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4圣灵降临期12 | 警告教会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69天前 | 18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圣灵降临期12 | 警告教会
罗11:11-24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8月4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8月4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4年8月4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罗马书》11:11—24(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1:11     我且说、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么.断乎不是.反倒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

11:12     若他们的过失、为天下的富足、他们的缺乏、为外邦人的富足.何况他们的丰满呢。

11:13     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敬重原文作荣耀〕

11:14     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

11:15     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 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么。

11:16     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

11:17     若有几根枝子被折下来、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一同得着橄榄根的肥汁.

11:18     你就不可向旧枝子夸口、若是夸口、当知道不是你托着根、乃是根托着你。

11:19     你若说、那枝子被折下来、是特为叫我接上。

11:20     不错.他们因为不信、所以被折下来.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惧怕。

11:21     神既不爱惜原来的枝子、也必不爱惜你。

11:22     可见 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长久在他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

11:23     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为 神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

11:24     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何况这本树的枝子、要接在本树上呢。





2024圣灵降临期12|警告教会

罗11:11-24


序言|心胸


在十一章,保罗通过讲述对犹太人现今仍在被掳中,和未来一直有余民进入、由弥赛亚耶稣所建立的外邦和犹太合一国度的现实,来提醒罗马教会中的外邦基督徒,要去除身份的优势,接纳犹太基督徒,也提醒教会中的犹太基督徒,要接纳未信主的犹太人,尤其是在革老丢命令之下,被驱赶出罗马、后来又在尼禄时期归回罗马的犹太人。他们只有具备这样的眼光和心胸,才有可能支持保罗向西班牙宣教的事工(15:23),落实上帝全球合一的福音异象。在十一章11至24节,保罗分别以非基督徒的犹太人,和外邦基督徒在神救恩中的位置,来作为理由,并以此来劝导外邦基督徒,和犹太基督徒,他们要努力接纳非基督徒的犹太人,促使这些尚未信主的犹太人,进入到原本就属于他们的神的家里[1]。


一|犹太人的位置(11-19节)


在11至19节,保罗说,原先无缘于神的外邦人,因犹太人的失落而得救,那么,原先就属于神的百姓的犹太人,他们更不可能被神遗弃。他在罗马书开篇的一至三章就说:外邦人和犹太人都遭神的定罪[2],没有人在神的救恩上,会更加有优势。对他而言,以色列犯罪,正是神拯救外邦人的机会,神定意将人的作孽、人的邪恶转化为祂其妙的作为,如同十字架——复活这一格式,人定意将耶稣钉死,神却将祂复活。以色列定意悖逆,失落了作外邦人的光的使命,神却将这个糟糕的现实,转化为救赎外邦的机会。


甚至,保罗以自己崇高的使徒身份担保,他向外邦宣教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动他的同胞发愤,促使他们反省自身,以致来接纳弥赛亚耶稣,并落实了外邦人的光的应许。


既然犹太人的过失,都能达成神的旨意,使落入罪恶的外邦人蒙恩。那假如有更多的犹太人蒙恩(富足),那岂不可以更快地促使全球的合一,使上帝旨意得以圆满呢?看来,就必须重视犹太人在神的救恩计划中的重要位置。他用了三个比喻来加强他的论据:


A、麦面

保罗先引用民数记十五章17至21节中的吩咐:以色列人以初熟的麦子磨面献给神,意味着所有的收成都是圣洁的。如今,已经有犹太人已经献给了神,比如他自己作为十二支派中的便雅悯人,蒙了拣选,就是余民的典范!


