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4圣灵降临期19|受苦与喜乐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20天前 | 11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圣灵降临期19|受苦与喜乐
腓3:1-11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9月22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9月22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腓立比书》3:1-11(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你们要靠主喜乐。我把这话再写给你们,于我并不为难,于你们却是妥当。

2 应当防备犬类,防备作恶的,防备妄自行割的。

3 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

4 其实我也可以靠肉体。若是别人想他可以靠肉体,我更可以靠着了。

5 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

6 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

7 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8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9 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

10 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11 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





2024圣灵降临期19|受苦与喜乐

腓3:1-11


序言|有可能喜乐吗


在这个生活不轻松,尤其是经历生活艰难、家人或自己疾病缠身,或有各样苦难压身的时候,会有喜乐吗?


有个朋友说:现在不知道怎么了,常听到人们说烦,郁闷,而很少说自己是快乐的。他向我讲了一次他去看医生的经历,医生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他说是教师。他们就开始了对话:


医生说:“你们教师工作压力很大吧?”“是的”!我的朋友回答说。


医生又说,其实我们做医生的工作压力更大,责任也大,每天上班的时候就盼着患者少,可患者少又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所以每天他们都不快乐。


听了医生的话之后,这位朋友又想起他那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有不想活的学生……


我们大家几乎都有相同的感受——现在的人快乐越来越少,社会在发展,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想到哪里,很容易就能到达,也比以前容易赚钱,想要的东西也很容易买到。哪怕最近三年,赚钱确实比三年前难了,工作也更难找了。不过,假如以十年的周期而言,大部分人生活条件还是更好了,按道理,人们应该有更多的快乐,事实上但恰恰相反。看来快乐的失去是个事实,当然,假如我们要追寻为什么会这样,那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甚至也难以有答案。


我们刚才读到的圣经,也是在讲关于喜乐的,保罗给他的读者一道命令:要喜乐!我们会觉得奇怪,保罗是在给正在出现纷争、有可能会因两位领袖之间的矛盾而分裂的教会,所下的一道命令——要他们喜乐!而且,是在他也有可能会殉道的情况下说的(参2:17)!按正常理解,无论从教会现况,还是保罗自身的遭遇,是在这个苦难的现实中,都难有喜乐的理由。然而,这却是保罗的命令!


更令人诧异的是,保罗用的是诗篇里的“哈利路亚”来说这喜乐,这命令在三至四章不断出现。他说:这个命令对我并不为难,对你们也妥当——也就是,对于保罗自己,还是腓立比信徒,哈利路亚都是他们的保障(妥当这词的翻译),什么意思呢?假如他们“哈利路亚”,假如他们喜乐!他们整个人生就是稳妥的。我们来详细看他为何说这是稳妥的。


一|因我们已蒙救赎(1-6节)


首先,我们看到,保罗以极其负面的词,来描述那些自诩是造物主的百姓,并自以为是为弥赛亚运动而努力的人。他借此想告诉腓立比教会,这些人其实是“犬类”,而不是神的百姓。反而,腓立比这些信耶稣是弥赛亚的人,才是真正得蒙神救赎的百姓。这蒙救赎的事实,正是他们应该喜乐的理由。


在第二节里,保罗用了轻蔑的言语,来谈论这些人,并提醒腓立比人要提防他们。“犬类,作恶的,自行割礼的”,这些都不是什么好听的话,类如“狗东西,作恶多端”;而“自行割礼”就好象以利亚时期,山上的巴力先知划自己的身子,在巴力面前作法,希望巴力能吸收到他们的血,而恢复能力,来打败以利亚。当然,我们知道保罗所讲的这些人,就是在他传道过程中,一直追踪、逼害他的那些犹太复国主义者。这其实也就是未归向耶稣前的他的写照,那时,他逼害教会。保罗用这种极端的词来描绘他们,或许,是他多年来被逼迫而产生了愤怒的情结;或许,是因为这些人抵挡人信耶稣,把人引到沟里,导致灭亡,保罗就此表现出愤怒。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一个人乱倒车,差点就要撞到你的孩子了,你难道不会冲着那司机和孩子大吼吗?真人性一定会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落入危险而焦急!也会对伤害者而愤怒!因为这种错谬不是小错,乃是本质上的问题——到底界定神儿女的身份是靠什么呢?是靠肉体吗?还是靠耶稣基督?需要更详细解释的是:“肉体”、“恶人”、“受割礼的”指的是哪些人,在这里,可归为同一类,异教徒通过血缘和土地(疆土)、民族和国家的属性,来界定人的身份,犹太人则透过律法和割礼,来区别自己有别于万民,恶人是犹太人用来称呼抵挡真神的异教徒。而如今,上帝用了耶稣基督,来界定属于祂的百姓。那么,如果还用割礼来界定神的百姓的话,这割礼,就像是异教徒的割礼,他们对律法的坚守,就好像是异教对于自己血缘、疆土和国家的效忠,这无疑就像是拜偶像的异教徒。如今,律法不再是界定神百姓的办法,如果还以此自居,当然要被定罪!


