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4年降临期15|顺服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48天前 | 21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年降临期15|顺服
罗13:1-7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8月25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8月25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4年8月25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罗马书》13:1-7(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 神的.凡掌权的都是 神所命的。

2  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 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

3 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么.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

4 因为他是 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的佩剑.他是 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

5 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

6 你们纳粮、也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 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

7 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





2024圣灵降临期15|顺服

罗13:1-7


序言


“教会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国家提出政策建议,而是要体现一种不同的政治型态,使世界看到一个充满真理的政治,因此世界被改变。我们一周又一周地,在礼拜中听到重复的故事;神圣的以色列人和神圣世界的故事;应该被记住、应该呼吁、应该呈现,并要实践的基督复活的故事;也应该在我们的社区和邻里中展现的故事。


在这种过程里,我们宣告所有的地方都是神圣的,特别是那些在外围和边缘的居所,因为基督格外显明在他们中间。我们进行战争,但并非针对民族、国家,而是和“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争战(弗六12)。这是因基督的力量(原文是透过在圣餐礼的基督力量),呼召我们实践祂的事工,因着基督,我们被呼召向这世界体现祂的生命”[1]。


我想以上的表述,与保罗这段劝勉罗马信徒,要来“顺服”在上掌权者的经文目的一致,他希望罗马教会,能展现出与帝国及以色列世界不同的“政治形态”。我们今天来仔细思想这段充满争议的经文。


一|政权,不神圣(1节)


首先,保罗对罗马信徒说:对人间的权柄需要尊重。从理论而言,在上有权柄的,指的是有公共法律权力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帝国的各种职能机构,和所委任官员所拥有的各种权柄。保罗认为,“无政府”不是弥赛亚的群体所鼓吹的思想。


保罗的理由是:所有权柄都出自于神,神是所有权柄的源头。这点十分重要:帝国政府,和所有法律部门,以及所有职权部门和个人,包括皇帝,也不是权柄的源头。若没有神,就不会有公共法律权力,如果你承认有公共法律及其权力的合法性,就必须将权力的源头归给上帝。如果将法律让位于某个人或某个特殊阶层,那么上帝就退位了。这样看来,人间的权柄是有限度的,皇帝也好,帝国的各种官员也好,保罗认为人间所设立的所有制度,其权力都不具有唯一性。尽管皇帝自认为、也鼓吹自己就是权柄的唯一者。但他们并不是权力的终极者,虽然他们时常表现出像是这么回事。这种权柄来源论,基督徒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皇帝的权力会被取代的。


所有权柄的终极源头是上帝,并不表明上帝直接把权柄委任给任何一个权力机构和个人。就好像某个国家的宪法,在理论上,是所有机构和个人权柄的源头,但在实际经验中,不等于宪法直接给执法部门和个人地位和权柄。并不是说,所有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他们所谓的奉公执法,都具有宪法精神,甚至,他们有可能会滥用职权,违背宪法的精神。


保罗希望罗马教会的基督徒在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的同时,也需要具备基本的意识:在现实的经验中,帝国所有的权柄都是有限的,不能像尊崇上帝一样,尊崇他们的权柄;尊重政府但不遵崇和盲从。更何况,罗马皇帝认为自己权力是来自宙斯,相信上帝是宇宙统治者的基督徒,难道不该质疑皇帝的权柄吗?相信终有一天,天上、地上所有的权柄都将归到基督身上的基督徒,难道不该视地上的政权是有限的吗?罗马和平祭坛博物馆里的“奥古斯都和平祭坛”外墙东墙上有幅浮雕,是罗马诞生的描述:浮雕中间的那个是和平女神帕克斯(Pax),或大地女神特拉斯(Tellus),她抱着两个小孩。这两个小孩深情地望着女神,视她为母亲,他们就是罗马的缔造者罗慕路斯(Romutus)、雷姆斯(Remus)[2]。旁边围绕女神的两个裸女,一个踩着鹅,一个踩着海蛇,代表着大自然。


这里的意思是:神圣罗马来自于和平女神,她的昌盛和祥和来自于大地女神。要知道这个祭坛是在公元前13年7月4日由罗马元老院修建,以庆祝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从西班牙和高卢凯旋的。这种和平/平安藉的是军事;这种繁荣昌盛的象征,靠的是强大的殖民野心;这个“罗马梦”靠强权的政策得来。而这一切,得到了诸神的首肯和眷顾。试想,保罗会认为罗马的政权具有神圣性吗?


