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8月25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48天前 | 262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招聚我们
2. 每日旧约 | 哀2章-虽死犹生
3. 默想之一 | 无论境遇,皆诚对上
4. 诗篇 | 诗33篇-美歌
5. 默想之二 | 敬拜祷告的内容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25日 | 招聚我们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六篇47-48节


47 耶和华我们的 神啊,

求你拯救我们,

从外邦中招聚我们,

我们好称赞你的圣名,

以赞美你为夸胜。

48 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

从亘古直到永远。

愿众民都说:阿们!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省思:

一个人身处充满罪恶的文化中,

不能(像彼拉多似的)独自洗手了事,

或藉着一些想象中的洁净仪式

将自己分别出来;

只能以祷告为众人代求神的怜悯,

并为自己所获的救恩感谢神。

 

祷告:

主耶稣基督,

祢为了免除我因罪必死的命运,

而负起了一切的罪。

“如今……就不定罪了”(罗八1)。

我称颂祢无畏的怜悯。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耶利米哀歌 第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耶利米哀歌》第2章|虽死犹生


1至12节,令人不能释怀的是,耶路撒冷如今所遭遇的惨状与凌辱,是因雅威的怒气,因为在以往的日子,衪只会对以色列的敌人发怒。如今,雅威却用以往对待敌人的方法来对待曾经的情人;向旧日的朋友宣读讨伐檄文,对耶路撒冷这以往的圣城宣战,而且发出圣战。


如今,举国上下全部瓦解溃败,人从极高之处被摔下,粉碎了(1节),又如一切防卫系统全部瘫痪,只能眼睁睁地被敌人血洗(2节),没有招架之力(4节),敌人火烧宫殿(5节),攻破城墙(8节),连代表着最坚固的保卫系统――与神会晤的聚集处都被毁坏(6节),被丢弃了(7节);举国上下从王到首领、祭司与先知(9节)也都被瓦解了;从软件到硬件(7-9节),从原先的稳妥到如今都成了幻灭(9节,从先知的异象中看出),从官长到民众,已彻底被毁灭了(10-11节)。


在12至22节,诗人表达自己的悲痛。他看着全城幸存的男女老幼,都在哀哭,甚至有人在临死前,希望能得到一丝缓解――他在母亲的怀里将要丧命,对母亲说“谷、酒在哪里呢?”这种临死前希望能吃上一口,喝上一口的情形,更显悲伤(12节)!


这位充满悲情的诗人,想尽一切办法安慰这些痛苦与失落的百姓,但这些百姓的伤口如海一样大,岂能得到安慰呢(13节)?


诗人也在悲中生怒,因为是先知和领袖们,使百姓走迷了路,违背了圣约,导致今天的悲惨后果(14节);使他们遭到万人讥笑(15节)和欺负(16节),也被雅威咒诅(17节)。


第二首跟第一首的最后那里一样:自18节开始转入祷告与哀叹,盼望神能听见哀声(18-19节),看见苦情(20-21节),转回怒气(22节)。……就此为止,仍然没有回音……这更显得失落和忧愁,假如全然没有了希望,那就作罢,但经历浩劫和死亡的耶路撒冷,犹如一个濒死的妇人,却仍然活着。这不是更为痛苦吗?



03

默想之一


哀歌,在上主面前流露出不加掩饰的真诚,甚至对上主的不信任,以及对上主的控诉,哪怕他们在祈祷,也不是很信任地祈祷。尽管在第三章有些信心的宣告或流露,但也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在类如濒死状态时,人的信仰和情感是极其不稳定的,也不一定可靠。


这点对我们今天很有意义——信仰并不是要求我们只能有一种面向——绝对的道德主义,不容怀疑的僵化性思想。生命本身就有不稳定性,容让我们反复及有困扰。当然,那种信心满满的宣誓,是会占据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但哀歌让我们看到——这不是必须或必然的。无论在什么样的光景之下,我们都可以对上主完全地真诚流露。


试分享:你有过这种虽死犹生、虽生犹死、欲罢不能的痛苦经历吗?在那时,你的信仰、你的情绪会怎样呢?




04

诗篇经文及简释 

诗篇 第三十三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33篇 | 美歌


本诗犹如一位司仪在会中,字正腔圆地朗读他对神的颂词。


他首先呼召听众,要用所有的乐器,献上最好的技术,配合洋溢的感情,和洪亮的歌喉,来赞美雅威(1-3节)。


他的理由充足,因为雅威的言语掷地有声,祂的性情诚实仁义(4-8节):


1)祂将慈爱如撒雪雨一般,铺盖大地,恩泽四方;


2)祂以命令来孕育诸天,看来一望无尽的天际,并不是不受约束的;


3)那些充满于天地的所有之物,也都是出于雅威口中的气;


4)还有那汪洋的大海,雅威将它收集,如装进瓶里和放进库房一样。


在这位美歌者看来,以恩情创生宇宙万有的上主,理当受所有的受造物的敬畏,也当受世上所有居民的惧怕。


美歌者也因着雅威对万邦的筹划而颂扬祂(9-12节):


对于世上的列国,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到底是要按自己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符号系统而生活?还是要按着雅威的旨意而活呢?这两者的结局,截然不同,是归零与永远立定,失效与万代常存之间的差别。


列国的悲哀也在于:他们终日筹算,时常计划如何发展自身势力,实际上就是将自我偶像化。而这种行为的结局,最后是“机关算尽”,自我毁灭。


而有另外一种民族,他们被称为“有福了”!因他们将自我的命运,并入雅威的计划中,最后被雅威拣选为自己的产业。


这位美歌者,也因雅威所施行的审判而高歌(13-19节)


雅威使那些逞军事能力的列国君王的作为,成为枉然。而祂却看顾那些敬畏祂的人,和愿意活在祂的慈爱之下的人,使他们的命不被死亡限制,也使他们在饥荒中也能度日。


最后,这位礼仪者发出邀请(20-22节):


要所有在场的人,同心来崇拜雅威!并因祂而欢喜,以忍耐及快乐来回应祂,以祂的名作为倚靠。





05

默想之二


以什么为喜悦、为乐,就是以什么为价值。本首诗对雅威发出敬拜的理由有三,思想你的祷告,你有过类似的述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