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5日 | 教我们数算自己的日子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篇11-12节
11 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
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
12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
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省思:
数算每一个片刻,
并非为了让自己忙个不停,
证明自我的价值或在世上留名;
乃因所有的时间都会被神用来
看顾、引导、纠正、救赎我们。
“摩西要我们都精通这种算术”。
Martin Luther, Luther’s Works,13:128)。
祷告:
“每一天,亲爱的主,
我向祢求三件事:
一天天更清楚地看见祢,
更加爱祢,
更紧地跟随祢”
(Richard of Chichester)。
阿们。
02
每日旧约
耶利米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耶利米书》第1章|耶利米蒙召
本书述说了犹大国最后一代的故事,描述出一幅最鲜明的先知图画,一个为百姓受尽苦头的耶利米,用他的一生来回应呼召——作为为神而活与为神说话的仆人,是何等沉重。假如把以赛亚书五十二章13节至五十三章12节所记载的受苦仆人套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自主前626年,耶利米蒙召[1],预言587年犹大将被巴比伦攻陷,在后面的三十九章和五十二章,两次记载了这一事件。
没有了国家、国王,没有了圣殿的被掳子民,需要学习在这等处境下该如何过活。耶利米书就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书中记载的最后事件并不是犹大失陷,而是延伸到巴比伦人把许多人掳去,一些则留在犹大地,受巴比伦的傀儡政权管理。这些人是最穷最没有能力的,按常理不会对新政权造成威胁。没想到这些人还是造了这个傀儡政权的反,杀了巴比伦所任命的总督。后来,他们又害怕巴比伦来报复,他们就逃到埃及,也强迫耶利米一同去(43:1-7)。
不过,这还不是耶利米故事的结尾,在五十二章31至34节,记载的是圣殿被毁25年后(主前562年),约雅斤从巴比伦的监狱得释放的事件,他在巴比伦获得王家生活的尊贵地位。
因此,耶利米书包含两次被掳事件,其记载的意图――回望耶利米的生平和事奉,反思其工作的成果。本书在被掳的百姓中广为流传,因为他们可能认为神已丢弃他们。本书就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出埃及”的模式,来展望被掳归回的可能,惩罚是因为他们对约不忠,而新的约则有可能挽回他们的失败!王(约雅斤)再次出现,也是对未来大卫家室的展望。
耶利米如摩西,抗拒神对他的呼召(2-6节,参出4:1-10),而神保证他能作,不过,需要经历多重苦难(7-19节)。所以,耶利米把自己放在出埃及前的场景,年轻无为的他,无法面对重任,因为他所宣告的是“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和栽植”的工作,而神的保证是他的力量。
在11至19节,有两个异象证实了神的托付,这点也像摩西蒙召之时,神给他的两个神迹(参出4:1-7)。不过,摩西的主要敌人是法老,而耶利米的敌人则是犹大这个属神的百姓。神给耶利米的第一个异象是一根发芽的杏树,说明神的话语将快速成就;第二个异象则是不祥之兆:烧开的锅,炭火从北面倾斜,意指审判自叙利亚向南倾泻而来。在14至15节就说“大难临头――耶城要遭空前浩劫(巴比伦入侵),因为百姓离开了他们的保护伞,反而去求自己所造的(16节)。先知宣讲如此不吉祥的话,他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而雅威向他保证――他会成为坚城、铁柱,没有力量能超过神同在所带给他的坚固保障。
[1] 耶利米侍奉的时期是犹大最后几个王统治的时期:约西亚(前640-609年);约雅敬(前609至598年);约雅斤(前598-597年),西底家(前597-587年)。在耶路撒冷沦陷后,他还继续服侍了后来一些年头。大部分学者会认为,本书大致是在犹大被掳期间的主前587至539年之间写成的。
03
默想一
耶利米说,敌人将攻陷耶路撒冷及犹大的所有坚固城,他说:必有灾祸从北方发出(1:14),他坚持犹大国已经丧失了被上主保护的特权。这点对今天一些信徒的“信仰必胜主义”发出挑战。
试想想:在我们心里有无“信仰必胜主义”呢?假如碰到耶利米,他会怎么说?