接着,保罗举出要尊重政权和官员的理由。他说:因为他(这些官员)是神的差役,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的佩剑,他是神的佣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3-4节)。是什么意思呢?无论是哪一个政府,只要它具有公共性,它们的政府及其官员,有正面的价值和功能,它们的官员有教化的任务,赏善罚恶的责任。这种具有公共性的政府,有可能是被推翻前的政府,也有可能是革命的队伍,比如没有被民国取代前的清政府,和取代了清朝的民国政府。


保罗所说的:“政权及官员是神的佣人”,是从理论而言,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有时权力机构和官员,是恶仆人,而保罗对这种不好的政权组织,当怎样去面对,并没有详细处理,对那些滥用权力、伤害百姓的政权该怎样面对,他没有多说。毕竟,保罗在写作罗马书时,尼禄还没有开始逼迫基督徒,他对尼禄皇帝还没有太多负面的经验。但他并没有认为罗马政府,就是权力的正面代表。甚至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保罗对罗马政府的职能,不会完全信任——在使徒行传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成熟地面对当时各样的政权。另外,我们从他一开篇就谈到——具有“反帝国神学的福音”,以及他所描述的耶稣所受的冤屈,和他自己在各级政府当中的不公待遇,他对罗马政府的态度,不一定是正面的。称之为“佣人”和“差役”,就意味着,罗马皇帝及国家意志,并没有神圣性,也不具绝对性。要知道,在当时罗马的社会语境里,佣人就是奴仆,并没有社会地位。


二|顺从,但不盲从(2-4节)


因此,这些经节,不是叫基督徒盲目服从政权组织,以及它所下达的每一道命令。尽管许多人滥用这段话,并用来控告基督徒的良心,但不加思考和分辨的态度,实在不足取。包括新教的祖师爷路德和加尔文,他们对这段经文的解释都是不理想的,甚至是误解了十三章的意思。路德认为:基督徒是天上的国民,只有属灵上的责任,没有属地的责任,他认为应该让世俗的政权,去管理属地的国度,而教会不要混淆了神所建立的教会。地上的政权用的剑(军事或其它的力量)来统治,而教会以神的道为剑来统治。路德的这种“属天”与“属地”的两国论思想,支持了魏玛政府和纳粹政府的极权思想,包括对犹太人种族大屠杀的极端罪恶的行为。其实,路德并不是一个完全不依靠权力的人,反而,他的改教运动能够成功,主要因为依赖德国当时帝国的选侯腓德烈。他认为当时的教皇及领导下的教会,腐败、无能,而腓德烈,早就想从罗马帝国独立出来。路德因此按照他自己的经验,尤其是自己所得到的好处,来看待腓德烈的权力机构,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会斥责因生活贫困而起义的农民组织。


加尔文虽没有按照路德两国论的思想,来看待地上的政权,而他过分从历史文法的角度,来解释这段话,他认为,保罗的意思是地上政权是神所设立,是用来使人得福的。换而言之,只要政府的管制符合一定标准,这个政府,可以说已经具备神圣的认可了。他的这种思想不但影响了瑞士、荷兰,甚至影响了美国的清教徒传统。他所说的表面上符合保罗的意思,但他没有从罗马书整卷的主旨来解读这段,也忘记了政权有罪恶的一面,尽管他特别强调“罪人”的教义,对政权还是过分乐观,以致缺乏批判性。


事实上,自宗教改革以来的数百年,发生在“基督教国家”不断重复滥用职权、导致屠杀、侵略等悲剧,已经使我们不能相信路德、加尔文及他们的徒子徒孙们对这段经文的解读了。很多时候,就像魏玛政府和纳粹政府一样,谎言会借用敬虔的态度,结合“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来为恶行开脱,那些因信息闭塞不知真相、却又懒于思考的信男善女,在一些著名的教会及政治领袖那口若悬河的演讲和操控中,失去了识别政权的邪恶和不义的能力。纳粹时期,一个浸信会的牧师,曾这样称赞纳粹政府:


“身处一个没有出售色情刊物、没有上映讲述帮派电影的国家,真让人舒了一口气,这个新的德国,烧毁了大量败坏人心的书籍和杂志,同时也烧毁了犹太人的书报”[3]。


香港学者孙宝玲对此作出评价:一个关心性道德和有条不紊的生活,高过一切的浸信会牧师,一个不抽烟、不喝酒,要求女性庄重自守,严禁色情刊物、指责同性恋的政治领袖,能坏到哪里去呢?然而,他的道德关注,遮蔽了他的眼睛,使他无法渴慕更大的善和公义,不能发觉更大的邪恶和暴力[4]。


