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9月30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11天前 | 27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一心寻求
2. 每日旧约 | 结33章-活在当下
3. 默想之一 | 浪子回头
4. 诗篇 | 诗81-82篇|神
5. 默想之二 | 遵行神的道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30日 | 一心寻求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九篇2-8节


2 遵守他的法度、一心寻求他的,

   这人便为有福。

3 这人不作非义的事,

   但遵行他的道。

4 耶和华啊,你曾将你的训词吩咐我们,

   为要我们殷勤遵守。

5 但愿我行事坚定,

   得以遵守你的律例。

6 我看重你的一切命令,

   就不至于羞愧。

7 我学了你公义的判语,

   就要以正直的心称谢你。

8 我必守你的律例,

   求你总不要丢弃我。

 

省思:

神的律法不是为了使人保持虔诚、

维系道德的一条条清规戒律,

而是神用于创造、护顾、

救赎的一整套智慧。

人惟有“一心”去回应--

全面地回应那全面的启示。

 

祷告:

天父,

祢已预见我一切的需要,

于是赐下命令、指教、

安慰的智慧言语,

以便我应对各种情况。

我聆听、信靠祢的话语,

请因耶稣之故,

成就祢对我的旨意。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三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33章|活在当下


三十三至三十九章,进入了以西结书的第三大部分,主要是拯救的神谕,是在耶城失陷之后,也即是以西结及百姓被掳于巴比伦第十一/十二年(21节,39:21-22,主前586年)。


本章一开头,神再次指派以西结作为守望者(2-9节)。在三章16至21节里,我们看到,以西结就被赋予守望者的身份,他那时主要是宣告一至三十二章的信息。如今再次被赋予守望者的身份,表明他的服侍进入新的阶段。其中的分水岭就是耶路撒冷沦陷。


对家园失陷、耶路撒冷被毁、流落于巴比伦的他们而言,很自然会面临一个问题――我们当怎样活下去呢?在没有圣殿,在巴比伦神明马杜克(Marduk)的地盘上,该如何忠诚于雅威呢?


所以,以西结再次被赋予守望者的身份,警戒这群有身份危机的百姓,要持守作为雅威被掳之民的身份,免得落入更大的罪中。这个任务艰巨,若失职了,必然带给双方灾祸,守望者与被守望者都会被定罪(8节)。


事实上,审判不是最后的定局,因为神会拯救那些后悔的人,哪怕他们是在异邦被掳之地。祂要沦亡的百姓,在当下的处境里,活出上主百姓的特性。也就是说:在巴比伦,仍然可以作上主的百姓(10-22节)。


那理由呢?雅威提到了他们的先祖亚伯拉罕,雅威与亚伯拉罕立约之时,也在应许地之外!他也能活出合神心意的人生。所以重点就在这里,要对神忠心,并承担起对邻居的道德责任(23-26节)。如果他们仍旧像与耶城一同沦陷的百姓那样,一直顽梗,自然要遭到审判,也无法逃离战争、瘟疫、饥荒的报应(27-29节)。


他们实在需要当心,你看,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很多人仍然不能将以西结的话听进去,只是把他所说的,当作是娱乐新闻,他们并没有学会悔改。假如他们不从恶中转回,命运真的要与死亡和审判相连了(30-32)!


 


03

默想之一


伦布朗(Rembrandt v an Rijn)是十六世纪荷兰的画家。他的不少画作以圣经为题材,其中“浪子回头”这幅油画博得许多人的赞赏,其中的人物形象十分传神。画里父子三人,大儿子冷眼旁观,站在光影的外围;小儿子跪地悔恨自己,几乎看不到他的脸,而那位几乎目盲、略微屈身、伸出双手的老父亲,抱着归家的小儿子,流露出等待多年终于得着满足的神情,忧伤终于得着安慰。


其实,伦布朗所绘的浪子回头,也正是画家自身的真实写照,因他自己也曾经是浪荡公子,饱经人生许多挫折之后,认识到信仰的宝贵。基督信仰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那位天上的父亲,在期待祂的儿女们悔改归家。


这也正是以西结时代的人需要听到的,他们真正的家园不是耶路撒冷,而是与他们立约的雅威,这位神曾宣告要作他们的父。祂时刻呼吁沦亡的以色列人,悔改回到祂面前。


对今天时代的人也一样,凡是浪子,都可以来归向祂。



[1] 上图:《浪子回头》



04

诗 篇 

诗篇 第八十一、八十二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播放81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播放82篇)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81-82篇 | 神


以色列的崇拜,是节期的崇拜。本诗最有可能是为住棚节而写,为了纪念出埃及的旅程。在这个节期里,每逢第七年要宣读律法书,重申神与百姓立约,重拾作为雅威子民的使命。


诗歌一开头,就以夸胜的声音,欢庆雅威这位君王的归来! 配之以有序的节拍和手鼓,以悠扬的琴声和低缓的瑟,来庆贺这位伟大的君王。在节庆中,宣告节期到来(月朔),在第十五日(月望)要吹角,宣告住棚节开始了!


不过,欢乐的气氛,没有停留在狂欢之中,而是以律例、典章为依据;亦没有落入个人主义之中,而是进入以色列群体之中。这节日也不是以丰收(巴力崇拜)为依据,乃是以雅威带领出埃及的事件为依据,以此来回顾雅威与约瑟所立的约(1-5节)。


以色列或许过惯了为奴的日子,整日听到的都是法老的声音,满脑子是禾草和砖泥,生活的主题就是迫于无奈的“苦”。忽然听见“我使你的肩得脱重担”(6节)!还不能马上反应过来。


至于“急难中的呼求”,在“米利巴水的试验”,这些都是要劝诫他们,免犯祖宗之罪,因为唯有雅威是神,唯有祂救他们出埃及,也唯有祂,才能真正使他们在大大张口时,可以得饱足(6-10节)!


看来,崇拜从来不会使我们受亏损!遵行神的道,永远是崇拜的主题,也是蒙福之途径(11-16节)!


82篇将有审判权柄的官员叫做神,并不是说他们具有神性,而是指他们在代表神,施行神一样的审判能力与权柄。


审判官要发挥公义的作用,假如在有权力、诸神面前徇恶人的情面,官官相护,成为一种恶权势的话,则要被神追讨(1-2节)。他们要为穷人伸冤!假如贫寒人、困苦人及孤儿,这些社会底层人群无人照顾,那就一定是有许多恶事发生,也必定是执政长期不公所致(3-4节)。


他们需要勤政,长期体察民情,否则,全地都将要落在强权者的势力范围,这种罪恶,最终导致举国败亡(地的根基都摇动了)!而假如坐在高位不谋其政,不按神的公义原则来治理,不给穷乏人伸冤。终有一天,这位宇宙的君王,必要审判他们,全能者不会任由地上的审判官胡作非为,祂那审判全地,万邦悔改归回的蓝图一定要实现(6-8节)。


05

默想之二


祷告有着公义的主题,你看这两首所涉及的,有哪些场面(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