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9月11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31天前 | 219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祂要喝河水
2. 每日旧约 | 结14章-侥幸的心理
3. 默想之一 | 希望
4. 诗 篇 | 诗55-泄愤
5. 默想之二 | 不一样的祷告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11日 | 祂要喝河水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一十篇5-7节

 

5 在你右边的主,

  当他发怒日子必打伤列王。

6 他要在列邦中刑罚恶人,

  尸首就遍满各处。

  他要在许多国中打破仇敌的头。

7 他要喝路旁的河水,

  因此必抬起头来。

 

省思:

当弥赛亚完成了救赎与审判的工作,

将祂的百姓引向胜利,

陷敌人于混乱,

祂就喝河里的水——此乃更新的时刻:

“有一道河……使神的城欢喜”。(诗四十六4)

 

祷告:

“求神起来,以大能审判世界,

重整这罪恶世界,万国本应归属祢。

伟哉我主,以有力膀臂行奇妙大事;

惟有祢是神,坐在永远的宝座上。”

( John Milton, “ Rise, God, Judge Thou the Earth in Might”)阿们。

 


 

02
每日旧约

以西结书 第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14章|侥幸的心理


十四章,其信息的重点是全书最强烈的声音,多次重复雅威对耶路撒冷的审判是完全不可能撤回的,纵使有挪亚、但以理(不是但以理书的但以理,应该是另一位古人,参结28:3)和约伯三人代求,也不能得到赦免,这三位伟人,也只能因自己的义,求自己的性命免于被屠杀,连他们自己的儿女,都救不了(14,16,18,20节)。


以西结发出这样的信息,起因是一群住在巴比伦的长老,来到以西结的家,他们想咨询:到底他们还要被掳多久才会结束?雅威的拯救需要多久才会来到?或许,他们期望以西结从中调停,恳请扬言要彻底毁灭犹大地的雅威,能手下留情。在这里,或许我们这些读者会有困扰,犹大地不是被巴比伦霸占了吗?为何在这里还请求神手下留情,不要毁灭呢?在这里可以作这样的解释:


在以西结与长老对话的时候,时间是在被掳的第六年,犹大名义上是巴比伦附属省,但巴比伦鞭长莫及,管理还是属于半“自治”状态,尽管混乱,还是有不少的自由。远在巴比伦的长老们,期望他们很快可以回去,重建新的生活。


以西结从雅威那边所得的回话是:责备这些长老的问题:心存偶像!我们会感到很奇怪,这些长老们不是离开耶路撒冷了吗?为什么还被责备说是:将假神接在心中了?


或许,先知是责备他们的无知,对他们自身为什么会被掳、对耶路撒冷为何将要被毁,仍然无知,对他们自身早已病入膏肓的拜偶像习性,没有彻底地醒悟。


所以,以西结会将事实再次向他们陈明:雅威的忿怒已到极点,要使耶路撒冷被恶兽践踏,成为荒凉;要将刀剑、流血、饥荒与瘟疫临到这座城市。可想而知,其灾祸沉重程度到了极点。


最后的一线希望就是这些流亡者[1]或许他们明白其中的原因,想起先知所说的雅威的话(23节)。不过,假如在巴比伦的流亡者不洗心革面,也是死路一条。


[1]犹大国先后被尼布甲尼撒二世掳掠了三次人口,第一次是在主前606年,第二次是主前597年,第三次是主前586年。




03

默想之一

 


下面的例子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成绩不好,遭到老师和家长批评的孩子,迷上了网络游戏,有时一打就是整天整夜不吃饭。小孩为什么会这样呢?知道错了,却无力改错,甚至错上加错呢?


这种情况与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人有共同性:他们知道因为犯罪而被掳到巴比伦,知道耶路撒冷最终要遭遇更惨烈的命运,也听了雅威向以西结所言的审判是何等严厉,但他们仍然心存幻想,对悲剧的未来,仍然抱着侥幸心理。


说穿了,对上主仍然缺乏畏惧,对自身的恶习,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对其所带来的危害,仍旧缺乏足够的警惕。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并不具备这种认知和胜过罪恶的能力。


不单是迷上网络游戏的孩子,也不单是落入偶像崇拜恶习的以色列人,也包括今天的我们。我们哪一个人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和抗拒罪恶的能力呢?


对于你来讲,要从深陷其中的习惯和罪恶中出来,希望会在哪里呢?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55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55篇 | 泄愤

 

“疏离—归回”是流离诗的特点,它按着神所立的约作为基本框架,先是陈明眼前的境况,最后回到神的拯救中来。而且,这类的诗歌,在诗篇里占了不少的比重,它一再地鼓励历世历代的祷告者,以最真实的面貌,来到聆听祷告的主面前,哪怕你带着愤怒,甚至是仇恨。一旦你相信这位神有权、有公义处理你所面临的一切,你的祷告,将产生果效,你也将被转化。救恩不但要救赎你脱离险情,救恩也要改变你的秉性。


1-3节:祷告者直接而迫切,他要求耶和华这位立约者,不要隐藏而不听他的恳求(1节),因他眼前所面临的压力难以承受(2-3节)。他在神面前如此恳求、哀求、唉哼,将最悲伤的情感流露,也痛斥使他饱受冤屈的敌人;他亦期盼神采取行动,按公义报应,追讨罪孽。他这样做,使情绪得到了些许缓解。


4-8节:祷告者面临的情况更为恶化了,如今,死亡的恐惧如浪汹涌而至,使他无藏身之处,他希望自己像鸽子一样,能逃离现场,找个歇息之地。


9-15节:然而在现实中,他完全无立锥之地,恶人招摇过市,愈显猖狂,那善良的人无权无势,完全没有出路。连原来曾经与他在神的殿中,一起敬拜的朋友,如今也变节了。这种打击可想而知了,他的心灵深受伤害!


16-21节:所以,诗人恨之入骨,祷告中说:愿死亡忽然临到他们,愿他们被活埋……。当他如此泄愤之后,信心也有了转折;将这一切在神面前陈明、诉说之后,心境也渐渐地改变了。这种信心的经历,也是最人性的显露——痛苦、整日的哀叹、向神哀求、泄愤,愿神苦待那些——“不守信用、背弃朋友、油嘴滑舌,口蜜腹剑”的敌人。在他看来,公义的神难道会放过他们吗?

22-23节:经过这一番的申诉,祷告者似乎从病苦中得到了解脱。痛苦的经历,也成为使别人得益的经验:

1、人生的重担,可以卸给雅威,因祂如父母一样抚养你、也使你不至动摇。

2 、祂也必追讨恶人,使他们半路夭折。因为公义的神,必按公义行事。

3、他也坚信,无论人生到了何等地步,都要坚定地信赖神。



05

默想之二



 54-55篇都是哀歌,是在苦境中向神申诉的状词,表现了祷告者赤裸裸、甚至极其粗鲁的情绪。你尝试过类似的祷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