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8月7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265天前 | 230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你发出你的灵
2. 每日旧约 | 耶35章:利甲族
3. 默想之一 | 信仰实质
4. 每日诗篇 | 诗篇7-8篇:我!
5. 默想之二 | 人间万象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7日 | 你发出你的灵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四篇27-30节

 

27 这都仰望你按时给它食物。

28 你给它们,它们便拾起来;

     你张手,它们饱得美食。

29 你掩面,它们便惊惶;

    你收回它们的气,

    它们就死亡,归于尘土。

30 你发出你的灵,

     它们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换为新。

 

省思:

生息不断的造化中

相关联的各部分,

全系于造物主的灵,

就像人体有赖于呼吸系统。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一2),

也每日托住、更新万有。

 

祷告:

天父,

请差祢的灵来。

若无祢灵的注入,我的内心生活便解体;

没有祢爱的更新,我爱的能力便消散。

未在祢的恩典中操练,我的信心就萎缩。

我满怀感恩地接受祢在耶稣基督里的赐与。

阿们。




02
每日旧约及简释

耶利米书 第三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耶利米书》第35章|利甲族

 

三十五章,利甲族的故事的重点是:一个家族为了坚守一个奇怪的誓约,愿意过刻苦的游牧生活。因为他们家族的祖先约拿达,曾与耶户一起血洗耶洗别(参王下10:15-17),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参与迦南的习俗,不被周遭世界文化同化,他们在宗教上及生活上,刻意过着十分保守的生活。而一群神的百姓,却不愿意遵守雅威关乎生死祸福的诫命——到底要侍奉雅威,还是别的神明;到底要按照妥拉立约的要求,还是按照周遭国家和民族的方式而活。


在这里形成一个反衬,更是带出教训:利甲族因他们的忠贞,将得到雅威的嘉许和祝福,而与他们同时代在信仰上有着优势的耶路撒冷人,则要因他们对神的背叛而遭遇被屠杀的命运。


利甲族的人对祖宗的誓约,十分认真地践行,当耶利米被神吩咐,邀请利甲人前来赴筵喝酒(1-5节),而利甲人说明了他们不喝酒及要过这种游牧民族生活的原因(6-10节)。现在居住在耶路撒冷这个城市,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巴比伦人把他们赶得无处可去(11节)。


之后,雅威要耶利米以利甲人为例,责备犹大百姓的背约:利甲人能为祖宗一个不甚重要的誓约而选择过艰难的生活,这种诚信守约的态度,是耶路撒冷百姓所没有的,他们不但不守约,还对先知指责他们的话充耳不闻,继续所行的恶道。哪怕神承诺:只要他们离开恶道,就必然得到祝福,可以继续留在这块土地上,他们仍旧不听;神的百姓,完全关闭了自己的耳朵(12-16节)。


这样背约所带来的后果就是,雅威容让巴比伦人入侵耶路撒冷,使灾难临到他们每一个人身上(17节)。而寄居在耶路撒冷的利甲族,他们却要蒙神呼召,进入雅威的殿里服侍雅威(18-19节)。




03

默想之一


利甲人与居住在圣城耶路撒冷的人,对誓约的态度形成对比的例子,很值得我们反省:


神的百姓在敬虔的态度、坚守立约的诚信、道德素养等方面,比不上局外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包括今天不少基督徒,在信仰上比不上一些异教徒对他们神明的认真程度,包括为人诚信方面及道德操守,也经常比不上非信徒,甚至有时所作的实在令人汗颜。


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认为,出现这些例子的原因,是基督徒将信仰当作是一门宗教,所以,他提出“无宗教”的基督教,以及“上帝不在场”的信仰实践。


他不是说:基督教是世俗化的,也不是说,上帝不在这个世界管理,不会临在信徒的身上及各种场合当中。他的意思却是相反的:我们不能把信仰生活与日常生活隔离,把这段隔离的时间当作是在过“信仰生活”,而其他时间则是有别于“宗教生活”的生活。我们应该把生活中的每一个情境和时间都当作上帝临在的时空,把时空都当作彷如上帝不临在——祂表面的不临在,其实也是临在。这样,就不分上帝临在的时空和上帝不临在的时空【16】


你觉得潘霍华的思想,能使你改变你的信仰实质吗?



 【16】相关思想可参考约瑟.拉辛格(Joseph Ratzinger)著,任安道译:《真理的合作者:与本笃十六世同行365天》(台湾:光启文化,2018),页171。



04

每日诗篇及简释 

诗篇 第7-8篇


读经音频1:诗篇第7篇(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2:诗篇第8篇(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7-8篇 | 我!

 

祷告有时非常“处境化”!第七篇的标题向我们透露了这一特点。


大卫逃难之际(1节),险象环生,性命已如在狮子口中,没有人能搭救(2节)。这种悲惨的光景,是自讨的吗?是罪有应得吗?不是!


从第5节里,那种急躁冲动的情绪中看出,他认为自己完全无辜,没有行过恶事,没有罪不可赦的行为,甚至,他也按律法来“善待仇敌”。于是,他敢发誓,假如自己有过,就让仇敌得逞,让他的尊荣成为粪堆,让性命被他们践踏在脚下!


那么,落入这无辜灾难中,其条件反射就是投靠神,面对仇敌的愤怒,唯一可靠的就是上主公义的审判。


经过一番的“发泄”(1-6节)。如今,他的情绪得到了缓解,眼光也逐渐提高,由自我的悲惨处境,看见了神在会中施行公义的审判——在那里,会众环绕着被冤屈的人;在那里,清廉公正的上主审问会众,就连人心中的私密隐情,也难以逃脱。恶将被断绝,看来,正直人果然有出头之日(7-11节)。


恶人将被处置!上主如同行刑者,将刀剑、火药与弓箭准备妥当,准备随时攻击敌人。恶人咎由自取,他们的奸恶将埋葬自己(12-16节);他们虽然看来高明,但雅威更高!故此,称谢祂、歌颂这位至高者是合宜的(17节)!


第八篇,由第七篇的“卑贱”处境,来默想高贵的地位。一开始,祷告者看见上主用软弱婴孩,来挑战与祂唱反调的“仇敌”。要知道,祂的软弱总比人刚强(1-2节)!


故此,他在祷告中,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他看到无限的银河,由衷而生敬畏——渺小的你我,为何得到眷顾与关怀呢(3-4节)?甚至,祂将远超天使的高贵赐予人!让人管理天空以下的所有:田间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


诗人实在想不通!诧异后,不如说:“雅威——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地上何其美”!




05

默想之二


通过星空、婴孩、海洋、野兽,诗人生发神圣的祷告。人间万象无处不神圣,你会因这些而感叹,生发对神无限的敬畏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