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6月25日 | 我的泉源都在你里面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播放按钮)
诗篇第八十七篇
1 耶和华所立的根基在圣山上。
2 他爱锡安的门,
胜于爱雅各一切的住处。
3 神的城啊,
有荣耀的事乃指着你说的。〔细拉〕
4 我要提起拉哈伯和巴比伦人,
是在认识我之中的。
看哪,非利士和推罗并古实人,
个个生在那里。
5 论到锡安,必说:
“这一个那一个都生在其中。”
而且至高者必亲自坚立这城。
6 当耶和华记录万民的时候,
他要点出这一个生在那里。〔细拉〕
7 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说:
“我的泉源都在你里面。”
省思:
重生的经历乃是从神,
而非从父母的作为中,
寻见自己的根源与身分。
我们始于创造,而非交媾。
我们其实更易于从一个敬拜之所,
而不是从一纸出生证或公民证中
发现自己是谁。
祷告:
神啊,我因自己源于祢而欢欣,
祢以爱构造了我,预定我得永生。
我愿在自己的一切言行中,
反映出那种爱并表现出那种生命,
按祢在耶稣基督里的计划
既享受、又荣耀祢的名。
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以赛亚书 第五十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播放按钮)
《以赛亚书》第57章|拯救与祝福穿插
五十六章所描述的现实让人看到,因为领袖不力,导致以色列整个社会,被邪恶与歪风所占据。看来,光是被掳归回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乏有异象、有远见、有能力,对雅威忠诚的领袖阶层,归回群体的识别能力早晚将丧失。
社会一旦失去了方向,对雅威有心的虔诚人,被人们遗忘,义人在当中也必然消失。因为这样的社会并没有给他们容身之处,整个社会也将失去正义的力量,腐败与混乱也必然日益增加,世风日下,也将造成人心不古,不再有人关心正直与虔诚(1-2节)。
这正是犹太群体社会的现实,在他们当中,充斥着巫婆和奸夫淫妇的后代;这些人自以为是神的选民,却在信仰上犯了邪淫,敬拜石头木头,效法异教之风,假预言、假安慰充斥民间;杀婴孩献给假神这等迦南风俗,也占据了原属于上主百姓的生活场景(3-7节)。每一寸土地都被异教化了,每个角落都被不义所遮蔽(8-10节)。
这样的社会,断不能逃脱上主的审判,百姓要被抛得远远的,上主要用一口气把他们都吹去(13节)。
正如前面所言,审判之词刚刚发出,马上又折回到拯救与祝福的宣告。13节上半句刚发出审判之言,13节下半句,马上又进入拯救的信息。雅威宣告说,要将一切拦阻,其中包括百姓的罪,以及罪所带来的审判,都一一除去(14节)。
不过,这里让我们看到,雅威主动的救赎,不等于对人一无所求,这位至高者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祂医治心灵痛悔的人(15节);祂确实不再以怒气对待曾与祂立约的百姓(16节),而祂也要引导他们走正路(18节);祂的平安与康泰,要给那些为罪伤心的人(19节),而那些贪婪之辈,则要遭到雅威的怒气(17节),那些不悔改的恶人,也得不到平安(20-21节)。
03
默想之一
我们对拜偶像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有无向那些用金银玉石,木头泥巴的偶像下拜。其实,真正的偶像是在人心深处,一个不易觉察的角落里,以贪婪的心态出现。
假如我们利用信仰来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我的需要,这无疑是拜偶像的心理在作祟,这样会导致我们在敬拜中、在侍奉时,为了达成自我的目的,将信仰工具化。
那如何克制这种拜偶像的心理呢?或许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有犯罪的倾向,需要每天将自己的名声、需要、权利,甚至能为主所作的侍奉,都一同放在祂的祭坛上;并且从中去领会,能够使自己满足的不是自己所追求的那些身外之物,乃是上主祂自己。
且慢,按这两章的经文所指责的看来,还有一样——不要干犯安息日!这是获得恩典的基督徒,往往不愿意持守的诫命。
试分享,基督徒有可能陷入拜偶像的罪吗?你对此如何理解?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2:(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5章(上)|新的摩西
新的摩西
第五章开篇,耶稣说:天国里有八种承受福气的人。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有个基本概念——祂的说法一定是有针对性的,一定与当时主流群体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因耶稣所说的这群承受天国福气的人,对当时主流人群而言,是不洁净的人。也就是说,耶稣所说的天国具有包容性,它包容了当时主流所理解所界定的不洁净的人群。
前面我们看到耶稣走过了约旦河,进入了旷野,胜过了魔鬼。祂的这些行动刻意与以色列出埃及的故事相连:以色列人从红海受洗,之后他们停留在旷野,经历试探,失败的一代人死了,而得胜的新一代则进入迦南地。
假如把耶稣比作是新摩西的话,马太福音五、六、七三章内容,则类同摩西的申命记,是对以色列群体进入应许地之前的讲论;第八至九章,耶稣在行动上表明天国来临了,如同约书亚记里的应许之地的呈现。
我们需要特别留心的是:马太是把耶稣描述成新的摩西——祂是上主百姓的新的拯救者和教导者,祂的教导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的人群
五章1至12节,是这一大段讲论的序言部分,耶稣以有福打头,类比摩西要离开时,在申命记二十七至二十八章里对以色列人的讲论。摩西说的比较负面,是将福和祸作对比而讲的。耶稣则以有福来开始,把祸放在第二十四章,刚好与摩西的一福一祸的讲论,作一个类比。
那怎么样的人是有福的呢?
