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9月8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9月8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经文:《罗马书》14:13-23(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4:13 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
14:14 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
14:15 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
14:16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
14:17 因为 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
14:18 在这几样上服事基督的、就为 神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
14:19 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14:20 不可因食物毁坏 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洁净、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
14:21 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甚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
14:22 你有信心、就当在 神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
14:23 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2024圣灵降临期17|新的生活形态
罗14: 13-23
引言
十四章1「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疑惑的事。」
十五章1「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
从我们今天所读这段经文的上下文看,整个十四到十五章讨论的主题都是跟坚固的人与软弱的人之间如何相处,特别是坚固的人应该如何对待软弱的人有关。
保罗在以弗所书劝勉信徒「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四1)在那里保罗也是劝勉信徒如何用正确合宜的方式活出基督徒该有的生命样式,学习在基督里以合乎真理的方式与人相处。可见,许多时候,基督徒虽然建立了跟耶稣真实的关系,但是仍然会以错误的方式与人相交,造成彼此的伤害,不但不能成为别人的益处,甚至成为别人在基督里长进的绊脚石。
我们今天透过罗马书十四章13-23节学习基督徒相处的几个原则。
一、 基督徒应因爱行事13-16
1、 重申不可论断:
「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13
「论断」这个词在上文1-12节就反复出现,保罗可能针对当时教会存在的问题,提醒所谓的信心软弱和信心刚强两类人,他们之间因着某类所疑惑的事而导致彼此之间错误相待,在第三节特别提到「吃的人轻看不吃的,不吃的人论断吃的人」,虽然经文没有具体说明他们彼此之间的具体问题到底是什么?
但是似乎是和饮食相关,在哥林多书信中我们知道保罗曾经为了他们中间关于祭偶像之物之问题的劝勉,另外对于犹太基督徒来说,他们中间许多人依旧会持守有些食物是洁净的,有些是不洁净的传统。但是这里没有清楚解释他们所疑惑的到底是什么,无论如何,他们在有关饮食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这件事情引起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吃的人容易藐视不吃的人,认为他们不值得认真看待,而不吃的人较容易对吃的人采取吹毛求疵的态度。
所以保罗在经过一系列的劝勉和教导得出的结论就是:对于刚强的人,以及软弱的人他们彼此都不可再彼此论断,而是要选择正确合宜的相处之道。
「定意」与「论断」在希腊文中是同一个字,论断是比较负面的,含义是评判、审定、批评等意思;定意相对是正面的,指经过评判、衡量、比较、审定而选择最好,最适当的行动。保罗重申信徒之间不可再彼此论断,同时劝勉他们应该深思熟虑选择最适当的行动,而这行动就是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
吕振中译本在这里翻译为「碰脚石或绊跌物」。碰脚石或绊跌物一般来说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若严格区分这两个字的话,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作用相似而性质不同的两件东西:碰脚石是在路上静止的一个东西,使人无意中失足而跌倒;绊跌物比较有动感,是一个故意设置的陷阱,诱人陷于罪中。不过更可能这两个词在这里是同意的,起到重复加强的作用。
保罗的意思是不论是软弱的人或坚强的人,我们的行动有意或无意,有时候会成为叫人跌倒的原因,这是我们应当小心防备的。基督徒不但不可彼此论断,更需要慎思自己的行动作为,不能单凭自己以为的对错作标准,也要考虑自己的行动对弟兄的影响。
保罗这样的劝勉并不是否定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让我们看到事实的本相。
2、 认识事实本质
「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14
