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13日 | 满了汁浆而常发青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二篇12-15节
12 义人要发旺如棕树,
生长如黎巴嫩的香柏树。
13 他们栽于耶和华的殿中,
发旺在我们 神的院里。
14 他们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
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
15 好显明耶和华是正直的。
他是我的磐石,在他毫无不义。
省思:
敬虔的生命不会衰退、耗尽,
我们赞美神愈久,愈是有力。
到了晚年,
充沛的信心自然更显得生机勃勃。
祷告:
神啊,
我每天都从你重新得力,
愿有爱和盼望的汁液流经我的叶脉,
藉着耶稣基督,
结出赞美和爱的义果。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耶利米书 第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耶利米书》第9章|悲痛的先知
第九章,先知继续为他们悲伤,为那些被杀的人哭泣,为了使自己不致悲伤过度,他希望离开这里,到旷野里去。因为在堕落的城市里,他看到雅威控诉百姓的罪行是真的,他越是看到这等罪行,越是感到悲伤。
百姓不认识雅威,在信仰上尽行邪淫之事,对神的敬拜,都以假意奉上(2下-3节);他们欺诈自己的邻舍,整个社会被谎言及假象所充满(4-6节)。他们在信仰生活与社会生活上,全面的败坏,导致雅威要像熬炼金属一样,熬炼他们(7节),祂要因百姓虚谎的敬拜和社会的各样罪恶,追讨他们(8-9节)。
先知难以抑制悲伤,他继续哭泣,因为他似乎看到审判来到了,犹大的众山岭已成不毛之地,所有的植被都被敌人放火烧为灰烬;几里之外也不见炊烟,四周一片死寂,连牲畜的鸣叫声都听不见了,野兽和飞鸟也逃走了,因为四周都光秃秃的,并没有它们的栖身之处(10节)。
辉煌的耶路撒冷,为什么会变成乱堆,不见人烟,成为野狗的聚集之处呢(11-12节)?略有常识的人就知道势态的原委,这是雅威作的,祂要将这些痛苦加在百姓身上,祂要发动战争,通过残暴的外邦人,屠杀这些敬拜迦南神明巴力的百姓,要把他们当奴隶一样,拉到连他们的祖宗都不认识的地方去(13-16节)。
为了表明祂审判的真实性,祂招来一群哭丧的妇女,为这个将亡的城市举哀:
一群妇女泪眼汪汪,为这个荣耀之城哭丧:耶路撒冷一夜之间,成为了粪堆(17-19节);死亡像索命的一样,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它的影子,而它的影子所及之地,连小孩都不放过(20-22节)。曾经被夸的智慧、勇力、财富,都归为无用(23-24节)。更可悲的是,受割礼的神百姓,要像没受割礼的那些背叛神的人一样,一起被刑罚,被神视为陌路人。如今,神彻底丢弃了他们,他们也彻底成为背叛神的族类了(25-26节)!
03
默想之一
现代人很难想象“悲痛”、“哭泣”等负面情感流露的价值。比如,人老了,得了重病,会被关进安静的重症监护室,当看着仪器上的生命指标不断地下滑,人们也不知如何表达死亡临到时的感受,更何况,很多时候,作为亲人的一员,也很难看到逝者临终一刻的情形。
来到了殡仪馆,一切都行礼如仪般进行,哪怕是伤感,也只是一刹那的感受,毕竟,在那样的场合,给你悲哀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因为,很快就要把场地留给下一波的人。
包括我们在看到网络媒体上,那些被炮弹炸得已经模糊、已经支离破碎的尸体的图画或视频,有时却与沙滩泳装艳照在同一个屏幕中。这个时刻,是该笑,还是该哭呢?我们无所适从。
今天,我们很难为一件事作较长时间、较深刻的痛悔,与其说这是一个没有痛悔的年代,还不如说是一个没有机会、也不懂得哀伤,不懂得忧伤痛悔的年代。而这个年代,却令人窒息、令人抑郁。
耶利米为那个时代流泪,为他的百姓一次又一次的哭泣,从这样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二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2:(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23章 | 新的敬虔
马太福音的五段重要讲论,可以类比摩西五经:
1至4章是本卷的引言部分;
5至7章是第一大段讲论;
第10章是第二段讲论;
13章是第三次讲论;
18章是第四次;
23至25章是最后一次讲论,是对将要来的事情提出的警告——类如摩西临别之时,所作的祸福两论的申命记。
马太这种布局想要表达:耶稣是比摩西更大的弥赛亚和先知,祂将要带领以色列人经过死荫幽谷,进入新的世界。
虚假的敬虔
二十二章结束部分,我们看到耶稣与法利赛人的交锋,再次对自己身份的表达——祂比大卫还大!第二十三章,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发出严厉的谴责,以此来警告祂的门徒。