那么,对腓立比人而言,如今蒙了救赎,就当喜乐!虽然,教会不兴旺,甚至有可能会分裂。虽然,社会也不接纳教会,甚至他们因着基督徒的身份,而遭到排挤。但有什么比蒙这位造物主的爱和接纳,更令人宽慰呢?有什么东西,比神所给的永生,更有价值的呢?就保罗个人而言,将遭遇殉道而离开世界,而且是以一种不体面的方式离开,但这个被人所害的身体,在神眼中却是祭物!将像基督的身体一般,而且也要像基督一样从死里复活(11节)。这难道不是喜乐的根源吗?


二|因人生已被翻转(7-11节)


保罗要求在患难中的教会喜乐的另外一个理由是,他以自己为例:信耶稣的人,他的整个人生的目标被翻转了。在4至6节,保罗说:如果别人可以靠血缘来界定自己在神面前的身份,他更有理由,更有优势!他在第八天就受割礼了,他是便雅悯支派的,与犹大一同归回”。他是纯粹的希伯来人,更有优势的是,他是法利赛人!如果要用律法来界定身份,他的身份是勿庸置疑的。甚至,他对律法的热心,有目共睹!他为“以色列人被呼召成为神立约的子民,成为万邦的祝福”这使命大发热心。当时,他看到耶稣的跟随者所传讲的拿撒勒人耶稣,对圣殿对律法好像不怎么关心,也不严谨,也没有打算带领以色列人脱离罗马人的统治。所以,他断然认为这群人是败坏上帝所赐律法的,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会从大祭司那里获得公文,到处去抓基督徒。所以,“为律法热心”的意思包含了“武装革命”,以暴力的方式对待异己者,与1995年艾密尔刺杀以色列总统拉宾一样!当时,拉宾为了和平将土地割让。艾密尔被称为“律法的门生”,他对他们祖宗的土地,抱着“神圣”的思维,这些将耶和华所赐给他们的土地割让的人,就是叛徒,卖国贼,与律法相违背(五经最后的应许是土地)。


保罗说,他原来就是这样为神的应许而热心!按照这样的思想来看,当时的犹太人,对律法还是相当的妥协,圣殿还没重建,土地还未回到大卫时期,被掳还未结束,弥赛亚还未来临,更别讲列邦人都到锡安来学习律法了!这就是保罗为律法热心的意思!所以为律法热心的意思绝不是:靠行为得救!


在7至11节,保罗话锋一转!他说,“他在从前以为有益处的,现在都因着基督作有损的了”!就好像一个执迷不悟的人,信以为真,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天被人指点,突然恍然大悟!我们需要先澄清一下:这句话绝对不是说保罗痛恨物质,痛恨所有的文化知识,痛恨他自己作为犹太人的身份!乃是说,拿撒勒人耶稣,这位弥赛亚翻转了他整个人生的方向:他对神的计划的认识,对这世界的认识,对他自身使命的认识,对任何获得神子民身份的认识,对他自身受苦意义的认识……!被翻天覆地地改变了。如今,耶稣就是主耶和华的彰显,是律法里所讲的实现,是成全耶和华对列祖应许的那位。如今,界定神儿女的身份不再靠律法了,迎接以色列人被掳归回,也不再靠遵行律法了。乃是靠耶稣基督,祂的复活本身就是一个翻转的事件,衪以罪犯的身份被钉死,而神将祂开释、平反、高升。这罪恶的世界,以及罪人也可以在祂里面被开释、被平反,高升,成为神的儿女。这难道不是喜乐的理由吗?


三|因已与基督连结(10-11节)


接着,保罗讲了他在苦难中仍旧喜乐的第三个理由:他自己的整个人生行动,以及所经历的苦难,实质上是与耶稣受苦、受死与复活合而为一!耶稣的死,意味着罪恶的世界,在祂里面被审判、被定罪、被买赎!保罗说,他的受苦与受死继续着这样的事情;基督的复活,宣示着新世界已在旧世界里出生,这不但是对一个末后事情的热切盼望,同时表明这世界被更新已经开始。他怎能不喜乐呢?怎能不命令腓立比人喜乐呢?看到自己以前的错谬,彻底被翻转过来,怎么不喜乐呢?他看到自己所侍奉的神,如今在基督里成全了一切!他怎能不喜乐呢?看到自己的所有的工作,都被主认同,连自己的受苦都与基督的受苦、死亡连结在一起,成为这世界的赦免、医治,成为对腓立比教会的祝福。那么,作为和保罗同样信仰的群体,难道不会像他一样,为着神在基督所成就的事情而雀跃、而喜乐吗?


