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2日 | 我们的居所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篇1-2节
1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
2 诸山未曾生出,
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
从亘古到永远,你是 神!
省思:
第2节的创造比喻
是借用有关分娩的语言。
神之于古老的诸山,
就如父亲之于子女。
在这样一位神里面所获得的庇护,
并非临时的安定,乃永恒的居所。
祷告:
“山川尚未立定之前,大地尚未形成,
远自太初祢便是神,从亘古直到永远。
真神是我千古保障,是我将来的希望,
作我今生的保护者,作我永远的居所。”
(Isaac Watts,“O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以赛亚书 第六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赛亚书》第64章|再次的哀叹
先知在前面回顾了过去的悲剧:尽管百姓归回了,但他们却远离神,导致神的圣所遭敌人践踏,荒凉败落。然而,未见神有任何行动来改变这种局势;百姓成了一群无人看管的难民(63:17-19)。
先知多么盼望神出现,这位祷告者,期盼神能裂天而降,如出埃及时使红海分开,在旷野时,使山震撼,使地动摇。然而,他却迟迟未见神行事(1-3节)。
是不是现在已经太迟了?了无希望了?故此,先知哭泣,那无助的情感,已经到了极点,因为他看见百姓所行不义,继续过着背弃神的生活。要知道,这正是神不听他们祈求的原因,那他们得救还有可能吗(4-5节)?
或许,这情感能唤起神的怜悯,他自怨自怜,又将实情禀告:实在是因百姓犯罪而导致的败坏与灭亡(6-7节),那么,这些如同要被风吹散的枯叶,还能起死回生吗?神还能回转吗?不再记念他们的罪孽吗(7节)?
毕竟,一个事实无法否认,雅威仍然是百姓的父,而百姓则是祂的器皿。这正是先知的信心所在!在现实情形中,窑匠哪里有不爱惜自己手所造的呢?难道雅威会一直念念不忘百姓的罪恶吗?就像是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一样,家庭生活虽然会有起伏波折,彼此也会有冲突,但关系本身是无法抹杀的(8节)。
基于这一大前提,先知祈求雅威不要大发烈怒,也不要继续记念百姓的罪。当雅威看见荒凉的城、焚毁的殿、被弃的美物(10-11节),难道还能忍住不管、弃而不顾?祂还会继续沉默,仍然让祂的儿女受尽苦难吗?先知发出如此疑问。
03
默想之一
命中注定!现在很多人似乎都相信确实如此。不想努力工作,只想啃老,这其实正是这类心理所反映的:命中注定有就会有,那么努力干嘛?包括体育彩票及各种博彩机构会有如此大的市场,也同样反映了这种情况:或许命中注定,我能中一百万。
另外,现在人的生活情况,比以前复杂了很多,一个人会成功,需要靠很多的因素,纯粹靠努力,在很多时候已经无济于事。所以,人会产生这种类似宗教的心理。
先知在面对现实境况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向上主哀叹,他并没有接受“命中注定”这类的建议。甚至,当他看到唯有能救他们脱离悲惨现实的上主,却迟迟不出手时,他也没有绝望。他相信,既然神可以审判他们,那祂也可以救赎他们。一位报复的上主,同时也是一位施恩的上主。
今天我们就来检视一下自己的生命,你对自己有“命中注定”这类的心理吗?甚至你会把跟随上主,按照主的旨意而生活,包括主对你的赏赐,都理解为类如“命中注定”吗?也就是说:“我们人生都是神的嘉奖”这样的恩典思维,会与人的努力而达成的成就相互抵触吗?
我们从先知不愿意接受现况,哀求神改变局势这样的态度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呢?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以色列仆人身份之争
释经音频2——弥赛亚身份之争
释经音频3——附录9
《马太福音》第12章 | 新的身份
十一章,耶稣因施洗约翰怀疑祂作为弥赛亚的身份,而引发祂对自己身为弥赛亚身份的讲述;十二章,由安息日的话题引出,如今谁才是神的百姓的主题!