B、新苗

另外一个比喻——树根,这比喻来自以赛亚书中树墩子的比喻(赛11:1、10),用这个比喻来形容耶稣,祂被称为耶西的苗裔,是圣洁的(参太1:1、2:23、路2:11)。保罗的意思是:如今已有一个以色列人成为了树根。那么,蒙神拣选的余数,将连在这根上的树枝,也成为了圣洁。


C、嫁接

延续上面树根的比喻,保罗用犹太人非常熟悉的橄榄枝这个比喻。不过,保罗有可能是想让人与创世记洪水时挪亚所作的事情作关联,挪亚将鸽子放出去,鸽子叼回来了一根橄榄嫩枝,表明了洪水将退去了,世界将有了新的开始。保罗将外邦人比作是被接到橄榄树上的枝子,以此来象征,一个全新世界的开始。


这个橄榄枝的比喻,其实也略带讽刺,说是坏的枝子(外邦人)接到好枝子(以色列人)上面。实质上,也是在提醒外邦信徒,他们原属卑贱,因以色列神的怜悯之故,通过新苗(耶稣),和麦面(类如保罗一样的“余民”),像野橄榄枝接到橄榄树上,获得了在神家百姓的身份。故此,他们应该摒除种族差异,与犹太基督徒合二为一,接纳犹太人,包括那些被罗马政府排挤出去的犹太人。毕竟,以色列人属于被拣选的群体,他们在神的面前地位依然崇高。当然,保罗并没有说:每一个犹太人都是橄榄枝!要生在树根上的,属于耶西的根的才是。显然,轻忽甚至拒绝非基督徒的犹太人,是违背上帝的心意的,仍然陷入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泥潭里。


二|外邦基督徒的位置(20-24节)


有着大量外邦人的教会,在上帝救恩计划中的位置,并没有取代以色列,新约也没有代替旧约,神与以色列所立的约持续有效。不过,与以色列所立的约已更新了,对妥拉的忠诚,需要换成对弥赛亚的忠诚;神子民的群体,如今包括蒙召的外邦人与犹太人。因着弥赛亚耶稣的工作,神通过余民来实现亚伯拉罕之约,使更多的以色列人,归回到神的家里的时间拉长了,方式也改变了,如今出现了一个现象,犹太人与外邦人一同进入这弥赛亚的家族。而有些则仍在被掳中,还没有回到耶稣基督所建立的神的家,有些人会在未来成为基督徒,有些则不会。


目前,外邦人在教会中在数量上超过犹太这本来属于神的百姓,这也使在对全球宣教的努力上,有效性增加,他们在上帝救赎计划上也有着不可被取代的位置。不过,他们不要自夸,不要因为自身在落实神救恩的使命上,暂时取代了以色列,而忽视那些还没有进入神国度的犹太人,反而要有惧怕的心灵。犹太人因悖逆自义,失去了向全球宣教的使命,神因此将赋予她的使命暂时性地挪去,把恩慈给予外邦教会,作为祂旨意的表达。但如果罗马教会缺乏对神惧怕的心灵,祂也可能会将他们如同树枝砍下一样,挪去赋予他们的使命。神既然可以给他们位置,也可以废除他们的位置。就好像神既然可赋予犹太人使命,也可挪去他们的使命一样。任何一位因自己在神的救赎历史中,所占的角色为傲的人,都严重偏离罗马书向全球合一宣教的主旨。


基于此,无论是外邦人基督徒,还有被称为是上帝余民的犹太基督徒,都不应该骄傲,反倒要因神的智慧和奇妙而感恩,并积极进入这群体,彼此相处,一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你,帮助非基督徒的犹太人,进入这弥赛亚耶稣所建造的、超越种族的新国度。


三|问题与提醒


今天,我们对犹太人在耶稣基督救恩上的位置,保持怎样的态度,才是合乎真理呢?另外,神会使每一个犹太人都得救吗?通过这些思考,对我们又有哪些提醒呢?

先来看,在历史上,对以色列命运的四个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认为以色列人被神放弃了!因为他们杀害了耶稣,他们与教会也势不两立。教会对他们,就应该像对待敌人一样,因为他们完全被神审判,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们会在主后70年亡国后,一直无家可归的缘故。这种观点,从第二世纪到上一世纪的五十年代,基本占主流,并主导了纳粹时期排犹、杀犹的意识形态。


