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4年10月8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04天前 | 236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以你的律例为诗歌
2. 每日旧约 | 结41章-新的圣殿
3. 默想之一 | 完美j的圣殿的象征性意义
4. 诗篇 | 诗92、93篇-仪式
5.. 默想之二 | 安息日之歌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8日 以你的律例为诗歌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一十九篇54-56节

 

54 我在世寄居,

     素来以你的律例为诗歌。

55 耶和华啊,我夜间记念你的名,

     遵守你的律法。

56 我所以如此,

     是因我守你的训词。

 

省思:

这位诗人将神的诫命编成诗歌,

不知为之配上多么欢快的曲调!

不知有多少人欣然加入他的颂唱!

陶醉于神的诫命,

真莫过于此了!

 

祷告:

神啊,

赞美祢伟大的名!

祢使我在顺服中如此喜乐,

让我行在公义中如此快活。

祢的言语使我的心欢畅,

我走在祢的道路上,

就不自禁地涌出颂赞。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四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41章|新的圣殿

 

神秘使者带领以西结穿过了外院和内院,最后将以西结引至殿的本体。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宽广,在东边的墙上,有单独一个门。殿的内部有三间房,每一间房都可以从门口进去,里面比外部窄,呈喇叭状,与一条走廊连接,顺着这条走廊往里走,通往圣所,在圣所里,有一个小内室,就是至圣所(1-4节)。以西结将他们所量下的尺寸一一记载下来。


在殿的外墙,还有其它的建筑物,连接着圣殿的外墙。在殿的南北两边,各自设置了台阶,可以通往殿的三层,各层都有三十间仓房(5-7节),它们可能是用来收藏圣殿设备、家具,及付予圣殿事奉人员之奉献和捐献的十一(参玛三10)。它们的入口是在南墙和北墙(11节),从那里有一个楼梯向上引到顶层(7节)。圣殿周围是一个升高了的平台(8节),围在圣殿实际建筑物的四周(9节)。在这个升高了的平台和旁屋之间,南北两面都有一个二十肘宽的空间,相信也是用来储藏东西的(12节)。


之后,他们对圣殿作了详细的量度。圣殿本身是一百肘长[1],院子和圣殿西面的建筑物再扩展一百肘[2]。圣殿东面和院子也是一百肘,这与西面建筑物的全部宽度是相称的(13-15节)。在圣殿的内部,摆设了各种器皿,墙上、柱子上、廊上、窗棂上都有各样的装饰物。有三道门连接走廊、圣所和至圣所。各门都有两扇,中间结合;在圣所中有一张桌子,象征上主与祂的百姓同在(16-22节)。


圣殿整个的构造是:外院、内院和圣殿的本体,焦点集中在至圣所,这种构造的意图明显,都是为保护这间密室,它在以色列人的心目中,乃是象征上主的同在。


03

默想之一


就以色列的信仰而言,上主的同在,绝不能被局限在圣殿里,但圣殿的存在有其积极意义,它提醒神的百姓,上主确实存在于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的地方,但祂的同在,不是随便可以体认的;祂那圣洁的同在,是一种特别的权利,只有以适当敬畏的心来对待的人才能拥有。


这对于祭司传统的以西结而言,上主同在的应许,即将来临,并以祭司及其祭祀生活的行为而复兴。这显然是“强烈受到过去的教导和记忆所影响,以致更新的圣殿是对过去重要的延续”[3]。这样看来,落在被掳之地的以色列,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意识:假如他们要解除如今身份迷失的危机,采用的方法应该就是恢复祭祀生活。


你觉得以西结的经验,也就是对被掳子民所发的盼望信息,能够成为教会复兴的经验吗?现代教会可以从中学习哪些方面呢?



[1] 即墙柱5(40:48)+ 门厅12(40:49)+ 墙柱6(41:1)+ 中心40(41:2)+ 墙柱2(41:3)+ 内室20(41:4)+ 墙6(41:5)+ 旁室4(41:5)+ 外墙5(41:9)= 100。以上数据,包括图案参泰勒(John B. Taylor)著,校园编辑小组译:《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以西结书》(台湾:校园,2003),页254-255。

[2] 即院子20(41:10)+ 建筑物70(41:12)+建筑物的两道墙10(41:12)= 100。参同上,页255。

[3] 参考莱特 (Christopher J. H. Wright)著:黄从真译: 《我不理解的上主》(台湾:校园,2013),页127。


 

04

诗篇 

诗篇 第九十二  九十三篇


92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93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92-93篇 | 仪式


92首被称为安息日的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5节,给我们展现了多样化的“固定崇拜”,对我们而言,可以理解为“有仪式的敬拜”:


在时间上,从早到晚都在崇拜中;


在方式上,用乐器,包括瑟与琴;


在崇拜主题上,则是井然有序地称谢雅威这位立约者,传扬祂的慈爱与信实,和祂的作为;


在情绪上呢,则完全的投入,在其中高兴、欢喜与欢呼。


看来,固定的崇拜,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和活泼的。


6-9节,这种固定敬拜,加深了在心思上的理解——能明白“神的心思极为深奥”。说明敬拜者的心思已被更新、被引导进入神那深邃的真理中,并在其中看见——没有敬拜的人是多么愚昧;而且也能看到——背叛的人最终的灭亡。而愚昧人既看不到神的伟大,也看不到人的渺小。


看来,真实的崇拜,也必然开启并加深人的悟性。


10-14节,于是,崇拜者认为,敬拜使他一生蒙福!他在其中:


A)被高举了,并加以能力(10节);  B)得到了反向的胜利(11节);


C)他也更为旺盛(12-13节);  D)甚至,他的人生如果实累累;


E)他至终也能为雅威作见证。


看来,崇拜者将焦点完全对准神,表面上是失去了自我,实际上,正是找回、成全自我。


93至100篇构成一组,大部分都清楚地尊神为王,并且赞美祂,歌颂祂的统治和权柄,这几首或许是在住棚节崇拜的诗歌。


93首,虽然短小,而它表达的意境却非常深远与宏大。在第一节,他描绘了这位万有的主,在全世界的掌权,祂的权柄深入到海洋的极处,而祂的宝座,却高到宇宙的极处,没有任何的权势者可以伦比(1节)。而这种至高的权柄,最后却落实到渺小的圣殿中,这是为了祂的百姓,可以蒙着祂的保护之故,祂亲临其中(5节)。


这种由远(阔)至深,由高(大)至小,无所不及的描述,使这首看似短小的诗歌,却气贯长虹!


05

默想之二



有些诗篇貌似一个人在反省,结果都在集体中应用。在以色列团体里,并没有所谓完全属于个人与神的关系的诗歌!92首,被称为安息日之歌,正是这种类型,你能从中领受到固定(集体)敬拜的要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