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25日 | 义门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一十八篇19-20节
19 给我敞开义门,
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
20 这是耶和华的门,
义人要进去。
省思:
圣经的真理
别具一种可行的邀请性语言--
显示出清楚的途径、
极为有礼的邀请。
信心是人通向神的途径,
门徒之道则是通往祂的喜乐。
祷告:
主,
我不愿自己的生命
像一条迂回的溪水,
循着阻力最小的道路,
每遇见石头或洼地就改变流向。
我愿像一道不改方向的水流,
笔直通过那敞开的迎宾大门,
流向祢在耶稣基督里的旨意。
阿们。
02
每日旧约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二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28章|审判推罗(三)
本章分两段内容,1至19节,是为推罗所作的哀歌。20至26节,是论述被推罗所牵连的西顿的命运,和被召聚的以色列。
1、自负的推罗王(1-19节)
二十八章对推罗的悲剧性结局的描述,与二十七章着力所描绘的推罗那荣华的过去,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何会这样呢?诗歌直接说,因推罗王高傲[1],自封为海中之神(2节),而且,以财富与智慧远过于其他城市而狂妄自大(4-5节)。
但君王不是神,只是人(2、9节),声称拥有智慧,虽未被否认(3-5节),但雅威要裁定推罗的生死,祂要兴起敌人来与推罗作对,最后,强暴人要入侵推罗,要用刀来掠夺推罗的各样珍宝,要以羞辱的方式来对待他,他将死在外人的手中,最后,这位海神,要被海吞没,其惨状与他堂皇的自夸完全不符(6-10节)。
那推罗能留下什么呢?只能是一曲又一曲的推罗怨。先知再度用一种葬礼哀歌的形式表达:
推罗王像是伊甸园中的原始人,“智慧充足,全然美丽”(12节),极其尊荣富贵。他又宛如天使般,被安置在圣山上,其中美好,甚至查不出他在品格上是有可指摘的(14-15节)。
然而,由于推罗贸易的成长,导致公平丧失,并使暴力增多。利益使他的贪欲愈发增长,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他甚至利用暴力来达成目的。推罗更因他的成功和壮观而骄傲自大,结果他要被破坏无遗,如同被逐出伊甸园的天使,使他不再有尊荣,甚至要死在众目睽睽之下(16-17节)。
看来,对推罗所能缅怀的,只是昔日的荣光,昔日那胜于天使般的荣光,今日不在了!能留下的,就是如今所唱的哀歌!没有人能自比于神,除非他不想活了!因为这是雅威说的(19节)。
2、遭牵连的西顿和蒙福的以色列(20-26节)
20至26节,论述了完全相反命运的西顿和以色列。
西顿是腓尼基的主要城市之一,位于地中海沿岸,在推罗之北约二十五英哩,它被灭亡是因为瘟疫。他的灭亡与推罗有关联吗?历史中,当推罗灭亡后,西顿开始产生与推罗一样的影响力。在构成对犹大威胁的政治联盟中,西顿好像推罗一样,起到极大的作用,他们也成为犹大的敌人,这应该就是西顿会被灭亡的原因。
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快就会论到被抛到列国的以色列,终有一天,他们要被重新聚合,他们要重建家园(24-26节)。
[1] 在以西结的那个时代,推罗的统治者是以土巴力二世。
03
默想之一
卡森(D.A.Carson)说:美国是幸存的唯一超级强权,因此十分骄傲,如同骄傲的推罗[1]。其繁荣的经济,令人向往,又令人嫉妒和痛恨。如果卡森生活在我们国家,他对美国的批判属实吗?再假设一下,他所说的话,适合于批判俄罗斯、批判英国……,一直可以类推。
假如都适用,那么,这一章对推罗的批判,对今日着迷于钱财的社会和教会,会有什么意义呢?
[1] 卡森(D.A.Carson)著,顾华德译:《为了神的爱,下》(台湾:天恩,2007),页298。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七十七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77篇 | 文本
祷告是心灵的交流,将心事向这位主陈明,祷告有时也是血迹斑斑地呼求,呼求神来看他所面临的困境。
这位祷告者直接说:“我要向神发声呼求,向神发声呼求”。在患难之日的祷告,经常是烦躁不安的,甚至他不住地祷告,终日寻求,也未得到安慰。喜欢优雅的人,在这里要失望了。
祷告也是最具人性的表达,在神面前毫不掩饰那“悲伤”与“发昏”,和彻夜难眠,“无言以对”的情形。尤其是当回忆过去甜美的日子......可是,如今一去不复返了!可想而知,这所带来的被抛弃和孤独感,是何等难以接受!更甚的是,抛弃他的,竟然就是他所仰赖的神!(1-6节)!
这样,另外一个疑问就出来了——神所立的约,还算数吗?恩典,就此歇止了吗?不然的话,神的怒气怎么仍然存在呢?
诗人在苦难时,对神的约,对神的本性,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越是这么问,心境越发糟糕。或许,这就是人常常面对神,尤其是面对上主的沉默之时,所作的最赤裸的剖白吧(7-10节)!
然而,祷告者独到之处就在于:他没有因为自身的困境而成为自闭症患者,也未掉进自怜自艾的陷阱中。因为有一个叙事的文本——“出埃及的事件”,深入到他的思维里。可以说,这个文本救了他,救他脱离了因自我的痛苦所产生的幻觉,和对神信实的质疑。他说:这是我的懦弱,而医治这一懦弱——被痛苦压碎的心灵,其良方是“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的年代”。
出埃及的事迹,那恩典的行动,是神信实的记录,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幻影般的心灵里。对救恩的追忆,也不是缅怀故事,假若是缅怀,又会掉入另一个陷阱——怀旧,而怀旧所能产生的情感是伤感与无奈。然而,诗人对救恩的追述,实际上是重新回顾那不变的圣约,从中看见神的信实。因此,再次获得追随祂的能力(11-20节)。
05
默想之二
对神的救恩的宏大叙事的追忆,是医治“自闭”的良方,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有过相关的经历吗?面对所遭遇的困难,多次寻求,不得门路,多次祷告,也没有回应,情绪糟糕得无法形容,甚至怀疑神,怀疑救恩的真实。而你来到了教会,一听到赞美的歌声,或者,因翻开圣经,忽然好像看到了真相——神那不变的爱,屹立在那里!主是信实的,祂不会将祂的儿女撇下为孤儿。因此,你再次上路,并看到神真实地与困难中的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