第二种观点比较简单,与第一种基本相反,他们对犹太人有着友善的态度,认为神会通过耶稣之外,使以色列人获救。完全以字面的方式来理解:经文说的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11:26)。其中神学主张是:神必然不会后悔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凡是属于十二支派的后裔,就必然全部得救。这种观点在解经上只注重字面的意思,忽略了文本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不从历史背景、文法、修辞,以及意识形态等角度,来处理有争议的经文和神学议题。另外,这个观点与现实也不相符,持这观点的人,没有考虑到以色列这个民族的复杂性,其实不能完全以血统来定义以色列所有人的身份,毕竟,在历史上有不少的非犹太血统的人,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比如喇合,和那些跟以色列出埃及的闲杂人)。假如坚持以字面的方式来理解“以色列全家”,那会包括这些人吗?甚至,在历史上背叛民族及独一神信仰的犹太人,也会得救吗?极端的例子,就比如出卖耶稣的犹大,会得救吗?要知道,犹大在血统上,也是以色列人啊,而耶稣却说他是灭亡之子。


抱持这种观点,还会导致对上帝性情该如何理解的问题,上帝被自己所说过的话套牢了?就因为祂与亚伯拉罕立过约,祂就必须无条件、甚至牺牲自身的公义,接受那些至死都与祂完全作对的人吗(参太7:23、25:12,路3:7)?这个观点,还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神会开出两个救恩的方案吗?一些人通过信耶稣(类如外邦人或部分的犹太人),一些人则通过其它的途径,比如针对不信耶稣的亚伯拉罕后裔。那么,神还会有其它的方案,使人得救吗?比如靠良心?或靠其它的,这样的假设可以继续下去。所以这个观点,表面看来是像维护神的立约精神,其实会危害到耶稣基督救恩的唯一性(参徒4:12)。


第三种,认为教会完全取代了以色列人,以色列这个民族不再有神的托付。虽然神救恩的旨意曾通过他们来执行,但自从耶稣基督死里复活、圣灵建立教会了之后,神就将救恩的旨意交付给了教会,以色列人就像所有的外邦人一样,不再有特权。他们假如要进入神的国,必须来接受耶稣。这个观点与第一种基本平行,在教会中占主流。听起来不错,好像也在高举基督救恩的唯一性。但其中缺点也是显然的,完全将以色列当做是上帝的器皿或工具,当上帝将这个工具使用完了,就放弃了;也基本将新约与旧约的关系,当作是完全断开或分裂来看待。


第四种:亚伯拉罕之约依然有效!这也是本人的认为较合理的观点。这观点从约与约之间的关联性而言,耶稣基督所立的新约,与亚伯拉罕之约,有着连续与不连续的关系。耶稣基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实现了亚伯拉罕的约,祂也开创了新的内容。亚伯拉罕的约持续有效,神从来没有放弃以色列人,直等到神对这个世界的旨意完全实现——用保罗的话而言就是——外邦人的人数填满,以色列全家得救。


当然,我们前面已经处理了以色列全家的意思。不能用数量的方式理解“以色列全家”,这个词与“外邦人的人数填满”构成平行,是指亚伯拉罕的约,完满实现后所包括的两个群体。在亚伯拉罕的内容中,神的百姓,除了亚伯拉罕的后裔之外,还有万国。耶稣基督也用比喻说,在祂的国度里有两个群体——一个是原来就属于神百姓的以色列人,另外一群是外邦人(约10:16)。当耶稣这样说的时候,那些属于祂的百姓,也不等于是每一个以色列人,而是指归向祂的那些以色列人。保罗在这里说神国度实现之时,就是外邦人的人数添满,以色列全家得救之时。


显然,全家是泛指,未必包括血统性的每一个以色列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进入神的国度,只有靠耶稣基督;在祂之外,并没有其它途径可行。不过,对于犹太人而言,亚伯拉罕之约持续与他们有效,这也正是为什么历世历代都有犹太人信耶稣基督的原因。他们就像是耶稣基督在浪子回头的比喻中的那个大儿子,本来在神的家里是长子,但后来反而在救恩上成为了离开神家的人。但,我们要知道,这个家仍然是他们的,只要他们有一天像是那个离家出走的小儿子,回到家中,他们仍然是家中的长子(耶稣代表他们成为神的长子)。因为神的家门一直向他们开着。这个观点与第三种不同之处,坚持新约与旧约之间的连续性。尽管耶稣基督更新了旧约,但祂并没有废除旧约,祂是实现了旧约。假如亚伯拉罕的约被废除了,那么,犹太人是不可能得救的,外邦人也没有得救的可能。从第一世纪的现况来看,亚伯拉罕之约的实现——也是从犹太人开始的,耶稣的门徒就是通过亚伯拉罕之约,进入神建立的新国度的首批人群。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这不但是个次序的问题,也是对耶稣基督的救恩完满实现的表达。


