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10月6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06天前 | 246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这命令素来是我所爱的
2. 每日旧约 | 结39章-旷世之战
3. 默想之一 | 不可自义,神本怜悯
4. 诗 篇 | 诗90篇-朝露
5. 默想之二 | 仰望神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6日 | 这命令素来是我所爱的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九篇41-48节

 

119:41 耶和华啊,愿你照你的话,使你的慈爱,

就是你的救恩,临到我身上;

119:42 我就有话回答那羞辱我的,

因我倚靠你的话。

119:43 求你叫真理的话总不离开我口,

因我仰望你的典章。

119:44 我要常守你的律法,

直到永永远远。

119:45 我要自由而行(或作“我要行在宽阔之地”),

因我素来考究你的训词。

119:46 我也要在君王面前论说你的法度,

并不至于羞愧。

119:47 我要在你的命令中自乐,

这命令素来是我所爱的。

119:48 我又要遵行(原文作“举手”)你的命令,

这命令素来是我所爱的,

我也要思想你的律例。


省思:

耶稣总结了神的诫命――

吩咐我们爱神和爱自己的邻舍。

这位诗篇的作者则更进一步,

他也爱那吩咐爱神爱人的诫命!


祷告:

神啊,

祢以爱创造、救赎、命令我。

愿我一切的回应也发自爱,

奉那先爱我的耶稣基督之名。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三十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39章|旷世之战


三十九章继续描述雅威与歌革的战争,其中有不少与三十八章重复的内容,不同之处就是,这场战争的范围扩大了,这群侵略的盟军彻底被铲除了,雅威的名字在以色列中被尊敬,也不再被外邦亵渎了(7节)。


这场战争很快就打完了,却用了极大的篇幅,来描述清理战场的行动,不遗余力地描述那些遗留在战场上的大量兵器。夸张到一个地步,当地的居民收拾起来,可作七年烧火的燃料。


在欣嫩子谷,尸首堆积如山,完全阻挡了交通,行人无法越过。因为死人必须埋葬才能使被污染的大地得到洁净,以色列人花了七个月,才把这些尸首埋葬。


先知为了强化邪恶军队遭受的彻底失败,邀请了飞鸟和野兽来聚餐,将这些被杀的尸体当作筵席(17-20节)。本来,人类曾经支配自然,管理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走兽,但如今,这些活物,反过来啄食他们。



这场旷世之战结束后,雅威的圣名全然彰显了(21-29节)。以色列和其他国家都认识到,以色列从前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神无能,乃是因为他们得罪了他们的神,导致祂要用审判来达成洁净的目的。如今,祂的目的达到了,就以怜悯来对待以色列,将他们从被掳之地带回来,并将本来属于以色列人需要承担的咒诅,倾倒在外邦人身上(27节)。而那些从外邦之地归回的百姓呢?则要被雅威的灵倾注,使他们得到全新的创造。



03

默想一


这一章继续用莱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的思想作回应,他认为:以色列征服迦南的胜利,仇敌的失败,并非证明以色列是义的。仇敌当然是邪恶的,但以色列以为自己是义的,这样的估算却是错的。神用以色列人来作为惩戒迦南人的代理人,并不表明他们是义的。事实上,摩西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叛逆会惹恼上主,甚至会被毁灭[1]


当我们在这一章看到歌革被灭,是因为歌革的邪恶,但这不表明以色列被保守,是因为他们公义。就好像,神曾使用亚述和巴比伦来刑罚以色列人,这些国家也没有因此变成是义的一样。以色列能蒙神的眷顾,实在是因为神的怜悯和祂自身对圣名的关注而采取的行动。


这样的思想,我们可以作一些联想:我们基督徒信了耶稣,而一些人却没有机会蒙恩,他们是罪人,但不表明我们不是罪人。当我们看到一些坏人因行恶被惩戒、被制裁,他们肯定是邪恶的,但不表明我们是义的。


莱特的思想,如何帮助你以正确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及行恶之人的本性?又如何看待你所获得的救恩?最要紧的是:如何看待神的本性?




[1] 参考莱特 (Christopher J. H. Wright)著:黄从真译: 我不理解的上主》(台湾:校园,2013),页127。



04

诗篇经文及简释 

诗篇 第九十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90篇 | 朝露



第二、三卷中的诗篇,大部分都与圣殿诗班的名字相连,本卷虽然没有这个特色,但其中大半皆为会众的崇拜而写(请注意九十二篇与一百篇的标题:“安息日的诗歌”;“感谢祭之诗”),亦成为基督教会常用之颂赞文(九十五、九十八、一零零篇)与诗歌的来源(如:根据九十、九十二、一零零、一零三、一零四篇而作)。


第四卷大部分诗篇皆未列出作者之名;唯第九十篇为摩西之诗,第一零一、一零三篇为大卫之诗。


这一卷又似乎以智慧诗开始,显然有着对妥拉的尊崇,第90首被称为智者摩西的歌,来打头阵,显然也就是这样的目的:假如这一卷基本的功能就是崇拜的话,那么,崇拜就必须被妥拉所规范与约束。没有从妥拉而来的智慧,谈何崇拜呢?


这位智者一开始,就不断地问:“谁有智慧,谁又晓得雅威的怒气呢?谁又曾知道应该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呢”?雅威永远为神,而卑微至极,朝生夕死的人,如何获得生之智慧呢?


所以,智者就求神以怜恤的态度与人同住(1节);人生又苦又短,如朝露野草,他的生命,岂能承受得起神的一口怒气呢?唯有赐人气息的主,祂所赐下的怜悯,才能使人存活(7节)。


然而,这位怜悯的主,也是发怒的神,苦短的人生,其实都是活在祂的盛怒之下。人,不但出世卑微,而且还罪孽缠身,被隐恶所折磨。他的寿命,也只不过仅仅有七八十年而已,期间可以夸耀的,有些什么呢?也无非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所能留下的,只不过是一声叹息而已(8-10节)!


那么,如此负面、消极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指望呢?另外,哪个人能懂得上主的怒气而规避之?谁又能够数算自己的日子,并将这短暂的时光,化作永恒的价值?(11-12节)


渺如微尘的人,会因着有自知之明,并自律而获得希望吗?断乎不能!看来,唯一的冀望是,面对神,向祂祷告,“求祂回心转意”!在祂的怜悯中,获得饱足,在祂的慈爱中,使一生的日子,不至全然苦楚,并获得些许的喜乐(13-15节)。


那后一代的需要呢?也就是说,我们努力为了后代的一切工作,假如不再是一声叹息,付之东流,并因之有成果、可得到坚立的话!那就只有神的怜恤,才能逆转了。



05

默想二


诗人从感慨如朝露般的人生,转而赞叹人生或将获得的福乐!其中的钥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