祂所说的承受八福的人,是社会上的弱者,这些人在旧约里,多多少少被称为是不蒙福的,最起码是需要别人扶持、帮助的人【15】。比如这里“虚心”的人是指贫穷的人;哀恸的人是遇到不好事情而伤心的人;这里的“温柔”指的是软弱的人(而不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看起来性格“温柔”);饥渴慕义的人,是自己有很多正义想法的人,而在社会上却不被重视甚至被挤兑的人。
这里的教导并不是说,你要成为这样的人,才是有福的。而是说,在社会上不被重视的人,天国却包含了他们,他们因着天国的来临,成为了有福的人。这些在社会上不被人看中、认为没有福的人,如今有机会了!如今天国的包容性,呈现出来了,他们也可以进去了。
也就是说:被称为八福的登山宝训,它是一个宣告。它并不是教导你,要成为这样的人,而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像这里的八种人,也可以进入天国。灵里贫穷、哀伤、挨饿的人......都包括进去了,甚至他们也可以作出光和盐的见证。由此可以看到,祂在这里把有福的包容性放大了。
这对当时的主流人群所推崇的是一个颠覆,他们所推崇的和现在的世界差不多,认为财富、长寿才是有福的;武力、打仗、军事能力强的,才是有福的。而耶稣则说,你不用成为这样的人,哪怕你只是一个哀痛、悲伤的人,也可以进天国,你都可以成为有福的人!今天,你可以好好庆贺一番吧。
连这样的人都可以成为有福的人,而且也要成为新的以色列的见证,这就是五章13至14节里说的: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是世上的城。盐具有防止腐败的作用;光可以带给一家人光明;城则是造在城市制高点的那个圣殿,象征着城市的文明、也庇护这城市的黎民百姓。
因为耶稣的成全,使这群在当时的社会看起来不蒙福的人,可以有这样的见证。祂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5:17)。祂要成全新的义,祂的新群体也要活出新的义。
新的义
耶稣说:若你们的义不胜过文士、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祂说的这个义是什么呢?回到第三章里所讲过的,当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到施洗约翰那里受洗时,他们被骂作“毒蛇的种类”;耶稣受洗时,他对施洗约翰的回答:“尽诸般的义”,天父也作出回应称祂为“我的爱子”。当将这三处经文放在一起思考时,我们大概知道耶稣所说的,胜过法利赛人的义的言下之意就是:你不要学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的义就和魔鬼一样,施洗约翰已经对他们这样指责过了。
当时整个以色列的情况是这样的:罗马人中伤犹太人,时刻提防犹太人,因为犹太人要造反;犹太人中伤撒玛利亚人,耶稣的门徒都说让耶稣降下火来,把他们烧掉(参路9:54);犹太人内部又是相互拆台,法利赛人和祭司的关系也不好,他们搞得已经精疲力尽了。
他们斗争,是因为他们以为这样是在忠诚于上主。文士和法利赛人认为忠心的方式,是通过鼓动百姓忠心于上主的律法,而忠心于律法,就需要兴起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来对抗罗马人,赶走不洁的他们,并洁净圣地。对那些不好好遵循上主律法的犹太人,要拿他们是问,甚至把他们杀掉(他们对待耶稣就用了这个方式)。
这就是他们忠心的方式,但耶稣说门徒要有新的义——一个全新的忠诚于上主、为人的方式。新的义是要胜过法利赛人的义,新的义像一道门一样,领人进入新的世代里。耶稣说,祂就是成全新的义的那个人,祂自身也就成为光和盐,就像死荫之地的人看见了大光的那个光,也成为了那座城,成为这个城市中心的圣殿。盐对以色列人来讲,有医治和阻止食物尤其是肉类腐败的作用。像祭司,他们会把盐用来烧,是洁净的献祭。耶稣也将成为祭物,洁净人的罪。
耶稣也要门徒和祂一样,成为新的义。所以说: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指另外一条道路;另外一个忠心及跟随的方式。不是法利赛人所鼓吹的“那种对律法”的追随,而是通过“跟随我,来忠心于上主”。
21节开始,直到第七章的末了,都是在教导:跟随祂的人,就是进入“新的义”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整全的、新造的人。
【15】这些人群在五经里有过很多的记述,比如: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人;利未记25:35-55有详实的教导;另外,非常熟悉的例子就是《路得记》的拿俄米。