十二章的背景是:在安息日,耶稣和门徒从麦地经过,门徒饿了,就掐麦穗来吃。这行为是违反律法的,引起法利赛人的责难,他们问耶稣:为什么祂的门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情呢?因为对以色列人而言,守不守安息日,是敬不敬虔的表现,而敬虔的核心是身份的指向——你是合格的神的百姓吗?
以色列仆人身份之争
这就是安息日争论的重点!守安息日是创造主百姓身份的象征,作为创造主的子民,作为立约的救主的子民,就要守安息日。法利赛人其实是对耶稣发出质问:为什么允许祂的门徒作外邦人做的事情?祂是真先知吗?为何像那些不守安息日、闯进他们的圣地、玷污他们的异教徒一样呢?
在本章的最后部分,耶稣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48节)。其实也是一个身份的话题,耶稣说,跟随祂的,才是我的弟兄,我的母亲。一前一后,都是身份的争议,这是解读十二章的关键。
耶稣以大卫在神的殿里吃陈设饼这一事情,来回应法利赛人的责难,大卫吃了只有祭司,而他却不能吃的陈设饼。那大卫为什么敢吃祭司才可以吃的东西呢?
我们回忆一下,当时大卫被扫罗追杀,逃到圣殿里。祭司告诉他只有陈设饼可以吃,并且要没有和女人同过房的人才可以。大卫说他好几天都没有碰过女人了,祭司就让他吃了。
耶稣在这里的意思是:大卫敢吃那个陈设饼,是因他有后台,祭司在支持他!耶稣的门徒敢在安息日吃东西,也是因为他们有后台,他们的后台比殿还大(12:6)。所以,祂说:“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吗”?(12:5)。安息日的劳作,对百姓而言,是犯了律法;对祭司而言,则是服侍,是合法的!祭司拿饼给大卫吃,那大卫就不算犯了安息日!
后来,祭司被扫罗杀了。扫罗为什么要杀他呢?因祭司在给大卫吃的时候,是表明他在支持大卫(他知道大卫是未来的君王),扫罗马上要被废弃。耶稣作出这样的类比,其意思是,法利赛人就像扫罗,马上要被废弃;而祂就像大卫一样,属于未来之王。祭司支持大卫,因为他知道大卫是未来真正的君王。耶稣自己受洗被膏,是实实在在的王。今天在耶稣身上发生的事情,比当初在大卫身上发生的事情更重要。
扫罗充满着仇恨,追杀未来之王、杀了支持大卫的祭司,法利赛人后来像扫罗一样,与撒都该人合谋,将耶稣抓获,交给罗马人。他们对上主的敬虔可靠吗?充满了杀戮、充满了虚假的崇拜。
但如今世代变了!上主那充满怜悯、取代圣殿祭祀的世代已经来临了。以色列能领悟到这种看起来相反的信息吗?他们能够像婴孩一样,满足于“不被看重、没有地位”吗?他们能够认识他们眼里看起来不重要,其实比殿还要大的人物吗?如今,祂在建造比所罗门建殿都重要的事。他们必须变成这样,才有出路(12:11-25)。
十二章9至14节,又是关于安息日的主张,更加深了前面讲述的内容。耶稣说,人比羊何等贵重,就像刚才说的:“耶稣和他的门徒比殿更重要”一样的意思。以色列人守安息日,是代表他们的神要将那个安舒的日子带来,彻底让他们得自由、得释放。就像安息日,不用被工作辖制,自由地享受上主的恩宠和爱。在那日,连羊都要得到释放。就像摩西的时候,第二天是安息日,前一天就可以收双倍的吗哪,在安息日,则得享安舒。
但当耶稣说完这些以后,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么可以除灭耶稣。耶稣知道有人要杀祂,所以祂在医治别人的时候,就嘱咐他们不要给祂传名,因越传祂的名,就会加速杀祂的可能。这种不让传名的医治方式,马太说,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12:18-21)。以赛亚书里说,神审判以色列这个仆人之后,要重新启用、振兴这仆人。“我要将我的灵赐给他”(参赛42:1-4),重新恢复以色列作为上主仆人的身份。
耶稣就以以色列仆人的身份被审判,然后被重新启用。神的灵透过祂,将公理传给外邦。这与法利赛人的做法针锋相对,法利赛人作为上主的仆人,要掀起对抗罗马人的战争。而祂这个以色列仆人,不动武,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祂扶持像被压伤的芦苇一般的人,祂要召聚外邦人来,仰望以色列的名,将尽以色列当尽的责任。
耶稣所兴起的新以色列,没有武力,祂的焦点指向外邦,这与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除灭耶稣这种杀戮的行动,刚好相反。显而易见,谁是合格的以色列?耶稣说:是祂!和祂的门徒!前面说祂是暗中的王,这里说是合格的以色列。
弥赛亚身份之争
十二章22至45节继续这个主题,来控诉法利赛人做的完全不合格!