附录:耶利米书的基本结构:
1、耶利米蒙召(1:1-19)
2、宣告审判,呼吁百姓悔改(2:1-6:30)
3、百姓虚假的敬拜(7:1-10:25)
4、百姓背约,耶利米顺服神与百姓进行斗争(11:1-20:28)
5、犹大列王和众先知有祸了(21:1-24:10)
6、神藉巴比伦审判列国,巴比伦也会被审判(25:1-38)
7、预言巴比伦的突起(26:1-29:32)
8、安慰之书(30:1-33:26)
9、王和百姓拒绝耶利米的话(34:1-36:32)
10、犹大末日(37:1-39:18)
11、留下来的人(40:1-45:5)
12、关于列国的神谕(46:1-51:64)
13、关于耶路撒冷失陷,圣殿被毁的补述(52:1-34)
04
每日新约
马太福音 第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15章 | 新的洁净
第十五章1至20节,记述了耶稣与法利赛人就身份问题所作出的辩论。
法利赛人问:“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呢?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15:2)。在当时,这是一个关于身份争议的事情,洗手是代表洁净,表明上主的百姓要保守圣洁的身份,这不是卫生的问题。因此,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是法利赛人对耶稣的责问:“你的门徒是属神的百姓吗?你的讲论纯正吗?”
耶稣回应的重点:其实你们才不是神的百姓!祂批评他们的教导,除了妥拉,还加上了“古人的遗传”。祂以孝敬父母这事为例,责备他们——“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做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借着遗传,废了神的诫命”(6节)。
法利赛人教导:只要把孝敬父母的钱交给圣殿,人就不用去尽孝敬父母的责任。耶稣责备他们的教导,其实是避重就轻、放弃律法的精髓。两块法版(十诫)的内容不可分开,第一块讲的是对神的爱;第二块讲的是对人的爱。第二块法版中第五条是“当孝敬你们的父母”。他们的教导等于将两块法版的内容切割,这就摧毁了整个律法的精髓,推翻了神的诫命。所以,耶稣说他们是面具的扮演者(假冒为善)。
十诫教导:真诚爱神的人,一定会(也当)产生孝敬父母这一好行为。神让祂的百姓变成一个整全的人:真正爱神的人,就会在生活中流露出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其他人的爱。也就是说,有了十诫的前半部分,一定会有十诫的后半部分;有了后半部分,也一定会有前半部分。就像创世记开篇,亚当和夏娃因背叛上主,就开始互相拆台;该隐和亚伯的事件,是在敬拜之时发生的,表面上看,该隐杀了弟弟,是对弟弟犯罪!然而,对待兄弟的态度,实际就是对待神的态度。亚当和夏娃互相拆台,该隐杀了他的弟弟亚伯,等于背叛神的诫命。这两者刚好是对两块法版的触犯,因此被神追讨。反过来看,背叛了上主,自然就会有夫妻拆台、兄弟杀戮的事。
耶稣在这里说,如果只是说尊重上主,而不尊重你父母,就是假冒伪善,就是毁了对神的尊重。所以,作为神的儿女,永远不能变成宗教狂热分子——借维护信仰之名或为上主之故,而发动战争与杀戮。我们要伏在爱神和爱人这两块法版底下,任何用宗教来毁人的,都是邪恶的。
法利赛人是很“敬虔”的,他们总是在教导别人要尊重上主、遵行律法,他们无法接受犹太王的冒充者希律,也对亲罗马的撒都该族系深恶痛绝,他们要发动一场又一场的革新运动,来驱赶不洁净的罗马人,维护上主之民的纯洁。
但是,他们这种作为,耶稣称之为毁了律法。所以,祂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所以你们是假冒的,拜我也是枉然”(15:8,参赛29:13)。法利赛人被耶稣指责为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种不纯正的人!