新译本:「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翻译为「我知道,并且在主耶稣里深信」,保罗在这里以极为肯定的话语表达他将要陈述的观点没有一点怀疑,在理智上他知道,在心灵里他深信。这一切都是基于「在主耶稣里」,这句话在当代圣经译本中翻译为「按着基督的真理」,因为在马可福音七章十九节,主耶稣论道洁净的问题时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而且在使徒行传第十章,彼得在约帕硝皮匠西门的家里,在异像中主对他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另外「在主耶稣里」在保罗书信,特别在罗马书中,常常是指在灵里与主合一的交通。当然这两种意思在这里是一致的,在灵里从主领受的和主耶稣亲自的教训是相符合的。
这个来自主的真理就是「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不洁净的原意是俗的,意思是没有分别为圣的,按着律法是不洁净的,是指礼仪上的不洁净,不是指物质或卫生方面的不洁净。这里所要表达的是凡物都是洁净的,因为神所造的都是好的。保罗原则上同意刚强者的立场,却不赞成他们彻底地运用在饮食上的自由,因为他认为刚强者应该考虑弱者的需要,为了弱者和教会的好处限制自己的自由。
虽然从客观上凡物都是洁净的,但主观上「唯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也就是说即使食物本身并没有问题,若有人良心上使某物对他成为不洁净,那对他来说这就是不洁净了。保罗旨在劝勉刚强者,即便客观上凡物都是洁净的,但不可否认对于一些人来说,他有主观的不洁净。
我们不可否定他内在的认识和领受对他的影响。如果有人认为一件东西是不洁净的,他就不应当吃,如果明知不应当吃仍然要吃,他就是犯罪了。这件东西的本身如何也许不是那么重要,但人吃了自己知道是不洁净的东西,就是存心不顺服神了,这就是罪。所以事实的本相就是:客观上事物没有不洁净的,但主观上有人在内在认识和领受上会认为某些是不洁净的。
3、 按着爱人行事
「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15-16
刚强的人如果坚持在弱者面前吃他认为不可吃的食物,就必然给弱者一种压力,他可能觉得别的人吃而独有他不吃,是不是自己错了;如果要吃,又会和他心里领受的相违背,觉得自己作神所不喜欢的事,如此使他的信心受到冲击、甚至动摇,因而可能跌倒。
保罗劝勉强者,因我们的行动而使弟兄为自己的信心担心而忧伤,这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时说:「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林前八1)爱心应当是基督徒生活的标准和动力,为了坚持和使用基督徒的自由或者权利,而违反了爱心,是不应当的。
况且「基督已经替他死」保罗的意思是:基督既然已经为弱者付出至昂贵的代价,强者怎么可以不愿意为弟兄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因着爱愿意为了弱者限制自己在饮食上的自由,在礼仪律法方面,坚持在外在的表现上运用自己内在的自由,因而造成弟兄在属灵方面的毁坏,就是践踏耶稣基督的牺牲。所以不要因为食物这种事情而影响到软弱的肢体,甚至使其因此而跌倒。
使徒行传十五章记载的耶路撒冷大会,关于外邦人信主是否必须要行割礼,并遵守摩西律法的讨论,虽然在讨论中认定: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徒十五11)。但是最后会议的决议「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徒十五19-20)可见在这个决议中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因着爱考虑到犹太基督徒的良心。
二、 基督徒应权衡轻重17-18
1、 神的国之性质
「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17
在基督徒相交的原则中,除了按着爱心行事,我们还应该明白爱心行事为什么那么重要,保罗在这里强调,我们需要明白神的国的性质。刚强的人不可因食物使软弱的人受到属灵的伤害,从而使自己在饮食上的自由被他们看作是恶事。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保罗在这里的论点是,什么时候刚强的基督徒坚持运用他们可随意地吃的自由,即使是牺牲了软弱者的利益也在所不惜,就是犯了严重的错误:他们高估了无足轻重的食物的重要性,而低估了神国的重要性。
保罗在这里指出,神在他的子民身上的主权的彰显,不在于他们吃什么,喝什么。林前八8「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而神所看重的是公义、和平和圣灵中的喜乐。
公义:是指人在神面前因信得称为义,神透过耶稣基督将祂的义赐给一切信的,无论是刚强的基督徒,还是软弱的基督徒都是藉着信而非其他任何的事物。
和平:是指人与神和好,五章10-11「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不但如此,我们既藉着我主耶稣基督得与神和好,也就藉着祂以神为乐。」这里的以神为乐,就是保罗在这里所言明的圣灵中的喜乐。
保罗在这里突出在神的国最为重要的就是神的国就是神亲自掌权的国度,在这个国度中有份的人自然是已经被称为义,且与神和好的人;同时他们的生命也可以活出正义及和睦的生活,并且有圣灵中的喜乐,成为美好的见证。
2、 讨神讨人喜悦
「在这几样上服事基督的,就为神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18
基督徒的生活方向,正如保罗在其他地方所劝勉的「无论何人,不要只求自己的益处,也要求别人的益处。」(林前十24)
路加福音第二章记载耶稣生命的成长如此描述:「耶稣的智慧我身量,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52)。保罗在这里说:在这几样上服事基督的,就为神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把这两处经文放在一起来看,保罗乃是在劝勉我们,基督徒是藉着变成基督的样式来服事祂,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就能得神和人的称许。所以对于刚强的基督徒,当我们使用我们的自由,我们需要权衡到底什么是重要的,是得自己的欢欣呢?还是讨神喜悦,得人称许呢?