就好像,你所爱的人成就了大事,亲朋好友都一起庆祝,会为他高兴。又比如,假如一个人忠心地爱着你,为你舍去了一切,你也愿意将自己的所有都给他。又或许,他与你一起过日子,一起建造家园,哪怕在这建造的过程中,需要受苦,你也会认为,这样的付出和受苦,是值得的。


主为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为我们成就了伟大的事情,也在我们身上倾注了浩大的恩情,这就提醒我们,当如何看自己的日子呢?在顺境中,会想到祂吗?在逆境中呢?甚至,知道自己的人生无论是为着别人、还是自身的苦难,都融合到基督的十字架上,成为别人的祝福,那你会以如何的态度看自己呢?及自己的价值和一切?一句话:你以神为乐吗?


四|因这是人生的重点


这种以神为乐的人生具体而言,是怎样的呢?


首先,需确定我们所敬拜的是怎样的一位神?法兰西斯还没有信耶稣的时候,当看见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和神父的礼服时,只看到一个残忍和滥用权力的神。他的这种神观,与当时比较死板的教会实况有很大的关系,有人曾做过调查,比较死板和高度强调神主权,和着重权利架构的教会,其中成员更多地隐藏着暴力,而过分强调恩典的教会,则容易变得轻浮和自私,崇拜也容易变得像交易一样,具有娱乐性。这点提醒我们,我们如果过分强调耶稣的得胜,而缺乏受苦的十架,便容易变得缺乏敬畏,而如果过分强化付出和代价,则有可能变得缺乏恩典和喜乐。我们需要平衡,在强化福音的恩典同时,也要强调基督的受苦,在强调神的主权的同时,也要强调人在信仰上的践行。


有位学者说:“崇拜的每一次举动,都必须包括对基督的见证和奉献。”“崇拜神,表达我们怎样理解神,怎样敬畏他和亲近他。[1]”我们的神是非常丰富的,祂为我们受了极大的苦难,祂的牺牲是何等的大,祂从中展现的爱和恩,又是何等的深;祂是多么的信实,叫我们忠心地依靠祂,无论我们的处境多糟糕,如果我们对祂有一丝的不依靠,那是多么地羞辱祂。故此,我们要怎样地在“十架与得胜”这两极的张力里达到平衡,这平衡又怎样改变我们的品格?以及,我们是怎样看待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呢?


第二,需留心罪的现实。保罗对自己从前和如今生命的对比性描述,给我们看到,在基督里和在基督外的世界,新的时代和旧的时代,这些领域的观念,保罗称为“势力范围”。要么活在原先基督之外的世界里,被罪恶和死亡所操控,要么活在基督里,与祂连接。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不要认为罪只是个人问题,保罗的意思是说,有一个世界的秩序和邪恶的势力,在支配我们的观点和行为,你是怎样的身份就怎样的行事为人。比如,在二战的时候,日本人为什么那么邪恶,是不是他比我们的恶更多?不是,是因为在他们背后有一种民族优越感,在支配他们,现在人为什么认为物质至上是合理的?为什么,现在人认为不信神才是合理的?为什么,现在的信徒,主日不来崇拜也不会感到内疚?这在16-17世纪是不可思议的,就因为背后有一种权利在支配着人。


因此,我们基督徒需要特别警醒,不要被这些权利支配,我们需要常常自我分析和抗拒诱惑,我们有没有在神之外寻找意义和满足呢?我们会在基督的受苦和得胜之外,寻找意义和满足吗?我们敢保证自己是在基督里吗?所以,时不时地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是否对主专心,是否为了主甘愿付更大的代价,对我们的灵命健康是极有益处的。


第三、需看到神是我们所有的关注。唐慕华说:教会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崇拜,那么。奉献在教会崇拜中,仍旧是主要的活动。不过,不管音乐是否有激发性,主日学是否有启发性,讲道是否刺激。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教会向神奉献的一部分,所有的音乐,从序曲到终曲,连同司琴的才华,一并献给神;感恩和认罪、代求和祷告,无论是个人独自进行的,还是集体说出来的,都是献给神的礼物,讲道不但是讲员所献上的礼物,合唱曲也不单是诗班的贡献,两者都是所有会众献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故此,我们假如过一个以神为乐的生活的话,直接的实践就是,参加主日崇拜,崇拜就是带上全部的礼物来献给神,把自己作为教会的生命,当作礼物和祭物奉献给神,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荣耀神。大家集聚在一起,集体的将一切奉献给神[2]!我们不是观众,不是观礼者,我们是奉献的,只有神是观众!祂才是一切的中心。因为祂首先成为演员,在十字架上被人凌辱,而如今祂在十字架上成就了一切。




[1] 唐慕华著,陈永财译:《非凡的崇拜》(香港:学生团契),页122。

[2] 同上。


  


代祷事项:


1、为后疫情时代里,国内国外还未恢复线下的教会祷告,求主赦免人们的罪,因方便和懒惰,一直在网络上崇拜,而不去线下一同敬拜,一同服侍,一同奉献(一同虔诚默祷)。


2、为每位肢体祷告,使主赐我们饥渴慕义的心,在认识真理上多多追求,使我们真知道神,明白祂的心意。既知道神的救恩不需要加上我们的努力,又明白我们需要尽心、尽性、尽意地爱主,付代价地服侍神。不走极端,不偏左右(一同虔诚默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