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4年10月1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10天前 | 279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
2. 每日经文 | 结34章-真假牧人
3. 默想之一 | 一视同仁的审判
4. 每日加量 | 诗83、84篇-渴望
5 默想之二 | 其是你离家在外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1日 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一十九篇9-16节

 

9 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

   是要遵行你的话。

10 我一心寻求了你,

     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

11 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

     免得我得罪你。

12 耶和华啊,你是应当称颂的,

     求你将你的律例教训我。

13 我用嘴唇传扬你口中的一切典章。

14 我喜悦你的法度,

     如同喜悦一切的财物。

15 我要默想你的训词,

     看重你的道路。

16 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乐,

     我不忘记你的话。

 

省思:

心中多藏神的话语,

就像拥有装备精良的军火库,

对于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

都有恃无恐。

 

祷告:

“主的道有如军械库,

属主精兵在此检修一生所需争战武器。

我愿在此获得装备:倚靠圣言宝剑,

学习为主克敌争胜。”

(Edwin Hodder,“Thy Word Is Like a Garden, Lord”)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三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34章|真假牧人

 

耶路撒冷为什么会沦陷呢?是因为没有好牧人带领,如果流落到巴比伦的人,想要持守神百姓的身份,并得到振兴,就必须要有好牧人来牧养、带领他们。


本章就对真假牧人作了对比性的描述。在1至10节,描述了假牧人所带来的祸害,这些牧人只知牧养自己,他们贪污、自私、剥削百姓、玩忽职守,他们更不会以雅威的道来教导百姓,这样,百姓就变得顽梗,流离失所,像羊没有得医治、养育、保护一般,最后成为野兽的掠物(1-8节)。只有神亲自出动,攻击邪恶的牧人,才能救助羊群脱离虎口(10节)。


11至16节,将好牧人作了另一番描述,这位好牧人就是雅威自己,祂发誓要在政治灾难中,牧养被惊吓而四散的群羊,祂来担当这个角色,寻找迷失的,拯救失落的,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地方,使他们在山上与流水旁安心吃草,祂特别照顾那些软弱的和害病的。


17至22节,则描述了好牧人的另一重要工作,祂审判在羊群中不好的羊,就是在民中的那些贵胄。因他们压迫欺负弱小的商贩阶级,他们专权,贪婪地为自己榨取地上所有的好东西,却不肯与同伴分享。雅威要审判他们,将公义彰显。


在23至24节,特别提到雅威的仆人大卫的后裔,他将要成为好牧人。这样,好牧人,就是雅威这位上主,加上像大卫的这位人间的王,合二为一的形象了。


在25至31节这段,将大卫王朝的这位牧者所建造的秩序与公义的期待,融进了世界和谐的愿景中[1]。这位王,不单在征战中,为百姓带来胜利;也在与雅威的盟约中,为百姓赢来更新和祝福。雅威要因这位牧人,使他们归回故土,在他们归回之前,雅威将野兽驱赶,使居民可以得回安全、丰饶的土地;百姓与神之间那种咒诅与被咒诅的关系,也完全被扭转过来;百姓要像羊羔被放牧在草场上。全新的秩序,要被建立起来。



03

默想之一


十九世纪远赴印度传道的英国亨利马甸(Henry Mattyn)牧师,堪称一个好牧人。当他决定到印度传道之前,请求医生检验体格。检毕,医生说:“你的身体太弱,住在印度气候不适,恐不能久留人世。”马甸牧师说:“照你预料,我还能在世几年?”医生说:“至多七年。”牧师听了非常喜乐地说:“我还有七年光阴,还能去作许多善工呢!”


于是,他于一八零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前往印度麻特拉斯城,由此再往卡利古打城,将新约翻译成痕都斯坦语[2],这样就能使当地人看懂圣经了。一八一一年他在波斯布道,又将新约译成波斯语。当他完成翻译工作,打算回国,行至小亚细亚多吉城,病重而死。尽管他只在印度一带呆了5年左右,而他的贡献却是被主记念的。


好牧人的形象,给我们这些服侍教会的人哪些提醒?


[1] Joseph Blenkinsopp著,张洵宜译:《解经讲道注释丛书:以西结书》(台湾:教会公报社,2010),页184。

[2] 痕都斯坦是指建立于1526-1858年莫卧儿帝国。其疆域包括今日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东部,亦有“温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译名。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八十三  八十四篇


83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84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83-84篇 | 渴望


诗篇的顺序,有时也具有相互承接的关系,诗83篇,或许就可以理解为是对诗82篇第8节的回应。当展开82:8节的蓝图时,发现现今的情况,却很糟糕,83首就以沮丧的情绪开始!


1至4节,一句又一句重叠:敌人已经不再是个人性的,而是国家性质的了,神的百姓,完全“软弱”,而敌对的势力,非常强盛。他们一再叫嚣,说“来吧,我们将他们剪除,使他们不再成国,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记念!”


5至8节,让人看到,这些恶势力,是一个超级同盟:以东人、以实玛利人、摩押人……他们汇合起来,一同加盟,都来做罗得子孙的帮手。看来,神的百姓,四面受敌,已到了绝路,只有灭亡的份了!耶路撒冷的命运,危在旦夕。


9至12节,祷告者回望历史中以色列的敌人——那些米甸人,那些外邦的君王,他们曾经凶猛无敌!而如今,他们在哪里呢?不都成了粪土了吗?


于是,13至18节中,那一连串的求救声,就有意义了!创造风的,岂不驱使风?创造火的,岂不指使火吗?使人高、使人低、使人荣、使人辱的,更使人生,使人死的,岂不就是名为雅威的神吗?祂才是全地的圣者!列国,都在祂的谋算之下!


84-89首属于可拉诗集,这其实是与圣殿礼仪相关,而84首,则是没有圣殿而产生的崇拜渴望!


以色列人对圣地、圣殿的渴慕,在许多诗篇中跃然纸上。84篇这首朝圣之诗,是在写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望穿秋水般地想到圣殿去朝拜。他想起圣殿里的细节,比如麻雀,而魂牵梦萦。可是,今天!他的心灵却如同干旱山谷般的干渴(6-7节)。


因祷告者的整个生命的中心是圣殿,唯有祭坛(除罪与神重建关系),才能真正满足他的需要(8节)。除此以外,一切的丰富,就如同住在恶人的帐篷,寄居在外邦不洁之地,流亡在异教之都,怎么能得到真正满足呢?(10节)


故此,用诗篇祷告,不但能细腻体察诗人在困境中的哀愁,更是能透过这些愁思看见福分——诗人在这乡愁之诗里面,连用了三重祝福(4、5、12节)。诗篇之美,将哀怨与赐福融会贯通,如同黑夜与白日彼此为美。


05

默想之二


你的心灵中心在哪里?常常渴慕上主的居所,你认为对灵命的健康有什么帮助吗?尤其是你离家在外,是认为摆脱了“宗教的约束力”,还是失去了“有福了”的感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