因文士和法利赛人总是在说:摩西这样说,摩西那样说,但他们从不冒险前行。他们注重摩西所讲的大型祷告匣子,他们用袋子、皮匣子里,还有衣裳穗子上的词作祷告词,他们坐尊贵有别的座位,他们是热门党派,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声望。
在旧约里,摩西为人极其谦卑,但法利赛人却失去了摩西的样子。耶稣也再次表达——祂这位新的先知,比摩西还大,祂没有否定摩西,但祂超越了摩西;祂继承了妥拉,又重新解释了妥拉,并给妥拉注入新的生机和内涵。
文士和法利赛人,作为上主百姓的领袖,他们有真正的敬虔吗?他们佩戴经文、和坐会堂里的高位,他们真的知道怎么做领袖吗?二十三章11至12节我们看到,耶稣就此告诉门徒:“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上主的用人原则,或者是用人特色,是降卑的,而不是弱肉强食的,这才是真正的敬虔,这才像上主,上主允许你在圣殿里找到祂,祂不是在降卑自己吗?犹太人就应该像这个样子。所以,耶稣对法利赛人发出有祸的审判,称他们为假冒伪善的师傅(13-22节)。
法利赛人号称为民众的师傅,责任是要把百姓带到神的国度里。令人感到悲观的是,他们却把天国的门关了,不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他们也不容他们进去(13节)。
而且,类如“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这种忘记“既需要对神敬虔,也需要对人怜悯”的妥拉精髓的行为,是他们经常犯的错误。因妥拉具有双向性,如同十诫是由两块法版构成,第一块重点是爱神,第二块的重点是爱人。法利赛人经常重此轻彼,比如,他教导人要尊崇神的律法,却掀起革命;他们教导人要对神敬虔,却对于挑起与罗马人更大的争端与仇恨的行为,也从不感到有问题。这种“作很长祷告”以示敬虔,却对“侵吞寡妇财产”毫无羞愧的作为,只能说他们——对律法不求甚解。他们如此作多人的师傅,甚至走遍海洋陆地,劝导(勾引)人入教,他们让人来尊崇律法!而律法的目的是要把人引到神的国度里。如今,弥赛亚已经来了,他们却带着神的百姓往相反的方向走,不但不让人进去,还让人做地狱之子,难道不该受更重的审判吗?
本末倒置
在16至22节,耶稣举“起誓”这个具体的例子,来指责法利赛人在教导上的本末倒置、把人带到错误方向的具体事实。
法利赛人强调细枝末节,而核心的部分,全然不知。他们说,在圣殿里,要指着圣殿的黄金,这种誓言才有效。然而,圣殿与圣殿里器物上的黄金,到底哪一个更大呢?他们却不假思索。就像是献祭的羊,还没有牵到圣殿之时,就是普通的羊,一旦牵到圣殿,经过祭司查验、分别之后就成为圣物。所以,耶稣说,圣殿比圣殿中的所有物更重要,因只有圣殿才代表着上主。
前面也有很多类似的教导,在诫命中最大的是爱神和爱人,爱神不是靠大卫一样的能力,而是靠着十字架的能力,不但要爱神还要爱人,大卫作王没有实现爱人的诫命,连他的家族都是刀剑不断。
在25节,耶稣说他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放荡更准确一点而言,是在讲信仰方面的一种放任的行为。勒索和放荡就是放任自己,如同27节所说:“你们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他们徒有其表,实质上内心污秽,对信仰并不忠诚。
在29至34节的指控里,给文士和法利赛人一个大清算,告诉他们的罪责在哪里。他们崇拜先知,却流先知的血。他们号称是百姓的引路人,事实上是魔鬼的种类(毒蛇之种),他们将承受地狱的刑罚。他们的罪证确凿——当神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他们当中时,有些被他们杀害,有些被他们钉十字架,有的则在会堂里遭到他们的鞭打,有些则被他们追杀——从这城被追逼到那城。
耶路撒冷,这个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引以为豪的“宗教圣地”,如今完完全全成为一个杀害先知的城!
随即,在37至39节,耶稣对这个城市,做出了审判——“圣地”将变成了荒场!这些不把上主的救赎当作一回事的城市,难逃被毁灭的命运!看看他们对耶稣的态度吧!就可以得出这种结论。
耶稣把自己比作是农场里的那只母鸡,当发生毁灭性火灾时,它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目的是当大火过去后,这些小鸡可以获救。
这个自撒迦利亚以来,一直与神作对、杀害先知的耶稣撒冷,就如同那群小鸡。但可悲的是,它们不躲进母鸡的翅膀之下!结果,当耶路撒冷被神审判、被毁灭之时,难逃脱凶险,得不到救赎。这个被宗教分子——法利赛人和撒督该人控制的耶路撒冷,这个由大卫建造固若金汤的耶路撒冷,没想到再一次成为被上主审判的地方,最终被上主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