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31日 | 旷野变为水潭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七篇33-38节
33 他使江河变为旷野,
叫水泉变为干渴之地,
34 使肥地变为碱地;
这都因其间居民的罪恶。
35 他使旷野变为水潭,
叫旱地变为水泉。
36 他使饥饿的人住在那里,
好建造可住的城邑,
37 又种田地,栽葡萄园,
得享所出的土产。
38 他又赐福给他们,叫他们生养众多,
也不叫他们的牲畜减少。
省思:
河流或可枯干,
沙漠或会开花。
我们眼前所见的世界,
既不是一种幸福的保证,
也不是一种绝望的宣告。
我们赖以存活的稳固根基,
并非我们所踏的土地,
而是我们所信靠的神。
祷告:
伟大的神,
我既不神化、
也不轻看祢所赐的这片土地;
不奉河流为神,
亦不视沙漠为鬼。
我愿在美好之地享受祢的慷慨赐与,
在艰苦之地遵守祢的旨意,
按照祢在耶稣基督里的
引领和赐给的能力。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以西结书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西结书》第3章|奇特的装备
三章继续二章的蒙召叙事。当以西结被要求吃进这些令人“哀号、叹息、悲痛的话”之后(2:10),他的口中觉得甘甜如蜜(3:3节),为什么吃了写满了令人痛苦的话的书卷,会如此甜呢?看来,尽管是在审判之下,仍然有超越痛苦的可能。关键这是出于雅威的话,以西结一再被要求,必须忠诚于雅威的话,把祂关于审判那些流放于巴比伦百姓的话,当做生命之粮来对待,把它当做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来看待。
尤其是,当他被差遣到百姓中,遭到拒绝之时,必须坚持。要相信:雅威会赐给他力量,在这场硬碰硬的斗争中,雅威也要使以西结成为坚强的人。尽管以色列人额坚心硬,顽梗抵抗以西结,而雅威要使以西结成为比他们还“硬”的人,用来对付这群悖逆之徒(7-10节)。
之后,雅威的灵举起以西结,于是,以西结听到了颂赞神的声音,原来这是奇异的活物所发出的声音(12节)。当以西结看到这活物的翅膀,和活物所驾乘的轮子之时,他感到悲苦和激愤,也得到了从雅威而来的力量(13-14节)。他来到迦巴鲁河边那群被放逐的人当中。在八章3节,这等情形会再度出现,那时,雅威的灵在异象中又把他送到耶路撒冷,去观看耶路撒冷现今拜偶像的情况。
在这里,我们先需要有基本的观念――以西结是针对被掳于巴比伦的人讲话(9-11节),他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守望者,因为在巴比伦,很容易失去异象,被异教世界同化!而一旦失职,这些子民也将再度陷入灾祸中,他必须为子民的结局负责(16-21节),这也就是以西结会成为哑巴,需要等雅威的许可,才能开口的原因(25-26节),因为这异象有定夺生死的能力。
03
默想之一
雅威提醒以西结,他所面对的听众,几乎不会听他所传的信息,即使有,也只是个别的信徒,那他必须顽强不屈,才能去应对顽梗的百姓。因此,他过得十分孤独,百姓认为他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有妄想症,所说的话也近乎神神叨叨,不足采信。
他奇怪的躺卧(4:4-5),在房子的墙壁凿洞(8:8,12:5),在妻子去世时几乎瘫痪(24:18),他多次在灵界游走(8:1-4),他看见许多怪异的活物(10:20),还有污秽的粪便(4:12),听到水说话(1:20-21),一些色情的意象(16:7)。还有很多很多的意象,令人感到怪异或感到不堪。
作为基督徒,在不信主的家人或朋友间,肯定也会有类如以西结一样的经历,被认为是行为举止和言语怪异的人。甚至有时在教会里,信仰认真的人也会遭到别人的误解,他的有些言辞和行为令人费解。当然,这里不是说,一定要让人感到“怪”,才表明信仰认真,这里的重点是:有时信仰的独特性,往往会令常人难以理解。而坚持信仰的人,必须过这种孤独的生活。
你有过类似的遭遇吗?
04
诗篇及简释
诗篇 第三十九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39篇 | 管教
假如决定要过一个祷告的人生,不见得就会百事顺心,毫无疑惑。39篇让我们看到,祷告者非常困扰:为何神对脆弱不堪、转瞬消失的人,要严加管教呢?
他于是倍感压抑,情绪高昂。不过,提醒自己,还是约束自己,等到无法抑制之时,再说吧(1节)!
情绪真有忍不住的时候!压抑,不见得每次都有用(2节,和合本:连好话也不出口),反而,经常会徒增许多愁苦。他积压了一肚子的火,话语终于如火焰一样冒了出来,怨气,他怨气十足!(2-3节)。
不过,他又迟疑了,还是求神让他在这事上学功课(4节)。他的意思似乎是,努力面对糟糕的事实,并视为这是神所命定的事,且以祂的眼光来看这些事,从这些痛苦的题目里,学到该学的功课。从稍纵即逝的、并苦短的人生中(译为“虚幻”),以及一切地上事物皆有毁灭的现实中,洞悉一些人生的真谛!
他发现:生命中有一堵墙,无法逾越,就是“如何面对上主”!当他向神呼求,没想到却得到这样的结论:原来自己身受的灾祸,是出于神严厉的责罚。那么,自认为自己是无辜者,但也有可能是犯罪者!
实在是这样,世界上每一桩不幸的事件,又有几个人是完全无辜的呢?祷告者经过祷告、深思之后,有了更深度的领会——他能无愧地面对神吗?反而,他深感压力:怨气所流露出的自义和自怜,是何等地得罪神,甚至要遭神的审判(7-11节)。
不过,最后,他的信心还是流露了出来——神既然能审判人,也能听人祷告!所以,如今他无论处于什么处境——被处罚、被放逐,他都有信心呼求神,求神听他的祷告;也无论他犯了什么罪,他都还有勇气向神祈求,求神能够宽容他,并赐给他有出头之日(12-13节)。
05
默想之二
你有过和祷告者类似的经历,深感自己是无辜的、被害的或是被冤枉的?你在这种非常糟糕、又自义的光景中,来到神面前,之后,方知自己也在罪上有份,最起码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纯洁”。
于是,你发现——原来的控告化作了祷告,原来的自怜化作了自省,原来的自卑化作了再次向神寻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