以上的这些思考,提醒我们,万不可自义,神国不但有我,也有其他人!历史上犹太民族在基督徒世界里所遭遇的不幸,正是这种自以为义的罪恶导致的,教会历史往往也呈现的是:与世界历史一样——我们比他人更优越!优越到一个地步——清除与自己不同的种族!教会必须开阔自己的眼界;对以色列人,需要开放,要知道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如今只是失足而离家出走的大儿子。有一天,神会招呼他们回来。当然,这是态度而言的,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接纳那些假借“亚伯拉罕之约”,而干出与圣约精神相违背事情的那些极端的分子。延伸而言,教会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人,都需要学习接纳异己者。唯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将福音那种不分高低贵贱的特征反映出来。


保罗希望罗马教会的信徒有顺命的耳朵,能将他的教导听进去。对我们而言这种劝勉也是必须的,因为人天生具有抗拒真理的心,反映出来就是“耳朵偏硬”。所以我们需要每天来阅读神的话,化眼为耳,聆听神的话,这样的操练,为的是融化我们刚硬悖逆的心思,好使我们可以顺服神。其实我们每天有这种固定聆听神话语的习惯,就表明我们已经在顺服神的心意。我们需要受教!需要从嘈杂的世界声音中转回,聆听神的教训。使我们的心灵愈发健康,能使我们走在正道当中。




[1] 保罗在前面说过:真以色列人是蒙神拣选的,亚伯拉罕的约依然有效,这是罗马教会不可拒绝犹太人的基本原理。他在十一章1至10节,用了两个例子来说明:


A、他自己就属于以色列特征的人,便雅悯支派的,属于十二支派之一,意思是说:如今十二支派的意义并没有失去,其中仍然有属神的“余数”。


B、第二个例子则是在以利亚时期,跟随耶罗波安出去的十个半支派,他们除了君王换了:不再是大卫体系的,连神也换了:将耶和华换成伯特利的金牛犊。在表面看来,十个半支派都是拜偶像,向巴力屈膝的,连以利亚都是这样判断,而神说:在这个被分离出去的十个半支派中,神特别保留了七千人属于祂,向祂忠心的“余数”。


保罗的意思是说:无论以色列发生了什么:被掳、落入强权的压制,或从表面看来,情况如何的糟糕:所有的人都拜偶像、活在叛逆中,就像是何西亚时期一样。而神在这民族中拣选“余数”这个作为永不停止!在上一个主日(7月27日),特别讲到:罗马教会中的那些犹太基督徒,就是保罗时期,以色列中的“余数”,神会使用这个“余数”。


因此,罗马教会需要被提醒:当看到犹太人遭到上帝审判,被罗马驱赶,圣殿再次遭遇浩劫(主后70年),并不表明神放弃了犹太人。反倒,正确的行为则是,要接纳他们!因为他们中有上帝百姓的“余数”。


[2]  公元73年,犹太人的耶路撒冷已经被罗马军队占领,剩下的犹太人撤入死海边的悬崖城市马萨达,直到面临罗马军队的最终进攻。“丈夫温柔地拥抱妻子,把他们的孩子抱在怀里,眼含热泪给他们最长时间的告别之吻。接着,男人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儿,然后抽签选出十个人杀死剩下的人,直到九百六十人全部死亡。”《耶路撒冷三千年》。



代祷事项:

1、神啊,祈求圣灵光照世界,使世界得知和平的道路,使以色列和全世界的犹太人民与神和好;以色列和全世界的犹太人与基督教徒和好,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和好。因你已经通过弥赛亚耶稣的牺牲,使和平的国度来临


2、求神给我们一双顺命的耳朵,乐意聆听真理之言;以致眼界得以提升、心胸得以开阔,能够从狭隘的个人需要中走出来,每天愿意凡事交托和寻求,关心上帝的旨意和心意在小事上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