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17日 | 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九篇113-120节
113 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
但你的律法为我所爱。
114 你是我藏身之处,又是我的盾牌,
我甚仰望你的话语。
115 作恶的人哪,你们离开我吧!
我好遵守我 神的命令。
116 求你照你的话扶持我,使我存活,
也不叫我因失望而害羞。
117 求你扶持我,我便得救,
时常看重你的律例。
118 凡偏离你律例的人,
你都轻弃他们,
因为他们的诡诈必归虚空。
119 凡地上的恶人,你除掉他,
好象除掉渣滓,
因此我爱你的法度。
120 我因惧怕你,肉就发抖,
我也怕你的判语。
省思:
我们须先专注集中,才能有所发扬。
我们的心灵须先沉浸于神的律法,
才能在世间活得有意义、有见证。
耶稣也强调了这一真理,说:
“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太六22)。
祷告:
神啊,
我不左顾右盼,也不观前顾后,
只定睛于祢的道。
此后便奋力向前,
专心一意地
“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
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4)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但以理书 第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但以理书》第2章|折腰的尼布甲尼撒
尼布甲尼撒横蛮无理,自己忘了做的梦,还要让别人讲梦的内容,并将梦的意思讲出来。举国上下,所有巴比伦神明的哲士都无能为力,无法知道梦的内容。尼布甲尼撒感觉自己养了一堆废物,盛怒之下,要把这些哲士杀死,使房屋成粪堆!
而被掳的犹大人但以理,有真智慧,他化解了这一危机(25节)。他向王承诺,必解王心中的疑虑,因为神的智慧,能启示生命的奥秘(28节)。但以理相信神能预知未来,祂能把国王所忘记的梦,启示出来,也能把梦的意义显明。
这对于被掳的犹大人相当重要——暗示虽然他们被掳于巴比伦,他们的神却没有失败,仍掌管时局,祂在背后掌权,且能决定巴比伦王的命运。
但以理请求尼布甲尼撒给他宽限一些时间。之后,他要求他的三个朋友一同祷告,求天上的神,大施怜悯,将尼布甲尼撒梦中的奥秘显明,免得但以理和同伴,以及巴比伦的那些哲士遭害(17-19节)。
他的祷告,实质是一首赞美诗(20-23节),他颂赞神的全能,以此来对比,连自己所做的梦都忘记了的尼布甲尼撒;他称颂神的智慧,对比巴比伦的术士,他们只能在尼布甲尼撒告知梦的内容时,才能讲解,而雅威却能将王梦中的内容及意义都指示但以理。
但以理向王禀报梦中的内容,并讲解:
梦中的怪兽,分别代表近东当时几个国家,金头代表尼布甲尼撒(巴比伦);银的膀臂和胸膛代表玛代-波斯帝国;铜肚腹和腰代表希腊帝国;铁腿代表罗马帝国。这里的主题是:金头以后的王国都没有名称,而且显然是逐渐衰败,一个不如一个。这大大推翻了我们的信念,我们认为明天会更好!人类会越来越进步!另外,这些王朝就像那个怪兽,头顶荣光,脚却是“泥巴”,说明有着根本的弱点和错误,不堪梦中的那个石头一击!但以理说,从天上来敲碎那尊兽像的石头,象征天上的神所立的国度,它要取代兽像所象征的人间国度(44-45节)。
当但以理讲述完,尼布甲尼撒大大折服,向但以理下拜,世上最有权势的异教徒,俯伏在一个被掳的犹太人面前。因为世上的国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个永远的国度。
03
默想之一
赫舍尔说:“历史就是一场噩梦,其中丑陋、败坏的行为,远超过哲学所能设想到的”[2]。用这句话来评价但以理时期,是适合的,评价今天也是适合的,世界的恶行,远超过新闻所报道的。所以,我们不能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来解释世界,这样做其实就是对神的亵渎。
神要让被掳于巴比伦的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看到,巴比伦的强大,只不过是一种没有人性的“强大”。神不满意这个现实,祂要改变当时的现况,祂认为尼布甲尼撒的行为是可耻的,就好像今天的人类,无论科技多么进步,但许多行为仍是可耻的,神不容许祂的百姓满足于现况。
试举一例,世界的现况从人的角度看来是进步的、是强大的,而从神的角度看来,却是可耻的。
[2]赫舍尔(Abraham J. Heshel)著:邓元尉等译:《先知神学:赫舍尔论旧约上主的怜悯》(台湾:校园,2020),页282。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〇六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06篇 | 旷野
相对于104首追忆创世记那雄浑的气势,105首述说出埃及的恩典,106首则是追忆旷野(甚至到被掳时候)失败的漆黑阴影。不过,数落人的忘恩负义之时,仍然是以颂歌的格式,其主题是神那怜悯背叛子民的爱,这正是祷告的基础(47节),也是结尾颂歌的实质——这颂歌不仅结束本篇,也结束了诗篇第四卷(90-106篇)。
一开头就哈利路亚,其理由是祂的慈爱与美善,而祂的作为与人的作为(“谨守”与“善行”),是立约双方各自的责任,有福则加强这一关系(1-3节)。
4至12节,接着前面立约的言语之后,带出13-33节一大段旷野那令人不齿的记忆:
1)大起欲心(13-15节)。百姓因身体上的一点需求未得到满足,就化作极大的怨言,他们虽然得满足,却也获灾病。
2)嫉妒摩西与亚伦(16-18节)。有一群人公然造反,擅自树立领袖亚比兰,其结果是背叛者被地吞噬,落入阴间,党羽被火烧死。
3)拜偶像(19-23节)。百姓竟然把雅威说成牛!用金打造的像来代替祂,结果是差点全民被剪除,多亏摩西以中保的身份哀求。
4)大发怨言(24-27节)。百姓公然拒绝进军迦南(要回埃及去),如此藐视神的应许,其结果是全民倒毙旷野,后裔被四散到列国中。
5)变节(28-31节)。他们已到毗珥,已经能够看到迦南地了,与拜金牛犊事件也相隔了四十年。在这个有摩押人居住的地方,他们麻木了——与巴力毗珥联合;与摩押女子淫乱(与别的民族没有两样),可怕的是,带来属灵上的淫乱(把神换了)。幸好非尼哈这位亚伦之孙出手刑罚,否则他们就被瘟疫所灭了。
6)背逆(32-33节)。这是旷野记述最后一个回合(参民20章),在米利巴(争吵)因没有水而争吵。四十年前神吩咐磐石出水,四十年后他们旧性复发(其实已经是下一代了),“攻击摩西”。似乎没有一点进步,而摩西也被逼得太急了,怒气发作,“然后,用拐杖打磐石两下”,他因此受了亏损。
7)旷野这一代死了,进入迦南新的一代又如何呢?34-42节,诗人努力地说:在红海边上有过短暂赞美信靠之后,再次背叛,他们学迦南风俗,事奉偶像,用儿女祭祀鬼魔,流无辜人的血(献儿女给巴力),污染了圣洁的应许之地。导致雅威大发怒气,把他们交给邪恶的敌人。
看来真是不可救药了,人虽知犯罪背叛是自讨羞辱、自甘堕落,但又无力自拔,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哀叫,因人无力谨守圣约,只有祂记念自己的约(43-48节)。
05
默想之二
这首诗最后让人看到:祷告者不再有任何居功心态。唯有:神啊!怜恤我这个罪人!使我转回!这些悔罪的心声化作一串串的赞美。你如何去体会上主的怜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