当有人将一个被鬼附着、又瞎又哑的人,带到耶稣那里,耶稣就医治他,那哑巴又能说话,又能看见(22节)。这医治的故事,对应十一章5节耶稣的自我宣告,祂是让“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将福音传给穷人”的那位。意思是,当这些事发生了,表明弥赛亚国度已经来临!那位君王已经出现了!
这医治产生效果:“众人都惊奇说,这不是大卫的子孙吗?”(23节)。这宣告其实是对王室的确认。因此,22至32节这段叙事依然是弥赛亚身份之争。前面是“谁是王”?,后面是“谁是仆人”?现在是“谁是弥赛亚”?
但法利赛人听见就说:“这个人赶鬼,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啊”(24节)!通俗一点而言,耶稣是靠着魔鬼赶鬼的,祂不可能是大卫的子孙、不可能是弥赛亚、不可能是那个仆人。祂是魔鬼的传人,且别有用心地来腐蚀神的百姓。
耶稣知道他们的意念,就对他们说,魔鬼怎么会拆魔鬼的台,它们怎么会彼此攻玕呢(12:25)?法利赛人承认耶稣是在赶鬼,意味着承认祂依靠的是神的灵,在行使神同在的权柄!耶稣就问,鬼王怎么会去赶鬼呢?法利赛人既然承认耶稣赶的是鬼,那鬼为什么要赶鬼呢?法利赛人为什么又不承认耶稣是赶鬼的那一位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反过来,如果耶稣靠的是神的灵在赶鬼,表明神的国,真的就降临在他们中间了。
因为,安息日所表明的是神的怜悯与医治,当天也有可能就是安息日。在这天赶鬼,表明神的国度来临、洁净的时刻来到。如果这一切真的是神的灵在运行的话,那么,法利赛人就是在自绝于神了。我们将下面这两节连在一起看,就更清楚了:“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14节)、“所以我告诉你们,人一切的罪和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唯独亵渎圣灵,总不得赦免”(31节)。耶稣为何说这么重的话呢?
在第八章,耶稣的行动预示性地表明天国已经来临,天国正式的临到则要等到祂死里复活之后。天国的来临,正是法利赛人一直所期盼的。耶稣说,现在祂正将这神的临在的天国带来了,法利赛人却说是鬼王的作为,当然得不到赦免(也即是进不了天国)。
当先知们说神的国来到之前,通常会说到神的灵复苏的作为,像复苏枯干的树木(参赛11:1)、枯干的手,以及将枯骨复苏(结37:1-14)。这些是表明耶和华重返在百姓当中,怜悯他们,结束他们被掳的光景。
从圣灵感孕马利亚,耶稣受洗时被膏抹,在旷野接受试探,以及如今驱魔,都看到圣灵给耶稣记号,祂的工作表明圣灵正好在祂身上运行。可是,当这些恶势力——鬼从人身上被赶出来,说明这地已经被洁净,他们所盼望的天国来临了,神已经回到他们当中了。而法利赛人作出否定的指控,耶稣称他们是在亵渎圣灵,拒绝神的国,那怎么能得到赦免呢?