三|顺服,为了追求更大的善(5-7节)


所以,我们作为上帝的百姓,有责任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活出神才是终极的掌权者;顺服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善。保罗说:这些掌权者,其实质是神的差役,神的主权才是我们终极的参照,因为没有一个权柄不是出于神,说白一点,意思就是:没有一个政府或权柄可以独立于神的审判之外。故此,他劝勉的重点是,作为耶稣的门徒,需要活出更大的善。他在5至14节,作出相关的劝勉,要他们为着良心之故,尽国家的各种义务(5-7节);要爱人如己(8-10节),努力明白世界真相并要具备末世论的时间观念,将基督临在这个黑暗世界的事实活出来,活出这种以基督为主权、不断与黑暗的世界对抗的“国度意识”(11-14节)。


看来,保罗并没有要求信徒,不分青红皂白的盲从,或不分是非,不讲公义,对政府唯命是从、唯权是遵。尤其是,活在罗马这个偶像世界、以及皇帝自称为神(或神子),要人每年都在他的像前鞠躬、膜拜,以示忠诚的处境下,信徒的日常社交生活,挑战是极大的,对他们尊崇独一真神、过与世有别的生活是极其不容易的。比如,在当时,对于生意人而言,他的社交场所就是庙宇,庙宇里也可以摆设宴席。那里有偶像、有庙妓、灵堂等各样东西,这些地方也摆设了象征着帝国权力的皇帝的神像。假如你要与非信徒做生意,就得进庙宇,这不是像今天人所面临只是宗教上的选择,而是与爱不爱帝国,对皇帝忠不忠诚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会遭遇政治逼迫。


今天,我们期望属于基督的群体,能带着爱的标记活在世上为基督做见证。但我们可以怎样定义这种爱呢?上周的信息,告诉我们,我们要作智慧人——要爱慕真诚,要弃绝邪恶。今天的经文,也是智慧之言,叫我们在无法避免的政权底下,该怎样有智慧地见证造物主才是权力的源头。不过,尊崇上帝并不是反对地上的权威。反过来也需要谨慎,在坚持爱人如己的同时,不可向滥用职权者妥协而违背良知。因为我们有责任追求更大的善和公义。试想下,在帝国语境下,持守基督信仰,活出爱与顺服的生命特征,和我们今天有相同或不同之处吗?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以下是普世教协关于如何面对政教关系的宣言(博塞政教关系宣言):


1、教会如果随着属世政权的目标和意念在起舞,就是让自己活在追逐自我使命感之中。

2、教会如果只躲在追求属灵的清高气氛里头,却不愿意参与社会的政治发展,就是活在消极冷漠之中。

3、教会应当在正确认识福音的基础上,评估各种政治性的决策与计划中的方案,以批判的眼光、建设性的态度,来和台面上的权力进行合作。

4、教会有可能至终必须抗拒属世的政权。在特定的情况下,教会有义务作抗拒,但这样做不是为了要毁灭。采取抗拒的态度,不仅是为了服务社会,甚至也为了服务政权,因为属世政权,也是被呼召来成为上帝以及众人的仆人。



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 1892-1984)



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 1892-1984)曾说过:

起初他们(德国纳粹党)追杀共产主义者,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向我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无论是普世教协的宣言,还是马丁.尼莫拉的话,最起码在提醒我们,不问世事,和对政权不加分辨都是有违圣经,及灭没教会使命的,与基督徒该有的“良善、爱、与公义和正直”的生命形态相违背的。



[1] “布莱克威尔等的政治神学”,Peter Scott、William T Cavanaugh编,404。

[2] 罗慕路斯(Romulus,约前771-717)、雷穆斯(Remus,约前771-753),罗马神话中罗马的奠基人。

[3] 转引自孙宝玲著:《佇候时光——罗马书品读》(香港:德慧文化,2020),页273。

[4] 同上。


  


代祷事项:


1、求主赐下亮光,使我们这些愚昧的人通达,使我们能晓得关于政权的圣经真理,使我们能够秉持顺从而不盲从的态度,尊主为大(愿我们虔心祈祷)


2、求主赐下智慧,使普天下的教会能见证造物主才是权力的源头。不随着属世政权的目标和意念起舞,也不只躲在追求属灵的清高气氛里,能以批判的眼光、建设性的态度,来看待权力(愿我们虔心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