10至20节,耶稣就洁净的律法作了解释。其实这律法的目的是——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神不只是教导我们,只需要爱祂就行了。律法乃是教导要把神存在心里面,那些爱上主,把神存记在心的人,被称为洁净的人;同时,洁净会使人在性格深处被改变,产生对别人的爱。
新的方式
那要用什么方式,才能成为洁净的人呢?
只有通过耶稣舍己的事工,才能产生生命本质的转变!只有祂带来的全新的救赎方式,才能使人的性格深层得以改变,人内心深处的污秽才能被洁净。比如,革尼撒勒人,他们需要通过摸耶稣的衣裳繸子,才可以得医治;五千人也要因着耶稣的事工,才可以吃饱。只有耶稣才能改变人心灵深处的恶。这些讲论,已超出了当时那些文士们的教导,法利赛人尽管提了出来:百姓需要洁净,他们却没有办法实现。
在13节,耶稣说:“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任凭他们吧!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这是回应十三章51至52节里,关于新旧库藏的比喻:鼓吹洁净律法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像瞎子,他们认为听从律法,就可以改变以色列现今的问题;而且,他们认为尊崇遗传,就可以改变以色列现今的问题。而耶稣说,他们并没有达成圣洁,等于瞎子领瞎子走路。
耶稣没有诉诸于律法传统,却使人内心得到洁净,表明祂与妥拉之间有关联,但又有所超越。祂给旧约作了切割,表明一个世代的结束,新的世代由祂开始。这意味着,依靠妥拉,已经不再能使人成为神的百姓了。
就像在十九章16节里,那青年财主的故事,耶稣问他:你守诫命了吗?如果守了,还不够,还需要卖掉所有的一切,然后还要跟随我,你才可以得永生。这意味着,新的世代里,进入新的国度有了双重要求——就消极而言,要否定原来成为上主百姓的模式;积极而言:来跟随耶稣!
21至28节这段,描述了迦南妇人的信心!这个外邦的妇人,从来没有遵从律法。但因着呼求耶稣,就得了洁净。那么,律法是不是失效了呢?被推翻了吗?耶稣说:不是的,这所成就的,正是律法所教导的。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迦南妇人称耶稣为“大卫的子孙”和“主”。大卫的子孙,就是以色列的王,代表着神,被称为以色列的牧者;而“主”的意思较难确定,以色列的神,尊贵的主人和皇帝,都会以“主”这个名义来称呼他,这里显然较倾向前面两点。
迦南妇人以犹太人的口吻哀求耶稣,医治她那被鬼附了的女儿!耶稣则回答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言下之意,祂只是让以色列人蒙拯救的牧者。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她话里的意思是:主人有吃的,就会给自己的孩子吃;那孩子吃剩的,掉下来的渣子,也会给他的狗吃。这表明她有着双重的认识:第一,她确认耶稣是以色列的弥赛亚,是来实现对以色列应许的那一位;第二,她相信,透过这位以色列的弥赛亚,也能够使她这位外邦人得到帮助。
这就是律法的真正含义:神和以色列人立约,让以色列人成为上主的百姓,有双重的意义:第一,让以色列人得到复兴;第二,让外邦人因着以色列人而成为上主的百姓。
如今,耶稣这位弥赛亚,实现了以色列这身份所传达的意义——不但让以色列人得着生命,也要让外邦人得到生命。祂不但让以色列迷失的羊得洁净,也要让像“狗”一样的外邦人得洁净。耶稣说:这就是祂来真正成全了对以色列的应许,将这个祝福带给全世界。神将以接纳以色列的方式,来接纳外邦人。而成为上主百姓的方式,也被改变了!不能再通过妥拉,而是要透过祂这位弥赛亚的事工,这就是成全妥拉的目的——为了让以色列人得福气之后,传与外邦人。
29至31节这段,引用以赛亚书三十章5至6节内容,撮要记述耶稣的作为,正是实现了以赛亚书里被掳归回的愿望——即 “残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见”的盼望。32至39节这段,则加强这信息——弥赛亚真正在解决神儿女的民生问题。这些都是以色列真正的牧者其身份所彰显的!
05
默想二
思想弥赛亚耶稣成就上主的旨意:让外邦人因着以色列人而成为上主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