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5日 | 耶和华啊,求祢指教我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九篇33-40节
33 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律例指教我,
我必遵守到底。
34 求你赐我悟性,我便遵守你的律法,
且要一心遵守。
35 求你叫我遵行你的命令,
因为这是我所喜乐的。
36 求你使我的心趋向你的法度,
不趋向非义之财。
37 求你叫我转眼不看虚假,
又叫我在你的道中生活。
38 你向敬畏你的人所应许的话,
求你向仆人坚定。
39 求你使我所怕的羞辱远离我,
因你的典章本为美。
40 我羡慕你的训词,
求你使我在你的公义上生活。
省思:
我们对于知识、智慧的渴求,
并非在中小学或大学,
而是在神里,获得最终的满足。
神让我们在祂的爱中看见自己的根源,
在祂的救赎中看见自己的命运。
更复何求?
祷告:
“求主每天教导我,因爱而甘心顺服;
别无更美的功课,爱那先爱我的主……
领我随祢脚步行,在祢恩典中坚强,
我愿向祢学习爱,爱那先爱我的主。”
(Jane Leeson,“Savior, Teach Me Day by Day”)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三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38章|巴比伦的灭亡
在四十至四十八章继续圣殿复兴的异象之前,插入三十八至三十九这两章论及列国的话。按照三十九章的语境,百姓已经再次被安居在犹大地了。
但这不等于就不再会有敌人入侵了,事实上,被掳归回的百姓,他们依然要面临被亚述、巴比伦等一众敌对势力的威胁(14-16节),他们要再次围攻耶路撒冷。
这次,给被掳归回之民造成残酷威胁的是歌革联军。故此,以西结奉命去向这个住在玛各地的那些歌革联军说预言。我们需要知道,关于像谜一般的歌革是谁?在解经历史上有不同的看法【1】,布鲁格曼则认为是巴比伦的隐喻,“以最极端的修辞来对应最极端的仇敌,预期雅威以最极端的方式释放,使以色列得到福祉”【2】,他的看法是可取的。
歌革联军,长驱直入,要来侵略犹大(4-6节),但是,这似密云般的军队,被雅威打败。祂才是神,祂要为自身的利益而争战(7节),祂要起来反对那些蔑视祂和威胁祂百姓的人(21-22节),而且,祂的这种自我关注,必然带给以色列美好的福祉(39:25-39)。
最后,歌革联军被埋葬,以色列地的欣嫩子谷成为他们的坟场,这个地方曾经是被巴比伦军队残杀的以色列人堆积骸骨的死亡之谷,如今,三十七章1至14节,所记述的骸骨复苏,形成了讽刺性的对比。在37章21至28节,再一次肯定雅威要使以色列归回,而且是用新灵浇灌以色列家。
另外,我们需要知道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战争异象,就是歌革入侵,全军被歼灭,和以色列被掳归回、得到新灵的浇灌这些未来的憧憬,不应该成为现代军事政治的解读,也不是解读中东形势的密码。其实,乃是对三十四至三十七章的再度深刻描述!其中的焦点仍旧一样——因为雅威的自我关注,以色列要得到附带的祝福,他们的仇敌——最后的恶势力也被铲除!他们要从被掳之地归回,他们的城市,尤其是耶路撒冷城,要被恢复;雅威的灵要浇灌他们,一个新的创造和新的圣约,要作为新纪元开始的记号。
03
默想之一
旧约学者莱特 (Christopher J. H. Wright)引用了马克思的话,来说明上主在面对邪恶时的反应:【3】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只会解释世界……但重要的是,要去改变世界’,圣经可能同样想告诉我们,神学家总想解释邪恶,但神的计划是摧毁它,神将会得胜,祂所有的作为,至终一定会彰显公义,一切事都将适得其所。神的公平公义代表最后会将一切的邪恶公诸于世,并一一摧毁它。”
莱特的这段话,也十分适合针对总是想找到“歌革是谁”的好问者。这样的态度是否有所偏颇?以西结书这一章的重点是什么?今天回想一下,你在平常阅读圣经时,能抓住重点吗?还是你对一些无关宏旨的细节过分感兴趣呢?
【1】对于歌革是谁的解释,及其的意义,可参考泰勒(John B. Taylor)著,校园编辑小组译:《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以西结书》(台湾:校园,2003),页238。
【2】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许子韵译:《布氏旧约导论:正典与基督教的想象》(香港:天道,2012),页321。
【3】莱特 (Christopher J. H. Wright)著:黄从真译: 《我不理解的上主》(台湾:校园,2013),页73。
04
诗 篇
诗篇 第八十九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89篇 | 套话
自88篇哀叹生命的无常,到了89篇,又转为训诲诗,并由此结束了诗篇的第三卷。喜、怒、哀、乐,疏离与归回、埋怨与赞美,相互交织,成为一组又一组彼此关联的诗歌,向神倾述着信仰的人生百态。
1-4节,训诲诗以立约这一主题为基础。比如包括神透过大卫来立约,目的是重建人类历史的内容。
5-14节,训诲诗的另一个基本内容则是创造。这位主的内涵极其丰满,在“诸圣者”中至高无上(5-7节)。祂的能力非同一般,祂的性情也与信实相契(8节)!并且,管住邪恶(海的狂浪)和拉哈伯这个怪兽(9节)。天与地,东西南北各方,都出于祂的手。祂的权柄与能力(宝座),是以公义、公正、慈爱与正直来设立。
15-37节,将立约与创造的福气贯彻于地!则是这位神透过“大卫”而实现的,所以,诗人会以“有福”来开始(15节上)。将治理子民的责任交与仆人大卫(20节);这立约的升华则是:大卫之子称神——“你是我的父,我的神,拯救我的磐石”(26节)。
而且,这种父子关系要延及到万国(27节)与万代(28-29节);不过,立约也是有条件的,大卫及其子孙这一方,需要信守承诺,倘若背约,则要遭遇惩罚(30-32节)。只是为父的一方,仍有慈爱与信实(33-35节),仍会持守对大卫家的承诺,保守他们与日月齐晖(36--37节)。
38-45节,是毁约的现实描述。神恼怒受膏者,丢掉弃绝他,并且毁约,将受膏者的王冠掷于地上。任由敌人拆毁皇宫与城墙,圣城如今兵荒马乱,神反而“站在敌人”一边,来打击受膏者,使他失去了青春(约雅斤,参王下24:8)。王者,成为阶下囚。
46-51节,这种“痛苦岁月”、“神的掩面”、“祂的怒气”、“人生的幻灭”,全都集中起来,成为阴间权势(46-48节)。被弃的一方问道:“神啊,你的信实、慈爱、怜悯还在吗”(49节)?这种饱受羞耻的体会,能够得到神的同情吗(50节)?神在乎——受膏者受羞辱吗?会认为这就等于是祂自己受羞辱吗(51节)?
05
默想之二
52节这句“雅威是应当称颂的,直到永远”,显然是套话!然而,这种格式的祷告,成为千万世代信徒的榜样——最绝望的时候,或许也不是最后的结局!祷告如同人生,一波三折,由立约的肯定,到绝望中的哀求,再到对雅威的称颂,里面的情绪非常曲折丰富。你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