或许,暂时否定耶稣是被圣灵膏抹的弥赛亚,还有情可原。但如果拒绝神的国已经来临,就彻底得不到赦免了。因暂时不认识耶稣,还可以原谅,等祂死里复活之后,还有机会。这看起来有点矛盾,其实,耶稣是用他们的想法,回答他们的问题——因神国正是他们所盼望的、那个圣灵更新的世代,如今它来临了,他们又不要。
他们拒绝耶稣所带来的圣灵更新的新世代,将被弃绝,在“今世与来世都不可能得到赦免”!今世是指现今这世代;来世,指的则是将来临的弥赛亚国度,就耶稣死里复活之后而言。法利赛人知道现今的世代是活在被掳的咒诅中,他们期盼神所差遣的弥赛亚,能带领他们离开这个被咒诅的今世,而进入神怜悯、医治、洁净的新世代。如今,他们拒绝圣灵在耶稣身上的作为。这岂不是今世与来世都得不到赦免吗?
耶稣还是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期望他们能看到祂和圣灵之间的关系。在38至42节这段,祂再用约拿在鱼腹里三天三夜的例子,来加强这一话题。祂似乎要重演约拿的事件,目的要让人能明白:当祂被钉死在十字架,第三天复活这事件发生时,就如同约拿事件重演!祂期望他们到时能突然醒悟,祂就是带来神国的那一位,以致改变与罗马对抗的“神国思维”。
但这个世代真的知道吗(12:43-45)?他们被罗马人控制、被希腊人控制、被巴比伦人控制、被波斯人控制。他们期盼神能回来,救他们摆脱这种被掳的光景。他们用了很多方法,驱逐各样不洁净的“鬼”;他们经过马加比革命,法利赛人的运动、爱色尼人的洁净,他们与侵略者抗争,他们与民族的败类抗争……他们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但耶稣说,除非他们得到一位有别于他们自身想象的新的居住者,驻扎在这个世代当中,否则,就像一间打扫好的房子,鬼出去了,但却带回更多、更厉害的鬼。因经过各式各样的革命,但如果没有一位能彻底将污鬼赶走的居住者来到,他们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以色列人始终没将这些“鬼”赶出去,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居住者,而这个居住者,要比所罗门更大的才行。可悲的是,以色列人中了耶稣的预言——“末后的景况,更糟糕了”。在主前70年之前,只是被殖民而已,而主后70年之后,因他们拒绝了耶稣,不愿接纳与罗马和平共处的国度意识。罗马提多将军血洗耶路撒冷;在132至135年,哈德良大帝将圣殿夷为平地!主要的人群——法利赛人和祭司阶层这些中坚力量,不复存在;剩下的百姓,被抛到万国之中。
因他们拒绝了死里复活的弥赛亚,就是像约拿从鱼腹里出来的那个人子,落入上主更大的审判中,落到更凶狠的鬼当中。
这也正是,耶稣会在46至50节,作出极端教导的原因——唯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才是祂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作耶稣这位弥赛亚的门徒、作神国度的子民的最大特征是什么?是遵行天父的旨意,那天父的旨意是什么?是剔除仇恨,不再树敌!而法利赛人对待耶稣的态度,完全是树敌的行为,如果不将这树敌的心剔除掉,那与天父的旨意有什么关系呢?而天父的旨意,正是要让全人类都称兄道弟。
附录9:基督徒今天会犯亵渎圣灵的罪吗?
有一些基督徒,很担心自己也犯了耶稣指责法利赛人亵渎圣灵的罪。我要祝贺你!你担心自己犯了,就表明没犯!新约圣经多处讲圣灵是赐悔改的心的灵,显然,要以长篇大论来讨论圣灵作为悔改的灵这一主题,超出本文的范围,甘冒过分简单之嫌,作些说明(参徒5:3,来10:29),即是说,耶稣在我们身上所成就的救赎之工,也是圣灵在我们心中做成的。如果你拒绝圣灵,就不可能得到救赎的恩典,不可能有悔改的心,自然得不到赦免。圣灵赐给我们悔改的心,我们才会信耶稣。哥林多前书也说,若不是圣灵赐悔改的心,人心是不会称耶稣为主的(林前12:3)。如果我们抵挡圣灵,这些工作都无法实行,我们就不可能得救,罪也未被赦免。所以,一个真心信耶稣为主的人,他是不可能犯亵渎圣灵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