶稣基督里所彰显的爱

来看待一切。阿们。


02
每日旧约

但以理书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但以理书》第3章|滑稽的尼布甲尼撒


第三章的内容,不仅与上下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还有它独立的情节。其中的情节引人入胜,先制造紧张之感,然后朝前发展,最后将问题解决。


在第二章,王向但以理下拜,这似乎给我们看到一个谦卑、寻求真相的王。没想到,第三章给我们看到,这位王依旧喜怒无常,他要所有的人,向他所造的金像下拜,这金像是不是代表着他自己呢?是极有可能的,人间皇帝都喜欢这一套,就好像唐代的武则天,她叫人按照她的形象造了一尊佛像,可以被人顶礼膜拜。尼布甲尼撒喜怒无常,当他听说但以理的三个朋友,竟然抗拒圣旨,不向这尊金像下拜时,大发烈怒,就把他们三人扔在烈火中。


结果,事情大大逆转,在烈火窑中的三个人不但没有被烧死,而且连捆绑他们的绳索都不见了,烈火中的他们并没有受伤。看到这些现象,尼布甲尼撒惊慌失色,令他极为害怕的是,火窑里还加了第四个人,而且相貌好像神子(24-25节)。


这位喜怒无常的王,目睹了在他眼前所发生的神迹的全过程,于是,他叫这三个火中勇士出来,看见他们的衣裳都没有变色(27节)。这位坚信自己就是世界终极力量的尼布甲尼撒,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像上次听了但以理解梦后的反应一样,他由发怒转为赞美。看来,他那喜怒无常、任意妄为的性情,也不敌但以理三个朋友那种看起来淡泊而坚韧的性格。





03

默想一


但以理和三个朋友与当时帝国皇帝和制度的互动,给我们基督徒很好的榜样。在当地文化和国家制度不危及他们对雅威的忠诚时,他们就融进去,比如在第一章里,他们学习帝国的各种学问;有时他们却抗拒帝国的制度和文化,因为这危及了他们对雅威的忠诚,比如向金像下拜。


在等候基督来临的阶段里,该如何与这个有着邪恶本质的世界相处呢?


基督徒有时需要与世界的某种现象或文化,采取对立的态度——比如杀人,基督徒不能认为这是合理的,包括为民族主义的理想而杀人,也是罪恶的。又如敬拜独一的神,就该弃绝敬拜其它偶像。


有时,信仰与世界文化之间又是合一的,基督徒不能排斥文化和其他宗教提倡的“真善美”,而要欣赏他们,与他们互动。我们可以参与其中,贡献我们的才干。比如,所罗门将推罗神庙的建筑特色与摩西会幕的样式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敬拜独一真神的圣殿。在清末民国时期,宣教士到了云南、贵州等地,将当地的杆栏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相结合,他们也将当地的民歌转化为圣歌。


试从“对立”与“合一”这两方面,来举个你所碰到的例子,说明基督信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04

诗篇 

诗篇 第一〇七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07篇 画境


这篇动人的诗,以四幕景象,以颂赞的形式,讲述了人类在遭受灾难之时,神是如何干预,并施行拯救的场景。


第一幅画面:团圆之乐(1-3节)


美歌者呼吁曾经历雅威赎回的子民来称谢他们的神——雅威。这也奠定了本诗的基本背景,是在被赎归回之时;也奠定了本诗的基调,这是一首被释放之奴仆,所发出的自由感恩的歌声。


第二幅画面:漂流者归回(4-9节)


第二幅描述了一个在“迷失、饥饿、干渴、疲乏”中的漂泊者,当呼求雅威之时,他们不但被营救出来,还给予“可居住的城邑”作为奖赏。神的救赎,成为大翻转的喜事,他们也因此称谢祂的慈爱。


第三幅画面:患病者痊愈(17-22节)


第三幅描述的是一个人在疾病中的光景。这里的疾病,与罪相关,属于“愚妄人”的过犯所致的疾病。他不思饮食,只能等死!而当他呼求神时,经历到神的医治,脱离了死门关。神的救赎成为翻转的喜事,他也献上祭物,反省自己的罪,称谢祂的慈爱。


第四幅画面:海难者获救(23-32节)


第四幅是在飓风的震撼下,这些落难者,看清了这世界上有各种巨大的势力,人的存活,不是单靠管理得当,乃在于神的许可;人的智慧(航海技能)有限。那些在急难中呼求神的人,看见了神迹,他们也谦卑下来,并欢喜地称谢神的慈爱。


小结:伟大的施恩者(33-43节)


最后,我们看到,本诗放下“患难——呼求——拯救——感恩”的模式,做了这样的结论——从以上种种的经验学到:神的主权,有翻转一切的能力,无论是在自然中的奇迹,还是在人间的作为,祂使人饱足、使人愁苦、使人卑微、使人高升、使人子孙昌盛。这一切都是祂的高明与自主的表现。


智慧的人,尽知这些是雅威的慈爱。那么,该做正直人还是邪恶的人呢?


05

默想二


本诗令人如临画境,将神的拯救,透过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生所经历的场景,呈现出来;最后,诗人邀请别人省思,并做出抉择。到底要做依靠神的人,还是悖逆神的人呢?今天,试想一下自己,你的经历能否成为拯救的故事?当将它分享出来的时候,能激发人对神慈爱的颂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