我们在读福音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不喜欢那些法利赛人,但是许多时候基督徒也可能很像他们,会把一些旁枝末节放大。我们见过一些教会因为某些相对于基督教基本要义的毫不重要的事情而分裂。有些教会会因为某些琐碎的事情而决裂,比方礼堂中钢琴放在什么位置,主日是否需要设置爱宴,主日崇拜的称许,选什么样的诗歌等等。太多的时候我们不能正确的权衡轻重,忘记了神国在乎的是什么?忘记了我们事奉的目标是什么?求主怜悯。
我们既然明白了如何权衡轻重,知道在神的国里什么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就应当在基督徒彼此的关系中践行神国度的原则。
三、 基督徒应彼此建立
「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不可因食物毁坏神的工程。」19-20a
1、 务要追求和睦
首先我们在基督徒彼此的关系中要常常追求和睦的事,也就是说基督徒彼此之间,不论是刚强的,还是软弱的彼此之间要和睦共处、和谐一致,例如对强者而言,为了弱者的益处而约制自己在饮食上享受的自由。
和睦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初期教会基督徒彼此之间为了各样的事情就会彼此争执,使徒行传六章记载:「有说希腊化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使徒行传十五章:「有几个犹太人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纷争辩论,」然后有耶路撒冷大会。
这件事之后,就连保罗和巴拿巴因为意见不合,也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十五37-40)
在罗马教会出现基督徒之间的彼此论断,刚强者与软弱者产生彼此的对抗;哥林多教会更是分门结党,甚至有彼此诉讼的事宜;因着吃祭偶像之物产生分歧而引发争论;在圣餐中各不相顾;更是为了恩赐不同而引发彼此之间的混乱;加拉太教会犹太基督徒与外邦基督徒之间的隔阂;腓立比教会友阿爹和循都基彼此不能同心等等。
这些初期教会所记载的事件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从这些失败中学习,和睦不是自然而成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努力追求,愿意放下自己所谓的自由、知识,愿意为了对方牺牲自己才能靠着主的宝血,在基督里达成。
2、 务要彼此建立
「建立」另一个翻译是「造就」,这都是保罗书信的重要观念,这个词在新约出现十八次,有十五次在保罗书信中。这个观念即可用在教会整体上,也可以用在基督徒个人上。在这里保罗使用这个词是指建立个别的基督徒,帮助个人在灵命上成长。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特别是自以为有知识的、刚强的,更应该在其他基督徒生命成长的事上承担责任,愿意为了别人生命的成长付代价: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金钱,甚至要放下自己所谓的自由和权利。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九章论到使徒的权柄,他自己原本也可以享受这些权柄,但他说:「然而,我们没有用过这权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阻隔」(九12)。他愿意为了哥林多教会的益处,为了建立他们而完全放下自己。
保罗在这里向我们表明:神自己、祂的使徒和其他传道人、以及教会所有的肢体,都要竭力一同参与在教会的建造、以及每一个个别肢体在信心与顺服上的建立。我们作为蒙神所爱、所拣选的,我们要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在我们身边的肢体的生命成长上到底做了什么?
