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28日 | 祢是我的神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八篇28-29节
28 你是我的 神,我要称谢你;
你是我的 神,我要尊崇你。
29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省思:
我们愈认识神,
就愈想要颂赞祂,
随着我们认识的加深,
感恩之心亦增多。
每次新发现神的美善与大爱,
都激发我们要颂赞。
祷告:
神啊,
我因认识祢的美善,
所以能觉察自己周围的美善。
谢谢祢!因我感受到祢坚定的爱,
我便能去爱、并接受周围人的爱。
谢谢祢!
请接受我在耶稣基督里
藉着祂所献上的一切感恩。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三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31章|审判埃及(三)
接续前面的诗歌论及埃及的神谕,本章属于第五个神谕,这一段性质与论推罗灭亡的神谕相似,属于挽歌。这首挽歌的内容,所涉及的时间是在耶路撒冷沦丧前夕(以西结被掳后11年4月耶城沦陷),预言重点是说明了当时的国际危机,特别向法老和他的臣仆所传(2节)。
先知以寓言的方式来讲述埃及的灭亡,2至9节,以黎巴嫩的香柏树来比喻强大的埃及,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很多人都在它的荫下居住,寓意许多国家和人们都依靠埃及而得福(6节)。先知夸饰地说:这棵香柏树荣美的程度,超过了上主园中的香柏树,连伊甸园的树都嫉妒它。这个比喻现代人不易理解,但在古代近东,将香柏树说成是世界之树,是在神话传统里经常出现的主题【1】,把埃及比作是香柏树,寓意她是世界的中央,如同上主的园子——伊甸园是世界的中央一样。看来,埃及的伟大已到了一个超级夸张的程度。
不过,这就是问题——埃及骄傲自大、罪恶滔天、不可一世,成为列国中最强暴的。结果她要像佳木沉江般,落入阴曹地府,永世不得翻身(15-18节)。
这样看来:
(一)骄傲必然带来失败。埃及是很伟大的,但她过于注重自我的伟大,导致变为软弱。
(二)依赖强者的,也受牵连。当这棵大树倾倒的时候,所有在它荫下得到益处的,都要蒙受损失。这提醒人们,到底该依赖谁。
很显然,以西结书说香柏树倒下的寓言,是针对那些在巴比伦的以色列长老和百姓,他期望能唤醒他们:到底该依仗什么?该惧怕谁?是埃及和巴比伦一样的势力吗?还是雅威所关注的百姓对祂的忠诚和仰赖?
03
默想之一
拿破仑是一个极其好战的皇帝,他不断发动战争。他侵略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俄国等国家。他几乎所向披靡,每当胜利后,就把自己的亲属安置在那些国家的王位上。他把他的兄弟立为德国的国王和西班牙的国王,妹夫则为意大利南部国王。他设想打造一个以自己家族为中心的天下帝国。
但他失败了。1815年6月18日的滑铁卢一役,他被遣送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仅有一个卫兵跟随他,而这个卫兵还不听从使唤。
拿破仑可以说是以西结所比喻的香柏树的“现实版”。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狂妄自大的人,都将面对神的审判。
这类的主题对我们个人而言,有什么提醒呢?当然,这个世界没几个人会像拿破仑一样,具有“军事天才”,可以凌驾于所有人之上;许多国家也不像埃及一样,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可以让他们引以为豪。但每一个人生命中总有“值得骄傲的部分”。
而这些骄傲的部分,往往会使我们丧失理智而变得自大。这种自大将会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1】Joseph Blenkinsopp著,张洵宜译:《解经讲道注释丛书:以西结书》(台湾:教会公报社,2010),页159。
04
诗 篇
诗篇 第七十九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79篇 | 怀疑
怀疑!也是祷告的表达,因为约的内容中既有“ 雅威保护你”,也有“若你转离你的恶行,祂就要回转眷顾你”。意思就是:既有着肯定的应许,也有必须遵行才能获得的应许。问题就在这里:假如无法、无能遵行主的命令,甚至是明知故犯神的旨意呢?
本诗就是落在尼布甲尼撒之手的部分生存者,他们对神所发的哀求,他们不明白,神为什么会将祂所忠贞的土地忘记了这么久。
“你的产业、你的圣殿、你的仆人、你的圣民”,“全是你啊”!以色列所遭受的血腥掠夺,撒冷城所受到的羞辱性摧毁!这种掠夺与摧毁,其实都是神在受损!因为
雅威定意拣选那里为圣地,那里的百姓为圣民!而如今,圣地却血流成河!这等遭遇,连邻邦看了都在笑话——这不是永恒主的居所吗?这些民不是永生神的百姓吗?为何如今......?祷告者也因此发出了“为何容许这种亵渎的行动”的质疑(1-4节)。
令祷告者更感到奇怪的是:敌人这样践踏圣城,亵渎圣殿,杀害圣民,神竟然可以沉默那么久。只有一个可能了,祂是位残忍程度极高的神。如果不是,祂为何会发怒那么久呢?但愿祂将忿怒,倒在那不认识祂的外邦,和不求告祂名的国度身上(5-7节)。
更不解的是:就算是雅威发怒,使圣城受害;就算是我们的悖逆,罪有应得,但神为何会沉默那么久,而不施行拯救呢?要知道:祂是慈悲的,祂也关注自身的荣耀和自己的名声。
于是,祷告者,还是抱持希望,向神发出——求神因着“慈悲、荣耀和名声”的缘故,来拯救他们,并求神即时采取行动,不再沉默,为他们伸冤(8-10节)?
看来,他确实没有什么可做了,除了祷告,还是祷告:
“愿叹息达到你面前!
愿按你的大能,存留那里将要死的人,
愿你将羞辱,归在外邦身上,
愿你的民称谢你!愿你的民赞美你”!(11-13节)
05
默想之二
以色列的祷告,带着对神强烈的抗议和对神的怀疑,促使神为他们行动,尤其是为他们所遭遇的苦难而行动。这些对你而言,是不是信心的言语呢?你遇事时,会否实践这类的祷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