3、 切勿毁坏神工
「毁坏」与「造就、建立」刚好是相反的。
「神的工程」:「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10)无论我们作为一个整体「教会」,还是作为一个基督徒个体,我们都是祂的工程,是祂在耶稣基督里造成的。即便是那些在人看来软弱的弟兄,因着神的工作,已经是新造的人(林前五17)。
我们如果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相持不下,因着食物把绊跌之物放在弟兄的脚前,以至于使他跌倒;或者坚持自己的权利和享受而叫对方受损,特别是灵性受伤,这都是在毁坏神的工程。所以对于每一个基督徒来说,我们要正面追求和睦和彼此建立,在负面也要竭力避免毁坏神的工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我们都要约束自己,特别是嘴唇的谨慎。因为许多时候我们和弟兄姐妹随心所欲的交谈,但是由于说话不注意,以至于在言语上造成别人的伤害,甚至叫一些人因着我们离开教会,离开神。
四、 基督徒勿强加于人
「凡物固然洁净,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你有信心,就当在神面前守着。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20b-23
保罗在最后这个段落再次重复前面的论调,所有神的创造都是洁净的,但是对于刚强者来说,若是因着食物叫弟兄因此跌倒,灵性受损,那就是他的罪了,所以对于刚强的人来说为了避免叫弟兄跌倒,最好就不要如此而行,「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林前八13),这是保罗在针对哥林多教会有关吃祭偶像之物所带出的结论,跟罗马书这里是同样的原则,刚强的人若真的从神哪里领受了某种信念,就只管自己守着,不要勉强别人。如果他在自己认为正确的信念上,却不会成为别人的绊脚石,就被神记念,成为蒙福的人。
同时,保罗也劝勉那些软弱的肢体,如果因为看见别人吃了,自己也跟着吃了,但吃的时候心里疑惑,他就要被定罪。信心软弱的人吃了某些食物,他心里会觉得不安,因为他认为这个食物不洁净;对于他来说,他就是不相信凡物都洁净,凡物都可吃的事实,他们的信心不够坚固能相信他们可以不在意旧约圣经的礼仪部分,保罗说,像这样的怀疑者,当他们吃的时候就被定罪了。
保罗藉此劝勉刚强的人,在软弱的人尚未确信他们对基督的信心容许他们可以享受某种自由时,坚固的人不应该强迫软弱的人吃肉或饮酒,或不在意安息日。因为那样做就是迫使他们落入罪中,在他们的道上放一块绊脚的石头。最重要的是要慢慢建立他们的信心,让神的灵光照他们,以至于他们可以刚强起来与坚固的人一起运用基督徒的自由,而不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强加在对方身上。
我们做父母的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常常喜欢把自己喜欢的给孩子,当然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强迫孩子,这东西这么好,你不要多傻 ,甚至有时用父母的权柄强逼孩子接受,当然不可否认有时候孩子接受了,的确享受到益处,但对于一些孩子经历这种强逼反而产生强烈的厌恶感,他不但不能接受,甚至有了排斥心理。
总结:新的生活——为人
一、 基督徒应因爱行事
二、 基督徒应权衡轻重
三、 基督徒应彼此建立
四、 基督徒勿强加于人
代祷事项:
1、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无论何人不要只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林前十章23-24)。为弟兄姐妹祷告,虽然我们在基督里是自由的,但是我们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时要深思,凡事要按着爱人的原则行事。(愿我们虔心祈祷)
2、为弟兄姐妹祷告,我们在基督里应该学习尊重,我们认为好的东西不见得适用于每一个人,也不见得别人都能领受,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人,相信神会在每一个身上成就祂建造的工作。(愿我们虔心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